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459|回复: 10

龙泉宝剑的民间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9 21: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21-8-9 23:25 编辑 ) }, v( r9 g# e0 j  _2 r, S5 |

% U6 q* W7 }5 U& I) S: }龙泉宝剑的民间传说
& ^$ s$ L! {7 D+ w! j6 e转自:儿童时代
/ T6 q$ z0 t+ ~" t! X, C! P
$ `9 K+ g2 J6 N6 F& ~0 Z& N9 V  绿水青山好江南,有座县城叫龙泉;) r% ?4 x# [% V9 v+ x5 e
  龙泉能出龙凤剑,削铁如泥天下传。
$ s0 g# ?! U* D. c0 c" n) ` lonq1.jpg
9 t% W9 l" x2 _% ]% x  龙泉宝剑,又名“龙凤剑”、“七星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我国古代的诸多宝剑中,龙泉剑无疑是最有名气,影响力最大的。这把剑传说是由春秋时期的欧冶子和其女婿干将这两大剑师联手所铸。
. \# r, @4 x. R* `, S! @ lq3161.jpg
+ k/ D7 X$ x) U- Q  干将和欧冶造出了很多有名的宝剑。据《越绝书》记载,欧冶子曾为越王允常铸了五柄宝剑:湛卢、巨阙、胜邪、鱼肠、纯钧。欧冶子等铸了大批宝剑之后,又为楚昭王铸了三柄名剑:龙渊、泰阿、工布。
7 O3 y2 ^5 h8 w  R* F  民间故事说,有一年,春秋时有剑匠欧冶子和弟子干将,为楚昭王(约前523-前489)铸造宝剑。
8 t# v5 Q. o* S! d) y6 P  浙闽边境的打铁老司欧治子听到这消息,兴奋异常,对家人说:“我虽已年迈,但依然可铸剑传世呵!”便不顾自己年事已高,毅然和干将等人一起搭起寮棚,筑起炉灶,铸起剑来。. |5 s( C' G: q/ V+ p9 ]1 e
oyz200.jpg ! r9 U9 L3 r" a1 C
  欧受楚王命后,就和妻子朱氏、女儿莫邪、女婿干将商量。他们当时一方面要铸造大批兵器供前方使用,另一方面要为楚王铸造宝剑,按当时的湛卢山的资源是不够用的,要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必须开辟新的铸剑场所,但要转场到何处去呢?; j0 {; D- y- @/ C3 c+ z+ p
oyz100.jpg
) Q6 U8 R4 [4 }8 A( ]9 ]  时值中秋之夜,他们一家上湛云峰饮酒赏月,欧冶子心中烦愁,连饮三杯,就睡去了。- O# C2 K. v; d$ k, B  [; A
  这时,只见有位白发童颜老人,站在云间,高声叫道:“欧冶子,你铸剑报国,任务艰难,你可到秦溪山麓去,那里有取之不尽的五金之英,用之不竭的寒冽龙水;还有亮石坑发光洞的宝石供你磨剑。”
1 f5 A* Z/ X% ?# Y& k% D  欧冶子忙作揖曰:“请问仙翁,秦溪山麓在何处?”
% k9 _1 ^6 Q" U5 \- Z' }" q! X$ M3 [6 v  白发老人手往白云深处一指,只见一双白鹤飞到欧冶子身边,白发老人道:“骑上白鹤去吧!”; s) ^: f2 m: x' }5 }* @( F
  欧冶子骑上白鹤,像流星般飞去,最后在括州府黄鹤(今浙江龙泉)停下,这就来到了秦溪山旁。欧冶子举目眺望,湖水清澈,环境幽静,四周古木参天。山下有七口水井,布若北斗七星,井水甘寒清冽,宜于造剑。不觉大叫一声:“好地方,好地方。”  A* c2 Q$ O1 x. H9 p
  朱氏闻声,忙把他推醒,欧冶子方知是一场美梦,于是把梦中的境况,一五一十告诉妻子。第二天早晨,欧冶子夫妇携女儿莫邪和女婿干将,挑着行李,按白发老人指点的方向出发。
4 F' r2 E% s/ j( k) c0 r# z2 o8 F  欧冶子几个人遍访江南名川,走了很多地方,日行夜宿,翻过八十一座山,渡过六十四条溪,才找到秦溪山。他们来到一个山明水秀、环境幽静的地方,见了连连称赞,觉得这里是铸剑的好地方。
9 F8 E: e% d  e2 _* B  这里的山叫秦溪山,位于今天的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县级)市境内。这就是浙江最高峰风阳山的山麓,青山绿水,苍松翠柏。这里环境幽静,附近无鸡鸣犬吠,在两棵千年树下面,果真排列着七口井,像天上北斗星座,泉水甘冽。欧冶子一看,这正是铸剑用的好水呀,就决定在这里制作宝剑。
7 _0 ]' U0 P' c) m; c' y" H  于是欧冶子和干将等人结庐砌灶,他以当地铁英为料开炉炼剑。当锤打出第一枚剑,用取来的井水淬火时,剑“轰”的一声一下子不见了,化成几条龙凤飞上天空。! R$ ]. {) L+ g, K
  原来有一年这里大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天上的七仙女看到了,就各自从云间抛下了一个龙凤金钗,落到地上化为那七口水井,像天上的北斗星一样排着。几口井里都住着龙和凤呢,那龙凤最怕剑,一惊便飞上了天。6 C6 }' {+ a% R  r2 U: w9 J6 k9 A
ouyz1.jpg 8 y: ~+ ?3 @4 p
  欧冶子见了这情形,非但没有害怕,反而兴奋异常。他说:“这里出龙出凤,也一定能出锋利无比的龙凤剑。”
; z  c) h% Z& |( L. c  ^- H$ }  但没想到的是,他们叮叮当当忙了几个月,却没有打制出一把好剑,不是太硬断掉,就是太软不锋利。欧冶子心里好急呀,急得吃不下东西睡不着觉。
5 |* w/ c# Q: w  然而有一天,七口井里突然冒出了缕缕雾气,就在这一次,欧冶子的宝剑练成了。! q3 y! Q0 S1 M# J5 J+ _) W! H5 v
  原来,自从欧冶子一行开始铸剑以后,七位仙女便每天在天上观看,她们被欧冶子坚毅执着、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于是每个人又各自向井里投了一个宝珠,这样一来,那井水就成了淬剑用的最好最好的宝水了。' X1 @8 W) n3 A9 d& ]
qxn039.jpg
% ~( F5 _9 ^; I* k  当欧冶子他们又炼出了一把宝剑,用这井水淬火时,突然间乌云四起,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又见七条金龙从井口钻出,冲出云霄,尔后齐向剑坯上喷了口水就腾云驾雾而去。这时雨过天晴,只映得那枚剑五彩缤纷,一口上好的剑坯就此炼成了。' E( y, G6 h' M  b) T, s, P% T9 z4 m8 Y
  欧冶子记得梦中白发老人指点的“亮石坑石可供你磨剑。”3 d/ Y; K& I, N/ i7 q' @
  亮石坑在何处?后来到九姑山访问一位采药老翁,告诉他:“离城四十里处,有个发光洞,存亮石数以万计,若能得石磨剑,光亮无比;只是洞边有双巨鹰把守,无人敢取。”7 r' g6 {4 o7 p* s
  欧冶子听后回家和妻商量,朱氏说:“不用怕,我们几人齐心协力就能战胜巨鹰。”6 k* S8 d( a0 w0 C4 ^
  于是他们各执一把宝剑,奔赴发匿光洞。欧冶子举剑向巨石劈去,只听“啪”地一声,巨石被劈成两块,果见洞内有双巨鹰,平时抓虎吃豹为生,力大无比,一见生人来拍动翅膀凶猛扑来,一双利爪就拦腰把莫邪抓住,飞向天空。欧冶子夫妇执剑杀来,搏斗几回合。这时莫邪虽被抓,但她一边挣扎一边持宝剑朝巨鹰的翅膀乱刺,结果鹰伤坠地,欧冶子上前补上一剑,结果了巨鹰的性命。几个人齐进匿洞取回亮石磨剑,果然锋利无比,斩铁如泥,就把这枚宝剑取名为“龙渊”。
3 i& N( G( X  @) c  S! S  (注:欧冶子一家三口斩鹰时所造的宝剑应该是湛卢剑,制龙渊剑时,欧冶子的夫人可能已不在人世。)2 W7 V5 ]: F4 _1 p9 X1 M, h3 @
  欧冶子和干将把最先打造出来的宝剑命名为龙渊,并在剑的一面刻上龙和凤,另一面刻了北斗七颗星,所以又叫“龙凤剑”或“七星剑”。另外他们又造了“泰阿”和“工布”两口宝剑,共是三口。其中,泰阿剑又被命名为太阿剑,工布剑也叫工市剑。* x- l# i; G# ?4 u9 U  h
olqj01.jpg
, d9 F" c4 z( d6 X  欧冶子他们前后耗时两年,铸成三口宝剑,一口叫“龙渊”,一口叫“泰阿”,一口叫“工布”,一起献给了楚昭王。" ~! c) A6 H- M- ^
  楚昭王见到宝剑非常高兴,他拿起剑一把一把仔细端详,看剑光闪闪、极其锋利,果真都是天下难得的好剑,心中大喜。1 D, s' Q" u& }, r
  昭王找了几块铜币叠在一起,放在桌子上,一手抄起龙渊宝剑一剑挥过去,结果几枚铜币都被砍成两半,连坚硬的桌子也被砍去一角,真是削铁如泥。! Y' i2 u' i* O* I: @
ybq8b420.jpg
5 d  v& s, I( L1 s2 z* |0 U+ E  昭王越发满意,又抓着剑向一个柱子刺去,结果刺偏了,刺在一块铁上,剑被弯成一个圆圈。昭王急坏了,赶紧松手,那剑便立刻弹直,还微微发颤、嗡嗡鸣响,原来这是把刚柔相济的名剑。
5 S! _' ?* F* {7 Q- A  昭王乐得合不拢嘴,连连称赞:“好剑,好剑,真不愧是名副其实的龙渊宝剑。”+ R/ ~+ ^2 q7 [6 v* \
  接着昭王又试了泰阿和工布二剑,果然都非常出众。" y; x6 {4 O% z7 Q
  从此龙渊、泰阿、工布三剑成为楚国的镇国之宝。& G3 ~; T2 Y' ~$ w- T4 A
clqj01.jpg " U  S" q1 P2 |+ D8 O) Z$ J' B
  到了唐代,为了避讳唐高祖李渊的名字,“龙渊”被改名为“龙泉”,并一直沿用了下来。从此龙泉宝剑盛誉天下。
$ b. C" B) _# ]( Z2 J( \, K res01ef.jpg
" y& `5 x5 f; j- J% K) m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 收起 理由
0007555 + 1 足下高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1: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6-3 21:56 编辑
( J( r& s) n6 {+ H
4 h' U0 [+ p/ i& T+ }3 l龙泉三宝. G) \" R' C8 ]  v* f
  龙泉三宝,名满天下。0 e0 p, `4 p2 Y
  龙泉有三宝:宝剑、青瓷和金观音茶。
$ v: N! Z9 D- T* x, C0 i6 T; |  浙江省龙泉县号称“宝剑之都”和“青瓷之都”,出产的龙泉宝剑和龙泉青瓷驰名中外。此外,龙泉出产的金观音茶也一样久负盛名。/ h. v" Z% q5 z* \8 q
lqc019.jpg # F& K0 G( {( q6 V9 ~* y

( X, E& S3 M/ _; ~% ]7 z; @3 Y3 t lq0019.JPG % q; o$ s* C( r9 p/ I- ]+ R3 U- Q! m: Y
2 b) S; k" [5 v' X0 k" n) _; Z- X' _
  下面来说说宝剑。
1 D7 |# O. G5 ~+ O6 y+ g7 u  F  龙泉宝剑创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古兵器的代表。龙泉宝剑按不同性能分3种类型:硬剑、软剑和传统武术剑。此外,还有云花剑、手杖剑、鱼肠剑、鸳鸯剑等29个品种,近百种款式。2006年,龙泉宝剑锻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泉剑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和纹饰巧致”四大特色而成为剑中之魁,闻名天下。6 ]8 X4 q/ t2 v4 {# ?
  龙泉剑,又名龙渊剑,全名“七星龙渊剑”,故又作“七星剑”,中国古代十大名剑(龙泉、泰阿、工布、湛卢、巨阙、纯钧、胜邪、鱼肠、干将、莫邪)之一,是一柄诚信高洁之剑。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位大剑师所铸的名剑。
* X5 ]! e! R! c4 m) f qxly8313604.jpg   t# M3 z7 {- Y* u8 O
  七星龙泉剑是一柄诚信高洁之剑,产于浙江龙泉地区。传说是由欧冶子大剑师所铸。欧冶子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故名此剑曰“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唐朝时因避高祖李渊讳,便把“渊”字改成“泉”字,曰“七星龙泉”,简称龙泉剑。剑,大约创制于殷末周初之际,距今三千多年。早期的剑都很短。西周时两军交战,以车战为主,远则弓箭对射,近则戈矛相接,用不上这样短小的剑,当时主要用来防身。春秋后期,吴越两国相继崛起,争霸于南方。两国均处于水网交错、丛林遍野的水乡,难于车战,步兵和水军遂成为吴越军队的主要兵种,剑成了军队的常规武器。所以,吴越两国都特别重视剑的生产,其铸剑技术也远远超过中原各国成为中国古代的“宝剑之乡”。
  D6 D2 p. r2 S" p lqj03.jpg 0 O, r- `+ J" L9 E
  欧冶子和干将铸成三把铁剑,一把叫龙渊,一把叫泰阿,一把叫工布。' W  s; }8 t( o7 V7 h% o
  后来到唐朝时因避高祖李渊讳,便把“渊”字改成“泉”字,“龙渊剑”改作“龙泉剑”,也称“七星龙泉”。龙泉亦成为宝剑之代名,也泛指宝剑,可谓一剑功成万世名。古代人把宝剑通称为“龙泉”,可见龙泉之地铸剑技艺之精,非它莫属。自此,龙泉宝剑名扬天下,欧冶子也被尊称为龙泉宝剑的始祖。
3 O( I6 K, R, a  @& K, Q olqj00.jpg ; o" k0 I8 U) _3 A. ?# \* }$ I. W
  欧冶子铸剑故事介绍- O9 Y6 U7 C  x0 a9 n
  龙泉宝剑,原名为龙渊,因剑而得名,龙渊宝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约有二千六百多年,是中国最早的铁剑之一,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N$ x0 j( `0 `- p6 a$ v
  鼻祖欧冶子(约公元前514年前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是天下少有的铸剑名师,是中国古代铸剑鼻祖和最负名声的铸剑师,龙泉宝剑创始人。亦作区冶。《韩非子·显学》:“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冶不能以必剑。”
0 P+ N6 g6 q) |5 y. g  欧冶剑,典故名,典出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卷四《阖闾内传》。其详细释义是指春秋时著名剑工欧冶子所铸的剑。相传他曾为越王铸五剑,为楚王铸三剑。
, {$ A0 z) h, _$ k1 u/ k& C4 @  关于这几把宝剑,曾有种种传说。相传在2600年前,铸剑大师欧冶子就为越王允常铸湛卢、巨阙、鱼肠等五剑。例如汉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欧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7 ]( t9 g# n( U( k9 z4 B5 h
oyzgj0.jpg
+ @7 m! K' F% D0 F, I  《越绝书·外传》的《记宝剑》那一段里这样说:春秋时,楚王特派风胡子去找越国的欧冶子和吴国的干将,请他们铸造几把宝剑。欧冶子是当时最著名的铸剑技师,他曾为越王铸过五把出色的宝剑,名叫“湛卢”、“巨阙”,“胜邪”、“鱼肠”和“纯钧”。另一位铸剑大师干将,相传是欧冶子的学生及女婿,和他的妻子莫邪一样,也是当时著名的铸剑技师,他们为吴王阖闾铸了“干将”、“莫邪”二剑。
/ x. l5 o3 `' U. j  其实欧冶子还铸造有三把更为锋利的铁剑,他和干将联合,后又为楚昭王铸龙渊(泉)、泰阿、工布的三剑。
/ }2 Z- r7 r% U  这欧冶子与干将为楚王铸过三口铁剑的,称为“龙渊”、“泰阿”、“工布”,据说比那五口名剑“湛卢”、“巨阙”、“纯钧”、“胜邪”、“鱼肠”还要精良。# O3 k8 n7 `* V  }$ f: p
olqj02.jpg
1 z" }3 k& S1 B  中文名:欧冶子6 a! `/ _  S' B8 d# K* k. Q8 N
  国籍:越国
2 q8 N% `+ x$ Y) Y2 S: n: }  职业:铸剑大师/ B: Q* R& B% P1 v  n1 `9 |: v
  特长:冶金术
; q+ g" }% Z1 K! f! e  所铸宝剑:湛卢剑、胜邪剑、工布剑等2 s. v& U/ [5 k- E

5 l  m  P$ q* [( I$ ?  中文名:干将
  }, n8 _) s4 k  国籍:吴国3 F" m. k" A  _; P# N# k: O: `
  职业:铸剑大师
: Z9 K, Y! S2 P  特长:冶金术
1 I* v# V, K2 x: ~9 N$ e  所铸宝剑:干将剑、莫邪剑、工布剑等
& c: c: |$ R& ?( @  b* y5 x+ F& ?' i  Y  q  O# L% `6 x
  欧冶子诞生时,正值东周列国纷争时期,楚先后吞并了长江以南45国。越国就成了楚国的属国。少年时代,他从母舅那里学会了冶金技术,开始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他肯动脑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体强健,能刻苦耐劳。一开始所用原料为铜和锡,显然铸的是青铜剑。后来他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开创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这在尚流行青铜剑的当时,铁剑算是“新式武器”了。% t8 b; J3 \( @$ T9 S
  据历史记载,春秋战国时候,欧冶子铸造的一系列赫赫青铜名剑和铁剑,冠绝华夏。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中,显示了无穷威力与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他自己也成为了一代铸剑大师而颇受当时各国君主的礼敬。
6 ?, q6 F- b7 ^* y: x# g  同时,欧冶子是历史上另一位铸剑大师干将的岳父,莫邪正是欧冶子的女儿。3 V5 e) F! N# O. `
  干将者,吴人也,乃欧冶子之徒,俱能为剑,才艺盖世。越前来献三枚(湛卢、胜邪、鱼肠),阖闾得而宝之,以故使剑匠作为二枚:一曰干将,二曰莫耶。莫耶,干将之妻也。欧冶子或云干将之师,或云与干将同学。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云:“干将者,吴人也,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剑。”或云乃干将之师。《吴地记》(《古今逸史》本)云:“干将曰:‘先师欧冶铸剑之颖不销,亲铄耳。’”盖亦传闻不同而异辞。( ]6 N3 T8 X. j' @" ^9 Z3 L
  欧冶子制作的湛卢宝剑,几经辗转,先是由越王献给了吴王,后又被楚昭王所得,被视为楚国的国宝。
6 D& w$ b$ U1 e: E. V  }) f/ y7 X  约莫公元前492年越王出师伐吴,出征前派越臣文种为特使暗赴楚国,请楚昭王带兵在吴国西部边境起事,以牵制吴国兵力。楚王早闻越国盛产宝剑,又曾意外地得到过一把由欧冶子锻造的湛卢名剑,垂涎欲滴,于是乘机提出要给他一批宝剑,做为出兵的交换条件,越王犹豫再三,但为顾全大局,只好命欧冶子再铸一批宝剑送给楚王。相对而言,当年制剑术以吴越地区最著。古人言:“吴粤(越)之剑,迁乎其地弗能为良,地气使然。”此时楚国的铸剑技术,尚不及有“宝剑之乡”之称的吴越。但楚王不甘落后,不惜以“重宝”命风胡子礼聘铸剑大师欧冶子和干将,请他们铸剑三枚。2 @5 }# y/ E. c8 n" k- J
  关于“龙渊”宝剑的诞生过程,据东汉袁康留下的历史文献《越绝书》越绝书中有“楚王见剑”的记载。关于欧冶子铸龙渊剑,汉《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楚王召风胡子而问之,曰:‘寡人闻吴有干将,越有欧冶子,此二子甲此而生,天下未尝有。……寡人愿赍邦之重宝,皆以奉子,因吴王请此二人作铁剑,可乎?’风胡子曰:‘善。’于是乃令风胡子之吴,见欧冶子、干将,使人作铁剑。3 v( n- E/ X8 d# B, F
oyz04.jpg 3 y: C; @; I9 q7 b$ _0 b) \
  《越绝书》记载中有如下意思的对话,春秋时期,一次楚昭王召见风胡子,问道:“我听说吴国有一位铸剑名师叫干将,越国有一位铸剑名师叫欧冶子,这两人技艺盖世,是当今天下罕有的铸剑奇才。他们的神明能上通于天,都是重节义而轻死生的人物。我想以楚国的一些稀世珍宝,请你请你通知吴王去礼聘这两人来帮我铸剑,好吗?”风胡子高兴地说:“这真是好主意!”
