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59|回复: 4

[综合讨论] 中国二十大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6 11: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屈原之死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名平,字原。他出身楚国贵族,年轻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协助怀王筹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很得怀王信任。这样就招来一些人的妒忌。他的政敌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造他的谣,说屈原居功自傲,连怀王也不放在眼里,怀王就怒而疏远了屈原。

当时在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是秦、齐、楚三国,“合纵”、“连横”的斗争非常激烈,最后谁能取胜,就由这三国的内政外交的得失来决定。屈原在楚国内政上主张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企图建立一个理想的如尧舜禹汤时代的社会;在外交上则主张联齐合纵,对抗强秦的连横。由于怀王疏远了他,屈原这些正确的主张都未能实行。

怀王是个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离间和诱*惑下,接连上当,断绝了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结果损兵折将,丢失土地,国势渐渐衰弱下来。秦昭王继位后,提出和楚通婚,约怀王相会,屈原极力劝阻怀王不要再上当。但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的怂恿下还是去了,结果遭到秦国的武力劫持,死在秦国。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等人又在顷襄王面前构陷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屈原晚年在沅水、湘水流域长期过着流放生活,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即将被秦灭亡,自己报效君王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无日可了,写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作,最后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


2.秦始皇焚书坑儒

秦王朝以前,中国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有许多诸侯国并存。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齐、楚、燕、赵、韩、魏、秦,号称“战国七雄”。秦国最后一个王赢政继位后,在秦国强大的基础上,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完成了统一大业。从公元前230年开始,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等6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帝国。赢政称为始皇帝,后人称之为秦始皇。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了中央集权,用郡县制代替落后的分封制。这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对后世也有很深远的影响,自秦以后多年的历代封建王朝,都采用了这一体制。    但是,在郡县制刚刚开始实行的一段时间内,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设盛大宴会,大臣们纷纷上前祝酒,大臣周青臣赞扬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德和实行郡县制的好处。在座的一个叫淳于越的博士,他是主张继续实行分封的,对周青臣的话十分反感,当即就向秦始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这时,丞相李斯起身对秦始皇说:“有些读书人,总觉得现在的制度没有古代的制度好,到处造谣惑众,利用古书上的记载来攻击现行的国家制度,这种情况如果不禁止,对陛下的统治不利。”秦始皇认为李斯说的有道理,便采纳他的建议,下了一道“焚书令”,规定除了秦国的历史书、博士官掌管的国家图书和医药、算卦、种书一类的书籍外,私人收藏的各种书籍,一律焚烧。如果不执行,要受很重的处罚。焚书令下达后,各地都积极行动,焚烧了许多珍贵的古书。    秦始皇焚书,使那些儒生和方士们更加恨他,反对他。公元212年,有两个替秦始皇找仙药的方士卢生和侯生在一起大骂秦始皇,说他刚愎自用,用残酷的刑罚治理天下,像这种人,就不该给他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经过一阵商量,他俩就带着从秦始皇那里骗来的大量钱财逃跑了。秦始皇发现后大发雷霆,马上下了一道命令,追查那些诽谤自己的读书人。结果,在咸阳城里抓了许多儒生。这些人经不住拷打,为了开脱,就互相告发。秦如皇在盛怒之下,亲自圈定活埋了460人。    以上两件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压制了人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3.项羽活埋20万人

