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68|回复: 28

[转帖] 第一错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8 12:19: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写错字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文化,一种是太有文化。在我国许多著名景区的牌匾上都看到过“错别字”。但是这样的字背后都有它的历史典故,错得恰到好处,所以至今也无人说三道四,反成一段佳话。

天下第一错字


青史留名的九个错字:背后有历史典故 错得恰到好处
地点:

承德避暑山庄

错字:

避暑山庄—“避”右边的“辛”多了一横

典故:

之所以说它是天下第一错字,因为它是由皇帝亲笔手书,且悬于国家重要场所的门前。

“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此错字是康熙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谁也不敢提醒皇帝写错了,结果就造就了这天下第一错字。

在清代,承德避暑山庄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场所,皇家接待各少数民族的首领,如蒙古、西*藏、新疆等,都是在避暑山庄,不知那些首领们看到这个错字会作何感想。

最有说法的错字

杭州西湖

花港观鱼—繁体“鱼”字四点变三点

“花港观鱼”碑,也是康熙皇帝的御笔,“鱼”字少一点是“有意写错”。

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鱼”字下面有四个点,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于是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

最富哲理的错字


青史留名的九个错字:背后有历史典故 错得恰到好处
江苏扬州大明寺平山堂

“风流宛在”—“流”字少一点,“在”字多一点

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刘坤一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

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风情万种、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韵事。

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

最令人叫绝的错字

山东曲阜孔府

与国成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下联中的“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

原来错字的妙处在于:“富”不出头,意思是“富贵无头”;“章”字下的一竖出头,则表示“文章通天”。

两个错字,一下子就体现孔府这个非常门第的身份,不只没有人说它是错字,游人明白后反而连连叫绝。

出现次数最多的错字

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

在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上,有一个明孝陵保护碑,上面的“明孝陵”写成了“眀孝陵”;在陵墓宝顶正南面的石砌墙体上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字,其中的“明”也写成了“眀”。前者是著名书法家武中奇的“有意错”,后者则是民*国初年所题,至于题者叫甚名已无从查考了,估计也是精通书法者。
这两个“眀”与少一点“魚”和多一横“避”不同,“魚”、“避”那是皇帝创作,具有“合法性”,这个“眀”字则是非法的。但因为出自书法家之手,可以归结为艺术字,或是书法体。“眀”这个错字很有来历,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著名的《洛神赋》贴中,“明”字便写成了“眀”。

在清代,把“明”写成“眀”的现象很多。清代文字狱很厉害,当时文人在许多场合都不敢直书大明王朝中的“明”,担心惹祸,但又不能绕过此字,于是把“日”易为“目”,意思是“睁眼写错字”。另一种说法则相反,用“目”代替“日”是一种智慧,代表的是一双慧眼。如武侯祠的“眀良千古”就是这用意,“明君之明重在能识人、识势”,所以重“目”,而诸葛亮正是这样有眼光的人。

其他“明”字:

在成都著名的武侯祠内也有,有块匾额叫“明良千古”,其中的“明”就写成了“眀”;新都的宝光寺有“光明世界”匾,上面的“明”字也写成了“眀”;济南市大明湖门牌上的“明”字,同样写成了“眀”。

最壮观的错字

秦皇岛市山海关

天下第一关—“第”字竹字头变草字头

此匾乃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其匾长5米多、高1.5米,每个字都是1米有余,其大自不待言;它从东向西逐渐增大,在笔划的处理上,把第一的“第”字改写成草字头的“苐”,使笔划减少,视觉上的分量减轻,让繁体的“关”字笔划凝重、粗壮有力,牢牢地压住似乎将要翘起的城楼西端。

字为楷体,笔力遒劲雄厚,与城楼规格浑然一体,给人以大关雄壮平稳感,堪称古今巨作。

最刻骨铭心的错字

西安碑林

碑林—“碑”字少一撇

此匾出自清代著名爱国将领、禁烟英雄林则徐之手。

林则徐成名于禁烟,也因禁烟而惹祸,遭到了怕战派的诬陷,结果被道光皇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七月,林则徐在赴伊犁、途经西安时,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

