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6|回复: 1

[资料整理] 唐代张志和《渔歌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6 23: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5-8-26 23:09 编辑

唐代张志和《渔歌子》
来源:古代诗词赏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zzh91c91.jpg
zzh91c92.jpg
  【作者】张志和(732-774),本名龟龄,字子同,金华(今属浙江)人。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自号玄真子,又自称烟波钓徒。著书亦名《玄真子》。张志和其实不光会写诗,画也画得很好。这个事情大书法家颜真卿(709-784)可以证明,他跟张志和是好朋友,亲眼得见。他在给张志和写的传记《浪迹先生玄真子张志和碑》里说,张志和“性好画山水,皆因酒酣乘兴,击鼓吹笛,或闭目,或背面,舞笔飞墨,应节而成”。画画的动作非常熟练,而且还可以应和着音乐的节拍而作,很神奇!
zzh90c92.jpg
zzh91c93.jpg

  【释词】
  ①不须:不想。
  ②归:回去,回家。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级)市长江边。
  ③鳜鱼:俗称“花鱼”、“桂鱼”。
  ④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zzh92c92.jpg
zzh91c94.jpg
  【简单的意思】
  白鹭从西塞山前飞过,桃花开了,流水潺潺,鲫鱼又鲜又肥。“我”带着青色的斗笠,穿着绿色的蓑衣,不管有斜风还是有细雨,“我”都不回家。

  【品评】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6 23: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唐·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

  全诗: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作者:张松龄,这是张志和的哥哥,唐代诗人,待诏翰林,生卒年不详。张松龄怕弟弟不回家,呼唤他回去所写的一首词。
  译文:垂钓只是一种休闲,微风吹起水面的波纹才是乐趣所在。走在咱家门口种满松树的小路上比起攀登更让人流连,太湖的水,洞庭的山都是美景,但是狂风吹起大浪的时候你就应该回家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