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65|回复: 20

曾经纵横大漠的匈奴人去哪儿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30 14: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人行 于 2015-3-30 14:31 编辑

   普通青年说,不知道。
  文艺青年说,经过1万公里的跋涉,他们抵达遥远的匈牙利,与英雄“阿提拉”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2B青年说,甭管匈奴、突厥,都杀光就对了……
  当然,无论对于哪种青年,都会觉得这问题很无聊。2000年前的一个“死”民族,知道它又有什么“用”?
  对于活着只为了吃饭的人们而言,“实用”本来就是一切,经过多年的培育,这样的“聪明人”特别多,可一旦遇到国家、民族之类的公共话题,他们又迅速变身为最坚决的“愤青”,喊声之大、情绪之高,令人哭笑不得。
  追根溯源历史对他们的意义,就是塑造“祖上曾经阔过”的故事书,寻求优越感的奠基石,所以,虚假的英雄不能否定,错误的史实不能指正,负面的情绪不能传递,唯有善于“打鸡血”的专家才是好的“砖家”。
  那好吧,本文也来凑一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4: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凤凰网
“匈人的孩子刚一出生,他们的面颊就被刀深深刻划,这样当他们长大时,脸上的刀疤纹路就会阻止胡须的生长,因此,匈人成年后,相貌丑陋,没有胡须,形同阉人。所有匈人都有五短健壮的四肢,肥短的脖子,身材畸形,形容可怕。”
  
  高卢诗人西多尼则说匈人在儿童时期就让头颅变形,把头磨尖。这些记载已经从匈人贵族的墓葬考古中得到证实,一部分人的头骨确实因为幼年的缠裹严重变形。有趣的是,类似的习俗,在南美印加人和古埃及人中,也曾存在。
  “他们从来不盖房子,避之如同我们躲避坟墓,在匈人之中,你甚至找不到一间哪怕芦苇编成的陋室……即便在其他民族之中,他们也不会留在房屋中,除非是迫不得已,因为他们认为身处别人的屋顶之下很不安全。
  匈人以亚麻*衣服或缝在一起的森林鼠皮蔽体,无论在私人场合还是在公开场合,他们都只穿一种衣服。他们偶尔也会穿上我们的束腰外衣,不过这些衣物都很破旧,而且他们不懂换洗,直到衣服被磨损撕扯成布条,才会将它们脱下。
  不过,他们的生活需求极低,他们不需要火,也无需可口的食物,他们食用野草根和半生不熟的肉类,至于是何种牲畜肉,他们从不计较。为了加热,他们会把生肉放在自己的大腿和马背之间捂一小段时间。”
  马塞里努斯的记述,是在“匈奴大帝”阿提拉席卷罗马世界之前80年,在他笔下那些一生随着大车行动,能够在马背上吃饭、睡觉的野蛮人,此时仍未露出他们纵横欧洲的獠牙,他们的弓箭射出的还是骨头磨制的箭头,近战时则只有少量的铁剑。
  按照当时其他古典作家的说法:即使在野蛮人眼里,匈人也是十足的野蛮人。
  
  反观中国人视野中的匈奴(读音无法确定),公元前3世纪就已经掌握了大规模生产金属兵器的技术,出土的铁箭头、刀、矛等实物也证明了这一点。在生活方面,外蒙古的诺颜乌拉山匈奴墓群就出土了多种产自欧洲的纺织品。


浏览大图

匈奴鹰形金冠饰 1972年内蒙古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现藏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精美的工艺是否是对“野蛮”的一种否定?
  不仅如此,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外蒙古和俄罗斯的外贝加尔地区发现的,可确定为匈奴时代城池、村落遗址就有20处,在今天俄罗斯的哈卡斯共和国境内,还发现了规模宏大的阿巴坎汉式宫殿遗址,中央大殿12*12米,采用夯筑法,设7扇门,地下还以石板铺设了供暖管道,并有“天子千秋万岁常乐未央”字样的瓦当。
  实物未见,见诸文字记载的仍有赵信城、茏城、颓当城、范夫人城、郅支城等,可见,至少在公元1世纪前,匈奴人已经拥有相当程度的文明,200年的迁徙,生活习惯、军事技术全部退化,真的可能吗?
  答案就在与阿提拉同时代的《魏书》里。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一支跋涉万里的使团来到了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国礼很简单——幻人,也就是魔术师。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外来的幻人也有绝招。即使把人的喉管割断、砸人头颅直至塌陷后,流血一斗后,只需要嚼碎服下他的草药,也能立刻止血,一个月后复原,连疤痕都不留。
  太武帝拓跋焘哪里信这套卖大力丸的说辞,拉出几个死囚实验,都好使,这才给了国宾待遇。这“幻人”还挺谦虚,说国内有“大术者”,柔然来劫掠,直接招来雨雪并让河流泛滥,柔然人冻死、淹死十之二三。
  按照今天玄幻小说的说法,那就是有“大魔导师”镇宅了。