/ G, I9 s* O+ u6 P. M; H. c  春秋晚期,随着贵族好剑之风盛行,出现了一些以相剑(鉴别剑器优劣和名剑真伪)为务的术士。他们精通铸剑之术,掌握有关名剑的丰富知识,诸如外观、性能特征和流传使用情况等,出入豪门,专为权贵说剑品剑。此处为楚昭王说剑的风胡子,就是此类人物的典型。因此,派风胡子去请欧冶子铸龙渊的楚王,就是楚昭王。! I" d4 C" H( h* }1 t- r
  于是楚王派了风胡子到越地去,寻找著名铸剑大师欧冶子等人制造宝剑。风胡子向楚王推荐的欧冶子和干将,是春秋时代最著名的造剑大师。
* S* S+ i# z) U( x5 a6 l. L# _  吴越两国当时具有世界顶尖的铸剑技术。风胡子到了吴国和越国,求见欧冶子和干将,请他们为楚王铸铁剑。( H7 F2 t& a6 m. a# C  M
  欧冶子于是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寻觅能够出铁英、寒泉和亮石的地方,只有这三样东西都具备了,才能铸制出利剑来。他们接受了楚王的委托,为铸此剑,便先在茨山(在今安徽宣城泾县北)开矿取铁,挖出精美的铁矿石,拿来炼铁铸剑。
2 L  `" u; e  l, v/ `% i  v) D  欧冶子和干将,凿开茨山,排干山边的溪水。传说欧冶子又在茨山下采得铁英,又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名“七星”。
, a( s& Y1 u. ?2 y6 a  一行人安顿之后,便凿池储水,即成剑池。随后就取铁英石铸起宝剑来,还以这池里的水淬火,铸成剑坯。可是茨山没有好的亮石可以磨剑,欧冶子又爬山越水,千寻万觅,辗转赣闽,入(今)龙泉境内,最后,在括州府黄鹤镇停下,终于找到秦溪山,后又在此地相继找到寒泉和亮石。8 ~+ {; [7 T! o* U  C3 {1 E. [% S
  铸剑大师欧冶子奉命铸造宝剑来到龙泉城外秦溪山下。欧冶子来到了龙泉的秦溪山旁,见秦溪山阴郁郁葱葱。附近山上,满地铁砂山中溪水甘寒。他们发现在两颗千年松树下面,有七口水井,排列如北斗,明净如琉璃,井水寒冽,冷彻入骨髓,实乃上等寒泉,正是铸剑用的好水。旁有湖十数亩,曲径幽静,乃铸剑胜地。* R& F% i4 C+ H
  这里还特产一种磨剑亮石,一把铸好的宝剑,在这亮石上磨数天,才能闪烁出道道寒光。终于在秦溪山附近一个山岙里,找到亮石坑。发觉坑里有丝丝寒气,阴森逼人,知道其中必有异物。于是焚香沐浴,素斋三日,然后跳入坑洞,取出来一块坚利的亮石,用这儿水慢慢磨制宝剑。不久他所铸造的第一把传世神剑“龙渊”诞生了。
2 y4 y, {2 W) Z; g  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此剑中有北斗七星文,排列的恰似天上的北斗七星一般,故又名“七星剑”,故名此剑曰“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龙泉宝剑创始人欧冶子是龙泉剑业的祖师。
0 T# M' [0 p1 J3 o9 `  相传古越国的铸剑名师欧冶子,在龙泉秦溪山下,剑池湖畔,铸成历史名剑——龙渊,之如此,皆因取此铁英炼铁铸剑,取这池水淬火,取这山石磨剑之故。
( `. C% A4 C* K+ b- X5 Q  经过两年之久的艰辛劳作,认真的冶炼、锻造,铸成了三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其中一把就叫“龙渊”或“龙泉”。其余两把,一名“泰阿”或作“太阿”,一名“工布”或“工市”,连同龙渊剑由风胡子献给楚王。  v7 W3 s8 ]. N, K/ w5 Z* s5 h
lqj01.jpg & N, |+ ?. A4 t( A) w( @5 |$ |# A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和《百越先贤志》载:春秋时欧冶子曾应楚王之邀与干将(传说是欧冶子的弟子,或传说与欧冶子同师)一起“凿茨山,泄其溪,取山中铁英,作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曰泰阿,三曰工布(一作工市)。”
. w0 Y7 q  U+ x( L  《越绝书》说的是,欧冶子和干将铸出三把宝剑,就是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名剑。" q) h# p: j3 v) i
  又据汉代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记载有风胡子论剑:“(楚王)令风胡子之吴,见欧冶子、干将,使人作铁剑。欧冶子、干将凿茨山,泄其溪,取铁英,作为铁剑三枚:一曰龙渊,二日泰阿,三曰工布。毕成,风胡子奏之楚王,楚王得此三剑,见三剑之精神,大悦。曰:‘何为龙渊、泰阿、工布?’风胡子对曰:‘欲知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如临深渊;欲知泰阿,观其铱,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振从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绝。’”+ R1 H/ E+ d/ u
  欧冶子等人终于铸剑三把:第一把叫做“龙渊”,第二把叫“泰阿”,第三把叫“工布”。三剑不但锋利无比,剑身布满花纹,称为“异光花纹”,非常美观,自然是宝物,实在可爱得很。这些宝剑弯转起来,围在腰间,简直似腰带一般,若乎一松,剑身即弹开,笔挺笔直。若向上空抛一方手帕,从宝剑锋口徐徐落下,手帕即分为二。这三把剑性质卓越,斩铜剁铁,就似削泥去土。
0 E0 U2 [5 T- {; ?& N/ k2 S lqj13.jpg
; z8 e  s3 F) \& W( h- B  楚王命风胡子求剑得三:龙渊、泰阿、工布。铭曰:“龙渊诫”、“太阿诫”、“工布诫”,大篆书,三尺。昭王元年丙午铸。
4 X. R* a) d. ?8 \8 G2 _' X6 @  当风胡子将欧冶子、干将所铸三剑献给楚王,打造的几把宝剑是“龙渊”、“泰阿”和“工布”。楚王看到三把宝剑果然精光闪耀,神采不凡,十分高兴,便问他:“这三口宝剑这么神异,它们的光华神采各自象征着什么呢?它们都叫什么名号呢?”风胡子回答说:“一口剑叫‘龙渊’,一口剑叫‘泰阿’,一口剑叫‘工布’。你要知道它为什么叫‘龙渊’,请看它剑光逼人,惊心动魄,就如登上巍巍高山之巅,俯视万丈深渊。‘泰阿’剑,你看它的装饰彩纹是何等的宏伟壮观,又是何等的严整,就像从高山上奔腾而下的流水。而‘工布’,你看它的装饰纹彩直到剑的脊背,它的光华像滚动的明珠那么闪烁不定,像流水那样绵绵不绝,整个就像一幅美丽的织锦。”0 h/ [- `0 M' y1 \! I! d4 Q: V
  风胡子寥寥数语,就对这三把宝剑的神奇之处,作了高度的评价,不由得楚王“大悦风胡子”。他在匕刃上轻轻弹了一下,声音清越悠长,连声称赞:好剑,好剑!7 Z3 g* S1 U( e- ?8 ]1 e
  当年楚王见剑大喜,乃赐此宝地为“剑池湖”。当年为纪念龙渊剑出世,楚王赐名此剑出产之湖为“剑池湖”。, s# h) G4 G+ W  O
  欧冶子和干将铸了“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宝剑献给了楚昭王,受到重赏,“龙渊”宝剑也从此出名了。# h' \: W# t9 b: k7 _9 D. D8 S4 s# {
  这个记载说明,当年是风胡子奉楚王之命,始有欧冶子、干将铸“龙渊”、“泰阿”、“工布”三剑。
/ h. ?6 B8 i; D4 ?5 S  剑川自古多佳话,为有宝剑名龙泉。如果说欧冶子是龙泉宝剑的始祖,那么风胡子“慧眼识珠”,是高度评价和赞美龙泉宝剑的第一人。龙泉乃天下名剑,此剑铸造的技艺固然精湛,但它的闻名还在于风胡子的一番论述。龙泉宝剑名闻天下,风胡子功不可没也!0 Q+ @- r) ^6 e4 T1 D! g9 r0 r8 V) s
  风胡子这里所描绘的三把名剑形象,虽带有神话传奇色彩,但对照近年来考古出土的春秋晚期楚国铁剑,说明这段记载很可能是真实的。据《战国秦汉考古》一书所载,1976年在湖南长沙杨家山发掘一座楚墓,得一柄铁剑,剑首残,残长38.4厘米,有铜制剑格。观察剑身的断面,可见反复锻打的层次。金相鉴定表明,剑系含碳量约为百分之零点五的中碳钢,可能经过热处理。因此,该书作者李发林认为:“这把剑是非常好的证据,楚国在春秋晚期确能制作质量较高的铁剑,可印证《越绝书》等书关于风胡子论剑的记载并非子虚。”
- ?4 O9 s) D9 Z8 L0 T lqj06.jpg 3 N/ E+ d2 c4 r
  为了纪念龙泉宝剑鼻祖欧冶子,后人在剑池湖建了“剑池亭”和“欧冶子将军庙”,成了一方千年古迹。那铸剑时所凿的水井也成了胜迹,七口如北斗排列的井清冽见底。时至今日,其中的一口井尚存。
; M9 ]% H8 O& M  越王灭吴之后,北上会齐、晋诸侯称霸业(中原)。到公元前235年,越国被楚国消灭,公元前222年,楚国被秦国灭,秦始皇统一中国,楚王所用的“龙渊”、“工布”二剑据说被秦始皇缴获成了他腰中之物。1 ?! F4 D* T) ^( y( Y$ G
  龙泉原名龙渊,唐代讳“渊”,为避唐高祖李渊的讳,改渊为泉,曰“七星龙泉”,简称龙泉剑。! v( J) \! V* ]- f  f( a: a
  龙泉宝剑由此名扬天下。% v4 z( W0 A8 q. k& t- e
lqj07.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1: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1-20 00:06 编辑
9 Z. N6 P: }$ g: |/ _  R7 x
; m4 A6 T2 V& D# ?; b: V( ^8 g用典示例7 `8 N$ k% ^/ c/ I5 Z8 V  G

, B( O3 f- _! C0 W& k龙渊剑
5 E( h# x; w0 }  属性:诚信高洁之剑; t7 v  A+ w4 j! U: E6 C
  规格:短兵/剑类. k7 _0 r2 u# A! q4 q
  材质:铁
5 {# g/ w! W* a) F$ X3 @  长度:不详(亦有资料记说剑长1.2米或1.3米)  x# z9 _! l# u1 A1 t( w/ Q5 [
  尖宽:3cm! r7 p2 Y( {& p3 z. I
  茎宽:8cm
5 \( f- i- Z6 s1 ^' O" q  外貌:金色
" X$ c- j+ g0 q4 @( r  B0 v( W4 ?  L  铸造者:欧冶子、干将% {9 E/ r4 i2 Q! T% u4 K
  主人:楚王" M# U1 A6 a; c9 o9 t! v( w7 `6 y! x: w
9 ]2 X* _& W6 b4 b  s3 z
  备注* a& j# S. T1 x+ H6 U
  诗曰:' N3 V* {9 Y% N+ j! I+ m: n/ b
  三尺龙泉一纸书,赠君他日好为之。: I3 a+ d- A+ x0 _! F8 L
  英雄自古难遭遇,管取功成四海知。6 I+ U0 |( j5 I) f

; {$ [* T7 J$ k+ X9 B! u7 y  又诗:
% o# N) ]$ _8 k6 [: k  羊脂玉靶羊脂璆,磨琢成形未计筹;
  |$ ?: f: o- B6 f' f. G2 }  叶厢金秣瑶辉就,锦驻波绫绕丝柔。, U3 t! f, j' [5 U! y
  琉璃匣底三千界,杏黄绒头四百州;
4 [! m$ P1 {* l  满目清涛一绺处,霜涵径尺动高秋。- r9 L& R4 o; D  Y7 H- a+ T1 s
lqj505.jpg : i( C; W0 Z9 k: A- C
泰阿剑
' F5 Q: C( T7 F  所属:剑类
% ?  b% o7 L( V6 e8 C  属性:威道之剑7 K$ I# B  A% y& h. B
  长度:三尺* \6 `7 V) |2 m! {! }8 y+ P
  材质:铁8 c( Z7 z' X$ r: _
  外貌:宝剑特色为青色,剑身天然镌刻篆体“泰阿”二字
7 ?, ^; v% [6 k$ c5 s  地位:十大名剑之一
: @& J; e0 O8 p9 H/ C2 b  铸造者:此剑为欧冶子及干将为楚昭王所铸(另一说为秦昭王所铸)0 @  S# k* `% w+ _/ H0 B
  身份:楚国镇国至宝
7 ^& [2 P; ]" J0 a5 m+ p: n  主人:楚王、秦始皇
3 P2 g) S, |+ B7 P. Q( G9 U  泰阿,剑名。一作“太阿”(异名“太哥”)。! s" o( o. {2 x( I1 |* h: n  b' U
  剑名泰阿(太阿)十大名剑之一,泰阿剑是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楚国镇国至宝,是把威道之剑。
6 S4 r7 W5 Z& ]! U* _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晋、郑王闻而求之,不得,兴师围楚之城,三年不解。仓谷粟索,库无兵革,左右群臣贤士,莫能禁止。于是楚王闻之,引泰阿之剑,登城而麾之,三军破败,士卒迷惑,流血千里,猛兽欧瞻,江水折扬,晋、郑之头毕白,楚王于是大悦。" |' S5 T3 `: h( Y( D% ^
  故事说的是,晋国出兵伐楚,围困楚都三年,为夺楚国镇国之宝“泰阿剑”。楚国欲城破之时,楚王无奈亲自拔剑迎敌,突然剑气激射,飞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兽咆哮其中。片刻之后,旌旗仆地,流血千里,晋军全军覆没……(出自《越绝书》)
) r( \7 r' K. A
8 A- `1 i4 m* D& |5 C3 `  1.泰阿传说1 X" C: ^; D5 y4 p/ n2 w7 {
  泰阿,是一把宝剑的名称。关于这把宝剑,曾有种种传说。: i" Z6 P- G- F9 k5 v7 Y
  《吴越春秋》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说楚王曾引泰阿之剑大破晋郑王三军。5 A7 a, r+ H8 x% \8 ~
  晋国出兵伐楚,是想得到楚国的镇国之宝:泰阿剑。世人都说,泰阿剑是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但是两位大师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说泰阿剑是一把诸侯威道之剑早已存在,只是无形、无迹,但是剑气早已存于天地之间,只等待时机凝聚起来,天时、地利、人和三道归一,此剑即成。晋国当时最为强大,晋王当然认为自己最有资格得到这把宝剑,但是事与愿违,此剑却在弱小的楚国铸成,出剑之时,剑身果然天然镌刻篆体“泰阿”二字,可见欧冶、干将所言不虚。晋王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向楚王索剑,楚王拒绝,于是晋王出兵伐楚,预以索剑为名借机灭掉楚国。兵力悬殊,楚国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并且都城也被团团围住,一困数年。
7 K' }8 `2 }# x: {  楚国的都城已被晋国的兵马围困了三年。城里粮草告罄,兵革无存,危在旦夕。
/ z4 T" t/ k4 e- c( q; X  这一天,晋国派来使者发出最后通牒:如再不交剑,明天将攻陷此城,到时玉石俱焚!楚王不屈,吩咐左右明天自己要亲上城头杀敌,如果城破,自己将用此剑自刎,然后左右要拾得此剑,骑快马奔到大湖,将此剑沉入湖底,让泰阿剑永留楚国。第二天拂晓,楚王登上城头,只见城外晋国兵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叶扁舟,随时有倾灭危险。晋国兵马开始攻城,呐喊声如同山呼海啸,城破在即。楚王双手捧剑,长叹一声:泰阿剑啊,泰阿剑,我今天将用自己的鲜血来祭你!于是,拔剑出鞘,引剑直指敌军。匪夷所思的奇迹出现了:只见一团磅礴剑气激射而出,城外霎时飞砂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兽咆哮其中,晋国兵马大乱,片刻之后,旌旗仆地,流血千里,全军覆没……1 T6 |- ]1 X3 C( z6 m. e
  这件事情过后,楚王召来国中智者风胡子问道:泰阿剑为何会有如此之威?  ]5 b- B4 F+ P! H
  风胡子对道:泰阿剑是一把威道之剑,而内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处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内心之威的卓越表现,正是大王的内心之威激发出泰阿剑的剑气之威啊!见于《越绝书》。
: [. Q" b! y6 d+ B. S: ^0 O2 U  按《楚辞·七谏》云:“遥弃太阿(即泰阿,亦常写作“太阿剑”)。”。
% S2 G2 c& R1 r! z1 p0 F/ ^  当然这个故事不大符合历史真实。因为泰阿剑问世后,晋国没有对楚国发动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和吴国争霸。当然吴国也不乏好剑,晋吴这场争端是否和宝剑有关值得探讨。
4 M* l. {, D1 u0 T2 _4 C. v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说明秦始皇(前259-前210)曾配此剑。秦始皇死后将其陪葬。! X) d! q& n* r' v

- j* x% O- }( b- n/ D. V9 |& y  2.泰阿启示5 b* {/ F5 N" E% |( Z  O
  《汉书·梅福传》云:“倒持泰阿,授楚其柄。”谓授人以权而反受其害。其中有句成语叫“倒持泰阿”,这是什么意思呢?& {6 S9 O/ [) i; ^  h/ c% c
  通过上面几段传说,就可以明白了。传说当然很引人入胜,但是我们既然明白“泰阿”乃是一把宝剑的名称,那么对于“倒持泰阿”这句成语,也就不难理解了。
* U# H* Q1 [% t! J7 ?  Z  所以,有成语“泰阿倒持”,意为“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 ?2 _  R5 Q' d2 e  L
  宝剑本是用以自卫的武器,如果虽有泰阿宝剑,而把它倒过来拿着,这不是自动把剑柄送给对方,给对方造成机会,而自受其害吗?