新安坑杀秦军降卒,使项羽失去了秦国,断绝了项羽入关以后在关中立足的可能。这次行动,是项羽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失误,是项羽由盛而衰的转折,失败的起点。  项羽在殷墟接受了章邯军的投降后,解除章邯的军队指挥权,将其安置于楚军大营中随项羽行动;秦军的指挥,任命章邯幕府的长史司马欣为上将军负责。司马欣曾经救过项梁,也是劝谏章邯降楚的主要人物,又是楚将曹咎的旧交,项羽对他放心。
  联军在河内稍作停留整编后,渡过黄河进入三川郡,与已经占据河南县一带的赵军申阳部队、活动于东郡一带魏军、活动于颍川郡一带的韩军汇合,浩浩荡荡,沿三川东海大道西进,往关中方向开拔过来。
  西进的联军,除去项羽直接统领的主力楚军外,下有赵国丞相张耳、赵将司马卬、申阳所统领的三支赵军,齐将田间、田角兄弟,齐王建孙子田安以及另一名齐将田都所统领的三支齐军,燕国将军臧荼所统领的燕军,魏王魏豹所统领的魏军,韩王韩成所统领的韩军,加上新降的二十万秦军,一共约有六十万人,由七国*军队组成。六十万七国联军中,秦军新降,与诸侯各国*军间关系未能协调,纠纷不断。这种纠纷,由来久远。秦帝国时代,西北边境常年屯驻重兵,戍卒征发,粮草转运,远及关东地区,关中大兴土木,修建宫室陵墓,更是年年征发关东地区的徭夫到关中做工。当时,关中为秦国本土,关中秦人为胜利的征服者,关东六国人为亡国的被征服者,来到关中作苦工的徭夫,经过关中到边境服役的戍卒运夫,常常受到秦国官吏士卒的差别对待、侮辱欺负而不得不忍气吞声。如今天地翻转,秦军成了国破军败的降者,低人一等,诸侯国兵士报复秦军士卒的事情不断发生,引起秦军将士极大的不满。当联军接近关中,抵达新安县时(今河南渑池东),秦军士兵当中抱怨章邯等将领投降,担心父母妻子被诛杀的情绪蔓延开来,军心出现了动摇和不稳。
  秦军的如此动向,被反映到联军统帅部,诸将请求项羽决断处置。以情理而言,秦军被诸侯军包围,又当朝廷昏乱,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长史司马欣和都尉董翳说动章邯,下令全军投降。秦军之降,由上而下,是所谓将降而士卒未服。在诸侯国*军与新降秦军间的关系尚未融合的情况下,驱使秦军为先导进攻自己的故乡关中,以未服之心攻击爱恋之地,难免不发生哗变和意外。面临如何处置新降秦军的问题,项羽找来两位部下协商,一位是英布,一位是蒲将军,就是巨鹿之战时作为先锋渡河抢占滩头的两位猛将。三人商议的结果是:“秦军吏卒数量大,心不服,到了关中如果不听从命令,事情就危险了。不如击杀消灭,只带章邯、司马欣与董翳等主要将领入关。”于是,由英布和蒲将军主持,楚军秘密行动,夜晚突然袭击秦军营帐,将二十万秦军降卒击杀,坑埋于新安县城的南部。
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的事,由汉朝史官司马迁写入《史记》。千百年来,对于此事的真伪,史学家们多有所质疑:历史上究竟是实有其事,还是出于刘邦集团为了争取秦国人心的后来伪造?往事迷茫,已知的古史宛若无尽的黑暗中闪亮的点点烛光,微亮所及,仅仅隐约可以窥望疑似的痕迹踪影。由于现有的史料仅有如此一条记载,信由它,不信也由它,没有多余的选择。我整理历史到这里,对如此暴行难以置信之余,无奈只有姑且从之而保留存疑,期待将来能有新的考古史料的出现。
  项羽是伟大的军人、无敌的将军和勇猛的战士。他治军、用兵、作战的才能,天下无双,论及政治才能,却是无谋鲁莽而缺乏判断能力的三流人材。对秦军作战,他运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对于降服秦军的处置,需要的是政治智慧,他却将其作为军事问题处理,谋于猛将而不议于谋臣;不考虑争取秦人之军心民心,为战后的未来作妥善的政治准备,而是只图眼前行动进军的单纯利落,以报复顽抗之敌的手段残杀投降之敌。
  新安坑杀降卒,使项羽失去了秦国人心,断绝了项羽入关以后在关中立足的可能。新安坑杀降卒,埋下秦国人民仇恨项羽的种子,使秦国*军民从此敌对于项羽。二十万秦军被坑埋于新安地下,数百万敌对军民被制造于秦中地上。在尔后的楚汉战争中,秦国*军民死心塌地跟随刘邦与项羽血战死斗,关中成为刘邦稳固的根据地,秦人秦军成为汉军的主力部队,归附刘邦的秦军将士们最后追击项羽至乌江岸边,将项羽分尸斩首,种种曲折历史的事由根源,都可以追溯到这里。可以说,新安坑杀秦军降卒,是项羽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失误,是项羽由盛而衰的转折、失败的起点。
  章邯领秦军投降项羽是在二世三年七月,项羽统领联军渡过黄河抵达河南县一带是在次年十月,新安坑杀秦军降卒是在十一月。整整四个月时间,项羽军没有急速西进,而是在河内、三川一带徘徊停留,使人非常难以理解。或许秦军在三川一带的抵抗仍然非常激烈,或许是数十万大军的粮草后勤难以解决,或许真是新降秦军的问题使项羽无法顺利进军?往事越千年,已无法索解。就在项羽军停留徘徊期间,刘邦军于八月攻破武关,九月攻克峣关及蓝田,十月进入咸阳,实现了先入关中灭秦的战略目标。
  十二月,项羽统帅四十万诸侯国联军,携坑埋秦军之杀气,浩浩荡荡,由新安经渑池、陕县一路抵达函谷关下。函谷关关门紧闭,守军奉刘邦命令,拒绝项羽军入关。项羽得知刘邦军已经占领关中,接受了秦王嬴婴的投降,正在收编秦军扩大兵力,安抚秦人巩固地盘,所有进入关中的通道,都已经被封闭。项羽大怒,迅速部署军事,命令勇将英布强行急攻,一举攻下函谷关。
  项羽军入关以后,沿渭水南岸由函谷关到咸阳的大道西进,一路势如破竹,至戏水西岸的鸿门一带停驻下来。项羽下令大军北临渭水,南靠骊山安营扎寨,军锋直指灞河方向。刘邦军十万人,北倚渭水,东面灞河布营,扼守在由鸿门通向咸阳的大道上,两军对峙,剑拔弩张,战事一触即发。

4.项羽之死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扎营驻守,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重重包围。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项王于是在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zhuī,追),(项羽)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羽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时骓马不再奔跑!骓马不奔跑可将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我)将怎么安排你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忍心抬起头来看他。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竟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项羽)鞭策着马逃跑。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必死无疑,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又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仅凭借项羽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这时才尴尬地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把项羽指给王翳看:“这才是项王。”于是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说完便自刎而死。