浏览大图

匈奴青铜鍑,俄罗斯伊尔赞2号墓出土,同类器型的青铜器皿在外蒙古、俄罗斯,乃至中亚、东欧均有出土实物。
  这个玄幻的国家,就叫悦般。按照《魏书》记载,他们是北匈奴遗种,单于被窦宪逐走西迁康居后,这群不能随行的老弱病残就留在了龟兹的北边立国,地方数千里,有部众20多万人。
  作为游牧民族的他们和草原霸主柔然的结怨,也很有文明冲突的戏剧性。
  原本悦般和柔然关系不错,悦般王还曾带领数千部属到柔然与大檀可汗谈合作,不想一入国境100多里,就发现柔然人不洗衣服、不梳头发,还不洗手,女人用舌头舔器物,悦般王急了,大骂身边的大臣:
  “你们诓我来狗国干什么?!”
  说完转头就跑,至此两国结仇,连年征战。悦般的使团到北魏,也是为了联盟对敌。史载,悦般人比其他胡族都要清洁,习俗是剪发至齐眉,用醍醐(奶制酥酪上凝聚的油)涂抹头发,一天洗三次澡,然后才吃饭。
  洁癖至此,因为个人卫生打一场战争,也算情有可原吧。
  那么,回头再看阿提拉统帅的“匈人”们,说是悦般的匈奴同族,还有人信吗?
  至于留在中国的南匈奴人的归宿,史籍俱在,本文不再赘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5 19:09: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关键是“什么是匈奴人?”
这是一个种族还是一个国家里的人?
首先一般人说的“匈奴人”,并不是民族和种族之意,大多数的“匈奴人”是一个国家的概念,是匈奴统治下的人或民族、种族。
这与“中国人”一样,不是民族概念,是国家概念,凡属中国的人都是中国人,这里光被认为具有不同民族性质的民族就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很多不具有民族特征但又不属于这五十六个民族的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5 19:18: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国期间的匈奴和秦、西汉时的匈奴与后来的东汉时期的匈奴国家领域不同,“匈奴人”的范围不同。
以国家定义的“人”,错解成民族、人种学意义下的“民族”,在历史研究中出了不少的笑话类的结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5 21:4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国家意义下的“人”,聚集了很多民族,而这些民族本身对国家的认同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被统治时间短的民族对国家基本没有什么认同,随着国家的消亡,民族又回到原来状态之下。匈奴行起于战国后期的头曼和冒顿时期,主要活动区域在阴山南北、大漠以南,河套东面地区,冒顿时期东击乌桓、鲜卑,西破大月氏,北占蒙古高原,南扰中原,西汉时期活动中心已经北移蒙古高原。在两汉的打击下,匈奴开始向西域和中亚方向扩展。时间大概在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三世纪,大概五百年的历史的匈奴国领地到底有多大,却无准确记载,也不知道这个“匈奴人”里含有多少个民族。只有到了东汉末年南匈奴归降东汉,才知道当是归降的匈奴人有十九个“别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5 21: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5-4-5 22:01 编辑

