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46|回复: 3

[學者專題] 陈梦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1 10: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 ]/ S+ X' ?3 N' Q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H- w% e  r: K* L. C- K  o
/ S* b- l* m: y7 ?- k
【传略】
5 H; s0 f  _6 z) V# t陈梦家-生平简介    + b; S; f' e, D/ ]
陈梦家(1911.4.16—1966.9.3) ,笔名陈漫哉,浙江上虞人,生于南京。是我国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早年曾毕业于南京大央大学法律系,一九三二年又在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学习,一九三四年改攻古文字学,一九三七年曾在西南联大,美国芝加哥大学,清华大学任教。一九五二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员,醉心于古史年代学,古代神话的研究。著有诗集《梦家诗集》、《不开花的春》、《铁马集》、《在前线》、《梦家诗存》、及其他学术研究等多种专著。是后期新月派享有盛名的代表诗人和重要成员。

9 t; [, R3 h7 V' t
  ^- w8 s, s; K6 m  c6 P活动年表
) i$ F6 [& |) C$ I" T' i6 S% w * Y. H, \8 e5 k) _- f- a
陈梦家《中国文字学》 # h2 q/ u' J! R. |- g
1911年4月16日出生于南京西城的一所神学院中。
& ~( S3 \$ b  p0 k: |$ b! }. K% \1927年夏入南京中央大学法律系。
9 J; _# z9 r- y7 z, ]$ s1931年二十岁时出版第一部作品《梦家诗集》,颇受闻一多、徐志摩器重。2 r+ z& c6 C. q8 e7 w
1931年7月大学毕业,应徐志摩之邀,到上海编辑《新月诗选》。+ p5 O0 C1 O+ W" w/ Y
1932年2月应闻一多之邀,到青岛大学任助教。将自己凇沪战争时期的诗结集为《陈梦家作诗在前线》。
- o+ d/ Z1 ~7 i1932年夏,进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学习。) E* G6 {! h9 k* E* @4 A6 b
1933年到芜湖中学任教,创作了抒情长诗《往日》和《泰山与塞外的浩歌》,这两首诗一反前期诗风,别具自由的、浪漫的抒情格调,是后期较好的诗作。
) j! ^/ q8 r5 s; |- |8 A1934年1月返京,进燕京大学研究生班,专攻中国古典文字学。
! x9 {, _+ n4 ~1936年获硕士学位,留燕京大学任助教。# y- P9 O% F& ?4 H4 d
1937年起,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讲授古文字学。0 J; v1 @" O( b. I4 C
1944年赴美国美国芝加哥大学讲学,其间曾到欧洲搜集中国青铜器资料7 C7 Z, K2 ], i7 `. T
1947年回北京清华大学任教。$ l* ^3 t, B  u" a
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兼任考古所学术委员. K( l) \7 O# E" T4 i# k
1966年9月因受迫害逝世。
) J& r0 J0 k- a  S0 {- t7 ?
$ N8 J' c7 [& X, q$ z4 s4 g7 z' ~
陈梦家-个人成就—诗歌    诗人陈梦家
; o3 W& z2 C  }) W ! F- }- g. F6 a9 K6 s

$ }' i# z5 n7 b, C, T陈梦家在三十年代的诗名很大,曾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为新月诗派的四大诗人。 & \  J/ Z* }' k! l
陈梦家自幼喜读古诗,尤其是唐诗,并长期在教会学校学习,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非常浓厚的宗教气氛中度过的,在他的世界观与艺术个性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16岁开始写诗。其诗先学徐志摩,后学闻一多。
( t0 Q3 H3 c$ @3 X, Z
1929年10月,在《新月》杂志发表处女作新诗《那一晚》,引起诗坛瞩目。后又以“陈漫哉”为笔名发表大量新诗。1931年1月,编成《梦家诗集》,由新月书店出版。同年9月,又编成《新月诗选》出版。其诗重视表现“自我”,注重音韵和谐及整体匀称,善于吸收格律诗特点写自由诗。对新月派的形成和发展影响较大。是后期新月派享有盛名的代表诗人和重要成员。' ]# `$ t# r- ]* {; }( n* ]/ d
前期诗歌受格律诗影响,用词技巧周密、格律严谨。虽兼具闻诗格律谨严与徐诗轻俏流丽之长,但当时他艺术修养上没有徐志摩那样精深的西方文学的造诣,思想意识上一时也缺乏闻一多那种对祖国的强烈政治责任感,“所作却都似微弱的幽幽的恍如海上的声音”(《〈玮德诗文集〉跋》),给人以轻渺、空疏之感。+ s, H) T9 b1 G$ e3 j
从1931年起,陈梦家对后期新月诗派创作的“题材走到今天太狭隘了”的现象深为不满,表示“很想把新诗的内容更要扩大”。这一时期,他的创作思想开始转变。1933年到芜湖中学任教,创作了抒情长诗《往日》和《泰山与塞外的浩歌》,这两首诗一反前期诗风,别具自由的、浪漫的抒情格调,是后期较好的诗作。
" Z; U7 F; ~) \6 e' Q陈梦家曾主编后期新月诗派的刊物《诗刊》。
- ?6 Y" g$ q: ]. o
6 D: u+ c2 q% K$ @8 H* U5 e9 p7 J* `* b9 e新诗理论8 T' v7 l  }' E4 Q  d
1 {4 D: d$ {6 B
1930年1月,年仅十九岁的陈梦家在《国立中央大学半月刊》1卷7期上发表诗论《诗的装饰和灵魂》,宣告了指导他诗歌创作的完整的艺术主张。