5.王莽篡汉

公元前22年,王莽24岁入中枢开始做官,办事认真,对人更加恭敬,叔父王商上书汉成帝,愿把自己封邑的一部分分给王莽,朝中名望大臣,也上表推荐王莽;王莽30岁时,被封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皇帝侍卫近臣)。而王莽的伯叔父王凤、王商、王根相继为大司马辅政。汉成帝(刘骜)之世,王氏为侯者九人,为大司马者五人。公元前8年,王根病重,举荐王莽代替大司马之位,汉成帝接受了,王莽时年38岁。王莽做了一年多的大司马,汉成帝就病死了,太子汉哀帝刘欣即位,母亲定陶丁皇后派的外戚得势。王莽不得不请辞下台,退居于新野(河南属地),闭门读书,一面注意朝廷动态,等待机会,准备东山再起。他的儿子王获杀*死了家奴,王莽逼子自*杀偿命,王莽此举得到人们的好感。在新野三年,多人上书为他反平。在公元前2年,王莽获允回京居住,来年汉哀帝刘欣死,太皇太后王政君收回了传国玉玺,召王莽复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百官奏书也由王莽处理;此时王莽45岁,一夕之间,王莽成了国家最高行政的执行人,王莽一上台就清除了丁、傅外戚的势力,立刘箕子(即刘衎)为汉平帝,还为汉平帝祖母冯太后及东平王昭雪,迅速果断的行动,受到朝野上下的拥戴,为推行以后的新政奠基础。来年太皇太后赐给王莽为安汉公,类似周公受封的封号,王莽假意推辞再三,才接受了名号,却把俸禄转给二万八千人的封赏,大家皆歌颂王莽的恩德,此时正值公元1年。王莽48岁时立长女王嬿为汉平帝刘衎的皇后(即孝平皇后,后来改封为黄皇室主);长子王宇因吕宽案,被王莽逼自*杀,牵连数百人,王莽之同党即上书说,安汉公大义灭亲,公而忘私,作八篇诫书与孝经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书目。王莽49岁时被封为宰衡,其地位在诸侯王公大臣之上;此时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增加各经博士的名额,由一人增至五人,广建学校、宿舍,使有才干之士纷来京师,京师顿时文教昌盛,因此得到汉廷儒生的拥戴,群臣上书说,周公设礼作乐需七年,而王莽只用四年天下就升平,王莽因而加封九锡,王莽此次却没谦让。汉平帝元始五年,平帝病,王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病死;但是平帝却死了。王莽遂立孺子婴(即刘婴)为皇太子,只有两岁,太皇太后据群臣之意,叫王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王莽为摄皇帝,王莽自称「予」。此时王莽51岁,值公元6年,年号称为居摄元年,次年,东郡太守翟义及槐里人赵明、霍鸿起兵反莽,声势浩大,王莽遂派王邑平息,称帝之心浮现。此时谶纬禅让之说盛行,符命、图书,层出不穷,如「求贤让位」、「汉历中衰,当更受命」、「天告帝符,献者封侯」,王莽则大加利用,献符命的人,皆得丰厚赏赐,有名哀章之人,更献上金匮策书至汉高祖庙,大意言莽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衔,次日莽则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国号“新”,称始建国元年(农历公元8年腊月),王莽时年54岁。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计八年,中国历朝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


6.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建元元年(前140),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建议: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排除出去。汉武帝对董仲舒的这种大‘统思想非常赏识。武帝又采纳丞相卫绾之议,罢黜治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贤良。汉武帝此举受到好黄老的祖母窦太后的强烈反对,她于次年借故把鼓吹儒学的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减系狱。儒家势力虽暂时受到打击,但武帝在建元五年(前136)又置《五经》博士,使儒家经学在官府中更加完备了。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死,儒家势力再度倔起。元光元年(前134),他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县黜,排斥黄老别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还批准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根据成绩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吏有通——艺者选拔担任重要职务。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虽然这样做不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但在当时却有益于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7.三国之争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接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恢复国内生产。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氏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8.晋朝昏暗统治

晋朝共154年。
分西晋和东晋。
西晋:公元266年,司马懿孙司马炎废魏称帝,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 即晋武帝。到316年,匈奴贵族攻破长安,俘虏晋愍递,西晋灭亡。
东晋:公元317年,西晋皇室司马睿,以建康为都城,建立晋朝,史称东晋。420年,掌握实权的大将刘裕,废晋帝自立,东晋灭亡

9.岳飞之死

害死岳飞 鲜为人知的六大真正原因
一代精忠报国的英雄、善于谋略治军严明的南宋将帅岳飞,在其戎马生涯中,亲自参与指挥了126次战役,没有一次失败,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他文武双全,著有《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其《满江红》词成为千古绝唱。
  长期以来,岳飞之所以受到国人的敬仰,是因为他一方面壮怀激烈,精忠报国,另一方面壮志未酬,却屈死在风波亭上。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在西子湖滨岳飞的坟墓旁边,长跪着秦桧的铁像,提到岳飞之死,人们没有不归罪秦桧的。但是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岳飞会身死功灭?
  时光过了近千年,人们对岳飞之死的元凶不断提出质疑。人们不再把观念停留在忠奸之争上。在《国史概要》和许多普及的书里,都明确提出来,宋高宗才是杀害岳飞的真实凶手。秦桧只是迎合高宗的意思,代高宗承罪而已。宋史对此也有所描写:审问岳飞的大理寺的官员何铸,向秦桧辩白,说岳飞实在无辜,为什么一定要杀。秦桧讲:此上意耳。
  那么,为什么宋高宗一定要杀害岳飞呢?博主刘照兴对此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分析,终于揭开了岳飞之死的疑团。
  一、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是罪魁祸首。历史上的岳飞既是一个好学习、不扰民、得军心的人,也是一个不好色、不爱钱、不贪财的人。有人要送美*女给他,被岳飞退回;年轻时岳飞喜欢喝酒,皇上劝了他一次,他从此就滴酒不沾;皇上要给他盖房子,他不要,并且说:“敌未灭,何以家为?”这样一个不好色、不好酒、不置家产、不怕死的人,图的是什么呢?难道图我的江山?这让宋高宗赵构心里犯嘀咕。在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下,只容得住贪财好色糊涂虫似的将领,可决不许任何将领有知识有志趣得民心得军心。像岳飞这样的人,无论是宋代那一个君主在位,均必不能相容。宋高宗处南宋草创之际,顾虑危疑,对岳飞更是不能相容的。因为岳飞的为人行事有许多优点,而这些优点都为宋高宗不愿武臣具有者,于是他的优点便成为他的死因。纵无秦桧,岳飞仍将屈死,他正和狄青一样,也是被宋代传统的政策牺牲掉的。我们与其痛骂秦桧,还不如诅咒宋代的传统政策,并谴责宋高宗的自坏长城。

