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0|回复: 0

电影《祖国的花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 21: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8-15 14:21 编辑 $ n3 l# x) g6 k; w1 U, Y

$ v( r3 L$ t. ^2 _" l% r电影《祖国的花朵》
2 R9 P  q- U, D" _来源:新中国电影
3 G* F* e6 |* K1 }' i# S( x* Q0 G* g: [# B6 |
  《祖国的花朵》是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新中国第一部校园题材儿童故事片。该片由严恭(1914-2010)执导,赵维勤、李锡祥、张筠英、张园等主演。
% D+ t8 b+ {4 Z  X$ I+ _5 r$ \( |$ s  影片讲述了一所小学五年级学生帮助班级里两个落后同学共同进步的故事。该影片于1955年上映,其中电影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广为传唱。
, G; U8 ^0 A: X4 L8 b zghd3290.jpg ) w9 C* q* |0 R+ [& T
  基本信息# ^) j$ B5 `/ h. q8 |' B6 g  c
  导演:严恭7 ^* n! c3 m% j& L7 R6 y
  中文名:祖国的花朵! ^' B' g& e  Q
  主要演员:赵维勤,李锡祥,张筠英,张园
0 w/ t. ^* l$ g6 R# D3 J  出品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
) v* c) }1 ]" V4 [' [! u" x" Z: o  制片地区:中国大陆
$ l: i" z: F1 ?, E1 ~  拍摄日期:1955年
0 y( L' @. ~4 U3 w0 ?  片长:75分钟
- W/ r$ B! `7 m; \& @' L5 d  上映时间:1955年
: R, v; _3 b- V% ^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K, m) w- c/ A
  色彩:黑白9 y! i) v' A% n; a2 m: z6 R) X4 D
  主要奖项: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故事片一等奖
- k  o, U, F% A. J, c$ C) p( ?( m% k, \ zghd3090.jpg
. m4 Z4 s; h7 W1 Y  剧情5 o& o# P- t5 q
  北京小学五年级甲班只有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的江林和骄傲、不合群、不关心别人的杨永丽还没有戴上红领巾。受志愿军叔叔和班主任冯老师的希望和教导,全班学生开始热心帮助江林和杨永丽。他们找江林来做氧气试验,先引起他学习的兴趣,再慢慢帮助他培养学习习惯。当杨永丽烫伤了脚不能来上课的时候,他们帮助她补功课,使她能和大家一起参加考试。同学们真诚的帮助感动了江林和杨永丽,江林和杨永丽开始转变了,暑假里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暑假很快过去了,五甲班全体同学升入了六年级,江林和杨永丽终于被接受入队了。
6 D. e  F% u6 c& k2 x4 [ zghd3190.jpg
% E. a/ v! ~+ z! @ zghd3390.jpg
; @% @! o7 a; D# T6 y$ k zghd3490.jpg 0 R/ B- {; a, c( U

# o# r; O4 [( u* K# G  主题曲
$ x7 Y$ v+ B4 h- [" E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1955年拍摄的少儿电影《祖国的花朵》主题曲。这首由刘炽(1921-1998)先生作曲,乔羽先生作词,旋律优美、节奏轻快的歌曲,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横跨半个世纪,影响了足足三代少先队员。并于2002年在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课本上被选为课文。1 \9 J8 X# m( x8 G- j0 v
  《让我们荡起双桨》作为新中国第一部儿童电影的主题曲,为新中国最受儿童喜爱的歌曲之一。这首歌在五十年代可谓是红遍华夏大地,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并深受喜爱。它实际上是电影故事片《祖国的花朵》中的主题曲。这部电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摄制完成的,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儿童影片。就创作而言,这首歌是为《祖国的花朵》专门定制的,它必须依附于这部电影故事的本身,才更有价值和意义。
- x9 Z7 a9 L' i0 ?, B zghd3590.jpg
7 g& [5 e% l4 D) u) ~ zghd3690.jpg 0 E% I& g& t$ \1 v7 n
zghd3790.jpg # {0 C; x8 P, u. A. G% [
zghd3890.jpg
9 Y. {" G( u2 q7 t5 }, Y+ f  幕后制作
/ h7 X) y+ D6 D# d9 a8 C' e; v  当时电影厂成立了儿童片摄制组。导演严恭、副导演苏里和摄制组的全体成员都准备就绪了,于是就商量着筹拍第一部校园题材影片,大伙儿各抒己见。确定了剧本和拍摄地点后,摄制组分成几个小组,全都跑到北京市的小学里选拔小演员。挑选小演员的条件要求十分苛刻,因为要代表中国儿童的形象,不但形象要好,学习成绩也要优异。摄制组的同志们几乎跑遍了北京市的所有小学,精挑细选出了几十个孩子。# ^1 {+ f% D1 N" C
  小演员的人选确定后,影片紧锣密鼓地拍摄了。除了在室内取景外,摄制组还跑到北京的中山公园、北海公园拍摄画面。' g* }1 r* J: f$ F
  但就在北海公园的一次拍摄过程中,一个小女孩突然从船上掉进水里,幸亏工作人员反应迅速,及时把她救了上来。因为这事儿,落水女孩的父母不让孩子参加影片的拍摄了。摄制组的同志们好说歹说,做孩子家长工作,他们才好不容易同意。" G7 g1 g7 n% N1 c
  中国的电影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局面。设备陈旧落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资金又十分匮乏。拍摄《祖国的花朵》时,摄制组要求,一个镜头最多只能拍3至4个画面。多拍不行,因为当时的胶片都是用外汇买来的,胶片对于摄制组来说弥足珍贵,浪费不得。
# U# I5 U$ G, i1 x2 m2 `9 a4 x
% F# C" U& J8 p9 ?' q/ @2 S9 l  影片评价8 O, |- q4 \% s7 e) ^0 m1 C1 n4 X# m
  作为新中国早期的儿童电影,《祖国的花朵》具有相当意义上的代表性。其代表性还在于它已经显现出颇具时代性的一些思维模式,包括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设置。以至于在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一些儿童片和儿童小说中依然延续着这种模式。影片树立的“好孩子帮助有缺点的孩子”、“先进生帮助后进生”的“转变型”的创作思路,成为后来许多少年儿童电影效仿的榜样。' X& o  J5 H0 _- Z
  影片以志愿军为小学生讲述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鼓励孩子们努力报效祖国作为开头结尾,意在突出政治教化、英雄楷模对孩子们的影响作用。但综观整个影片,杨永丽、江林由后进变先进的转变并非政治教化的感召,而是在两个落后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遇到重大阻碍时,伙伴们的热心帮助让他们渡过难关,孩子们相互善意地扶持、影响才是落后学生转变的根本动因。对自古传承下来的朴实善意的民间互助观的演绎,令影片呈现出世俗生活的温情。
/ f( a, n. b% v  e+ U
4 P* m1 s  [6 p6 K1 s# m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