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4|回复: 0

[戏曲综合] 北京曲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7 22: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曲剧
转自:中国戏曲

  北京曲剧,唯一在北京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北京地方戏曲剧种。
  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是由曹宝禄(1910-1988)、魏喜奎(1926-1996)等一代老艺术家创立的一个新兴的剧种。由单弦牌子曲及北方民间曲调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原称曲艺剧。1949年4月,北京曲艺艺人魏喜奎等组织“群艺社”,在前门箭楼游艺厅演唱曲艺。为了使节目丰富多彩,他们在“拆唱八角鼓”(亦称“彩唱八角鼓”或“牌子曲”)的基础上,以单弦、琴书、大鼓、京剧、评剧等唱腔演唱了反映现实生活的《探亲家》、《新打灶》、《四劝》等“解放新戏” ,这些小戏被称为“新曲艺剧” 。此后,他们又排演了新戏《婚姻自由》,在听取了老舍(1899-1966)和马少波(1918-2009)等艺术家意见后,去掉了京、评等剧种的唱腔,改为以单弦牌子曲为主,并增加了北京曲艺中其他曲种的唱腔,使音乐风格更趋统一。
qu603122.jpg

qu603222.jpg

qu603223.jpg
qu603224.jpg

  1952年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专为此剧种创作了剧本《柳树井》。剧目公演获得成功后,老舍先生激动地对参加演出的演职员们说:“你们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填补了北京历史上没有地方戏的空白”。他同时建议将“曲艺剧”中的“艺”字去掉,就叫曲剧。为了突出地域特色,建议在“曲剧”前面加上“北京”二字,“北京曲剧”由此诞生。在向舞台表演艺术过渡中,吸取了戏曲、话剧的形式。
  北京曲剧以清代、近现代北京人生活为剧本创作题材,她以北京的京味音韵为依托,确立了以代表京味特点的单弦牌子曲为唱腔的基调,吸收大鼓及民歌小曲,创造并形成了具有浓郁北京韵味的独特唱腔音乐。唱腔委婉动听、旋律优美、吐字清晰。北京曲剧的台词在普通话的基础上,以北京语言的声、韵、调为准,具有浓郁的京腔京味儿。北京曲剧的表演是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表演。她通俗易懂,京味儿浓郁、表演朴实、演唱清晰、说唱结合、韵律独特,是北京特有的艺术风格。剧种自诞生后已创作改编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啼笑因缘》《骆驼祥子》《方珍珠》《珍妃泪》《少年天子》《烟壶》《龙须沟》《茶馆》《北京人》《正红旗下》等近两百个剧目。《杨乃武与小白菜》、《箭杆河边》、《珍妃泪》被拍摄成戏曲艺术影片。《烟壶》被拍摄成四集戏曲电视剧。
  北京市曲剧团创建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1959年成为北京市属国家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是全国单一剧种的单一剧团。剧团在60年代被北京市政府评为“红旗单位”;20世纪80年代被文化部、财政部评为“全国以文补文先进单位”;1996、1998年两个年度,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首都文明单位”。
qu603242.jpg

qu613242.jpg
qu623242.jpg
qu613224.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