) ?4 Z  _, `3 q3 O  因为“泰阿”又作“太阿”,所以“倒持泰阿:也可作“倒持太阿”。或作“泰阿倒持”、 “太阿倒持”。
: s( c  o  e7 m. X  《后汉书,何进传》作“倒持干戈,授人以柄”,意思相同。
5 i% X+ Y7 q% w' B, n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说明秦始皇曾配此剑。秦始皇死后将其陪葬。3 `; s: j8 A5 \" U
      始皇帝死后,太阿剑和很多宝贝都跟着埋入了始皇地宫,后来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挖出了始皇地宫,把里面很多的宝贝都带了出来。相传,项羽用三十万人,拉了三天都没把地宫内的宝贝拉完,这一点,在郦道元的《水经注》的渭水段也有记载!. b, ^: |+ W9 O+ ~6 L
      项羽后来又重新封锁了始皇地宫,并且把始皇地宫的机关地图画在了羊皮卷上,请了当时著名的铸剑大师欧冶公将太阿剑一分为三,成逐日、奔月、追星三大名剑,地图也被分成三份,藏在了这三把剑之中!”5 r; N' G1 P. ~' u
tej000.jpg 2 C! h3 C8 \" l; e9 U
工布剑) z: D" v7 t* E
  工布,名剑。一作“工市”。. F8 p" P! u' j- M( Z$ k/ i
  属性:霸道之剑
! Z2 R, m& S: M7 n  长度:三尺' o. Q1 m7 [4 }$ \: E6 H8 }1 m
  材质:铁
! v9 ~8 e1 H: N* Q- F$ _# |/ f, S  外貌:不详! e7 W) Y: q" b" E# b  ]
  铸剑: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为楚昭王所铸(另一说为秦昭王所铸)
5 O& C$ c  X8 f  主人:楚王、秦始皇
" N& l. a9 ~9 r8 Q) M  故事:不详
5 \7 ~7 @8 g' V+ u7 x9 K9 }" d
: m' b. ~" a3 Y1 U, Z) U. U  详细解释
1 Z* v2 T; ]! F& c3 ?6 q  工布为欧冶子与干将奉楚王之命所铸,经两年之久,终于铸成,锋利无比,削铁如泥。剑“釽从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绝。”(《越绝书·外传记宝剑》)釽,剑身上的饰物。指剑纹如流水至柄至尖连绵而不断。
4 u* Q4 @- x+ P5 d7 I' s  传说此剑乃秦始皇佩剑,工布乃霸道之剑,挥舞之时可觉叱咤天下、气盖山河。
! [8 I4 k: s2 l6 x% u  x' { gbj000.jpg ) l. P( q7 _: a
qsh0812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1: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欧冶子铸剑初探
6 z3 \% ?3 C  {0 A' s9 X  欧冶子何时何地铸龙渊剑呢?
/ s9 |8 S( F/ V( A$ z) D2 ~  欧冶子春秋春秋时越人。籍贯、生卒年不详。冶金术。
: W/ V, u, T- ]5 Z4 f  由于在现有的史料中,对于欧冶子铸龙渊剑的时间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在一些文章和资料中,有不同的提法,例如“春秋时”、“春秋战国时”、“2500多年前”和“2600多年前”等等。那么,究竟那一种提法较为正确呢?4 }2 q3 Z( {5 E  d
  这为我们提供一个线索,是楚昭王命令风胡子到吴国去请欧冶子的。那么,欧冶子又是何时去了吴国呢?1 }7 ]! J1 ]. o( j7 b' R
  据《越绝书》记载:“千里庐虚者,阖闾以铸干将剑。欧冶童女三百人。”意思是说,千里庐虚是阖闾派干将铸剑的地方,欧冶子带着三百个童男童女和干将在这里铸剑。春秋时期,越王允常慑于吴国的威力,被迫把欧冶子所铸的五把剑中的三把,即湛卢、鱼肠、胜邪献给吴王。吴公子光得到后,视为宝贝。公元前515年,吴公子光派人刺杀了吴王僚而得王位,称吴王阖闾。又命干将铸造了两把,即干将、莫邪。他在位期间,以伍子胥为行人(官名),孙武为将军,整顿改革内政,遂使吴国国力强盛。公元前510年吴攻越,大胜。欧冶子正是在“阖闾以铸干将剑”时去了吴国,也就是说,风胡子去吴国请欧冶子铸剑,是在吴王阖闾在位其间,即公元前514年至前496年。
! P4 Y9 I8 M# O5 ?2 i$ W  楚国在春秋时期,从熊勇至楚惠王的约300年间,共传位21位君主,命风胡子去吴国请欧冶子铸龙渊剑的楚王,又是那一位呢?我们先看一下,风胡子何许人,史料显示是楚昭王时期的相剑大师。
- z* `, V& J1 p4 B$ u3 C$ ^  通过以上有关剑师欧冶子的史料梳理,我们大致推断,欧冶子生活在春秋时越王允常与越王勾践之间的年代;欧冶子铸龙渊剑,是在吴王阖闾和楚昭王在位期间,即约公元前500年左右。根据中国历史纪年,公元前770前至前477年为春秋时期。因此,欧冶子铸龙渊剑时间比较正确的提法,应为“春秋末”或“2500多年前”。3 V8 p% P" w& R0 N% p$ ?
  另外,今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县级)市也许不是先秦所说的“龙泉宝剑”的产地,先秦的龙泉剑可能产自今天的安徽或河南。而且据说欧冶子是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的茨山造了龙渊剑,还有一说是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舞钢县级市(古时称柏子国)铸成此剑。今龙泉县(市)是明清时期才开始大规模制造刀剑的,而如今的龙泉工匠多模仿自20世纪末的一些工艺品厂家出来的师傅,真正懂得如何在古代作品中汲取营养的已经不多了。9 ?9 ]3 l' E7 ]. z9 G+ u; y  ^2 X
7 Q( H& A" s: J- ^8 W5 v0 ?: e
干将和欧冶是钢铁冶炼开创者的代表
3 [7 k) d8 l2 C5 B% n  干将和欧冶是众所周知的吴越制剑名匠,关于他们所制的剑到底是青铜的还是钢铁的,历来见仁见智看法不同。9 O8 A! `" p. G4 O6 X* u3 ?
  由于《越绝书》讲欧冶以铜、锡作原料,并且迄今出土的吴越兵器都是青铜的,所以不少人认为干将、欧冶制的是青铜剑,至于该书中两人为楚王制铁剑之事就避而不谈了。也有人如顾颉刚(1)和李约瑟(2)相信干将炼铁之说,顾颉刚还亲自到相门外寻找过干将墓与欧冶庙。但他们没有解释为何炼铁时要加入金英(铜矿)。部分作者在谈及干将剑时含糊其辞,只说是锋利宝剑,不去说明是铁的还是铜的;有些著作就干脆回避此事。, b- k! o# I' G) w- v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在六合县的两处吴墓中分别出土了铁条和铁丸(3),80年代又在曾为吴国管辖的皖南铜陵市和南陵县发现了大规模古硫化铜矿址(4)。结合这两项重大考古成就,对《越绝书》与《吴越春秋》再作全面理解,并参考宋代沈括对古钢剑的认识,可以认定干将、欧冶炼成了钢剑。试作具体分析如下。
7 D  p% I+ F: r/ C; @  一、由炼铜到炼铁的过渡
3 ]) I" k) K9 c: e9 j  吴地先民以制几何纹硬陶著称,用柴草烧制陶器时窑温可达1000℃,这已符合炼铜的要求。吴越两地都能炼铜铸器,《考工记》赞曰“吴越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此句除了由吴越出土铜器及各地零星铜矿可以说明外,更为皖南大型古铜矿遗址所证实。郭沫若曾猜测“吴越大概是发明冶金术最早的地方。(5)”关于吴越青铜武器已有许多论著(6),说明吴地早有很好的冶铜基础。% s: c5 C  a, g; ~. W; L
  位于皖南的西周古铜矿主要是含铁的黄铜矿(CuFeS2)。那里还出土了古代冰铜,这是用硫化矿炼铜的中间产品。贵池县的古冰铜锭含铁超过30%(7),因表面有铁锈最初曾被误认为是铁锭。铜陵市古代炼铜遗址上的古炼渣因呈黑色一直被当地群众称为“铁屎”。绍兴的铜矿亦为硫化矿(8),也是铜铁共存其中。这与大冶的氧化矿不同,冶炼经过也有区别。当时炼铜用的还原剂是炭,它同样也可还原铁,只要在炼铜的竖炉里加入含铁较多的矿石或含铁的炼铜弃渣,适当地提高炉温,就可以炼出铁来。由此可见,吴越都具备了由炼铜发展到炼铁的客观条件。
# K) q8 E( r# i' D% P  人类最早使用的铁器是用自天而降的陨铁制成的,如商代铁刃铜钺。关于铁的记载始见于春秋时期各种史籍,如《左传》、《孟子》、《管子》等,唐际根对此已作了较系统的整理(9)。至于炼铁的具体记述则首推《越绝书 越绝外传记宝剑》与《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下文中分别简称为《越绝书》与《吴越春秋》)。正是炼铁所需的高温及由此引起的困难远超过当时常见的炼铜,古人才会如此惊讶赞叹,壮观的场面甚至被描述成神话。《吴越春秋》所说:“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用科学的观点来解释是,因为江南缺少富铁矿,须从各处去收集含铁较多的矿石即“铁精”(含铁量高的矿石较重),“金英”即黄铜矿,同时也说明这时刚从炼铜到发展到炼铁,在铁器时代的初期尚未认识到加入黄铜矿并非炼铁所必需,或许是因为未找到富铁矿,只能以黄铜矿及黄铁矿充作炼铁原料。“候天伺地,阴阳同光”是选择合适的天气与地点(可能是较高的气温与避风的地方)有利于提高炉温,炉火非常旺使晚上(阴)被照得与白天(阳)一样亮。烟雾上升与空中云气相接,使古人产生了“百神临观,天气下降”的感觉。烟雾多而火光亮,可能是在烧柴草,其温度并不太高,炼了三个月仍然“金铁之精,不销沦流”,是因为炉温刚到1000℃,在这个温度上铁的还原速度极慢,更不能熔化。莫邪就“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代替以人殉炉的原始崇拜。认为这是为了增加铁内碳的含量的解释未必合适,因炉中本有炭,渗碳的速度主要取决于炉温高低;李约瑟认为是增加了磷,可降低生铁的熔点(10)。重要的是,干将加强了鼓风,“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用炭作燃料时烟与火焰都少而温度更高;鼓风能加速燃烧,且气流穿透力增强后可采用较大的炉膛又进一步提高炉温。炉温升高后铁的还原速度加快,“金铁乃濡,遂以成剑”。“濡”反映的是固态下还原成的铁开始软化(在近代炼铁炉的高温下才有铁水奔流)。人类最初这样炼成的铁称为海绵铁或块炼铁(11),其含碳量低于万分之四,比较软,须在炉中多渗些碳成为块炼钢才能用于制武器。“金铁乃濡”也可能是指铜与铁复合成剑。《吴越春秋》所描述的是干将炼钢铁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次,其要点是通过鼓橐装炭提高了炉温,但在此之前也可能已对炼铁有一定的认识。+ G+ R% W3 t1 C+ j7 t6 q+ I
  尽管尚未有吴国铁兵器出土,但在“吴王之 ”的墓中发现的铁条、铁丸属于全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经过鉴定,六合铁条是块炼铁锻打成的(12),这说明吴国确已开始炼块炼铁,且已对铁作锻打加工。锻打可挤出杂质从而使铁的质地致密,反复锻打则是制造“百炼钢”的要点。六合铁丸是白口铁即碳化三铁和铁奥氏体在1150℃下生成的共晶,质硬而脆,这是生铁的一种,白口铁在后世是用于铸造农具及炼钢的原料。吴墓中发现的白口铁说明当时已达到了1150℃的炉温。5 `" C8 r5 U& ?& K6 F
  《越绝书》中讲欧冶为越王制剑时用的是铜矿和锡矿,但从剑的特征看,很可能是钢剑(详见下文),或是铜铁复合剑,为他鼓橐装炭的是雷公和天帝,绍兴的硫化铜矿含铁,仍有可能炼出铁来,除了没有明说用铁矿、成铁剑之外,与《吴越春秋》中干将炼铁的场面是类似的。总之,干将与欧冶都处于炼铜到炼铁的转变时期。9 W1 a0 Z0 s% H, [
  二、钢铁武器的划时代意义, T9 u' G4 |+ |( ?  G8 j
  块炼铁很软,白口铁太脆,都不宜用于制剑。从干将、欧冶所制宝剑的锋利程度及表面花纹来分析,极可能都是钢剑。( O# Z9 N/ {% I
  《战国策》说“吴干之剑”“金试则截盘匜”,《越绝书》称“巨阙”能“穿铜釜,绝铁 ”,能顺利地截断青铜器的剑刃,硬度必远高于青铜,只能理解为钢铁。剑刃硬度高就容易有缺口,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九中说,“剑之钢者刃多毁缺,巨阙是也”,这就解释了巨阙剑“有缺如粢米”,莫邪剑也是“有缺如黍米”。(请注意:江陵出土的勾践剑剑刃无缺口。)干将、欧冶所制的剑都有波状花纹,“纯钧”表面的反光像“水溢于溏”,其他各剑也是有“龟文”、“漫理”或“流水之波”。
8 w+ Q/ G; M; N  w  吴王阖闾欲造天下名剑,于牛首山铸剑数千,号曰:扁诸。用吴人干将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侯天伺地,妙选时日。仿其师祖烁身以成神器,故以其妻莫邪销铄,遂成二剑。先成者为阳,即名“干将”或“釬锵”,后成者为阴,即名“莫邪”或“镆釾”。釬锵阳龟文,镆釾阴漫理。民间故事传说,干将只将其中的“镆釾”献给了阖闾,而藏匿了“釬锵”。阖闾知道后,让人去抓干将讨剑。正在阖闾想杀*死干将时,干将拔出了那把剑,那把剑突然化为长龙,干将骑着龙,直上云霄成为剑神。9 k3 L/ I. k5 C$ {4 y
  《晋书·张华传》说张华让雷焕到江西丰城挖掘出龙泉、泰阿两剑(因《晋书》修于唐代,为避李渊的讳而称龙渊为龙泉),张华“详观剑文乃干将也”。尽管《晋书》曾被批评为“收集异闻,不求笃实”,但对古剑花纹的认识并非空穴来风。沈括也很重视剑纹,他认为鱼肠剑因花纹像鱼肠而取名的,“鱼肠即今蟠钢剑,又谓之松文,取诸鱼蟠熟,褫去胁视见其肠正如今之蟠钢文也。”(13)近人猜测剑上的“龟文”“漫理”是某种热处理引起的。李约瑟的解释是:由不同硬度的钢锻接时会形成花纹,或者是中国人也像印度人炼乌兹钢那样炼得了共析钢(14)。至于“湛卢”的命名,沈括说“古剑有沈卢、鱼肠之名,沈音湛,沈卢谓其湛湛然黑色也。”这也是钢铁兵器的特征。总之,干将、欧冶所制宝剑的名称表明了它们的特征,而这些特征用钢剑来解释是合理的。
1 \6 v7 q/ w7 d6 h# \  干将与欧冶制剑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欧冶在越国用铜矿与锡矿制了五把名剑,可能是以青铜为茎干、以钢为刃的复合剑,也可能已是钢铁剑。正如沈括所说“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以韧性材料作剑身、硬性材料作剑刃的做法上溯则是商代铁刃铜钺,下传是后世用贴钢、夹钢工艺制作刀、剪。第二阶段是在吴国制的三把或两把名剑,从其原料、特征看,只能是钢剑。在越国时已有人愿意用1000匹马、许多乡村与城镇来交换“纯钧”或“湛卢”,仍“何足言哉”,真是价值连城。可能楚王派间谍窃取了湛卢剑,从而引起了秦楚或吴楚之间的战争。《越绝书》称楚王派相剑专家风胡子以“重宝”到吴国“见欧冶子、干将,使人作铁剑”,又引起晋楚之战。
; ^% y1 B7 ~+ i! B  钢铁武器一旦问世立即在战场上发挥作用,如号称“五金之英”的湛卢剑,“出之有神、服之有威,可以折冲拒敌”;鲁国季孙访问吴国看到了莫邪剑就预见“剑成而吴霸”。晋郑王不顾左右群臣的劝阻,兴师围楚城求剑,因是全军出动,“库无兵革”,即用尽一切装备,但楚王手持泰阿剑登城指挥,围攻的晋军就立刻“三军破败,士卒迷惑……流血千里……晋郑之头毕白。”钢铁武器对青铜武器的优势使楚王“大悦”,风胡子恭维道,这是“剑之威”、“大王之神”。风胡子继续评论各个时代的先进武器、工具及采用该种武器的倡导者说:“时各有使然。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宫室……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伐树木为宫室……禹之时,以铜为兵,以凿伊阙,通龙门,决江导河……当此之时,作铁兵,威服三军,天下闻之,莫敢不服。”这段话正反映了人类使用粗石器、细石器、铜器与铁器的历史顺序,也形象地说明了新工具对于发展生产力和提高战斗力的划时代意义。文中举出的那些英雄人物实际是当时劳动者的代表,因提倡了新式工具而对历史作出贡献,成为时代的象征。这段话也说明吴越争霸之时是铁器时代的开端。这些由宝剑作为导火索的战争除了在《东周列国志》这类小说中还可以看到外,并不见于其他史籍,但仍然反映了钢铁武器的制造技术由吴越而楚,由楚而秦晋的传播过程。之后铁器逐渐普及,各地都进入铁器时代。长沙杨家山楚墓出土的钢剑,甘肃灵山秦墓出土的铜柄铁剑与燕下都的钢铁兵器都是由块炼钢制成的(15)。1 q* s' `: |  s& W2 [' y9 z
  《越绝书》记载的干将剑除在晋代由张华得而复失之外,以后没有再发现过。近代出土青铜的吴王剑、越王剑之后,把它们与《越绝书》中的干将剑与欧冶剑对应起来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其实理由还不充分:从数量上讲,《越绝书》中讲的宝剑一共有8把,其中越王剑5把,后3把是为楚王制的,而已发现的吴王光剑、越王勾践剑一共已有10多把;从剑的特点来看,这些青铜剑表面有菱形格子或其他图案,没有一把有水波形的“漫理”或鱼肠花纹,且青铜剑去穿铜釜尚可,绝铁恐怕是难以奏效的。这些青铜剑也不符合前文分析干将剑的其他特征。但是,如认为出土青铜剑与干将钢铁剑不是一回事,也存在两个问题:(1)制造青铜吴王剑的记载在哪儿?(2)干将钢铁剑在哪儿?对于前者,目前尚无线索;对于后者,还存在一线希望。有青铜吴王剑、越王剑出土的楚墓还只是王子及将军的墓,楚、吴、越的王陵至今尚未发现,《越绝书》说虎丘剑池的阖闾墓中有鱼肠剑,《吴越春秋》讲吴王女儿墓中有磐郢剑,因而不能排除将来在新的考古发现中找到钢铁兵器的可能性。