10。宋朝崖山之战

读史每读到崖山海战,都不禁悲从中来,崖山海战大宋尚有军民20万,但华南局势已然不可收拾,当时陆秀夫、张世杰等人何不暂时转进海外?只要大宋正统还在,未必没有恢复之日。
  端宗在漳泉潮汕一代时,兵力一度颇为盛大,若是以主力东征台*湾,依托海峡天堑,抗拒不善海战的元军,招徕忠于宋室的军民可得几十万人,同化、征发当地的土著又可得数万之众。台*湾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昔日少康以十里之地,中兴夏朝,大宋若得台、澎为基地,未必不能恢复中原。
  端宗在海外设立行在,以偏师在沿海坚持游击,联络国内反元势力,等待敌人分*裂、内讧的时机,不是强于在华南硬撑、最后玉石俱焚吗?
  蒙元不比满清,自身矛盾重重,内讧不止,而且征日本、征爪哇都一败涂地,可见不善海战,自己也只有不足百年的国运而已。1279年蒙元在崖山之战灭亡宋室,1351年红巾军就揭竿而起,这之间不过72年罢了,这72年间,汉人的反抗、蒙古的内讧可谓层出不穷,只要宋室正统不断,未必没有机会。
  只要在台*湾站稳脚跟,即使反攻华南机会不好,也可以征服吕宋、素禄、婆罗洲,传播我中华文化,扩展华夏子孙的生存空间。
  即使是崖山之战前不久,宋室和宋军主力还是有机会向占城转移的,而后宋室可以南征婆罗洲这样的蛮荒之地,建立政权、联结当地土著,伺机恢复中原。
  宋朝重视文化,尊崇知识分子,善于发展经济,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高峰,那个时代的人民普遍比较有骨气和尊严,相比明朝,宋朝更人性、更开明、更科学、更接近近代的重商主义甚至资本主义文化。若宋朝不亡,历史轨迹或可改写,可惜崖山一战,20万军民玉石俱焚,中华文明断裂,崖山后再无那个曾经的中国了。

11.朱元璋开国杀几万人

明初死于朱元璋刀下的文人多达数万之 众,开创了自秦始皇以来历代皇帝“文字 狱”杀人之最。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贫苦出身 的农家子弟。他从小当过放牛娃,做过 贼,当过乞丐,做过和尚,后来参加红 巾军造*反起家当了皇帝。虽说在寺里当 和尚时,从佛经中生吞活剥认了几个 字,到底根基差,许多字认识模糊不 清,当上皇帝后护短的自卑心理强,凭 着权力胡乱杀了无数文人,造成了震惊 明初的“文字狱”。 朱元璋杀人的理由很简单,凭自己对事 物的片面理解,凭个人的文化素养来读 臣下的奏折,凡文字中有触犯忌讳不合 己意者,这些人就属杀头对象,所谓禁 忌,其含义是非常广的。 就拿同音宇说吧,一般都是音同义不 同。然而,朱元璋不是这样理解。凡是 与自己身份有关的字和词都是犯了禁 忌。举一例说吧,和尚的明显特征是光 头,因此不但“光”、“秃”这一类字眼犯忌 讳,就连和尚的简称“僧”这个字也被他 讨厌,推而广之,“僧”字的同音“生”字也 不喜欢。又如:朱元璋早年是红巾军中 的一名小兵,红巾军在元朝时被称为“红 贼”、“红寇”。于是,这“贼”字不管说的 是谁,他总认为是在骂自己。推而广 之,连和“贼”同音的“则”字也犯忌讳。朱 元璋对“贼”字十分厌恶,但对做过贼的 人十分同情。他曾不打自招地说:做贼 是被迫无奈,有吃、有穿、有喝,谁还 愿去做贼呢?就拿朕来说吧,当年如果是 丰衣足食,也就不会参加红巾军造*反 了。由于朱元璋对做过贼的人有袒护心 理,导致明朝海盗十分猖和“则”本属同音字,从字眼 上分析也是音同义不同。像这一类常见 的同音字,遇平常人最多是骂一场打一 架。有本能护短心理的朱元璋就与众不 同了,一旦他人文章中带有“光”和“则”等 字眼就是犯禁忌,就遭抄家、砍头、诛 灭九族。 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为海门宦官写《谢 增俸表》,因文中有“作则垂宪”一字被 杀,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岑写《祝万寿 表》,因文中有“垂子孙而作则”一字被 杀;福州府学训导伯景为按察使撰写 《贺冬至表》,因文中有“义则天下”一 字被杀,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为按察使写 《正旦贺表》,因文中有“建中作则”一 字被杀,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作《贺 表》,因文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 为世作则”一句话,朱元璋看后恼羞成怒 说,这个徐府学十分可恶,他不但骂朕 是和尚,还骂朕做过贼。杀他一人不 行,应该满门抄斩!可怜这个徐学士在 《贺表》中用了“光”和“则”两个字,被株 连九族惨死50余人;澧州学士郑孟清为 本府作《奉民师表》,因文中有“圣健作 则”被杀,总之,朱元璋在读表文时因做 贼心虚,把文中所有的“则”都念成“贼”, 他十分恼怒地说:则音近贼,有人胆敢 骂我做过贼,用心何其险恶,理应一律 处死杀无赦! 朱元璋不但死抠字眼,而且对文中的 词、句也犯忌讳之心。怀州府学训导吕 睿为本府作《谢赐马表》,因文中有“遥 赡帝扉,一句遭来杀身祸。事后,朱元 璋还强词夺理地说:“帝扉”就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帝非”, 他乱言惑众诽谤朕,此人不杀留他何用! 县学教谕贾翥为本县作《正元贺表》, 其中有“取法家魏”一句,朱元璋读成“去 发像鬼”。鬼就是秃发,说我是和尚,命 锦衣卫立即推出处死。毫州训导林云为 本州作《谢乐宫赐宴笺》,因文中有“式 君父以班爵禄”一语被杀。朱元璋认 为:“式君父”就是“死君父”的谐音,这是 诅咒皇上。