就在写下这诗句前,林则徐来到碑林,希望从前人的墨迹中寻找点人生的安慰和前进的动力,并认真写下了“碑林”二字。

有人认为这是他当时心境的自然流露:“碑”字头上的一撇没有了,寓意自己丢了乌纱帽。林则徐当时到底是不是这样想的,已无从考证。

最有恩情的错字

天津蓟县独乐寺

报恩院—“院”字中“元”上的一横没了

当年咸丰驾临独乐寺,当家的大和尚便想沾个荣耀,请咸丰为寺内四合院题写个院名。咸丰也未客气,即兴写下了“报恩院”三个字。但字写好后,咸丰才发现自己“献丑”了,最后一个“院”少写了一横。大家都看出来了,但皇帝写的字谁敢说是错字?这时咸丰开了金口,说人啊要知恩图报,佛家说要报四重恩: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太多了,这恩一生是报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笔画不能写全。

最神话的错字

济南趵突泉

趵突泉—“突”字少了一点

在济南府“趵突泉”,泉池中有块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镌三个雄健大字—趵突泉,这是明代山东巡抚胡缵宗所写。

传说劲挺柱涌的三股水把“盖子”顶掉了,才使“突”字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当然这只是形容泉水势强,人们的一种遐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2:23: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少见多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8 13: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识字者不可能不写错字,关键是错而能纠,则是正态度、长学问。
类似杭州花港观鱼—繁体“鱼”字四点变三点,这类错误居然能对应“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潇洒地活了。”逻辑,当真是文化的枷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4:14: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查五体字典。如下
避。在。流。明。突。院。碑。第。鱼。富。章。

明。
周汉唐明。
早有这写法。

避。
右军东坡米颠。
早有了。辟。本就是辛多一横。
辛。本来就比现在多一横。

第。
竹头草头通。北魏已有了。

碑。
一脱篆体。从来没上面那一撇。

流。
王羲之赵孟頫褚遂良。
都没上面一点。

章。
汉北魏元。
都有长竖贯通"曰"的。

鱼。
文徵明孙过庭智永张旭。
都是"横"。倒是真没三点水。四点水。本是火字。这个没错。

突。
例字少。上面都是"穴"。下面都是"犬"。

富。
周宋元北魏
早有上面少点的了。

在。
北魏。
有两个带点的。

院。
不见少横的。完。也不见少横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4:17: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5-7-28 13:02
读书识字者不可能不写错字,关键是错而能纠,则是正态度、长学问。
类似杭州花港观鱼—繁体“鱼”字四点变 ...

四点水。灬。本是火字。这个没错。
但。鱼字下面成三点水。却没注意古人出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8 14: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类因人而异的文化奇观古今不在少数。比如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乾隆的题字也是如此,后人是错中捡宝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4:34: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虾仁 发表于 2015-7-28 14:17
四点水。灬。本是火字。这个没错。
但。鱼字下面成三点水。却没注意古人出处。


米芾。魚。下面作三点水。仅见一例。
但。单独"魚"字。要么四点水灬。要么作"大"。要么作短横或提"一"。没见三点水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4:37: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5-7-28 14:30
这类因人而异的文化奇观古今不在少数。比如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乾隆的题字也是如此,后人是错中捡宝吧。


有可能。

但是。明。辛(避辟)。章。富。第。碑。等等。都是一脱离篆体便如此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4:40: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不奇怪。呵呵。
对了。我把图发群里。这里不会发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4:40: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对照就明了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8 14: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电脑是Wind0ws7的系统,在Word文档中复制图片,始终无法上传至论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5:14: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会。传了一些刘旦宅红楼梦图。突然不会了。
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 10: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所谓的错字,当初或许就是一个文字游戏,是一种文人雅趣,或许就是一种失误。但经后人无数次穿凿附会,就越来越离谱了。说到底,这是一种媚权贵、媚圣贤的一种病态文化。后世俗人自以为是式的津津乐道,把肉麻当成有趣,把知道“回”字的四种写法当学问。跪着的人仰视站着的人,以跪着的方式传播奴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10:2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骑驴过小桥 发表于 2015-8-1 10:07
这些所谓的错字,当初或许就是一个文字游戏,是一种文人雅趣,或许就是一种失误。但经后人无数次穿凿附会, ...