: E$ ~* p$ l. `# H- \  三、文学与民俗中的干将和欧冶
# a1 `! w2 Q; c9 M1 ?  干将、欧冶的开创钢铁时代的代表人物,因而受到后人纪念,并被添上传奇色彩。涉及到干将、欧冶及其宝剑的文学作品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依照《越绝书》、《吴越春秋》的记载如实或夸张地再现他们炼剑的情形。如唐代李峤的宝剑诗云“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这里的“三金”很可能指铜、锡与铁。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三回至七十五回有干将炼剑、鱼肠剑刺王僚、磐郢剑送葬、吴王追索干将剑、阖闾因失湛卢而兴兵攻楚等情节。关于晋代张华、雷焕得龙泉、泰阿事,该书第七十四回说有一把是干将剑,而凌濛初的《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卷中则说为纯钧与湛卢。说法相异的原因可能是作者们听到的是不同的传说,或是他们不重视用词的准确性。
% }2 y& [( Q! ?& Z7 r7 M8 v$ \  吴越民间都有关于干将与欧冶的传说。欧冶被尊为铸剑业的祖师(16)。在浙江省,莫干山被认为是干将与莫邪炼剑的地方;在绍兴南郊有欧冶子祠、淬剑井与日铸岭,上灶、中灶、下灶是传说中欧冶铸剑炉所在(17)。在绍兴南郊的若耶山有平水铜矿,其东不远有漓渚铁矿,这两个矿虽在全国范围内都属小规模,但在浙江省却是名列前茅的。只是尚未见有古矿井遗址的报导。龙泉县也有剑池、欧冶将军庙,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祭祀的日子,相传这天是欧冶炼成第一把剑的日子,要举行种种与铸剑相关的活动(18)。7 ^! T& |! T3 I# d- h+ Y
  苏州古城区内今干将路自言桥到乐桥的这一段旧称干将坊,可见于宋代石刻《平江图》,为干将居住的地方(19)。此路东通相门,相门古名匠门,又称干将门或将门。《吴地记》曰:“阖闾使干将于此铸剑。”相门外有干将墓,《吴郡志》记载:“郡中铁工多取墓旁土以冶刀斧”,又说在此挖出过半截宝剑。《吴门表隐》说匠门东“有干将墓,土宜锻铁”。现在农民们称干将墓为干将墩,读音如“干爵墩”,在今东环路以东的田庄河村。在《吴县志》的附图中,黄洋泾即为干将泾。干将墩现在已被平掉,遗址上建有农舍。1953年顾颉刚与沈勤庐、1955年市文管会到此调查过。1993年夏季笔者亦到田庄河及邻近村庄了解情况,年长的农民都说上辈人流传“干将墩”是古代打铁的场所,不过他们说打铁的是“欧老爷”,对干将反而印象不深。
3 O) K! H2 `: b% n: S' Z  干将墩以东3里有欧冶庙,《吴县志》卷十五有记载。据老农民对笔者说(20),此庙有18间半房,庙门有“欧冶明王”匾,正殿内有欧冶的官服坐像,手持扇子;东配殿供奉他的舅舅,西配殿供奉他的夫人“艾大师娘”。传说中这位老爷原是打铁的,制成宝剑是活的,飞入金家浜里(请注意《越绝书》与《吴越春秋》都说湛卢剑是“水行之楚”的)。吴王要再打一把剑,他就跳入了炉中。其夫人是此地太平村人,庙就建在这里,以后成为土地老爷。解放前每年的祭祀活动有:欧老爷生日(农历二月十一日),迎神赛会时,老爷坐像抬到宝剑入水处要停片刻;演社戏在七月初一至初八,戏台搭在蚬壳滩,场面颇为热闹。顾颉刚先生解放初去考察时,“庙、像犹存,意其必为铁冶旧地”(21)。土改后在庙内办有金厍小学,十年浩劫中庙被拆毁。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当地农民在欧冶庙遗址上的旧排灌机房中恢复了烧香活动,且香火越来越盛,现在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总有许多附近的农民(以中老年妇女为主)在此祈求欧老爷保佑平安。
5 v3 f+ Z% ^% T  四、干将、欧冶遗迹的启示
7 n8 [& P+ p7 C% [- |2 p  }9 h& c# P  《吴地记》载:“匠门,又名干将门。”《吴郡图经续记》记作“将门”,并说“今谓之匠,声之变也”,可见将、匠曾同音互通,干将即干匠,就是干族的工匠。干为古国名,自淮河流域南迁,后为吴国所灭。干族人流散吴越,故古人有“吴干之剑”(《战国策》)与“干越之剑”(《庄子》)的称呼,可理解为在吴、越的干人所制的剑。同理可猜测欧冶为瓯越的冶匠。流传干将与欧冶传说的地方不少,其中与干将、莫邪有关的如下:; p4 E2 u2 w' n$ ]
  (1)苏州干将坊、匠门、干将墓、虎丘剑池、试剑石。
& |& T5 m% j# \8 a4 Y( \! O  (2)德清县莫干山也有剑池、试剑石,这两处在前文中已述。
, ^' p  S' O. h7 ~$ Q  (3)常熟市郊有莫城镇,镇上有莫邪大王庙,附近有冶塘镇,为古代炼铁处。
! T, t. B- f9 O! ?8 v3 w: n1 W1 v  (4)上海松江县西北有干山,相传干将曾铸剑于此,故名。又以山形似马,名“天马山”(22)。2 Q+ J1 U6 s8 s* r( X" M
  另外,南京朝天宫原称“冶城”,六合县有“冶山”,均传为夫差制铜铁兵器处。这六处都在吴国疆域之内。8 d7 ~" `$ o2 g, e+ J! c
  关于欧冶的遗迹则分布在越国的范围或边缘内:; e. f  ^6 I+ |! J
  (1)苏州欧冶庙;3 h: ^& e1 A5 Y& f
  (2)绍兴日铸岭;% P  Y/ A, X4 S- l8 c0 R" n4 F: K* a
  (3)龙泉县欧冶将军庙,这三处已在前文中谈过;" `: w- n8 z3 n/ x4 D
  (4)福建闽侯县有“冶山”,“冶山麓旧有欧冶池,相传欧冶子铸剑地。”(23)
% N/ @) l) h/ k6 }4 V# [8 [  总之,两位铸剑大师遗迹分布在吴越到达的范围,可能是两位名师曾到各地去指点冶匠;也可能是他们的徒弟分散到各地,徒弟要纪念师傅或打师傅的招牌,各地就以干族工匠——“干匠”或瓯越冶匠——“欧冶”笼而统之地称呼他们。无论是哪种可能,都由于干将与欧冶是开创钢铁时代的代表人物,当时与后来的人们才会如此赞颂、纪念他们。
3 V2 ^7 r/ U0 P; [& q  五、“吴中铁工不绝”
6 E) L. _# z' ?- ~) X- D  太湖流域铁矿蕴藏量不多,以后并非是我国钢铁的主要产地,但在炼钢与制作成品的技术上闻名全国。乾隆《苏州府志》卷十二称“自欧冶铸剑,吴中铁工不绝。”地方志又说,汉初在江南开挖盐铁塘供运输盐、铁之用。南北朝陶弘景首次记录灌钢法,他说“钢铁是杂炼生鍒作刀镰者”,意即把生铁与熟铁一起加入炉中,生铁熔点较低、先熔化,灌入熟铁之中,就可炼得钢,用于制作武器、农具。李约瑟称此为现代平炉炼钢技术的祖先(24)。到明代又发展为著名的苏钢法:用火钳夹住生铁板架在炉口,生铁熔化后流入炉内的熟铁中,不断加以翻动,最后得到成分均匀、杂质少的钢材(25)。这项以苏州来命名的炼钢术流传到全国,并沿用至近代。如同治年间,徐寿为曾国藩造中国第一艘铁甲轮船,华蘅芳派人到苏州来买薄钢板,“苏州阊门外旧有钢行,以李永隆为最,专炼铁取钢,其钢甲天下。”(26)) x7 h+ A! Z; A( F- B
  南北朝以后,江浙两省在全国经济所占的比重逐步上升。吴中各类铁工制造的农具、工具是与农业、手工业发展互相促进的。
+ [9 f+ z; ~8 m9 q# [+ c# _  苏州生产的刀、剪、针、锉、锁等都很著名,至今苏州仍是这类五金商品的重要生产地。全国各地在“大跃进”前后建的小钢铁厂有许多早已关、停、并、转,而太湖流域各城市如苏州、张家港等地的小钢铁厂却在不断发展并走向现代化。这既是发展地方经济所需,也是当代吴地钢铁工人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的成就。8 L) ]' v: X3 a, N  M) n
  总而言之,《越绝书》与《吴越春秋》所反映干将、欧冶炼钢剑的情形是符合历史规律的,与其他古籍及现代考古发现是可以互相验证的。所缺的就是吴越钢剑实物,这当然是至关紧要的最终裁决,我们有希望等待它们的出土。
# P, q7 B1 v% }' d, J  k: j  另一方面,关于干将和欧冶的说法仍有不清楚之处,但不完善的记载和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也都是历史的影子,从中可以挖掘出有价值的线索供研究吴地经济史、冶金史作参考。最后,感谢诸汉文、钱勤学、李学勤先生的鼓励和阮涌三、李巨川先生的关心。
" C; d: l" m; N# Y% |  (原载《吴学研究专辑2》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 E$ [% w. H9 i4 v5 z  参考资料:2 o2 W( X, W  `5 O! m
  (1)(21) 顾颉刚:《苏州史志笔记》第6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其中“秦汉以前的吴”41条笔记有7条与干将有关。$ d& E& O$ X: T  v. J1 m- z8 ~
  (2)(10)(14)(24) 李约瑟:《东亚和东南亚地区钢铁技术的演进》,《李约瑟文集》,辽宁出版社1986年版。
+ q: v8 g& _7 `1 T7 ]( P  (3) 南京博物馆:《江苏六合程桥东周墓》,《考古》1965年第3期;《江苏六合程桥二号东周墓》,《考古》1974年第2期。- X( e4 q8 @7 ]( E( e9 s; f
  (4) 刘平生:《安徽南陵大工山古代铜矿遗址的发现和研究》;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安徽铜陵市古代铜矿遗址调查》,《东南文化》1988年第6期。$ S9 U/ {0 M: Q/ D% w& P4 p
  (5) 郭沫若:《青铜器时代》,《郭沫若全集 历史篇》第1卷第602页,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 i. x4 b7 ~0 C  v  (6) 董楚平:《吴越文化新探》第331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9 j9 K* \( s7 ]+ S$ I% b  (7) 华觉明等:《贵池东周铜锭的分析研究——中国始用硫化矿炼铜的一个线索》,《自然科学史研究》第4卷第2期,1985年。
! |* D  {/ O# v& C/ W3 y$ [1 f! ~  (8) 林国铮:《浙江省经济地理》第21页,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6 t! _, Q) C6 O5 ]: B
  (9) 唐际根:《中国冶铁术的起源问题》,《考古》1993年第6期。
; ^8 r. @  f3 Z9 F% m7 e. G: k  (11)(12)(25) 北京钢铁学院:《中国古代冶金》第45页,第50页,第81页,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
- d/ |% L) [4 Y  d, m  (13)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九。
5 U' V/ b6 S, g* L  v( n( x) G, s  (15) 《中国大百科全书 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L) K( w4 t! A3 I
  (16) 李乔:《中国行业神崇拜》第122页,中国华侨出版社公司1990年版。3 L. x) B+ `( H4 g: E
  (17) 陈国治等:《绍兴名人佳话》,第9页,新华出版社1991年版。
3 n3 B1 {8 z0 C5 |: Z  (18) 汪维玲:《浙江民间信仰概述》,《东南文化》1989年第6期。, Q& D! n: h5 `" w4 l% d& m  x
  (19) <清>张霞房:《红兰逸乘》,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吴中文献小丛书1941年版。
3 o4 n/ D& e$ Q8 m0 H9 i  (20) 向读者反映干将、欧冶遗迹情况的老农主要是:陆毛根,71岁,桑家桥人;顾木香,77岁,庄桥浜人;许水生,70岁,田庄河人;许阿三,80岁,葑塘人。许阿三之父负责社戏。陆家耕地在欧冶庙旁,许水生住在干将墩边。因后来建苏州工业园区,这些村庄均已不复存在。苏州附近还有三处地名与《越绝书》中炼铁、烧炭处相似,其实仅为貌似。常熟练塘,因有河如匹练得名。青浦练塘是因历史上有章练氏而定名。吴江芦墟因芦苇滩得名。另外吴江汾湖亦有人疑与风胡子有关,但尚未查出依据。- j: \( a0 q0 D, L; U$ Y0 C3 t
  (22) 《嘉庆一统志 松江府》。+ R, P. H% @6 y0 p7 {
  (23) 《嘉庆一统志 福州府》。8 x0 i5 I# f, I) V
  (26) 《能静居士日记》卷15。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1:5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1-19 22:06 编辑
: N7 {" K: Z/ P6 g
. f  U" ]# n# ]( |# C风胡子与龙泉宝剑' Z: j% c" ~9 ^# ]' B+ l
  说起龙泉宝剑的历史,除了铸剑世祖欧冶子,还有一个人是不能不说的,这就是当时的楚国人风胡子。
# ]* \  p. W* n! w+ }7 h* O lqj04.jpg ! p2 x7 g! e; _0 W0 `
  本名:风胡子
+ W8 J9 H' r4 ^: M# A  R4 f+ U8 n  别称:风湖子  F/ F2 d7 o) T5 U9 ]6 Z
  所处时代:春秋
# ?* j+ S- m; d" a9 H  主要成就:相剑家# L3 L+ u* T6 J( A0 j
) X: ?, G* b+ U1 `. Z
  风胡子,亦称“风湖子”、“风胡”、“风壶”。春秋时楚国人,相剑名家,精于识剑﹑铸剑。《秦时明月之夜尽天明》第三集里提到过该人物。
$ V1 d. M" i) g9 X lqj05.jpg & X  u6 h* G( R
  1.风胡子论剑
$ {& C3 F; \" D  那么风胡子究竟是何许人?这还要从春秋晚期楚、吴、越三国争霸说起。楚、吴、越三国分居于长江中、下游,为争霸天下,多年来兵戎相见,战争不断。因南方地域河渠众多,水网纵横,故这三个国家的军队多以步兵为主,以水陆两栖作战见长。步兵所需要的是适于近距离拼杀搏斗的短兵器,而剑正具有锋利而轻便,能直刺又可劈砍的特点,开始受到重视,并迅速得到发展。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传奇的铸剑大师,如越国的欧冶子和吴国的干将莫邪,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在这场“军备竞赛”中,先有欧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技巧”,为越王允常铸宝剑五口,“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越王后将其中的湛卢、鱼肠、胜邪三剑献吴王,“阖闾得而宝之”。吴王在伍子胥的辅助下,行“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库”的强国之道,因缺少锐利的兵器使用,广召冶铸能工巧匠,并请干将“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铸名剑二枚,一枚叫“干将”,一枚叫“莫邪”。
/ g- r" e& E) N9 Z7 p- r" g  楚国正是由于引进了吴越先进的铸剑技术和人才,加上后来越国灭掉了吴国,楚国又吞并了越国,吴越精湛的铸剑技艺为楚国所掌握。特别是楚国所铸造的铁剑,其锋刃锐利,硬度和韧性远优于青铜剑,代表了当时最高的铸剑水平。据《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秦昭王曾经向秦相范睢表示过如下忧虑:“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恐楚之图秦也。”秦昭王当时这样赞扬楚国生产的铁剑之锋利,甚至成为“楚之图秦”之威胁,说明当时楚国铸造的铁剑确是驰名天下的。难怪《史记·李斯列传》说,秦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所佩之剑,即是欧冶子为楚王所铸的名剑——泰阿剑。当然,这是后话了。从楚王先是召见风胡子,询问是否可以礼聘欧冶子、干将铸剑,说明风胡子应该是楚王的近臣。据史料记载,当时吴国就设有专门负责掌管剑的官员,称为“掌剑大夫”。那么风胡子于楚王,可能也是与剑有关的官员了。  w+ n5 G' H/ S* v4 h/ Z
  《东周列国志》中还写了一个故事:欧冶子的湛卢宝剑铸成,越王视之为国宝。越国被吴国攻灭,吴王阖闾获此剑。但有一天此剑忽然不见了!而某日在楚昭王的枕边突然发现这把寒光闪闪的宝剑。相剑者入宫解谜道:此剑出鞘即有寒气侵人,此名‘湛卢’之剑,乃是越中剑师欧冶子所铸。昔越王铸名剑五口,吴国国君闻而求之,越王乃献其三,曰‘鱼肠’、‘磐郢’、‘湛卢’。‘鱼肠’以刺王僚;‘磐郢’以送阖闾亡女;惟‘湛卢’之剑在焉。臣闻此剑乃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然人君行逆理之事,其剑即出。此剑所在之国,其国祚必绵远昌炽。今吴王弑王僚自立,又坑杀万人,以葬其女,吴人悲怨,故‘湛卢’之剑,去无道而就有道也。楚昭王大悦:“此乃天降瑞兆也!”