12.明朝任用太监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各朝各代,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二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九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明代的宦官虽然没有东汉之末和晚唐时期那些宦官的气焰凶,势力大,也不像汉唐的宦官那样,把皇帝的立、废、生、死都操于自己手中,但是,明代的宦官用事最久,握有的权力极大,在中国宦官史上力拔头筹。自永乐朝起,宦官逐渐得势,从此一直到明思宗缢死煤山。二百多年间,宦官们熙熙攘攘,你去我来,活跃在朝堂之上,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甚至出现“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这样颇为奇特的历史现象。奸佞之生不偶然,半由人事半由天。让我们从魏忠贤的前辈们谈起。
明代的宦官,最初除了做奴才的份儿外,没有更多的权力可言。草根出身的朱元璋,雄才大略,戎马一生,为朱家子孙们争来的天下,染着斑斑血迹。卧榻旁岂容他人酣睡,显然不仅是一个赵匡胤的隐忧,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有过之而无不及。功臣、大将们兔死狗烹,权力禁脔,又岂容宦官染指?他亲眼目睹过元末宦官的危害,下决心从根本上铲除宦官干政的一切可能性。
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有一名老太监,完全是出于一番好意,指出公文中有明显的错讹。朱元璋明知太监说得对,仍然立刻下旨将这名太监逐出皇宫,遣送回原籍,原因是这名太监“干政”了。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朱元璋特意铸了一块铁牌,悬挂在宫门上。铁牌上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这时候,宦官的权力跌入了历史的低谷,不仅不允许干预朝政,更不能与官吏串通一气,甚至连给自己置产业的权力也没有。
到了明成祖朱棣手中,这一道铁的纪律起了一个微妙的变化,不但不再警惕宦官,而且开始把宦官视为心腹,当作控制外廷大臣的一股重要力量。“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被悄悄地改为不得擅自作主。
朱棣之所以任用宦官,委以大权,是因为在夺取皇位的“靖难之役”中,尚为燕王的朱棣靠勾结受建文帝压迫的宦官而掌握了建文帝的动向,此后又在围攻南京时,与宫内的宦官里应外合取得了胜利,登上了皇帝宝座。因此,朱棣上台后,害怕会有失意的宦官像出卖建文帝一样出卖自己,所以不惜背叛祖训,拉拢宦官。而朱棣自己的宦官,如“狗儿”等,在“靖难之役”中表现得非常勇猛,率军与南兵对冲,为朱棣在战场上立了功。
于是,明代的宦官悄悄地走上了问鼎权力巅峰的第一步。朱棣先后派李兴使暹罗(今泰国),郑和下西洋,侯显使西域,王安等督军营,马靖巡视甘肃。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又增设东厂,委任宦官主持,专门侦察刺探臣子民众情形。这样,宦官可以出使、专征、监军、分镇以及刺探臣民隐情,大权在握,为后来的宦官专权提供了条件。