不排除这现象。
但。大多数是本来便那样。从金文篆体汉隶。一对照便一目了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10:33: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本义是水流回旋状。
甲骨。金文。都是不封口的曲线形。篆。隶。都是大口套小口。
到了晋宋明清。如。王義之范成大米芾朱敦儒吴昌硕们。才出现大口框内两竖两横的写法。
如今。再写作大口套小口。反觉新鲜了。
呵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10: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http://pinyin.cn/1bSQQ6NBvoQ] 查看这张图片。[访问验证码是:178965请妥善保管]

回。。。。。。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11:05: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明。
殷甲文是象形的。左月右日。
周到汉。是左目右月。汉碑中出现了左日右月。王義之是目日都有。行楷是目。行草是日。
总的说。直到金代元代明代。都是目日混写的。但与文字狱无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11:13: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避。在。流。明。突。院。碑。第。鱼。富。章。

除去"院""突“。其余都是古已有之的写法。不是"错字"。要说错也是几百几千年前便错了的。

魚。下面作三点水。仅见米芾一例。
碑。卑上面有撇。相对古人来说倒正是"错字"。
其余的。律之篆隶。大多是混写不为错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11:22: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一考字义。很明了。

为什么说是错字?立场角度不同。
以现代标准去论判。当然错了。还有一现象。如回(囬)字。如一(壹)字。参照时间轴长短的问题。一。周汉东晋北魏直到现代。一直有。壹。也一直有。后人混了而已。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11:32: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卑。本无起笔撇。同样。辛。本就是多一横。直到唐寅们才省去一横。和现在一样。

例子很多。本不奇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11:36: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于避讳增减笔画的。不在此论中。也难入法帖。

院突等字。只在特定环境下成立。不是通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 14: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 ——

這是啥概念呢?鱼在火下烤,有問:怎麼烤?火熱在上魚在下,烤不著啊,當然還活著了!請問這種錯誤究竟是有文化還是錯得合理呢?!

呵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18:41: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5-8-1 14:40
"鱼在火下烤,还能活吗?" ——

這是啥概念呢?鱼在火下烤,有問:怎麼烤?火熱在上魚在下,烤 ...

先把鱼的字形发群里。
再由字形演变来说说。

哈哈哈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18:42: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http://pinyin.cn/1aSMQodDjAc] 查看这张图片。[访问验证码是:518518请妥善保管]
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18:43: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http://pinyin.cn/1BS47NI3l9l] 查看这张图片。[访问验证码是:332381请妥善保管]

魚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18:44: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http://pinyin.cn/1pSTWohemrP] 查看这张图片。[访问验证码是:244898请妥善保管]

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19:10: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虾仁 于 2015-8-1 19:11 编辑

魚。
最早是象形字。四点水灬本不是四点水。本如燕尾的象形。这在"燕"字那里有注脚。鱼尾燕尾相似。如图。一脱篆形。成了四点水灬。
诗经云。鱼在在藻。有颁其首。鱼在水里只见头不见尾。
道德经云。如烹小鲜。怎么烹(顺便说下烹煮炖烧熬热烈等)?架火。用火。是文明的一大转折。能熟食了。
易经云。水流湿。火就燥。火炎上。火在下。炎上。水火既济。事功有成。
从字形看。四点水灬是"火"字的变形。到了行楷。又变为"大"。实是复古摹形。到了行草。变为短横或提。已去字义更远了。
但不能说四点水变为横便是创新。这仍属复古。如北魏。"燕"字已有四点水写作横的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19:20: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复古。与文字狱无关。也与是否为皇上写的无关。
算是古越老兄说的"错中捡宝"吧。
但。文字狱时期。被巧为利用了而已。正如原帖说的"有来历"。不是乱写的。乱写可真就罪过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21:31: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点水氵。水。
三点水偏旁。在左右结构字的左边。
篆体中。也是象形。水流状。一脱篆体。便成三点水氵。
行草中。有省为竖画的。这与四点水省为横画同。与字义无关了。

现在"永"字还保留古义。永。本义是指水流长。篆体字形是大河分支流。永。就是长。
这个字。字形字义都变化不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