% a$ T- E- q' T2 H: O9 j  另有《吴越春秋》一书。记春秋时吴越争霸史实,颇近小说家言。所记风胡子论剑、干将莫邪铸剑等,有神话传说色彩。此书十卷,汉代赵晔撰。在《吴国春秋·阖闾内传》中,也有一个风胡子为楚昭王说剑的故事:湛卢之剑,恶阖闾之无道也,乃去而出,水行如楚。楚昭王卧而寤得吴王湛卢之剑于床。昭王不知其故,乃召风胡子而问曰:“寡人卧觉而得宝剑,不知其名,是何剑也?”风胡子曰:“此谓湛卢之剑。”昭王曰:“何以言之?”风胡子曰:“臣闻吴王得越所献宝剑三枚:一曰鱼肠,二曰盘郢,三曰湛卢。鱼肠之剑,已用杀吴王僚也;盘郢以送其死女;今湛卢入楚也。”昭王曰:“湛卢所以去者何也?”风胡子曰:“臣闻越王允常使欧冶子造剑五枚以示薛烛,烛对曰:‘鱼肠剑逆理不顺,不可服也,臣以杀君,子以杀父。’故阖闾以杀王僚。‘一名盘郢,亦曰豪曹,不法之物,无益于人。’故以送死。‘一名湛卢,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寄气托灵,出之有神,服之有威,可以折冲拒敌。然人君有逆理之谋,其剑即出,故去无道以就有道。’今吴王无道,杀君谋楚,故湛卢入楚。”昭王曰:“其直几何?”风胡子曰:“臣闻此剑在越之时,客有酬其直者:有市之乡三十,骏马千匹,万户之都二。是其一也。薛烛对曰:‘赤堇之山已令无云,若耶之溪深而莫测,群臣上天,欧冶死矣。虽倾城量金,珠玉盈河,犹不能得此宝,而况有市之乡,骏马千匹,万户之都,何足言也?’”昭王大悦,遂以为宝。- n4 y! U/ i" _5 q
  两篇记载的典源大意说的是楚昭王得吴王湛庐(卢)之剑的故事。越国有欧冶子为王造五剑,“湛卢”即为其中之一。
- }* m, J5 K3 F1 W湛卢宝剑铸成,越王视之为国宝。吴君求剑,越王许之,将湛卢剑作为贡品敬献吴王,湛卢遂归于吴国,后又逐渐传于吴王阖闾手中。吴王阖闾获此剑。视为国宝,终日佩带在身。0 \7 O' C) \9 h; ~4 b# d+ w7 M
  但有一天此剑忽然不见了,湛卢剑憎恨吴王阖闾暴虐无道,离开了吴宫,沿着水路到了楚国。
4 j% u+ e9 R2 A" Y* |1 ]' g  而某日在楚昭王的枕边突然发现这把寒光闪闪的宝剑。这一夜楚昭王卧于宫中,既醒,见枕畔有寒光,就立起身来,视之,得一宝剑。此剑三尺长,绿鲨鱼皮鞘,金吞口,金什件,玉为柄,珠作饰,杏黄灯笼穗。昭王掣出剑来,立刻发出声响,犹如龙吟虎啸一声,顿时只见霞光万道,瑞彩千条,光灿灿夺人二目,闪闪放寒光,果然是好剑!4 T6 z$ i& M: l7 o" ?
  诗曰:
: b% z# g  d. v3 E- B0 O  龙吟虎啸一长虹,万赖百泉相与休。
7 \. W" G2 @6 t  黄云萧条白日暗,朝光瑞气满宫楼。
9 Y4 I' `" |( S! @% {$ Q  一天楚昭王睡觉醒来,在他的床上发现了一把吴王的湛卢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及旦,楚王就召来相剑者风胡子入宫,以剑示之,问他说道:“我睡觉醒来发现了这把宝剑,但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剑?”. s* n  o& j- O) d
  风胡子是一个善于鉴赏宝剑的行家,观剑大惊曰:“君王何从得此?”
( v0 K/ |2 \7 k  Z  昭王曰:“寡人卧觉,得之于枕畔,不知此剑何名?”
/ O  J! C! }* Y& M  风胡子说此剑称为湛卢剑。楚昭王不知道其中的缘故,说:“你根据什么说它叫湛卢剑?”) u3 S$ J5 {, r( h  x7 S2 d0 Q( A
  风胡子解谜道,此乃越中剑师欧冶子造的湛卢宝剑。风胡子说他听说吴王得到了越国贡献的三把宝剑,第一把称为鱼肠剑,第二把称为磐郢剑(即《越绝书》所称豪曹剑,也有传说是胜邪剑),第三把称为湛卢剑。鱼肠剑已被用于刺杀吴王僚,磐郢剑已陪葬了阖闾的女儿,而湛卢剑现在到了楚国。这就是越王献给吴王的湛卢宝剑,它是欧冶子采五金之英、太阳之精所铸在的神器,谁拥有它,出之有神,服之有威,所向披靡。5 Q+ ?! P/ l- T$ U% O& F- d$ ]
  楚昭王又问:“湛卢剑为什么会离开吴王阖闾呢?”  h; x( T% l3 ~8 u, w! s
  风胡子说:“我听说越王允常请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剑,然后拿给一位名叫薛烛的宝剑鉴赏家鉴赏,薛烛说:‘鱼肠剑纹理颠倒混乱,不可佩戴,大臣将用它来谋杀国君,儿子将用它来谋杀父亲。’所以阖闾用鱼肠剑刺杀了吴王僚。另一把叫豪曹剑,是不法之物,无益于活着的人,所以阖闾已用它陪葬死者。还有一把名叫湛卢剑,五种金属的精华,太阳的灵光,把精气和神灵都寄托给它,所以拔出这把剑就有神气,佩戴上它就有威风,可以用它来抵抗和击退敌人的进攻。但是如果佩戴它的国君有违背天理的阴谋,湛卢剑就会立即出鞘,因此而离开无道之君,去依有道之君。如今吴王阖闾暴虐无道,先谋杀了自己国君,现在又策划进攻楚国,湛卢剑离开无道之君,归依有道之君,所以湛卢剑就来到了楚国。”+ [  K2 `$ N. d/ d; H. i. w
  原来吴公子姬光,派专诸用鱼肠之剑刺杀了吴王僚,夺得王位,改号阖闾。阖闾有爱女名胜玉,因内宴,庖人进蒸鱼。王食其半,而以其余赐女。女怒曰:“王乃以剩鱼辱我,我何用生为?”退而自*杀。阖闾悲之,厚为殓具,营葬于国西阊门之外。凿池积土,所凿之处,遂成大湖,今女湖是也。又斲文石以为椁,金鼎、玉杯、银尊、珠襦之宝,府库几倾其半。又取“磐郢”名剑,皆以送女,磐郢遂殉吴王之女胜玉于太湖。吴王葬女,乃舞白鹤于吴市之中,令万民随而观之,因令观者皆入隧门送葬。隧道内设有伏机。男女既入,遂发其机,门闭,实之以土。男女死者万人。阖闾曰:“使吾女得万人为殉,庶不寂寞也。”至今吴俗殡事,丧亭上制有白鹤,乃其遗风。杀生送死,阖闾之无道极矣!- D6 Q, |, i/ L
  史臣有诗云:
. D- L# ~- e% J) q% A  三良殉葬共非秦,鹤市何当杀万人?
7 s# [1 J8 b+ E- [4 @% |/ G% Y; t- V  不待夫差(阖闾之子)方暴骨,阖闾今日已无民!
7 C. \: a! [; v5 o9 R  吴王无道,杀王僚自立,又坑杀万人以殉其女,吴人上下怨声载道悲愤不平,岂能得此剑?所以湛卢之剑随后飞往楚国被楚昭王所得。( ^3 n, H, P- t- `( h5 @# u
  由此可见,湛卢宝剑业已成为预示国家兴亡的神物了!难怪湛卢归于楚国后楚昭王大悦:“此乃天降瑞兆也!”
( C- k# w) z$ O) E  楚昭王又说:“这把剑的价值有多少?”) S; p1 L& S& I8 W
  风胡子说:“我听说这把剑尚在越国时,就曾有人主动出价,愿意以三十个有集市的乡,一千匹骏马和两个有万户人口的都市交换,而且这只是求购者中的一个。薛烛当时就回答说,‘赤堇山的山谷已经闭合无云,若耶溪的溪水深不可测,当年帮助铸剑的众神已经回到天上去了。即使拿出堆满全城的黄金,装满河道的珠宝玉石,尚且不能得到这把宝剑,何况这区区有集市的乡,上千匹骏马和有万户人口的都市,哪里值得提起呢?’”
6 U5 u! i; ~3 N0 L1 x  楚昭王听了非常高兴,于是把湛卢剑当作了宝贝,即佩于身,以为至宝,宣示国人,以为天瑞。
: S& g- k/ f" G4 U; h  却说阖闾失剑,使人访求之,有人报来:“此剑归于楚国。”阖闾怒曰:“此必楚王赂吾左右而盗吾剑也!”
% k/ H1 K6 F- i4 J4 U9 r  阖闾闻楚得湛卢之剑,因斯发怒,杀左右数十人,遂使孙武、伍员(伍子胥)、伯嚭伐楚。子胥阴令宣言于楚曰:“楚用子期为将,吾即得而杀之;子常用兵,吾即去之。”
* Y  P% @, }  p  楚闻之,因用子常,退子期。吴拔六与潜二邑。
$ J1 k, T4 A0 x' B. \8 ]  伍员与楚国有杀父兄之仇。那是公元前522年,楚平王荒淫凶残,杀害了忠臣伍奢和他的儿子伍尚。伍奢的次子伍员,即伍子胥,决心向平王报仇雪恨。后来伍员逃到吴国,结识了吴国公子姬光,伍员想依靠他的力量伐楚报仇,便帮他谋划刺杀了吴王僚,夺取了王位。此次伐楚,伍员求之不得。: s) j5 c0 R! P) O3 w+ b5 Q* x
  阖闾发兵,复遣使征兵于越,越王允常未与楚绝,不肯发兵,孙武等拔楚六潜二邑,因后兵不继,遂班师。阖闾怒越之不同于伐楚,复谋伐越。孙武谏曰:“今年岁星在越,伐之不利!”阖闾不听,遂伐越,败越兵于槜李,大掠而还。孙武私谓伍员曰:“四十年之后,越强而吴尽矣!”伍员默记其言,此阖闾五年(公元510年)事也。
4 S; K! \+ N+ K! \  其明年,楚令尹囊瓦率舟师伐吴,以报潜、六之役,吴王阖闾使孙武、伍员击之,败楚师于巢,获其将芈繁以归。阖闾曰:“不入郢都,虽败楚兵,犹无功也!”员对曰:“臣岂须臾忘郢都哉?顾楚国天下莫强,未可轻敌。囊瓦虽不得民心,而诸侯未恶,闻其索赂无厌,不久诸侯有变,乃可乘矣!”遂使孙武演习水军于江口。
9 c, Y  w  y0 ^7 H  伍员终日使人探听楚事,忽一日,报:“有唐、蔡二国遣使臣通好,已在郊外。”伍员喜曰:“唐、蔡皆楚属国,无故遣使远来,必然与楚有怨,天使吾破楚入郢也!”原来楚昭王为得了“湛卢”之剑,诸侯毕贺,唐成公与蔡昭侯亦来朝楚。( E$ A; d/ F7 p' H4 d+ R
  吴王阖闾将孙武拜为大将,任伍员、伯嚭为副将,进兵伐楚。楚国虽有沈尹戌那样的贤臣,终以楚将囊瓦贪功败事,致郢都失守,楚昭王奔逃。伍员进城后,知道楚平王已死,便掘了平王的陵,鞭尸三百下,报仇泄恨。6 m  I8 a) ?, M) Y6 R. ]
  楚将申包胥想起秦哀公是楚昭王的舅父,不会坐视不管,于是立刻动身,到秦国去搬救兵,复兴楚国。6 ~$ {( w( i+ E# z) z% R
  秦公尚犹豫不决,认为“秦在西方,兵微将寡,自顾不暇,哪里还能救别人”,不愿立即派兵。& E" Y) K7 @& ^
  申包胥痛哭秦庭,靠在一个柱子上,日夜号哭,一连哭了七天七夜,饮食不进。秦公为之感动,便派大夫子蒲、子虎率兵车五百乘,同申包胥一同前去救楚。申包胥乞得秦军,终于击败吴兵,也偿了复国之愿,楚昭王也成为楚国中兴之君主。
5 J4 H" A  W' i2 ?1 V) c  2.后人评说
9 d) f& |* |2 z4 |' R9 u  晋葛洪《抱朴子·论仙》:“此所谓以分寸之瑕,弃盈尺之夜光;以蚁鼻之缺,损无价之淳钧。非荆和之远识,风胡之尝真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1: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话宝剑
% d' Y7 H( H6 n8 V1 t
; d' t, V3 M4 V5 n6 u  剑的历史% z! r0 R" c8 Y+ _3 l& a) A
  剑,大约创制于殷末周初之际,距今三千多年。早期的剑都很短。西周时两军交战,以车战为主,远则弓箭对射,近则戈矛相接,用不上这样短小的剑,当时主要用来防身。春秋后期,吴越两国相继崛起,争霸于南方。两国均处于水网交错、丛林遍野的水乡,难于车战,步兵和水军遂成为吴越军队的主要兵种,剑成了军队的常规武器。所以,吴越两国都特别重视剑的生产,其铸剑技术也远远超过中原各国成为中国古代的“宝剑之乡”。现在也通指龙泉地区,按传统工艺铸造的宝剑。
6 \! [# c. F# g( t' H  剑,古代视为圣品,至尊至贵,人神咸崇,人们通常称之为宝剑。剑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因而显得很玄奇。历朝王公帝候,文士侠客,都配带宝剑。剑与艺,自古常纵横沙场,称霸武林,立身立国,行仁仗义,故流传至今,仍为世人喜爱,历传不衰。8 d4 x2 f! V( I' i2 |  Q& `
  剑创始自轩辕黄帝时代。据黄帝本纪云:“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剑是短兵的一种,脱胎于矛形兵器及匕首。剑可砍可刺,古人配剑防身,抵御匪寇与野兽。到了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已成为主要短兵器,士人阶层都佩带。连冯谖与汉初的韩信,虽然穷的吃不上饭,也仍然随身携带。
: R. `1 `/ A7 S( C" i0 L  著名的剑,据《初学记·武部·剑》:“楚有龙泉,秦有太阿、工,吴有干将、镆耶、属镂,越有纯钩、湛卢、豪曹、鱼肠、巨阙诸剑。”春秋时的龙泉剑,仍有一只藏于故宫,至今仍很锋利。2 ^9 Z1 A. m, M' A
3 z; R! B3 m% _1 W& T
  剑术之道
: }( ]! w2 Z" Y  剑的演练,一般分为“站剑”和“行剑”两种。“站剑”一般指动作迅速敏捷,静止动作沉稳,富雕塑性。而“行剑”则相对显得停顿较少,动作连续不断,均匀而有轫性。同时剑还有长穗、短穗之剑,穗又称穗袍,它的作用是舞动以惑敌,演练时显得龙飞凤舞,形象优美。尤其长穗,随剑飘舞,更显神妙。
; f/ D+ N/ b* w& H2 t  练剑要求身与剑合,剑与神合。《绿水亭杂识四》中说:剑“锋锷如槊刃,而以身为之柄,微州目连猷人之身法,轻如猿鸟,即剑法也。”这里说的“以身为柄”,就是说以身领剑,这是练剑之要。
7 j" z' l' e: `" G; j  剑的招式是以劈、砍、崩、撩、格、洗、截、刺、搅、压、挂、云等为主。它的特点是刚柔相济、吞吐自如,飘洒轻快,矫健优美,正如拳谚所形容的“剑似飞凤”,由此可知其妙。
: b; p7 B: t% P# k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闻越有处*女,出于南林,“越王派人聘请,问以剑戟之术。处*女启程去進谏越王,中途遇一老翁,自称袁公,袁公问处*女:‘我听说你善剑术,想见识一下。’越女说:‘我不敢有所隐瞒,惟公试之。’于是袁公即执林于竹,竹枝上颉桥未堕地,女即捷末,袁公则飞上树,变为白猿,遂别去。见越王,越王问曰:‘剑术之道则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长于无人之野,无道不习。不达诸侯,只是自己私下好剑击之道,诵之不休。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彷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王欲试之,其验即见。’越王即加女号,号曰‘越女’。”! l6 v( c, `3 S% t# O5 i
  越女所说深邃精微,深得剑术之要。所谓“门户阴阳”,即斗剑时進退纵横之法。而“内实精神,外示安仪”,则是描述斗剑时精神贯注,从容不迫,观变進招的形态。金庸更将此段传奇故事,写进了他的武侠小说《越女剑》中。. q2 T  o4 [+ d; ]