朱棣儿子宣宗朱瞻基采取了一项措施,在宫中设立“内书堂”,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宦官学校。宦官学校收取了十岁以下的学生两三百人,由司礼监秉笔任校长,学长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请翰林院的学士来教导学生。学生所研读的课本是《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及《四书》、《千家诗》、《神童诗》之类,评定成绩的标准是背诵能力和字体的工整度。成绩特别低劣和犯规者,由老师登记在成绩表上交给秉笔。从设立内书院始,宦官读书成为定制。这些太监们时间充裕又无青春期烦扰,明古今、通文墨,如虎添翼,更能在关键时刻运用筹算智诈,欺君作奸。
至英宗朱祁镇时代,宦官权力进一步扩张,开始握有典兵之权。朱祁镇即位时年方九岁,还是一个只知道玩乐的顽童,由太监王振带着他游玩。他对这个鬼点子层出不穷的大玩伴十分敬佩,尊称为“王先生”。王振利用朱祁镇的信任假传圣旨,总揽朝政,没有人能控制他,不但成为太上宰相,而且成为太上皇帝。朱祁镇成年后,皇家教师刘球上奏章劝朱祁镇亲政,王振认为是讥讽自己,把刘球逮入锦衣卫诏狱,乱刀砍死,尸体肢解,抛掷荒郊。
有一天,王振前往国子监视察,祭酒李时勉对他没有表示特别的恭敬,王振就指控李时勉盗用国家树木,让他在国子监门前戴枷示众三天。数千学生哭号奔走,都不能解救,最后辗转求到朱祁镇的母亲何太后那里。当何太后询问朱祁镇时,他惊愕地说,“一定是王振干的事”,并下令释放。
朱祁镇即位的第十五年,蒙古瓦剌部落向东推进,对中国北部边疆发动攻击,沿边城堡相继陷落。朱祁镇召集大臣商量对策,王振力排众议,极力主张皇帝亲征。他把战争看成儿戏,认为有权就有战斗力。诏书颁下后的第二天,朱祁镇即行出发,因仓促间没有准备,半途上已有军士饿死,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大军到了大同后,王振还要北进,可是派出去的几个兵团先后溃败,军心大乱。镇守大同的宦官也提出警告,不但不可北进,连大同都危在旦夕。王振不得已,下令回京。走到距居庸关三十公里的土木堡时,瓦剌追兵已至。兵部尚书邝野请求英宗急速入关,但运送王振所搜刮的金银财宝的车队还没有赶到,他坚持等候。邝野再三坚持迅速撤退,王振骂道:“军国大事,你懂什么?”把邝野逐出营帐。很快,瓦剌骑兵合围,大呼:“投降免死!”王振这才发现权力也有不管用的时候。禁卫军官樊忠,悲愤交加,用铁锤把王振击杀。明军全军覆没,樊忠战死,朱祁镇成了阶下囚。这就是惊天动地的“土木堡之变”,为大明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败的转折点。
明代宦官权力全面扩张,是在宪宗朱见深统治时期,他赋予亲信宦官汪直以军政大权。一些外廷官员想得到升迁的机会,往往走汪直的路子。只要汪直肯在孝宗面前美言,则此人官运立刻亨通。由此一来,那些想走终南捷径的人,莫不以结识汪直为荣,这样一来就抬高了汪直的身价,也给汪直的弄权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有一次,汪直受皇上派遣,到北方巡边。那时,中国的主要军事力量,主要集中在蓟辽、大同、榆林等处,素称北方九边。担任巡边的人,都深受皇帝信任。巡边大臣在皇上面前的一句话,可以决定边镇命官的生死升谪。因此,被巡之地的官员从来不敢马虎。这次汪直巡边,鉴于他已经是皇上的宠宦,官员们更是唯唯诺诺尽显小人相。那些督抚、总兵以及所在地的抚台、按台等各种官员,都出境二三百里地迎接。官员晋见他,都行跪礼。公堂之外,官员们纷纷私下向汪直行贿,以博欢心。这些丧失人格的做法果然奏效,汪直回京之后,所有对他阿谀奉承的人全部升官。反之,那些不肯依附汪直的人,都被免官或遭贬谪。

13.张献忠屠川

最近几十年,史学界之所以对张献忠争论不休,核心在于张献忠屠*杀四川,说他杀光了四川人,以致有六百万人口的四川,只剩下七八万人,真的是这样吗?在收集李定国及大西军大量的史料来看,把四川人屠*杀尽的并非张献忠,而是另有其人。
我的发现首先来源于两个史实,一个是张献忠在四川建立政权,仅仅只是控制了成都周围三十多个州县,也就是四川省的三分之一疆域和人口。既然在四川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当然是想经营四川,可一建国就在自己的国家内部开始灭绝性的大屠*杀的话,又如何经营他自己的国家?建国的意义又何在?另一个是张献忠死后,清军为了征服四川,进行了长达十三年的讨伐,才攻陷该省。既然张献忠把六百万四川人杀得只剩下七八万人,这七八万老百姓何以能够抵挡清军侵略性征服达十余年?而湖光填四川,清朝统一全国几十年后才开始的。难道有外星人在帮助四川人抵抗清军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5012029_1.html/ ]
那么,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就算张献忠屠*杀过四川人,但绝对不是民间传言的,杀得只剩下几万人。

那么,为什么民间传言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清朝几百年的宣传造成的。众所周知,张献忠死后,大西军依然顽强存在,而且在张献忠四个义子率领下,以云南、贵州为基地,建立了著名的四大将军政权,以李定国为首的大西军联明抗清,抗争达十七年之久,乃至清朝一度产生放弃南方和西南,与南明划江而治的念头。李定国死后,大西军失败后,清朝政府痛恨大西军是完全能够理解的。而他们为了维护正统地位,聘请一批文人编撰“史料”以及一些“记录”,宣传张献忠及大西军是群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合乎常理。更重要的是,清军征服四川,杀害那么多四川人,他不把大屠*杀的责任归于张献忠,还有谁能背这个黑锅呢?
宣扬张献忠屠尽四川,主要来源一本名叫《蜀碧》的书。该书写作于张献忠死后近百年,详细地描述了张献忠是如何的杀人不眨眼,所以连鲁迅都对书中的“记述”深信不疑而对“流贼”痛恨不已。只不过鲁迅“后来又偶然在破书堆里,发现一本残缺的明抄本《立斋闲录》,在那书上看见了永乐的上谕,“于是我的憎恨就移到永乐身上去了”(《病后杂谈之余》) 《蜀碧》一书的作者彭遵泗,乾隆二年(1736年)进士,官为御林院编修,乃清的御用文人,他的书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很值得人怀疑。
清廷所编的史料说张献忠屠*杀了六万万男女,即六亿人,这一看就知道是弥天大谎。有人说那是笔误,应该是600万。就算是笔误吧,仍然是一个让人怀疑是否渗入了大量水分的数字。因为如前所述,当时大西国在四川控制的区域和人口,不过全省的三分之一。张献忠就算把大西国杀光,只有一百多万。在官方的史实记录里都如此夸张张献忠屠*杀的人数,那么清廷极力丑化张献忠的行为不难想象。至于民间流传的所谓七杀碑,一直到现在还是史学界、考古学界的谜团,不足为证。
明清之际,四川人口急剧下降是事实。造成当时四川许多地方荒无人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战争、饥饿、灾害、瘟疫,等等。尤其是战争,既有明军的屠*杀,也有张献忠的屠*杀,更有清军长达十几年的征战。实际上,清军对四川的征服战争,才是清初四川人口剧减的主因。
张献忠在掌控不了大西国局面时,曾经很悲观,听信丞相汪兆麟的谗言,屠*杀过成都及周围一些州县。心地善良,在军中以宽慈著称的李定国,极力反对这种过激肃反。也因此,他失去了张献忠的信任,权利受到削弱。过去,我只知道李自成张献忠,从没听说李定国。近几年,看到阎崇年等所谓清史专家大肆歌颂清朝各个方面而对明朝额皇帝甚至进行人身攻击似的的贬低,实在让人不得不去看看明清历史,发现了李定国这个民族英雄,这个军事天才,这个悲剧人物。李定国几乎是一个完人,无论是才华,还是人品,还是做人处事,都相当优秀。他反明抗清斗争中,立下了显赫战功,是当之无愧的杰出军事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关于他的长篇小说和长篇传记。如果否认李定国是民族英雄,那么,岳飞、于谦等人能算民族英雄吗?也许对于某些人来讲自然希望这几位都不是民族英雄。


