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10|回复: 2

[资料整理] 唐诗《山居秋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5 21: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7-25 21:03 编辑

唐诗《山居秋暝》
来源:古诗文赏析

  《山居秋暝》
  朝代:唐代
  作者:王维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sjqm0549.jpg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晃动处渔船轻轻摇荡。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译文二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注释
  暝:日落,天色将晚,夜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春芳歇:春天的芳华凋谢了。歇,消散。

  鉴赏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sjqm2549.jpg
  王维即是诗人又是一个有才气的画家。他晚年与在蓝田的“辋川别墅”过隐士生活,常和好友裴迪一起写诗作画。他所作的《辋川图》已无存,后人临写不少。千余年来,《辋川图》已成为文人理想山川的卧游地,亦即士大夫精神生活所向往的“神境”。
sjqm3549.jpg
  裴迪(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关中(今属陕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等人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号称“诗中有画”的诗篇就是闲居辋川时王维答赠裴迪的。受王维的影响,裴迪的诗大多为五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近。
sjqm2551.jpg
  辋川镇位于陕西西安蓝田县中部偏南,距县城15千米。辖官上、闫家、河口、安山、苜蓿沟、山底、白家坪、斗沟、西杆庙、锡水、东杆沟、双龙、六郎关13个行政村。辋峪河、G40高速、蓝(关镇)蓝(桥)公路、蓝(关镇)葛(牌)公路过境。景点有唐代诗人王维故居及唐宰相宋之问别墅旧址,有旧石器时期人类活动遗址及刘邦与秦军最后决战的峣关、蒉山古战场。
  辋川,在蓝田县城西南约5公里的尧山间,这里青山逶迤、峰峦叠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瀑布溪流随处可见,是秦岭北麓一条风光秀丽的川道。川水自尧关口流出后,蜿蜒流入灞河。古时候,川水流过川内的欹湖,两岸山间也有几条小河同时流向欹湖,由高山俯视下去,川流环凑涟漪,好像车辆形状 (“辋”指的是车轮外周同辐条相连的圆框),因此叫做“辋川”。辋川在历史上不仅为“秦楚之要冲,三辅之屏障”,而且是达官贵人、文士骚客心醉神驰的风景胜地,素有“终南之秀钟蓝田,茁其英者为辋川”之誉。“辋川烟雨”为蓝田八景之冠。
sjqm1549.jpg
  王维手植银杏
  西安市蓝田县辋川镇白家坪生长这株银杏,海拔630米。树龄约1200年,高20米,胸围5.20米,冠幅18米。此处原为鹿苑寺,树即生在寺内。据《蓝田县志》载,“文杏馆遗址在寺门东,今有银杏一株,相传摩诘手植。”“摩诘”乃唐代诗人王维的字。王维在其辋川别墅亲手栽植这棵银杏树后,即称别墅为“文杏馆”。原文杏馆附近山水如画,风光旖旎,是一个极为幽静清雅的地方。王维有诗云:“文杏栽为架,春茅结大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sjqm2550.jpg
  名称:银杏(白果、公孙树、鸭脚树、蒲扇)
  域:真核域
  界:植物界
  门:种子植物门
  亚门:裸子植物亚门
  纲:银杏纲
  目:银杏目
  科:银杏科
  属:银杏属
  种:银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5 21: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7-25 21:06 编辑

明代文徵明《辋川别业图》
  明代画家文徵明将王维《辋川诗》诗作中人文景观,通过图绘性的画作艺术再现,巧妙地将自己在园林山水方面的造诣和对江南山水的体悟融入笔端,为我们营造出了他心中那高华而闲远的江南式“辋川意象。”

