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85|回复: 9

[西周] 西周晚期应公鼎铭中有“珷”字,”珷“非早期或中期前段特有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18 17: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应公鼎

应公鼎


来源徐伯鸿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399bba0101ae4g.html
  铭文释文:應公作尊彝,<簟鼎>珷帝日丁,子子孫孫永寶。
“<簟鼎>珷帝日丁”应作一读。比照盂方鼎“<将鼎>文帝母日辛”句,语法相类。“<簟鼎>”与“<将鼎>”的意思都是“祭祀”,与“鬺”一样。或以为“帝”的意思是“考”。或以为“珷”是周武王。

《史記·封禪書》皆嘗烹鬺上帝鬼神。《註》徐廣曰:鬺,烹煑也。《前漢·郊祀志註》師古曰:鬺,烹煑而祀也。韓詩引采蘋曰:于以鬺之,唯錡及釜。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周臣富辰说:“昔周公吊二叔(管叔、蔡叔)之不咸(意为终),故封建亲戚,以蕃(藩)屏周。管、蔡、鄘、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丰、郇,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要之,“ 珷”字并非西周早期的专用字,中晚期也有。较此器略早而有” 珷“字的是“乖伯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17: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平顶山日报:http://www.pdsxww.com/news/2008-04/30/content_1295386.htm

应公鼎:铸器祭奠周武王祈求后代永世珍视
应公鼎为应国墓地出土文物,属浅腹盆鼎,高26.6厘米,口径26.3厘米。从形制、纹饰等判断,该鼎属西周晚期祭祀用器,属国家二级文物。

    据市文物局文物考古队副队长米可来介绍,应公鼎器腹内壁一侧,铸有铭文16个字:“?公作彝簟鼎武帝日丁子子孙孙永宝”。“?公”即“应公”,为两周之际应国某代诸侯之自称。整篇铭文的大意为:应国国君做了一件礼器,用来祭祀日名为丁的周武王,并祈求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永世珍视。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富辰之语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管、蔡、?、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上引26国,是周初封建中最为核心也最为可信的姬姓诸侯国,其中“应”为“武之穆”,也就是武王之子就封于应地者。由此而论,其祭祀体系中应该有始封君之所出的周王,也即武王,他们铸器祭奠周武王,完全是讲得通的。(图/文卢晓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8 17: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1

1
   

2

2


3

3
   

4

4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22 23: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公鼎“中的”珷“字和乖伯簋等铭文中的的“珷”是有区别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应公鼎“中的”珷“则结构松散,笔沑气滞。而乖伯簋等铭文中的“玟”、“珷”字均构架匀称,笔顺流畅。

这就表明,在”应公鼎“所处的时代中,“珷”已经退出了常用字的舞台,当时的人们很少施用。而乖伯簋等铭文所处的时代,“玟”、“珷”都是常用字,当时的人们经常性地施用。

这就好比让一个习惯了书写简体字的人去写繁体字,写出来的字肯定不可能是笔顺流畅的。

所以,“玟”、“珷”西周早期是常用字,到了后期,则退出了常用字的舞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9 16: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凯文中说仲师父鼎“皇祖帝考”之“帝”训为“考”甚为不辞,如然,“帝考”为“考考”,岂非重复?而古籍中“帝”哪里有“考”训?无据之甚。
裘锡圭先生认为“帝”是“嫡”之初字,更近实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7: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裘锡圭先生所云,似也可商。

皇祖帝考,应是两个并列的词,皇祖及帝考。皇是美称,帝也是美称。此当指“考”已升为天神。即神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06: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8-13 11:59 编辑

清华简有《封许之命》简,子居先生以之为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之作品。其中“文王”合文和“武王合文”俱存。

清华简封许之命.jpg

《封許之命》簡3有殘字作:A ,該字應是“珷”,即“武王”二字合文,可參看本简“珷”字作:B。該殘字左邊所从王尚可見到“工”形殘留。右邊所从“武”尚可见“戈”旁残留笔画及“止”旁。再看相关辞例:“則惟汝呂丁,肇右文王,毖光厥烈。【2】武王司明刑,釐厥猷,祗事上帝。”可见该字释为“珷”在文中也是通畅的。
A: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封许之命》原本由9支简组成,虽然第一、四两简缺失,但全篇基本格局未受大的影响,篇名也是原有的。

《封许之命》是周王朝分封许国的文件,受封的许国第一代国君,名为“吕丁”。许是周代重要诸侯国之一,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就是许国的后裔。许国的始封过程历代典籍中都没有详细记载,只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叙》中说:“吕叔作藩,俾侯于许”。

据《封许之命》,吕丁在周文王时已经任职,“司明刑”即法律,随后又“扞辅武王”,参预了伐纣的战事,立有大功。因此,他的封许,应当是在成王时期。封许的典礼十分隆重,周成王的赏赐品中有苍珪、秬鬯(祭祀用的香酒)、路车和四匹马。后者与《诗·崧高》所咏周宣王封申国,赐以“路车乘马”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周成王还赠赐吕丁一套“荐彝”,也就是祭祀用的礼器。器物名称较多,容易释定的有鼎、簋、盘、鉴等等,大都是青铜器。《尚书序》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颁)宗彝,作分器。”看来周初分封诸侯国时有赏赐俘获的商朝青器礼器的传统,成王封许正是这样做的。刘国忠教授告诉澎湃新闻:“近年在考古工作中,屡次发现西周早期墓葬内随葬若干商人的青铜器。不久前被报道的宝鸡石鼓山3、4号墓,随州叶家山的曾国大墓,都是明显的例子。对照《封许之命》,我们对这种特殊现象便可给予合理的解释”。

清华简五《封许之命》释文


知北游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c4f8f10102vsjh.html

    知北游按:《封许之命》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的第二篇,为周成王時封吕丁为许侯时的册命文书,本有九支简,第1简和第4简佚失,第9简背面下部写有篇题“封许之命。”

封许之命1.pn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3 23: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封许之命》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的第二篇,为周成王時封吕丁为许侯时的册命文书。只不过是在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又重新抄了一遍而已。其中“文王”合文和“武王”合文应该是成王時册命文书的原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23: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就算重新抄了一遍,也证明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还是有继承早期的合文文武现象的。这中间有继承的更不再话下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4 09: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抄了一遍只是偶尔为之,与普遍使用是两回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