而这十九个别种也就是现在说的民族。其中屠各“ 屠各 最豪贵,故得为单于,统率诸种。”才是头曼、冒顿时期的匈奴人,而其他的则是扩展中归降于匈奴的各种民族的部落。刘渊就是屠各部。而这其他十八别种,以后并不以匈奴自居,汉族也不称其为匈奴人。这里最典型的就是石勒。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5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胡十六国的后赵就是羯人石勒建立的一国。而羯人也是五胡中的一胡。
但羯人石勒之祖就是虽南匈奴归降东汉的匈奴十九别种中的羌渠的部落首领,到了五胡十六国已经不称其为匈奴,而称其为“羯人”。羯人有明显与汉人不同的体貌特征,高鼻深目、面白多须,具有典型的白种人特征。从民族属性来看,他肯定是与屠各不是一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5 22: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就是五胡十六国的北凉。北凉是匈奴人沮渠蒙逊建立的匈奴国,而这个沮渠蒙逊历史上多称为卢水胡人,而这卢水胡人也是归降于汉庭的匈奴人,但以后都称其为卢水胡人,而很少称其为匈奴人。北魏时期有卢水胡人盖吴、郝度元起义,也是多称其为卢水胡人,而卢水胡人的本部应该在安定,宁夏南部、甘肃平凉、庆阳与陕西的西南部一代。这些都是在匈奴昌盛期捕获的民族,因归入匈奴期较长,大体上还称其为匈奴,仔细分辨时才称其为卢水胡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5 22: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提拉是匈奴人吗?
阿提拉根本就没有任何证据说他就是曾经与两汉争斗多年的匈奴。没有任何证据。
被指为匈奴唯一的证据就是他们被称为“hun”,似乎和匈奴同音,这还是以后人们认为他们和匈奴是一伙的。再有一个十分不靠谱的依据,他们是东方游牧民族。除了这两个荒唐的理由,在没有任何证据将阿提拉与匈奴连在一起。
很难说西欧人的“hun”是什么意思。
带有东方血统的匈牙利人他们也被称为“hun”,他们自称为马扎尔人,马扎尔人的历史应该是清楚的,和匈奴没什么关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6 08: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欧洲人的描述阿提拉及族人来看,阿提拉应该是突厥一族,他们应该在西域及西域之西的西亚及西北亚。体貌特征与后来说的突厥也很像。
嫠面习俗见于突厥兴起后,对西域突厥人习俗的记载中,大概在北周之后,中原与更多的突厥族接触后,才见中国史书*记载。两汉书对匈奴的记载是没有嫠面的记载。
夹头的习俗,也是见于西域墓葬中。而匈奴兴起于阴山,后来在中原王朝的打击下,向西域方向发展,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作战区域是在中原的北方,经过以卫青和霍去病的打击后,曾出现北方几千里外“无匈奴”。而到东汉时期,开始出现在西域东汉与匈奴作战,西域的“匈奴人”应该是匈奴西扩时奴役的突厥族人。但匈奴本部并不是突厥人。
按照司马迁史记的记述,匈奴人自称为夏后,其祖为淳维逃到北方繁衍出匈奴一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6 08: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提拉对于欧洲人来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来自何方并无记载,只是后人推测其为中国北方的匈奴。横行欧洲几十年后消失的也是无影无踪。阿提拉及族人统治欧洲几十年后,在阿提拉死后消失的无影无踪,那么对于兴起前估计也没有任何记载。也许在欧洲人眼里东方的野蛮游牧民族就是“hun”人。不过这个“hun”人应该是与匈奴族人无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6 08: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昼耕夜读的回帖很有说服力。
草原民族基于人口的稀薄分配,基本是部落之间的联盟统治。
其中或许有比较大的部落,但是没有一个纯在数量上占多于半数的部落主导联盟。
当一个联盟解体后,每个成员部落都回归到联盟前的民族文化基础上,不希望留下联盟的意识。
前苏联的联盟也一定程度上演绎了此点。

有苏联才有苏联人,苏联解体后就只有俄罗斯人、克萨斯坦人、乌兹别克人、等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6 09: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各种记载的“人”,并非完全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概念,很多是国家、政体下的人类种群概念,但现在研究历史民族时且要把他理解成现代的“民族”概念。
以苏联为例。比如乌兹别克人曾经是苏联人,或者把苏联内的乌兹别克人称为苏联人,然后根据乌兹别克人的体貌和习俗演绎到苏联人身上,而俄罗斯人也是苏联人,俄罗斯人也就应该有与乌兹别克人的体貌和文化习俗相同。乱七八糟的逻辑方式导致许多荒谬的结论。
现代国家以及古代强盛的国家很少有单一民族的国家或政权。国家内有许多不同的民族,这些国家内的民族有时有很大的差异,即使是经过几百年或几千年他们之间的民族差异还是很大的。以国家定义的“人”无法表现出这些差异,他本身就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 11:20: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 11:21: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人行 发表于 2015-3-30 14:30
----手机凤凰网
“匈人的孩子刚一出生,他们的面颊就被刀深深刻划,这样当他们长大时,脸上的刀疤纹路就会 ...

