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83|回复: 0

[其它] 第二章(六)儒家的生命观(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6 13: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儒家十分关注生命,了解儒家的生命观有助于启发我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儒家理解的生命是身体从生至死的生命过程。
     儒家的生命视域侧重于由生至死区间内,“九家易曰:‘阴阳交合,物之始也,阴阳分离,物之终也。合则生,离则死。’” 在生与死之间的生命存在,被儒家视为现实的生命。
   儒家十分尊崇生命的现实存在, 儒家认为,一切生命的产生和发展是自然本能发展的结果,因此人应当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
     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儒家视尊重、利益生命的存在发展为美德。
    儒家认为,天地孕育、繁衍了世间万物,但却不以此自矜。天地利益众生万物的美德,受到儒家的广泛赞颂和大力推崇。
  儒家也十分慎重、诚敬地对待生命的终结。
    儒家对待死者,要求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要尽礼尽诚,庄严严肃,反映了儒家对生命终结的哀伤,对死者的敬意和怀念。
    儒家对待死者的态度和做法,反过来加强了对现实生命的认识,不仅增强了生命的庄严感,还加强了对现实存在的人的尊重和热爱。
   只有正确地理解现实生命存在的意义,才能坦然地面对生命种种境遇。儒家由死而明了生存的现实意义,充分展示了儒家对现实生命的重视和尊重。
  儒家尊重生命、利益生命的本质是以现实人生为基础,完成个人高尚的人格。
    儒家人格理论的根本内容是道德修养。
    儒家认为,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完成个人的人格,使人成为人,反对将知识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
    荀子曰:“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君子之学可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荀子深刻阐述了孔子的“为己”、“为人之间的差别,荀子认为,君子之学在于履道,在于充实自身,提高自身修养;而小人之学在于谋私,
   《论语》中多次提到在现实人生中提高个人修养、完成崇高人格。
    孔子首先重视的是行,即在社会生活中建立、完善高尚的人格。孔子的学生子夏则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很明显,子夏将人在现实生活中践履高尚人格的活动称之为“学习”。
   孔子认为,知生是知死的充分条件。《论语》中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皆是以现实生活为其背景和内容。
    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十分重视生命的现实存在的意义。
  儒家的现实人生是与崇高的价值联系在一起的,认为现实人生已经不仅仅是生命体存活状态和过程,还代表着一种崇高的价值理念。对儒家人来说,他们是在效法圣人的心行,并将这种心行放到现实生活中持久磨砺,从中体会、认识生命的真正的意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