14.清朝嘉定三屠
嘉定三屠,指1645年(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的一次历史事件。
清军颁布剃发令,嘉定百姓拒不从命。乡绅侯峒曾带领嘉定绅民起义反清,清吴淞总兵李成栋立即领兵五千来攻。
嘉定城城破,清将李成栋下令屠城,持续了一天,大约有三万多人遇害。李成栋率军离开嘉定城。
李成栋破城后的三四天,侥幸逃脱的嘉定的幸存者开始溜回城里。他们回城后在一个叫做朱瑛的人领导下,重新集结起来,共两千多人。朱瑛领导着幸存者们在这座残破的城市展开了一场战斗,处死了归降清军的人和清军委派的官吏。
二十多天后,原来南明的一个名叫吴之番的将军率余部猛攻嘉定城,周边民众也纷纷响应,杀得城内清兵大溃出逃。不久,李成栋整军反扑,把吴之番数百士兵砍杀殆尽,顺带又屠*杀了近二万刚刚到嘉定避乱的民众,血流成渠,是为著名的"嘉定三屠"。

15。清朝文字狱

清代文字狱是清代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反动措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为止罕见,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恐怖制度。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文字狱自古就有但是除清朝外都并未对社会构成严重威胁。清代文字狱贯穿整个清代250年左右。顶峰时期自顺治开始,中经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历时140余年。少数民族掌权的清朝,对汉人控制极严。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讥讪清朝的内容,即兴大狱,常常广事株连。清代的文字狱保守估计200余起。除了极少数事出有因外,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

16.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向清政府走私鸦片,引发鸦片战争,而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
英国方面经常称第一次鸦片战争为第一次英中战争或“通商战争”。虽然这场战争只是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但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进行,其间的一系列战斗和军事行动相互之间并无关联。
闭关锁国”后的满清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
1838年,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奔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尽数销毁。打击了英国鸦片走私贩的嚣张气焰,同时影响到了英国的利益。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虽然这场战争只是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但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鸦片战争。
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17.甲午海战失败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
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

18.文化革命

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WG,又称“十年动乱”、“十年浩劫”、“文化浩劫”或“文化灭绝”,是指1966年5月16日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M错误发动和领导、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被广泛认为是自1949年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灾难性阶段。

19.现代道德沦丧

现代的中国人一向自以为是儒家思想传承人,一直都自认为是世界上最文明,最讲道德的国家。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承认是事实却摆在我们眼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国民的道德素质切在快速地彻底沦丧!
  最近这几年,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触动着每个国人敏感的神经。诸如地沟油、毒奶粉、瘦肉精、避孕药鱼、香精茶、翻新米、甲醇酒、硫酸粉等等。这些危害百姓健康的食品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几乎涉及所有中国老百姓日常吃到的!试问下:在中国,吃什么才能是安全的?笔者认为答案几乎为零!国人早已练就百毒不侵的身板子。这种关乎国人日常饮食健康的问题为什么在中国就那么难制止?为什么都在一直出现新的品种,新的玩法?古语言——上梁不正下梁歪!平时那些监管部门是否有尽到自己的责任?为什么每次都是等到事情被媒体踢爆后相关的监管部门才出来放屁?从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一些监管部门“在办公室看样品”成为“监管习惯”;“瘦肉精”事件中,曝出“让养猪户自己取样送检”的尴尬,更有甚者,少数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将能不能创收作为管与不管的取舍标准,甚至存在执法腐*败,监管职责被抛之脑后。这些拿着纳税人的钱只会吃喝玩乐拿着高薪拿着灰色收入以外还能有什么作为?在这个社会纳税人只有缴着全世界最繁重繁琐的税却享受不到任何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普通百姓能监督到这群吸血鬼吗?很难!
    是谁在抹杀着国人的原本淳朴善良的心?回顾下2006年发生在中国江苏南京的一起震惊全国的彭宇案。助人为乐的彭宇想不到为了自己的善举而惹上官司,好心搀扶起摔倒的老者送去医院后来却被当事老者反咬一口,咬定彭宇就是肇事者。南京法官不是根据证据来判决,而是根据想象来判案!不是你撞倒的为什么要去扶?不是你撞倒的为什么要送去医院?这样吃哑巴亏的事在中国绝对不止发生彭宇身上。此案一时激起了无数人的愤怒同时也很无奈,现在雷锋精神真的遭受到了极大的拷问和质疑!当下在中国出门在外,随时随地都要小心自己中招!在一些小城镇骑车最好要小心至上,不管是开什么车都要随时高度警惕身边的老幼病残,因为你可能就是他们赚钱的目标。在一些大城市,比如深圳吧,你开车行驶在广深高速那你要随时警惕身边的所有的车辆!也许他们会冷不丁的给你制造一些小摩擦让你赔款。
    是什么让中国人总去想着一些邪门歪道,损人利己的方法去赚钱呢?大家都知道,现在这个社会物价飞涨,国人(公务员垄断国企员工除外)拿着全世界下游的工资消费着发达国家水平的商品。普通百姓买不起房,看不起病,更夸张的是还要为死后的安葬地都要愁!难道连死的成本都没了?如此畸形的社会能不出问题?问题的责任只能全部推卸在这些人的身上吗?
    大家还记忆犹新的09年邓玉娇案、杭州70码。2010年的凤凰少女跳楼案、李刚门等等等等。这些恶性的大型案件某些人总想遮遮掩掩,妄想封闭消息来构建河蟹社会。都是依靠网络舆论压力才解开事情的真*相,这样的社会难道是正常的吗?这个民族这样下去能强大得起来?
    中国社会现在是道德沦丧。有人说:中国最大的敌人不是美国,不是台*湾,更不是恐怖分子,而是公民道德的沦丧!中国人的道德底线已荡然无存,造成现在的种种社会生活的混乱无序。目前中国的情况是经济催生道德的堕落。现在国民经济是逐年上升,道德逐年下降,正好成反比,到处都是拜金主义。目前是中国有史以来道德最败坏的时期。从有历史记载以来,没有发生过像现在这么道德沦丧、道德败坏的时期。现在是道德最糟糕的时期,而且中国人的道德还要进一步恶化。当下的中国正在讨论的却是建立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根本谈不上去建设更高的毫不利己的“SHZY精神文明”。