中国史书*记载的匈奴人起源于阴山南北,后来向南发展灭了战国期间的楼烦、白马等国,向西东侵占乌桓、鲜卑之地,向北侵占蒙古高原,蒙古高原有很大成分的突厥一族。向西侵占西域或更西的地方。
以刀刻脸,这是典型的西域本地民族的习俗叫“嫠面”,这是在人死后家人以刀嫠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3 17:44: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大一部分匈奴人融到汉人里面了。
五胡十六国期间还有匈奴人的记载,北魏期间几乎很少匈奴人的记载。卢水胡人也不称匈奴人。
从汉武帝开始中原边远之地开始安置匈奴人,武帝将休屠、浑邪王归降的匈奴人安置在五边郡县,其中有陇西、安定、天水等地,这些地方在秦长城以北、黄河以南,秦汉时起被称为“新秦地”。东汉时期,将归顺的南匈奴安置在陕北和山西西北。西晋永嘉之乱匈奴就是这些东汉时期安置的匈奴人。五胡十六国以后匈奴一词基本上在史书中消失。刘渊自称刘家人,始祖追述到刘禅。还有夏国的赫连勃勃自诩夏后之人,建国称夏。这些人进入汉族基本上没有太多问题,取个汉名谁也不认识了,那时的匈奴汉化很严重,当时的刘渊也是京城里赫赫有名的儒雅之士,精通汉典。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3 18: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6-5-4 11:29 编辑

黄河出了兰州,就进入白银市。白银市黄河两岸有大量的以“郝”命名的地方,什么“郝家村”、“郝家庄”、“郝家山”,“郝家湾”等等。我问过他们的家世,很多人直言不讳的告诉我,他们是匈奴人后裔。有些人就姓“赫”,在这个地方“郝”与“赫”发音相同。姓赫的就直接说他们是赫连勃勃的后代,而郝姓人之说是匈奴后代,也有少部分人说“郝”与“赫”一样的。
历史记载有很多的郝姓匈奴,但不一定来自于赫连勃勃。赫连勃勃原来被称为“铁弗”部,一般说铁弗是匈奴父鲜卑母,赫连勃勃的父、祖父都姓刘,是赐姓还是自己改姓,说法不一,建立五胡十六国的夏以后改姓赫连,也有史书叫他刘勃勃。刘为很多匈奴贵族的母姓,他人为自己是夏后,以母为姓很耻辱,改姓赫连。陕北西边的匈奴以前被称作“山胡”、“稽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4 11: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匈奴人有三种大规模方式进入汉族。
1。汉武帝时期的休屠王和浑邪王的归顺。
2。东汉末年十九别种匈奴的归顺。
3。并入鲜卑后,又进入汉族。
两汉对匈奴作战,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但并未彻底根除匈奴在蒙古高原的势力,匈奴是在回纥和鲜卑人的打击下彻底退出了蒙古高原,此时大量的匈奴人进入了鲜卑,北魏时期就有很多的鲜卑人里的匈奴记录,不过很多都说自己原来是鲜卑,后被匈奴掳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4 12: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流入汉人里的匈奴有哪些姓氏,有记载的为
1。刘姓,两汉的和亲皇族里有很多汉公主后代,以母为姓姓了刘,这不过是汉化的理由。再就是赐姓。
2。金姓,金日磾,汉武帝时的托孤大臣,其本人是休屠王儿子,由于在霍去病迎休屠王和浑邪王归顺时,休屠王反悔,逃离时被霍去病斩杀,他被掳入宫中为奴,马养的很好,人很帅,被汉武帝从奴隶中拔出,此金氏两汉一直忠于皇室,是两汉时期的权贵之家,后因支持汉献帝被曹操嫉恨,整家族被赶到山东,此后金氏为民。现在这族人估计有百万之巨。十几年前江苏发现金氏族谱,枝系繁多,有一枝明初到了兰州市榆中县金崖乡,这一枝估计有几十万人,金崖乡的“金”就是他们的金。
3。呼延,这是典型的匈奴姓氏,呼延是匈奴的贵族姓氏,进入汉族很多保持原姓,有改姓呼的。
4。於姓,於单,匈奴军臣单于的侄子,单于太子,被军臣夺了单于位,降于汉朝,封涉安侯于於地,一年后死国除,其带来的家人姓了“於”。
5。我前面说的“郝”姓。
这仅是我所知的匈奴,更多的匈奴改姓进入汉族,已不知所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2 00: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取个汉名谁也不认识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03: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匈人的孩子刚一出生,他们的面颊就被刀深深刻划,这样当他们长大时,脸上的刀疤纹路就会阻止胡须的生长,因此,匈人成年后,相貌丑陋,没有胡须,形同阉人。所有匈人都有五短健壮的四肢,肥短的脖子,身材畸形,形容可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