  舞剑在唐代兴盛起来,杜甫《舞剑器行》描述公孙大娘舞剑绝技:“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江海凝清光。”剑的声光,似闻如见,精湛技艺,如呈眼前。
8 Z& d6 c6 h& N+ N  明朝唐顺之《武编》说:宋太宗“诸军勇士数百人,教以舞剑,皆能掷剑空中,跃其身左右承之,妙绝无比。会北戎遗使修贡,赐宴便殿,因出剑士示之,袒裼鼓澡,挥刃而入,跳掷承接,霜锋雪刃,飞舞满空。”这些高超绝技,对后来剑术套路及表演技艺的发展,影响很大,至今我们演练的武术套路中,亦有所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1: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1-19 23:54 编辑 % }! h9 X# a/ e" L
+ [6 {2 G! _, r# L6 ^$ @/ G5 W
龙泉宝剑历史沿袭
& Z! |4 e) L/ }( U) {+ ]$ X) v
  春秋战国
4 k2 d" c6 b+ X3 g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欧冶子于龙泉秦溪山麓冶剑。自欧冶子之后,龙泉铸剑技艺递代相传,逐步形成“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特色,在历史全国性武术器械评比中独占熬头。欧冶子铸剑之业在龙泉历代相传。) c- I& A1 ]+ X8 r0 b

* |+ x/ C3 w/ ^  秦汉6 e3 S9 D3 `4 A& {0 l
  龙泉的铸剑业专为皇室铸造宝剑。; Z* T+ [, x& r; z3 v4 [% I

. @- ]: \; U* q4 s  z  汉' p+ L& y; A5 _9 x
  适用于砍劈的环柄刀逐渐代替了剑。龙渊宝剑从此淡出战争喧嚣,承载起剑文化的内涵。由于龙渊剑的名气太大,早在汉代,它就被尊称为“宝剑”,成为封建王朝皇帝赐给爱臣的“尚方宝剑”。大臣执此“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它也是王公贵族用来进贡、赏赐、馈赠的珍贵礼品,用以炫耀自己地位和权势的标志。
" v7 l: T2 F$ q) z, `7 o  有故事说,西有西岳华山,东有东华山(丰县境内)。东华山虽然不大,但也奥妙神奇。前山里有金磨,后山(也叫龟山)会屙元宝。山里风景优美,变幻无穷,什么“仙人洞”、“飞来石”、“松崖滴翠”……是游人观景玩乐的胜地。更有老龙泉一眼,日夜从石洞中流出潺碧水,山中古树野花,景色如画。
/ J7 e: ^& W( A; v9 U& z, t  老龙泉虽然不大却很深,有人将脖子上系了红绸、做了记号的一群鸭子赶进老龙泉洞里。仨月后,这些鸭子竟出现在东海里。因此人们说华山的老龙泉直通东海里的老龙宫,虾兵蟹将和镇海小龙也曾在华山的老龙泉出没。老龙泉不是个凡地方。- W4 N: @5 z3 ^8 @
  少年刘邦常到这里来游玩。他几次都见一白发老翁在老龙泉边叮叮当当地打铁,而且每次总是烧打那块半截砖似的铁。刘邦感到奇怪,问老翁道:“老爷爷,您为啥总是烧打这块铁?”老翁看了他一眼说:“刀在石上磨,钢在火中炼,不经千百次锤炼,怎能成块好钢?”刘邦又问:“您要锤炼多久?”“七七四十九天。”刘邦听了感到惊奇,又问道:“老爷爷,您炼了这块钢做什么用?”老人告诉他:“要打一把剑,送给皇上。”0 l% ]7 ?. i! Y9 n# V3 Y1 _" Q9 L0 G# \
  刘邦一听,把嘴一撇道:“哼,您敢把杀人之物送给暴君呀?还不如送给我呢!”老翁笑道:“不是送给当今的皇上,是一位未来的真龙天子......”刘邦自幼爱武,渴望得到一把好剑,就不假思索地说:“我就是未来的真龙天子,打好就送给我吧......”老翁哈哈一笑:“你这孩子,胆子不小啊……”刘邦说:“当今的皇帝老儿也没啥可怕的。”老翁微微点头,说道:“嗯,打好这把宝剑,就送给你。”刘邦高兴地说:“我谢谢您啦!您什么时候能打好啊?”老翁与他约定了时间,并叫他独自一人四更到、五更回,要试试他的胆量。刘邦谢过老翁回去了。! f9 N4 l1 C! h& d* V8 n
  按约定时间,刘邦独自一人摸黑翻山来到老龙泉边,见老翁正在灯下等候。刘邦问:“宝剑做好了吗?”老翁笑道:“你看!”说着从红绸里取出,抽掉剑鞘,只见那剑刃、剑端如空中闪电,光芒四射,寒气嗖嗖,实属世间罕见的宝剑。0 W/ r$ Q$ m) U8 Q6 v2 Y# e. |
  老翁将剑插入鞘内,递给刘邦说:“相中了吗?”刘邦喜出望外,双手接过道:“太好了!”磕头谢过老翁。他又看看柄,只见上面雕着一条龙,并有“龙渊”二字。老翁说:“你试试如何?”刘邦抽出龙渊剑,舞了一通,老翁连连点头称赞,并交代说:“你要好好带在身边,将来定有大用。”说罢递给刘邦一封书信。刘邦接过,只见上写着:) E- U- U9 \0 l: i! W9 t/ P
  “斩妖避邪杀贪官,除暴安良万民欢。有朝一日登龙位,要靠三尺龙渊剑。”) e1 s4 H+ B; @! V
  刘邦转脸看老翁,老翁已无影无踪了。
3 @3 O2 j2 G9 _5 S4 _  后来,刘邦在芒砀山斩蛇起义,据说就是用的这把龙渊宝剑。6 d  q0 p9 C1 N
  (讲述:孙景先 记录:邓贞兰 采录时间和地点:1980年于丰县文化馆)。( l' \$ L/ c$ U6 g

& j3 E- G1 c3 X6 F7 @1 U6 M  魏晋
" E2 T$ X% j7 q. _  东晋太宁元年(323年),建置龙渊乡(因龙渊剑而得名),属永嘉郡松阳县。
- g$ j- k& S' r, n) k8 S4 B1 f2 O& f  龙渊铸剑业受到人口骤增与文化重心南移的推动,铸剑业比较发达,颇具一定规模。" S1 n  I2 ]' `# p
  关于此后龙渊剑的下落,到了晋代,《晋书·张华传》又有如下的记载;“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外紫气。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伟象,乃要焕宿,因登楼仰观。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大耳。’华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华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焕遣使送一剑与华,留一自佩。”
& D4 y- x' a) T) s  《晋书·张华传》的意思是:晋初,武帝时,在斗、牛二星座之间,(据说即吴、越分界处的上空),发现常有紫气。当时官为“中书令”的张华,问善观天象的雷焕,这是什么缘故。( P. h% Z/ I, a
  雷焕说:“这是宝剑的光。从这道直冲牛斗的光来看,那宝剑定非凡品!”张华又问,宝剑大约在什么地方。雷焕仔细观测之后,答道:“在豫章郡的丰城县” (丰城在今江西南昌附近)。' S% Q6 ^& o$ d' \
  张华便推荐雷焕担任丰城县令,立即上任。雷焕到了丰城,专心寻找宝剑的下落,终于在一所监狱的地下,找到了剑光的来源。当即搬走监狱,往下挖掘。掘了四丈多深,发现一个石匣,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对宝剑,剑上都刻着字,一把是“龙渊”,一把是“太阿”。当天晚上,再观星空,牛、斗之间的紫气,果然不见了。/ M. }6 P* Z( e, A
  上面的这段传说,当然不大可能是事实,但故事非常生动感人,值得玩味。$ Z, N/ V# I2 l- ^8 a

* [- u& E. z& a  唐$ ]. [0 {2 ~0 N. E- u8 G; e
  唐代亦为纪念龙渊剑,欲将龙渊剑出产之地命名“龙渊”,因剑而得名,但当时忌讳用高祖李渊之名的“渊”字,故改名叫“龙泉”。' u3 C: Q; b4 u
  唐初武德三年(620年),因避高祖李渊名讳“渊”字,改龙渊乡为龙泉乡。龙渊剑亦从此改名为“龙泉剑”,凡制名剑,必称“龙泉”,龙泉已成了宝剑的代名词。从此龙泉宝剑更名扬天下。
" G  L* B4 t. d- B- R( K- f* ?) q  另外此剑据说曾为李渊的佩剑,李渊死后随李渊葬于献陵,也有传说李渊曾将此剑传于太宗李世民,后与李世民一起葬于昭陵。
. B) x. q6 P" T) s- ]$ d1 K3 T, w* x  武则天时期,有位叫郭震的诗人,写了一首诗《古剑篇》,对龙泉剑做了生动的描述。  R% m$ e9 ]8 p4 Q9 q( L
  古剑篇
0 C6 b5 w7 e& i* t* e; `% V  唐·郭震; ?+ v4 ?7 P. K: j- @3 Z: E, ]* d( d
  君不见:$ ~6 |0 q2 _7 @- G, |
  ①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9 y) ]- A$ w: w& L; T4 Z% x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4 l6 y; e5 ], F# Z! U9 z. c5 ?9 m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5 n/ n! ?& \* R2 p' P4 n/ I
  ②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日月。
/ f% }% R7 v5 H1 Q4 p% j* b  正逢天下无③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 ?% k) c% m/ S/ @6 @8 R0 @  精光黯黯青蛇色,④文章片片绿龟鳞。
% y' N& g& m7 N; l6 H5 f6 r9 u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9 I" ^( t3 v0 I; _5 T& [/ O& S4 B) F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 J/ l; Z+ |* x5 H4 V& `1 t/ @
  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I% j- Y' W  q9 a5 {  I! U# a
  [注]①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王如泥。②琉璃玉匣:《西京杂记,载汉高祖刘邦斩白屹剑以五色琉璃为匣。③风尘:指战争。 ④文章:指剑上花纹。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相传是郭震受武则天召见时写的,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龙泉宝剑的艺术特色。武则天看后大加称赞。“则天览而佳之,令写数十本,遍赐学士李峤、阎朝隐等”(张说《郭公行》)。从此,这首诗广传于世。《宝剑篇》成了郭震的名作,流传至今。
* Z! X3 U7 {4 S# c% a4 S  “古剑”是指古代著名的龙泉宝剑。据传是吴国干将和越国欧冶子二人,用昆吾所产精矿,冶炼多年而铸成,备受时人赞赏。但后来沦落埋没在丰城的一个古牢狱的废墟下,直到晋朝宰相张华夜观天象,发现在斗宿、牛宿之间有紫气上冲于天,后经雷焕判断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这才重新被发掘出来。这首诗就是化用上述传说,借歌咏龙泉剑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抒发不遇的感慨。( S" Q8 r# O9 \
  诗人用古代造就的宝剑比喻当时沦没的人才,贴切而易晓。从托物言志看,诗的开头借干将铸剑故事以喻自己素质优秀,陶冶不凡;其次赞美宝剑的形制和品格,以自显其一表人材,风华并茂;再次称道宝剑在太平年代虽乏用武之地,也曾为君子佩用,助英雄行侠,以显示自己操守端正,行为侠义;最后用宝剑沦落的故事,以自信终究不会埋没,吐露不平。显然,作者这番夫子自道,理直气壮地表明着:人才早巳造就,存在,起过作用,可惜被埋没了,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应当珍惜、辨识、发现人才,把埋没的人才挖掘出来。这就是它的主题思想,也是它的社会意义。不难理解,在封建社会,面对互高至专的皇帝陛下,敢于写出这样寓意显豁、思想尖锐、态度严正的诗歌,其见识、胆略、豪气是可贵可敬的。对于压抑于下层的士子来说,更会深受感奋。这首诗的意义和影响由此,成功也由此。; Q, n2 ~7 E2 x: ~5 w
  张说评述郭震“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所谓“逸气”,即指其作品气势不羁,风格豪放。《古剑篇》的艺术特点,正如此评,其突出处恰在气势和风格。由于这诗是借咏剑以发议论,吐不平,因而求鲜明,任奔放,不求技巧,不受拘束。诗人所注重的是比喻贴切,意思显豁,主题明确。诗中虽然化用传说,不乏想象,颇有夸张?富于浪漫色彩。例如赞美宝剑冶炼,称道宝剑品格,形容宝剑埋没等,都有想象和夸张。但是,笔触所到,议论即见,形象鲜明,思想犀利,感情奔放,气势充沛,往往从剑中见人,达到见人而略剑的艺术效果。实际上,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形式技巧,而在丰满地表现出诗人的形象,体现为一种典型,一种精神,因而能打动人。“文以气为主”,“风格即人”,此诗可作一例。
$ C0 |+ Z+ W! _0 R* F  唐乾元二年(759),建立龙泉县,此地置县就以第一把宝剑为县名,叫“龙泉县”,县治地黄鹤镇(今龙渊镇)。龙泉者,即龙渊也,唐人避高祖‘渊’之讳而改之。龙泉县由此得名,一直叫到今天。
1 i. j2 ^- K, X+ K  唐代章孝标(791-873)的《丰城剑池即事》和《思越州山水寄朱庆馀》两诗,亦提到欧冶子铸剑的事迹。! |- c, l: g9 E
  《丰城剑池即事》诗:神物不复见,小池空在兹。因嫌冲斗夜,未是偃戈时。岸古鱼藏穴,蒲凋翠立危。吾皇别有剑,何必铸金为。?