  中文名:辋川别业图
  类别:绘画
  作者:文徵明
  规格画心:30×905cm 跋文:30×20cm
sjqm4549.jpg
  1.基本信息

  名称:《辋川别业图》
  类别:绘画
  材质:设色纸本 手卷
  作者:文征明
  规格:画心:30×905cm 跋文:30×20cm
  钤印:玉兰堂(朱) 文征明印(白)
  鉴藏印:朱炳显印(朱) 古堇毛氏珎藏(白) 赤讱鉴定(朱)
  创作年代:1554年创作
  题跋:辋川别业图卷原作予未得观。甲申初夏毛志讱君以斯卷相示,觉前后十数景物各具异趣,可分读亦可合读。而用笔敷色尤贯串如一气呵成,可宝爱也。拜观之余用志敬仰。杨清磬识。钤印: 杨氏(朱)
  款识:
  (1)孟城坳。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结庐古城下,时登古城上。古城非畴昔,今人自来往。
  (2)华子冈。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稀。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3)文杏馆。文杏裁为梁,香茆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迢迢文杏馆,跻攀日已屡。南岭与北湖,前看与回顾。
  (4)片竹岭。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暗入高山路,樵人不可知。明流行且直,绿筱密复深。一径通山路,行歌望旧岑。
  (5)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日少见寒山,便为独往客。不知松林事,但有麏麚迹。
  (6)木兰紫。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采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苍苍落日时,鸟声乱溪水,缘溪路转深,幽兴何时已。
  (7)茱萸沜。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并。山中傥留客,置此茱萸杯。飘香乱椒桂,布叶间檀栾。云日虽回照。森沈犹自安。
  (8)宫槐佰。石泾 宫槐,幽阴多绿苔。膺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门前宫槐陌,堤向欹湖道。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9)临湖亭。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当轩弥滉漾,孤月正徘徊。谷口猨声发,风传入石来。
  (10)南垞。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孤舟信风泊,南垞湖水岸。落日下崦嵫,清波殊淼漫。
  (11)欹湖。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看,山青卷白云。空阔湖水广,青荧天色同。舣舟一长啸,四面来清风。
  (12)柳浪。分行接绮柎,倒影入清漪。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映池同一色,逐吹散如丝。结阴既得地,何谢陶家时。
  (13)栾家濑。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濑声喧极浦,沿涉向南津。泛泛凫鸥渡,时时欲近人。
  (14)金屑泉。日饮金屑泉,少当年余岁。翠凤翔文绮,羽节朝玉帝。潆渟澹不流,金碧如可拾。迎晨含素华,独往事朝汲。
  (15)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跂石复临水,弄波情未极。日下川上寒,浮云澹凝碧。
  (16)北垞。北垞湖水北,杂柎映朱阑。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南上北垞下,结宇临欹湖。每欲来樵去,扁舟出菰蒲。
  (17)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来过竹里馆,日 相亲。出入惟山鸟,幽深无世人。
  (18)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绿堤春草合,王孙自留翫。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
  (19)漆园。古人非 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枝柎。好闲蚤成性,果此谐宿诺。今日漆园游,还同庄叟乐。
  (20)椒园。枉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丹刺骨人衣,芳香留过客。幸堪调鼎用,愿君垂来搞。
  嘉靖甲寅春二月既望,征明摹王摩诘辋川别业图并录其题。

  2.画作介绍
  文徵明《辋川别业图》,为长卷浅设色山水。画面起于孟城坳、终于椒园,凡20景皆全。每一景上行草书摩诘绝句并裴迪所和,卷末由自题名款:“嘉靖甲寅春二月既望,征明摹王摩诘辋川别业图并录其题”,并钤“玉兰堂(朱)、文征明印(白)”,公元1554年(嘉靖甲寅即嘉靖33年),时年文征明85岁。此时的文征明,无论是在道德文章,还是在笔墨艺术上都已经臻如化境。此卷的画面风格,显然反映了以他为代表的成熟吴派山水的特色 。

  3.作品赏析
  该卷在构图上,充分发挥手卷这种形制的特长,各个景致之间,起承转合,天衣无缝。一卷之中,平远、高远、深远、阔远并俱,四时寒暑之候,朝暮阴晴之象,皆参造化之微。运笔工细,竹树之体态,柔婉别致;山峦之体势,开合有度,皴笔则绵密含蓄,枯中带润,精中有朴;设色温婉透气,色不碍墨,相得益彰。正如王世贞所说:“一览辋川图,觉便如上下华子冈、斤竹岭,骋于宫槐陌、泛南北垞、欹湖、柳浪,徙倚木兰柴、茱萸沜,即文杏馆而休焉。酌金屑之泉,与裴廸秀才对语,不知我之为摩诘,摩诘之为我与?”

  4.相关资料
  辋川别业,本是王维隐退之所。据《旧唐书》本传记载:王维“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州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王维又在辋川山庄的清源寺墙壁上绘制《辋川图》,唐张彦远评之曰:“笔力雄壮”;朱景玄评之曰:“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宋代以前,大抵“辋川图”已经成为一种经典图式,郭若虚就称自己曾亲见过出于南唐内府的“王摩诘辋川样”。宋代以后,辋川图在文人的题跋诗咏频频出现,并产生了不同的临摹本系统。例如,黄庭坚说“王摩诘自作《辋川图》,笔墨可谓造微入妙,然世有两本,一本用矮纸,一本用高纸。意皆出摩诘不疑,临摹得人,尤可见其得意于林泉之仿佛。”米芾说:“王维画《小辋川》摹本,笔细,在长安李氏。人物好,此定是真。若比世俗所谓王维全不类。或传宜兴杨氏本上摹得。”李公麟还曾经在《辋川图》的启发下创作了《龙眠山庄图》,苏子由为题绝句以咏之。明代,据传出自郭忠恕摹本辋川图影响犹大,甚至出现了1617年以之为母本的石刻本。《辋川图》的踪影,也在以文征明为首的吴门画派圈子中浮现,例如王世贞就曾提到,文征明曾为仇英临自郭忠恕摹本辋川图,书写摩诘二十绝句于上。我们看到,随着宋代苏东坡以后,王维在文人画谱系中地位的的确立和加强,《辋川图》几乎成为王维的一个符号,本文所讨论文征明《辋川别业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5.画家简介
  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
sjqm5549.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8 13: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古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禅自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