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6|回复: 6

《老子》(《道德经》)本义解评——第二章(相生相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7 11: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韦氏古风 于 2016-4-29 12:23 编辑

第二章(相生相成)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解析:
       ⑴“恶”有“丑”之意。①此文有较多省略,指“因为有丑存在”。
       ⑵“皆知善”沿用前文句式,省略“之为善”。“不善”指“恶”(罪恶,不良行为),①有较多省略,指“因为有恶存在”。
译文: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丑”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恶”存在。

原文: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解析:
       ⑶“刑”通“形”。
       ⑷“盈”有“增长”之意。①此指增长。
       ⑸“音”指合奏的旋律;“声”指单独的乐声。②(《老子》1999年版注释)
译文:
       “有”和“无”是相伴而生的,“难”和“易”相伴而成的,“长”和“短”是相对的形状,“高”和“矮”是相对的增长,合奏之音与单独的乐声是相伴和谐,“先”与“后”是相伴而随,这些都是永恒的。

原文: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
解析:
       ⑹“是以”即“因此”。①“居”指“处在”。“事”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指“处事”。
       ⑺“作”有“兴起”之意。①“弗”指不是。“始”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指创始。承前省略主语“圣人”。
       ⑻“志”指“意志”,承前省略定语“圣人的”。
       ⑼“居”后省略宾语“功”。
译文:
       因此,圣人处在不作为的状态处事,施行不用语言的教化,使万物兴起而非人为创始,有所为却非个人的意志,取得成功却不占居功劳。

原文: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解析:
       ⑽此文承前省略主语“圣人”。“唯”有“由于”之意,①此当“由于”使用。“居”后省略“功”。
       “去”有“除掉,去掉”之意。①此指“失去”,省略谓语“应有的东西”。
译文:
       由于圣人不占居功劳,因此不会失去应有的东西。

第二章(相生相成)全译文: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丑”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恶”存在。
       “有”和“无”是相伴而生的,“难”和“易”相伴而成的,“长”和“短”是相对的形状,“高”和“矮”是相对的增长,合奏之音与单独的乐声是相伴和谐,“先”与“后”是相伴而随,这些都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处在不作为的状态处事,施行不用语言的教化,使万物兴起而非人为创始,有所为却非个人的意志,取得成功却不占居功劳。
       由于圣人不占居功劳,因此不会失去应有的东西。

简评:
       此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对立的事物、状态是相生相成的,这种“相生相成”是永恒的观点。第二部分指出圣人治理天下是无为而治。
       老子(李聃)因为“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发现了自然规律中的“相生相成”法则(即对立统一规律),产生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不过,“相生相成”的哲学思想并非老子的发现,在《周易》中已经出现。例如,《泰》卦爻文的九三爻辞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意思是:没有平就没有斜,没有往就没有来。

注(参考文献、书籍):
       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修订版)
       ②(《老子》1999年版注释)
                                                                                                                                       2016年1月7日于苏州古城
                                                                                                                                       2016423日改于苏州古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7 15: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一語乃是帛書《老子》乙本篡改帛書《老子》甲本後形成的文字,傳世本《道德經》承繼了這种篡改文字,對世產生了深遠的不良影響。樓主依據這种篡改文字解析《老子》,又如何能得“本義”?
  
  帛書《老子》乙本及傳世本《道德經》中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帛書甲本作“天下皆知美爲美”,這兩种說法,意思是完全不同的。而綜觀古本《老子》全文,前者明顯不是《老子》作者原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的意思是“天下都知道美的事物是美的”,而“惡已”中的“已”爲語氣詞,表確定語氣,相當於“了”,故“惡已”的意思爲“這就醜惡了”。把前後兩句連起來,意思就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事物是美的,這就醜惡了(樓主的譯文與原文嚴重不符)。這句話的言下之意就是,“美”只能讓一部分人認知,不能讓人人儘知。這,明顯就不是主張“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及“以百姓之心爲心”的《老子》作者的原意。
  
  而“天下皆知美爲美,惡已”的意思則是,人人都執著於某种美的標準去追求美,這就醜惡了。其言下之意是,美的標準和觀念應該是多种多樣而不是千篇一律、整齊划一的(如當年的“全國山河一片紅”),否則就令人惡心了。這纔是力主尊重個性,主張“小邦寡民”實現高度自治的《老子》作者所要表達的本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7 16: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另,“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隋也。恆也。”的原意也決不是樓主所理解的所謂“相生相成”,樓主的理解,完全是受傳世本《道德經》“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影響,無視其中的“之”後所作的“解評”。這樣的“解評”,自然也就不可能是《老子》的本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27 16: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之,樓主的“解評”走的仍然是《老子》解我的傳統路子,與《老子》原文所表述的”原意“根本就不相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23: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先生有多大岁数,怎么好似“愤青”?学术观点不同,可以心平气和地讨论或辩论。在下在前言已经说明,以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的《老子》为样本!您最好先看看此书的《前言》和各章注释,如果认为有错误,您可以以它为“靶子”,一一批驳。在下因为对此书的一些解释有不同看法,故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自己的解释。学术自由!你认为唯你的理解正确,你不妨也把老子的81章逐一解释,让国学学术界开开眼!

      此书《前言》云:“《老子》原文以1976年3月中国文物出版社刊行的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老子》为底本,并以他本参校订文而成。”

      请先生找出您认为权威的样本,有理有据地解释吧!不要断章取义,情绪化,信口开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 08: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1、敢問樓主,青竹的跟帖中,哪一句話顯得“憤青”、不“心平氣和”或“断章取义,情绪化,信口开河”了?
2、青竹批的是樓主的“譯文”和“解評”而不是什麼“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的《老子》”,若是批的是後者,青竹自然會另起主題帖而不是在樓主的這個主題帖下跟帖了。
3、樓主如果連正常的學術批評都接受不了,最好別在公開的論壇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5 06: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用老子自己的話解釋,就是,美可美,非恆美;善可善,非恆善。 恆美是無名之美,恆善是無名之善。“天下皆知”的“美”和“善”,定是指當時顯學的内容(儒家),這和頭一句是一致的,即儒家所謂道,所謂名,所謂善、所謂美,都不是常道常名常善常美。這難道不很簡單麽?老子不是在批儒,而是暗示自己更高明一點: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如此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