0 \6 J/ n% t9 T$ k3 @; [$ t% a  《思越州山水寄朱庆馀》诗:窗户潮头雪,云霞镜里天。岛桐秋送雨,江艇暮摇烟。藕折莲芽脆,茶挑茗眼鲜。还将欧冶剑,更淬若耶泉。% Y* ?' O5 p" s) f# \1 I/ d
7 Q0 J- V2 u, d! v1 k" D& p  C& l# d
  宋3 o& V8 {, B& p/ Y8 w7 v
  咸平初年(997),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杨亿在《金沙塔院记》中称:“缙云西鄙之邑曰龙泉,实欧冶铸剑之地。”
1 m/ j7 }" C! x" K/ J+ i; o  北宋时任宰相的龙泉人何执中(1044-1118),极力提倡铸剑,龙泉古城的铸剑业盛极一时,剑铺林立,比比皆是,成了欧冶子时代之后的又一个鼎盛时期。" c1 c4 m$ ?  _& {7 c
  南宋嘉定三年(1210),何澹撰《龙泉县志》载:“近境有剑池湖。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一号龙渊,以此乡名。”
  s2 I: m$ W% h
, l9 ~- q/ W) Z2 L9 b  元6 H, S, p; P: a
  至正十七年(1358)十月,宋濂《龙渊义塾碑》称:“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念今名。相传其地乃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9 O4 G- z. _+ \3 M
6 O# d& s& {6 l1 u# u$ a
  明
4 k* t, [: Q$ V  明万历《桥苍汇纪·地理》记龙泉县“山南为秦溪,剑池湖在其阴,周围数十亩。湖水清冽,时有瑞莲挺出。旁有七星井,为欧冶子铸剑之所,今为官田,井尚在,夏日饮其水,寒流侵齿骨。”今古井犹存一口,旁有欧冶子将军庙及剑阁(阁在“十年浩劫”初被毁,现已重建)。历代剑匠因敬仰欧冶子,每年端午节皆往剑池湖(井)挑水淬剑。每铺于当日精制剑两把。
  S  P$ l: @$ V' U4 ~* {, _2 `0 h  另还有传说,“邋遢道人”张三丰曾配此剑。其实际下落不可考。$ I5 ]  `& z' ]/ ^) I

* E) Z0 |  l0 w6 W/ ?+ j) R  清
1 _: \. V  ]) d' d" j$ P$ `  19世纪晚期,枪炮代替刀剑,宝剑成为武术器具、道教法器、舞台道具及观赏工艺品。由于龙泉剑形、质兼优,广为武术爱好者和艺术鉴赏家青睐,龙泉铸剑业代有名匠,久传不衰。清乾隆十三年(1748),铁匠郑|义生于城镇东街开设剑铺,招徒授艺,运用中国传统的熔化生铁灌注熟铁的“灌钢”冶炼法制作刀剑。所炼刀剑不易生锈,剑刃锋利。清道光年间(1830年前后),龙泉廖太和剑铺精于镂刻工艺,继承战国时期装饰风格,各噪一时。清咸丰八年(1858),太平军驻扎龙泉旬日,需补充大量刀剑武器,剑匠郑|义生第四代孙郑三古剑铺,剑质上乘,应接不暇。光绪初,有周国华(乳名六儿)、周国荣(乳名五儿)、周国贵(乳名老九)拜千字号剑铺郑文轩(郑三古之子)为师。满师后,周国华单独开设万字号剑铺。  y$ G* e! @2 u9 v* N6 x  v
9 {# r) t$ V1 q. e
  清末民初& \# j7 {# I2 n. ^/ d4 n
  在这一时期,龙泉的铸剑匠人在宝剑的质量、包装和文化内涵上下了很大功夫,使龙泉宝剑的独特工艺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广为武术爱好者和艺术鉴赏家所青睐。
1 \  p0 H. {3 {9 J$ z  古时剑鞘为兽革所制,那时要选用一剑击中的麂、獐、山羊的皮革制鞘,认为这样出阵作战才吉利。清末民初,剑鞘改用珍惜名贵的花梨木制作。采用花梨木时有独特的习俗,先在农历正月初三选好树,用红纸围帖树干,以三牲祭祀山神,到农历五月初五午时,方才动工砍伐。这一吉日系祖师欧冶子炼就第一把好剑的日子,有吉祥之兆。
" z4 m2 N% [% k$ ?5 h  清末民|国初期,县城沿溪北岸一条街,从天妃宫(今新华电影院)至官仓巷口,剑铺相连叮当之声,昼夜不绝。剑铺有千字号、万字号、壬字号(沈广隆)、金字号(吴继德,万字号徒弟)、永字号(潘显明,千字号徒弟)、禾字号(徐春德,千字号徒弟)、周国贵等7家。其中,千字号(郑志成)、万字号(周子望)和沈广隆(沈庭璋)被称为龙泉宝剑3大名家。各家剑铺除炼剑有专门技师外,还聘请装潢师镂刻剑身图案,制作剑柄、剑鞘,使宝剑从剑质到外观相得益彰。民*国19年秋,全国国术馆在南京举行国术比赛,30把龙泉剑被评为最佳剑,列为奖品,赠给武术表演优胜者。龙泉宝剑独步东南,名声大震,产品行销全国。为民*国时期制剑业的鼎盛期。抗日战争开始后,沪杭等地商贾和省级机构内迁龙泉,手杖剑(时称“司的克”)成为士绅官贾时髦的必携品,剑铺经营颇为兴隆。抗战胜利后至解放前夕,经济萧条,宝剑产销大减。
/ |. I1 P0 R) ^# o& f+ V2 b0 x7 i" u9 P8 i8 G& l9 f
  现状
+ ~! T3 w7 M, R1 s  往事越千年,看铸剑业的历史渊源与兴衰。* `- O. ^! X: I
  欧冶子的铸剑技艺在龙泉深深扎根,世代相传,直到今天。
9 H' y4 h7 H5 A( @2 v  为了纪念龙泉宝剑鼻祖欧冶子,后人在剑池湖建了“剑池亭”和“欧冶子将军庙”,塑造了欧冶子铜像,成了一方千年古迹。龙泉宝剑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之特色而誉驰中外。
4 ?( C. ?, {% Q$ X$ j3 |7 L$ t; J" v5 ~  欧冶子制剑之业在龙泉递代相袭。至今,香港的“万剑山庄”还保存着元、明清及民*国初年的龙泉宝剑。在安徽巢湖及浙江永嘉等地亦发掘到清代的龙泉剑。
# p3 V; e2 a; h  W5 V3 F  新中国成立以后,有关方面十分重视恢复龙泉宝剑这一传统工艺品的生产和发展工作。由于龙泉宝剑名扬四海,国家将其列入国礼。万字号宝剑厂、沈广隆剑铺、阿金剑铺等相继恢复与成立,历经沧桑的龙泉铸剑业得以复兴。' T# b0 o% v7 }7 Q
  随着龙泉宝剑名声鹊起,龙泉宝剑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人们都以拥有一柄龙泉宝剑为荣,许多政界、武术界、文艺界人士纷纷慕名前来定制。) B! Q, ~4 L- q- r3 @
  欣逢太平盛世,龙泉宝剑迎来了真正的春天,铸剑业健康迅速地发展。如今龙泉铸剑企业已近百家,成了名副其实的剑都。龙泉宝剑自铸剑鼻祖欧冶子创制至今,已曲曲折折地经历了二千五百多年的漫长岁月,到了今天,才有了更为灿烂光明的前景。. u8 e8 I# @, c# G7 V1 P
  在很早以前,我国的金属冶炼和铸造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现代出土文物资料也可以证明。1956 年,湖北省发掘楚墓时,曾发现相传是欧冶子铸造的两把越王剑,虽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但仍然光彩夺目,锋利无比,毫无锈蚀。  D( s/ h  {0 C& e( A, [- M) ^. G  l
  龙泉宝剑,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历代铸匠的钻研,精益求精,在产品的质量上形成了四大特色:. m: C6 {# ]0 h5 K& L$ T6 v/ {
  1.坚韧锋利
: ]# S5 U# ^  E9 J; W  1978年,在我国工艺美术界两次全国性集会上,龙泉宝剑的制作艺人曾当众演示。他用一把龙泉宝剑,不费力地将叠在一起的六个铜板劈成两片,而剑刃不卷。
" f. U. l/ j! c$ J  2.刚柔相济
* r$ B' ^' ]7 O1 _' d! ~7 @7 A: a  古代的龙泉宝剑用生铁铸造,用中碳钢铸造,加之淬火工艺恰到好处,使中碳钢具备了弹簧钢的特性。如将一把薄型宝剑卷成一个圆圈,束在腰中,像系裙的腰带。解开后,宝剑挺直如故。
: \6 m" k: }0 D3 c/ X+ h  3.寒光逼人
4 b/ r! s; g' s/ ~" A3 J; m  龙泉境内有一种名叫“亮石”的磨石。在这种石头上磨制出来的宝剑,寒光闪闪。龙泉宝剑全靠手工磨光,从粗磨、细磨到精磨,往往要花数日甚至数月之久,一旦磨出,青光耀眼。
4 Q$ w' U1 T) t  龙泉宝剑全靠手工磨光,龙泉县境内特产一种磨剑亮石,一把上好的宝剑,往往要在这亮石上磨数天,才能闪烁出道道寒光。一把龙泉宝剑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锻、铲、锉、刻、淬、磨等28道主要工序,从而使它具有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和纹饰考究四大特色。再配上世界稀有的当地特产梨花木做剑鞘和剑柄,而显古色古香,越用越亮,更令龙渊,剑名。
& e& j/ ]- @4 O% V: C8 R  4.纹饰巧致
9 e( w7 t( X0 I, d( A) x- j  剑身上刻有七星标志和飞龙图案。在剑身上刻花,也是龙泉剑的一项绝技。剑工们一不用彩笔,二不照图样,只用一把钢凿在宽不盈寸的剑身上刻凿,刻好后浇上铜水,经铲平加磨,飞龙图案,生动自然,永不消失。
, V, e# e4 ^. G! Z3 k  龙泉宝剑在古代大都无鞘。用当地特产的花梨木制作剑鞘及剑柄。这种花梨木,质地坚韧,纹理秀美,古色古香。再饰以银、铜,更使龙泉宝剑锦上添花。; F+ X0 }0 W$ s
  5.工艺装饰
7 z2 E( r- j" T* m/ [  龙泉剑从原料到成品须经炼、锻、铲、锉、刻花、嵌铜、冷锻、淬火、磨光等20多道工序。传统的手工磨光包括粗磨、细磨、精磨(用当地特有的亮石磨光),使宝剑寒光逼人。龙泉剑选用优质钢材,经过锤炼及热处理后,具有弹簧钢的特性。5 `' E4 `$ ?5 c( d
  龙泉剑装饰独特。剑身除镌刻以龙凤、七星图案外,有的还刻有剑主姓名以作纪念。剑鞘、剑柄以当地特产的梨木制成,纹理美观,不翘不裂,并镶以银、铜镂花饰件,古朴、庄重。
% S' z6 s% Y( }: v  ?2 J5 Z  鞘內长剑,藏春冰三尺。自古来道士均以“龙泉剑”为作法仪典的法器,甚至以“七星剑”作镇门之宝。
! X( s2 {% c; B0 Z4 G0 n1 |  6.历史地位7 a/ Q2 B. D/ Y$ h# N9 p0 G
  解放后,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关方面关注传统工艺品生产。自1956年以来,组织宝剑艺人,先后成立了宝剑生产小组、宝剑生产合作社和龙泉宝剑厂。龙泉宝剑步入了集体化生产,成立了龙泉宝剑生产小组,并于1956年制作长锋剑一柄。
* S( k- T& v0 W5 m8 ~1 _  G  特别是新时期以后,个体剑厂剑铺、作坊如雨后春笋涌现,全境现有大小宝剑厂100余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年产宝剑近百万把。如今龙泉宝剑作为健身武术器械、家庭装饰吉祥物、收藏的珍品,受到人们的喜爱,畅销海内外市场,涌现出一批制剑工艺美术师。龙泉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宝剑之乡。% G" c; c0 g( \) _5 c
  1972年,制作四柄龙泉宝剑作为国礼赠送美国总统尼克松,1978年在原龙泉县宝剑社的基础上成立了浙江龙泉宝剑厂。
4 V' l  @* `$ U3 [8 d5 T  1979年和1984年,龙泉宝剑厂向国家工商局分别注册了“龙泉宝剑”商标和“龙、凤、七星”图案商标。
% h" ]' J7 X+ q5 f5 y) \% q  2003年龙泉宝剑厂主厂区迁入龙泉大沙经济开发区,扩大了生产规模,并成立了龙泉市宝剑厂有限公司。3 R  Y$ X+ s5 f* I6 v7 s
  2006年5月20日,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龙泉市沈广隆剑铺的第四代传人沈新培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1: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6-3 22:02 编辑
3 }# h1 W! o; ~3 e4 Z" R  y0 P! S0 M% c/ K4 W3 h; [
龙泉花纹剑的鉴赏和收藏, {- h# W8 @. Q. J6 y! d, r
  美丽的传说承载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按刀剑的品质分类,可分为铁刀剑、钢刀剑、纯钢刀剑、柔钢刀剑、青钢刀剑、宝刀剑(陨铁刀剑)六等。铁久炼成钢,钢久炼柔纯,再炼成青,更炼成宝。一般人只会打造铁刀剑与钢刀剑,目前能见的通常也只有铁刀剑与钢刀剑,纯钢刀剑的话,打造十把要坏九把,难以见到,就算见到了,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就是它认得你,你不认得它。纯钢也叫精钢,精钢刀剑百炼成钢,上品精钢刀剑,钢色纯正,煅打而成,其质感如同钢中美玉,削铁如泥;柔钢刀,柔钢刀则是打造百把要坏九十九把,柔可绕指,十分罕见。至于青钢刀剑,已算世间稀有的珍品,万里挑一,千金难买,极难得到。青钢也称镔铁、花纹钢,一种精炼的上等好铁,《长生殿·合围》:“三尺镔刀耀雪光”。宝刀剑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稀世珍宝了!8 A8 X7 b; |5 h% e' g7 d
lqj09.jpg   a1 M2 S: Y4 j9 w3 u& L* F9 q
  花纹剑是龙泉宝剑中的珍品,常有外地的宝剑收藏者远道来龙泉,只为能得到一把正宗龙泉花纹剑。花纹剑的价格也由此看好,每把可达上千元,甚至数千元不等,最高的曾卖过3万元。花纹刀剑的纹理根据表面上光滑度,可分为平面纹和糙面纹。
" ^' j2 z0 r8 I& E, {  关于花纹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欧冶子在龙泉所铸的“龙渊”、“泰阿”、“工布”3把名剑。2 i0 m' q2 y+ }+ q7 j+ j+ ?( E
lqj10.jpg
; n; P) ^. M% p; ^0 ^  剑在我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它从最初的实用性升华到现在的艺术性,每个阶段都印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所以剑文化的内涵是非常多的。只要对剑有所了解的人,对龙泉宝剑的名字不会陌生。它是以地名命名的,产于浙江省龙泉。龙泉宝剑的祖师当举春秋时代的欧冶子。据《越绝术》中记载:欧冶子奉楚王之命铸剑,为寻铸剑圣地遍访江南名川,辗转赣闽,入龙泉境内,见秦溪山阴郁郁葱葱,七口如北斗排列的井清冽见底,旁有湖十数亩,曲径幽静,乃铸剑胜地。就取铁英铸出三把宝剑,就是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名剑。三剑不但锋利无比,剑身布满花纹,称为“异光花纹”,非常美观,从此龙泉宝剑盛誉天下。
: g- ]: |. ^1 u% c" @% m  据《越绝书》记载,龙渊“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泰阿“如流水之波”;工布“文若流水不绝”。这里说的高山、流水,其实指剑身上的花纹图案。这种花纹与某些雕刻或化学腐蚀造成的花纹完全不同,是经过极其复杂的锻炼、淬火自然形成的,磨之不去。传说中干将莫邪二剑,“阳作龟文,阴作漫理”,说的也是剑身上的花纹。- r5 y8 Y7 D3 J$ k
  带有这种花纹的剑,现在被称为花纹剑。世界上著名的刀剑,如大马士刀、马来刀剑身上也带有某种花纹。
9 y. O% ^: e& {! d- i  花纹剑的质量为衡量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也是花纹剑之所以长期以来为人们所青睐的原因。3 g4 o  f, Q$ d* p2 @$ ]# g6 m) x
  然而,中国古代花纹剑仅见于史料和一些古代诗文的记载,其工艺早已失传。今日龙泉欧冶子弟子继承和发展了龙泉宝剑这笔文化财富,再现了古代龙泉宝剑花纹异彩。
# V+ `6 C) v6 w; X3 I! q! k" h  目前龙泉宝剑行业内,能制作花纹剑的厂家已有好几家。复制成的花纹图案有流水纹、卷云纹、龟纹、松针纹等等,其质量虽有高低之分,却不乏技艺精湛的精品,代表了当代花纹剑的制作水平。* [: e. F3 z7 v2 O: E  ?
  花纹剑是用两种含碳量不同的钢(铁)原料,经反复折叠锻打而成,含碳较高的颜色往往较深,含碳较低的颜色往往较淡,如此深淡相同,明暗相映,便构成了所谓的花纹。有的厂家所采用的“毛铁”,实际上就是一种含碳量较低的铁。
9 }5 u7 Z6 G" y% I2 m7 s5 F0 |  一位行家告诉说:剑的花纹变化多端,采用的原料不同,打造的手法不同,形成的花纹效果相差甚远。选料要求两种材料的含碳量差距必须较大,但又不宜过大,否则易产生裂痕。其造工艺,可分为锻打和叠打两种。在同等材料的情况下,锻打能决定花纹的形态和清晰度。叠打出的花纹如流水(水纹),团打出的花纹如云朵(云纹),往往10斤原料仅得1斤余花纹钢剑坯。锻打次数过多,花纹不够清晰,过少则花纹简单粗放,这一切全凭铸剑者的技艺和经验。
3 C: @" _" ?# K0 J* J7 R5 z  如何评价和鉴别一把花纹的优劣和真伪?好的剑花纹自然,发于内,露于外,看得见,难触摸,只要剑身尚未磨蚀尽,花纹就永远存在。而那些假花纹,只要用砂纸轻轻打磨就不见了。花纹要细腻、华茂清新,纹彩绚丽多、自然流畅。在剑身平整光亮的情况下,花纹呈现出最佳的视觉效果。像珍珠、卷云纹、龟纹等,即是花纹剑中的上品。反之,花纹模糊不清,纹彩灰暗,则为低劣品。好的花纹剑表面呈现出一种特有的亮色,且耐磨蚀不易生锈,这是由于经过多次反复锻打,密度加大,质量增加所形成的。我们收藏花纹剑,要知道一些有关的知识,多看实物,多加比较,多品味。要选择那些真正采用传统工艺技术打造而成的花纹剑。
5 P: y. g+ k: m2 I lqj12.jpg
9 x8 c& Y; d4 m/ o/ G  o  你一定想知道,现在的龙泉宝剑又是怎样呢?$ Y( i; H3 @1 K5 Y
  说起龙泉宝剑大发展史,浙江省龙泉县是龙泉宝剑的故乡。7 c% g$ l2 `) v% ~- L, ~0 F1 v4 ~
  龙泉是“宝剑之乡”。龙泉宝剑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8 f( Q- T9 B0 s, ?7 x
  宝剑是我国古人随身佩带的一种短兵器,最早出现在商代以前,周代,尤其是春秋和战国这两个时代,更是名剑倍出的时期。
+ e+ n( r" o9 [  据历史记载,春秋战国时候,铸剑大师欧冶子奉命铸造宝剑来到龙泉城外秦溪山下。这里环境幽静,有七口水井,布若北斗七星,井水甘寒清冽,宜于造剑。他以当地铁英为料,铸了“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宝剑献给了楚昭王,受到重赏,“龙渊”宝剑也从此出名了,此剑中有北斗七星文,故又名“七星剑”。唐代因避李渊(高祖)讳,以泉代渊,改称“龙泉”。1 O/ G+ o5 J/ o# E' D
  欧冶子被历代剑匠奉为祖师,至今龙泉剑家仍有供奉祭祀欧冶子的习俗。后人为表示纪念在当年欧冶子铸剑的井旁修了“剑池亭”,这里所产宝剑也都刻上龙凤和七星标志,命名为“龙泉宝剑”。同时为追忆欧冶子铸剑的功绩,在山麓除建有剑池亭,还建有“欧冶子将军庙”,庙门上有石刻“剑池古迹”四字。如今庙宇旧迹犹在,七井尚余一井。龙泉市(县)有关部门分别于1957年和1993年修整重建,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 E+ b" U6 p; ^ lqj08.jpg : N% u" S4 v! Q% k% ?( U3 o) e
  至今,香港的“万剑山庄”还保存着元、明、清及民*国初年的龙泉宝剑。现在这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宝剑年产量已由角放前的二、三百把发展到近五千把,而且品种也大为增加,远销国内外各地。2 A3 f+ ]7 K+ ~7 o
  从龙泉剑构造上来看,剑由剑体和剑鞘二部分组成,各部位名称如下:) h2 u; J8 ]. H; `% @) P5 C5 A& v  s6 q
  绪结:在剑首的剑眼处系彩色的丝绦。其作用,在古代作为兵器是与剑身配合使用,以左手二指夹住绪结,便于发射与收回。现在作为艺术品的装饰之一,倍增美观。
5 g" w* g, V5 S) |8 A+ b4 m1 l) V  剑首:与剑眼相连,一般用铜制,高贵者则用金、银、玉石等。+ t% Y- L& }( L. E- [0 z$ j" L
  剑柄:亦称剑茎,作手握用。采用花梨木或用黄杨木、牛角等。8 p- J! V8 n1 R% i% Y) p( x
  剑格:亦称护手。古代作战格斗时,既作自己护手用,桑中格挡对方之剑。其材料与剑首同。
5 j+ H' p: h* ?$ _8 C8 _3 d  剑身:从剑格结合部至剑端(锷),统称为剑身,亦称为腊,包括剑脊、剑刃。材料用铁,进而用夹钢,今多用中碳钢。
' s$ r0 K* \: b2 X  剑鞘:防水气和汗气浸入剑身上锈。用花梨木或黄杨木、铜合金、皮革等材料制成。花梨木,县西南乡所产居多,木质坚韧,不变形,纹理细密庄雅,纹状有如波涛汹涌,有如鳞甲羽翼,色泽褐黄,不加髹漆,原色自然,且使用摩挲愈久,其色泽纹理愈明,愈显古朴庄重。鞘口与鞘尾包箍铜圈,中环配以铜骨梁,打有圈眼,便于系绳悬挂与佩带。
" v  n/ Y5 W  F  b sxp233g1.jpg ' U$ L" O. l8 ]