20.现代人信仰的改变

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只能是一个浮夸和堕落的民族,如果没有坚定的意念和共同前进的动力,在世界上只能处于被动和弱者的地位。
     我国西北地区的维吾尔、回等十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具体教义是什么我并不清楚,但据我所知,无论外部对他们这些民族的评价如何,他们民族内部都始终很团结:云南大部分少数民族都信奉佛教,尤其是傣族,也从未听说民族内部有什么大的冲突,我想,那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最高信仰,有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最内的精神生活上,他们是一致的,共同的信仰把他们的灵魂引导同一个地方。那么现在,作为中华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汉族,信仰究竟是什么?有人思考过吗?

     一个人没有了信仰,没有了追求,那剩下的只是一具行尸走肉,那一个民族没有了共同的信仰又会怎样呢?正是因为没有共同的信仰,才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种种不和谐;正是因为没有信仰,人们不相信轮回,不信因果报应,才会做事不计后果。朱光潜曾经写道:“我很忠实地相信纯粹的宗教对于人类,利害相权还是利多害少。倘若现世的苦乐不能叫普通人趋善避恶而宗教能够做这件事,为什么宁愿普通人做过恶不去信仰宗教?假使大家都觉得现世烦恼,假使宗教可以安慰他们的精神,为什么把烦恼的人逼到山穷水尽,不知去向?”“人类行为大部分都受感情支配,事前并不很揣摩为什么要这样做,事后追维,才找出一些理由来解释庇护自己的以往举动。想养成道德的习惯,与其锻炼理智,不如陶冶感情。宗教也是一种陶冶感情的工具。”而且,添一句话替宗教辩护:托尔斯泰、甘地一流的人物,如果没有宗教做他们的精神元素,他们的生活绝不像那样可爱,那样能感发兴起;希伯来和穆斯林两个民族,如果没有宗教做团结的线索,他们已经早当让既艰苦的环境征服了。丰子恺在评价他的老师李叔同时也曾说道:“许多人以为做和尚是迷信的、消极地、暴弃的,可惜得很,倘不做和尚,他可在这僧腊二十四中教育不少的人才,创作不少的作品,这才有功于世。这话,近看是对的,远看却不对。用低浅的眼光,从世俗的习惯上来看,办教育、制作品,实实在在的事业,当然比做和尚有功于世。远看,用高远的眼光,从人生根本上看,宗教的崇高伟大,远在教育之上。”

     最初,佛祖释迦牟尼为了普度众生,放弃了皇室显赫的地位和优越的生活,甘愿做一名苦行僧;基*督教父耶稣,为了创立新教,解救世人,甘愿在十字架上代众人受罚。而今之众人,为了一己之私,为了功名利禄,仇杀、绑架、地区冲突不断......正是因为当今的人活的没有价值,才会通过各种途径试图证明自己的存在。这深层的原因是什么?人们忙着寻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位置,渐渐忽略了他人的感受,从而导致众多的灵魂没有依靠。

     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如果说中国的领导者都是忠实的无神论者,为什么还会到各大名山祭天、祭神、祭祖?我相信,即便是再坚定的无神论者,在潜意识里对神明也是会有敬畏之情的,既然有之,又为何要遮遮掩掩?信仰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怕就怕一个人没有信仰。当你受伤你会想起谁?有谁会在你背后默默支持你?只有你的信仰。

     一个人有了信仰(当然是最正统的宗教,而不是被社会化、世俗化的宗教),其精神才能不朽,才能在浊世中做一剂清流。一个民族要想兴旺发达,更应该有共同的、内在的精神支柱,才能突破重围,焕然新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8 11: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共产党如果只是信仰物质的党,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先进的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8 11:5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法 发表于 2015-10-8 11:26
共产党如果只是信仰物质的党,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先进的党。

两首抓,两手都要硬。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8 11: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国联军、抗日战争……也是很痛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20:07: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外敌侵入,那是没办法,最痛的还是自己人杀自己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