  龙泉剑工艺:龙泉宝剑又称“七星剑”,按其不同性能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硬剑(以刚利著称)、软剑(以柔韧著称)和传统武术剑。此外,还有云花剑、手杖剑、鱼肠剑、鸳鸯剑等29个品种,近百种款式。锻造龙泉剑有严格的工序。宝剑剑体,从原料到成品,须经过打坯、热锻、铲、锉、镂花、嵌铜、磨光、装潢等28道工序。其中关键是锻炼。龙泉剑的冶炼和锻造过程大体如下:
8 V7 A, f$ f: O& l  一、花纹钢; _6 E9 `; c0 y) e, j" E) \
  折叠花纹钢是采用多种不同性能的钢铁,混合冶炼、锻打、折叠反复几百几千次,钢铁中的杂质物都提炼净了,然后成型剑坯,精加工后在剑面上自然显现出不同的水波纹、云彩纹、岩状纹,这种钢成品率低,所以价格比较贵,要有欣赏水平、志趣爱好、经济条件等等,才会买此类珍品。
$ o6 v6 v+ T+ d+ J  二、夹钢
9 s* A1 u0 {2 n, A7 f# V5 W" R  夹钢就是中国的传统铸造法,夹钢使用毛铁置于两侧夹45# 碳钢夹合打造,称夹钢,这种方式铸造在日本叫三刃物(而不是低碳夹高碳)。
% T! \3 u+ _# d2 F3 {5 l+ b( }3 e  1、锤打:将铁块在炉中烧熔,经渗碳工艺制成剑坯,反复多次,其程度视所制剑质(硬剑、软剑或武术剑)而定。 1 Q0 R! M, H6 E/ q- u. Q; f
  2、刨锉:用钢刀削锉,使剑身厚度适中,剑脊与剑刃之间呈一定坡度,剑脊须居剑身正中,并成一直线。
  p% z6 s( O" d  3、磨光:将已锉之剑置于厝石上磨光。用金金刚沙布裹铁尺均匀磨擦。先用粗沙布粗磨,后用细沙布细磨。磨光之工倍于锤打与刨锉。
( S0 t! I/ I& o4 R8 O  4、镶嵌:磨光后,在剑身上用钢针镂刻图案、剑名、店号及定制者嘱题之字,嵌上赤铜,经化工处理,使青光剑身上呈现金色,产生色彩对比,具有灵光宝气感。工匠镂刻图案,不用描图,只凭一支钢针在宽仅寸余的剑身两面运针自如,镂刻黄龙金凤,栩栩如生,奔腾欲飞;七星如北斗行天,光耀夺目,极具艺术构思。 0 \3 `* z4 ?0 R- }. p3 u( }
  5、淬火:运用传统淬火之法,“强锻”后,使用特殊淬火剂作“柔化”处理,使剑身刚柔并寓,能屈能伸。属高精工艺,非一般匠工所能得心应手。
' L2 f- L& I& ]: `  O7 s/ I  6、钢磨:将已具弹性之剑,再用钢块磨砺;或用钢尺紧扎剑身,置于厝石上磨。龙泉北乡有座山,特产厝石,俗名“亮石”。剑经“亮石”磨后,不用镀镍,剑身青光照人。
4 D* P2 j1 S' _  剑质的优劣,除锻炼技术外,还与淬砺的水质、淬火剂、气候等都有很大关系。% N; n$ Y2 L& |' g$ i
  龙泉宝剑的特点是:剑刃锋利,剑身刚中有柔,柔里带刚,装璜精美。! x, C0 ~/ G, s: ?' A+ O
  龙泉产铜、铁,以制剑名师欧冶子为始祖的龙泉宝剑乃铁剑之魁。1 \  O' Z- Z5 w6 s* P" o
  龙泉宝剑全靠手工磨光,龙泉县境内特产一种磨剑亮石,一把上好的宝剑,往往要在这亮石上磨数天,才能闪烁出道道寒光。
1 U  A7 g" ~. g9 K# p  |9 d( _  一把龙泉宝剑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锻、铲、锉、刻、淬、磨等28道主要工序,从而使它具有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和纹饰考究四大特色。再配上世界稀有的当地特产花梨木做剑鞘和剑柄,不必加漆而显古色古香,越用越亮,更令龙泉宝剑锦上添花、饮誉中外,成为既是人们练武健身的器具,又是别致的装饰艺术品。  e9 j# o8 k# r( T" a
  长期以来,由于龙泉宝剑在制作中的特殊工艺,使龙泉宝剑形成了“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特色。7 }- M& e, F/ e9 c/ d0 ^
  据《龙泉县志》记载,在清代先后开设过郑*义生剑铺、廖太和剑铺以及千字号、万字号、壬字号等家剑铺。其中千字号、万字号、壬字号被称为龙泉宝剑3大家,并逐步形成了“锋利”、“坚韧”、“青光”三大特点,装璜方面也有改进,有了整套生产技术。据1933年《中国实业志》记载:“当时龙泉县每年可产剑二千把,行销于温州、杭州、上海等地。”剑铺增加了天字号、金字号、永字号、本字号、禾字号等11家。  W3 c4 q" [0 s
  龙泉宝剑世代相传,名扬寰宇,唐代诗人李白佩剑出游,作诗“宁知草人间,腰下有龙泉”成为千古绝句。现香港万剑山荘珍藏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之龙泉宝剑,刻录了龙泉宝剑长盛不衰的历史。
  J$ e: P# ^) Z' `4 _  龙泉宝剑锦上添花、饮誉中外,成为既是人们练武健身的器具,又是别致的装饰艺术品。: x/ d' c( m* n$ Q! R1 g4 S
  龙泉剑以剑型分:有长锋剑、短锋剑、双剑(雌雄剑、鸳鸯剑)、母子剑、腰带剑、青光剑(指剑身两面无图案)、云花剑、手杖剑等。近年来,各宝剑厂研制新品种数十个,还有依典故研制的鱼肠剑、越王剑、美*女剑、龙骠剑和桃木剑等。各剑规格(长度)一般为16~87厘米不等,并有中档、高档之分。购剑者可视身高、爱好、经济条件而定。作为居室艺术装饰品则长短不论。
4 s4 P  q2 h9 K% j$ g: L' Q  龙泉宝剑安其不同性能分为硬剑,软剑和传统武术剑三种基本类型。+ s2 e1 X- X6 X. B
  硬剑:以刚利著称,但不能弯曲。硬剑开刃后能“削铁如泥,穿铜如粢”,叠铜元五至十余片剁开不卷刃,质量上乘的硬剑能一剑斩开十来个铜板而不伤刃。比如铸剑世家的后代、浙江龙泉宝剑厂沈新培,在1973年制造的一把龙泉宝剑,能一下子砍断十五、六个叠起的铜板,在锋利程度上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x$ P% q7 F0 h" e" _' M) E
sxp233g0.jpg & V" i) q- t, O) j3 x
lqj11.jpg
6 h$ e, {% [" T; u  软剑:以柔韧著称、弹性特佳,能作360度弯曲,松手如故,又称腰带剑。
: e$ B( ?( U  L; ?  传统武术剑:分单剑、双剑、长锋剑、短剑,可舞可刺,长锋剑剑身可作90度自由曲伸,刚柔并济,但一般不开刃,以免伤人。此外还有手杖剑、武术剑,单双刀等等品种以及应武术界要求特制的各种专用剑及其他武术器材。选购者应视身材高度,一般以持剑姿势剑尖略高于耳轮为宜。
4 T. C5 {9 q: C6 v( g  龙泉宝剑选有优质钢格锻制而成。工艺精细,经手工精磨,不用镀料,寒光逼人,但并非不锈钢制,故应妥善保管和爱护;不宜久置潮湿处和汗水抚摸,严禁接触酸碱物。使用后用干净软布擦拭,然后上油(缝纫机油、擦枪油、防锈油等均可),宝剑不用亦应上油,以保光洁。/ m# u/ q9 d2 y. x; P
  该厂在1981年总共生产了6663把宝剑,现在的产量更是突破了上万把,畅销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4 g0 P4 G' R: ^5 P: k  龙泉的沈广隆剑铺始建于1894年,沈新培是第四代掌门人。
' t. X% X9 W" k  一个多世纪的铸剑坎坷历程,未改沈广隆传人对铸剑技艺的追求和执着,可谓炉火滚滚、锤声长鸣。这就是沈广隆剑铺五代传人的剑魂情缘。如今,第四代、第五代掌门,在筹划建造一个龙泉剑沈广隆剑铺锻造技艺的传承展示基地,以铸造又一个沈广隆剑铺辉煌的明天。
( [4 b3 ?% f0 Y8 ^5 c  ^8 ~* e+ ~* k3 L8 V# H$ b
  千锤百炼,方得好剑
# z& B5 @% x+ r# C7 m6 @ lqj29959.jpg + Y% O7 U" I& w( h
  图为汉剑,陈列于沈广隆剑铺  J" K, h; }) ]) x- y# p: K
lqj09959.jpg
2 z) Q- {7 z% }2 ]  大明永乐剑,陈列于沈广隆剑铺& }9 ?- @% k* K/ V1 w7 z
lqj19959.jpg & A) C2 N8 A. d
  宝剑,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民族史上大放异彩。今后,宝剑作为古代艺术珍品和运动器械,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c, o9 Z) Q  u( n1 R
lqj0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21: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5-14 06:30 编辑
7 r# c2 x/ o  `( s/ d0 ?
  M- T; F8 Q% C+ ]/ S, C" w中国龙泉青瓷宝剑节
# P$ k# q" f4 s  龙泉(县级)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丽水市境内,处在浙闽赣边境,素有“瓯婺入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 3 ~$ @0 e8 L. t1 Q8 L
  龙泉,山是江浙之巅,水为三江之源,生态全国领先,剑瓷世界知名,历来被誉为“处州(即丽水)十县好龙泉”。全市面积3059平方公里,人口28万,辖三个街道八镇八乡444个行政村。
# y$ i7 Y& W- l0 Z/ U% H# b8 w lqj14.jpg
7 m! X. V7 G* R lqj15.jpg * S+ ~' r. L3 P) [0 T1 L( s+ P
oyz09614.jpg
4 P/ }! K& ^3 V$ p3 u2 K0 p. k oyz09604.jpg / J# w/ v! w5 z8 c  Z( M
  从龙泉出土文物证明,新石器时代,龙泉土地上就有人类活动。
: s; N' A9 u/ x% a- @2 M( r  东晋设龙渊乡。唐武德三年(620年)因避高祖讳(唐高祖名李渊)改为龙泉乡。龙泉于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置县。. k: V9 j' R' Z. Y
  在宋天圣至咸淳251年间,龙泉一县就出进士248名,是中国科举史上的一大奇观。宋代永嘉学派主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叶适,思想博大精深,成为温州模式和温州精神的源头活水;南宋龙泉诗人叶绍翁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传为千古绝唱。龙泉还拥有大窑、源口等龙泉青瓷古窑址,欧冶子始创龙泉宝剑遗址剑池湖,明代廊桥安仁永和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曾家大屋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 v  R% |8 u4 L7 H0 w
  1990年12月龙泉撤县设市,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以青瓷文化、宝剑文化、香菇文化闻名于世。
9 R$ E: p# J& M3 c7 _! F1 D  龙泉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世界香菇生产发源地和“中华灵芝第一乡”,这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剑瓷名城。' a6 J* F# D$ v, Y
  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宋元,以其“清澈如秋空、宁静似深海”的哥、弟窑瓷器享誉海内外。龙泉宝剑创始于春秋时期,其剑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 四大特色而成为剑中之魁。  R8 ~* l2 w0 t# N  P( b
lqc00.jpg
% Z1 H8 u' G* V lqc01.jpg
( `( G$ K: ^$ z& _  2006年,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和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双双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 }6 {9 W. g, V0 s4 k
  龙泉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在欧冶子公园新增2组铸剑过程中的打、磨铜雕,紧扣公园主题,为龙泉市欧冶子公园又新增一亮点。- y. l1 h7 h2 ~4 i# x( N
     龙泉市欧冶子公园坐落在龙泉市剑池亭西侧,公园由剑池亭、七星井、剑史广场、欧冶子将军庙等组成,公园以纪念欧冶子为主题。欧冶子是龙泉宝剑的开创者,是龙泉铸剑第一人,因此被历代龙泉剑匠奉为祖师。建立这座以欧冶子为主题的纪念性公园,可让世人缅怀铸剑祖师欧冶子的功绩,继承欧冶子传统铸剑技艺,弘扬龙泉宝剑文化,进一步提升龙泉宝剑知名度。
& h3 w" q, j; {1 U oyz54504.jpg
* l- X% @, x; h& B) s4 e: \) f: W( h oyz54514.jpg / k2 g; T5 G" S9 {* y) Q& V
  龙泉英才俊贤辈出。这是一块资源丰富、物华天宝的绿色大地。龙泉境内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达80%。全市有林业用地395万亩,林木蓄积量1240万立方米,植物种类1800余种,年木材产量26万立方米,四项指标均居浙江省之冠,素有“浙南林海”之称。满目青山,放眼竹海,遍地茶园。
  V  _. a" E9 E% }  这是一片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难得净土。根据2004年底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报告》,龙泉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所有县(市、区)中排名第八位,因为前七位都是县,有专家赠送龙泉“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市”的美名。位于龙泉南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阳山,峰峦叠翠、谷幽泉清、茂林蔽日、奇草遍地,被誉为“华东古老植物摇篮”,主峰黄茅尖海拔1929米,是“江浙第一高峰”。# z7 V% d* \/ q  s4 S
  这是一方富有生机、充满希望的发展热土。随着丽龙高速公路的全线通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位于沿海腹地,又是内地前沿的龙泉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龙泉市的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突出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正全力打造省级五金汽配、青瓷宝剑、电信电缆、医药保健等产业基地和全省乃到长三角著名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9 p2 w0 n; o4 q+ j3 R2 M: K
  诗画江南最高峰,烟雨瓯江第一城——龙泉,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浙西南大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20: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龙泉宝剑文化的传承代表周正武
: B8 E- X. t" u' o  周正武,1968年出生于浙江龙泉市铸剑世家,现任龙泉市刀剑行业协会会长,中国传统刀剑研究员、古兵器收藏家,龙泉市正武刀剑锻造所所长、龙泉市刀剑博物馆馆长,历任中国5 大刀剑论坛坛主。2005年获国际铸剑大师称号。; j. d" B& j7 [
zzw040.jpg
( j6 J. Z& R# n. |. m$ X  e  从小深受父辈的熏陶,16岁起走进铸剑行列,全身心地投入刀剑的制作中,为使祖先精美技艺不至于湮灭,为恢复中国刀剑制作这一国技,二十余年来呕心沥血研制、挖掘、复原了大批失传刀剑技艺,研制的作品成为中国刀剑精品系列。因而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刀剑爱好者,奔赴龙泉渴求一剑。3 C. V7 u! B- f
zzw050.jpg + b$ j, L3 K! A% u
zzw060.jpg
6 K( O, A/ C3 ^* ^  2005年制作《汉武剑》入选澳门艺术博物馆《国际铸刀大师作品展》,成为中国第一位参加世界级铸剑大师展出的中国刀工。2005年以中国唯一代表参加台*湾高雄科学艺术博物馆《亚洲古兵器大展》。2006年 5月提供25件收藏品,参加澳门《东亚古兵器展》,并发表《龙泉宝剑的历史与技艺》的演讲。
6 a; s* U' y8 @# u  2003年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银奖和浙江省工艺美术金奖,2006年新研制的《唐剑》获深圳国际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奖。
* B6 K! @$ g8 Z) |; n5 U) ^" |  2003年入选浙江卫视记录片《风雅钱塘·龙泉宝剑》、山东卫视记录片《城市名片》。2004年登入长城影业公司的百集大型纪录片《中国民间艺人》。先后接受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走近科学》之《安得倚天剑》、《百变神刀》;《搜寻天下·龙泉古风》;《艺术品投资》,《财富故事会》;《探索发现》等节目录制。: l( u9 n- O# @* a" p- |
zzw090.jpg
8 ^$ y: c  h  e+ W- Q! Q  几十年来,遵循以古扬今,借洋兴中的规则,以严谨的治学,科学的管理,精湛的技艺,发展的眼光,成为中国刀剑业的佼佼者,誉满国内外,许多满怀激*情的青少年慕名登门拜师。在行业中,形成了独具的风格,成为擅长传统刀剑制作技艺和敢于创新的为数不多的剑师良匠,为奠定中国精品刀剑的国际地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V& _8 M, e1 [! ?3 R* `  1984年拜父为师学习铸剑2001年获工艺美术师职称2002年开创以研究、制作传统刀剑的“正武刀剑锻造所”2002年受邀出任国内著名刀剑论坛《刀友论坛》传统区版主2003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银奖2003年参加浙江卫视《风雅钱塘》记录片《龙泉宝剑》2003年参加山东卫视《城市名片》记录片录制2004年创办以古今刀剑为主题的《龙泉刀剑博物馆》2004年收录长城影业公司大型记录片《中国民间艺人》2004年参加中国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龙泉剑魂〉》节目录制2004参加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安得倚天剑〉》节目录制2005年7月参加中央电视台《搜寻天下》节目2005年作为中国地区唯一代表参加澳门艺术博物馆《当代国际铸刀大师作品展》2005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资遗产〈龙泉宝剑锻制技艺〉组委成员之一2006年5月13日代表中国刀剑参加澳门举办的《亚洲古兵器大战》提供展品25件,并发表《龙泉宝剑的历史与技艺》的演讲2006年5月19日新作品《唐剑》荣获2006深圳国际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奖2006年入选龙泉地方志2006年9月再次参加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节目录制1 X) t' u. w  M# y. @
zzw080.jpg , O% h$ K4 L* c0 I. V
  200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财富故事会》节目录制2007年12月为胡总书*记锻制“玄铁汉剑”2008年任龙泉刀剑协会会长2008年丽水组织部科技新秀2008年任浙江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2008年5月19日作品《汉武剑》荣获2008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奖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百科探秘》节目录制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手艺) 》节目录制2009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节目录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7 15: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泉能出龙凤剑,削铁如泥天下传。
! D7 s. F, k' F3 c$ R  D1 Q0 S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