& X! G+ I3 u3 q; F) z$ E! C* g首先,他认为诗就其本质来说,“是美的文学”,即“诗应当是可以观赏的歌咏的思味的文学”,因此,“诗必须具有其独具之形象与灵魂”。" X# j$ z2 g' f3 s- ]8 @
其次,他将诗的成分“简要的可从其性质分为两种:一是外在的形式,就是韵律,一是内在的精神,就是诗感”。在诗的形式上,他主张“用美术和音乐的调配,便因美观的格式与和谐的音韵所生出的美感,衬托诗的灵魂”。同时他又指出:“诗的灵魂--就是诗的精神——应当较之外形的修饰更其切要。”诗在内容上“不仅是一些平凡的描摹与感慨,更其要有哲学意味”。
5 R8 R8 [. u% B9 [4 Q最后,在风格上,突出地强调“诗,要其有自然的格式,自然的音韵,自然的感情“,要”哲学意味溶化在诗里”。
+ v1 V, k2 n) [2 L! d: @$ B ( v& {& _5 c& v& ?7 r
诗歌风格
5 j' V3 ~4 Y0 y: T; a
. `* \( }5 l0 T/ j5 |
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在抒情诗上。在创作中,他首先著力的是塑造特具个性的抒情形象,深受徐志摩飘逸潇洒诗风的影响,但更写出了自己的纤柔、婉丽以及那淡淡的哀愁。这种超然于现实和时代之外的浅吟低唱,很能代表后期“新月”诗人的共同特色。
( n# v/ A4 i: H0 [: |) Z; W综观陈梦家的诗作,可以体味到一个飘逸的虔诚的青年诗人的总体形象。阅陈梦家的诗,处处感受到一种纯练而质朴的美。陈梦家的诗意境和风格虽淡如轻烟,“却不陷于一看兴尽的境地”(希隽:《论〈梦家诗集〉》),给人无穷的回味。他的诗具有丰富的哲学意味与深沉的内蕴。但正如臧克家所评价陈梦家的:“他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年轻,高才,缺乏的是实生活,是人生艰苦的磨炼。”(《我的诗生活》)因而他的歌喉始终没有融人大时代的群众的合唱中。
6 `  H4 H' ]" q# k8 g陈梦家-个人成就——考古和古文字学   
* d1 H0 g9 K0 y8 k陈梦家是新月派的重要诗人,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陈梦家先生因研究古代宗教、神话、礼俗而治古文字,再由研究古文字而转入研究古史及考古学。在甲骨学、西周铜器断代及简牍研究方面,均卓有建树,为国内外学术界所推重。+ T2 p: m) N7 z7 H$ L
 5 F( @/ ?8 c1 v8 K
他在古文字学领域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他对甲骨文、殷周铜器铭文、汉简和古代文献的综合研究方面。

+ N# d. Y! c- O6 t9 f
: E$ e. f( n( i! U& q2 A/ h陈梦家研究甲骨文

& i0 b6 L+ f$ ]+ O- |  Q/ q% z6 w0 }% v5 i% A$ \5 }& u" t
甲骨文:他对甲骨文的研究一开始比较注重文字的分析和寻求卜辞中的礼俗。后从青铜器断代研究中得到启示,从断代入手全面研究卜辞。他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为《殷墟卜辞总述》(科学出版社,1956年)。该书是甲骨学史上少见的较早的大型综合性研究著作。全书70多万字,共分20章。从语言文字学角度看,其中的“文字”“文法”两章最为重要。在“文字”一章中,他概述了以前诸甲骨学家对甲骨文的考释方法,同时他还对汉字的起源及构造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密切联系汉语特点开查汉字的构造。在“文法”一章中,他提出卜辞是研究中国语法史的最早材料,可以从中开始寻求汉语语法发展的规律。该书对研究古代史地、语言文字和考古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他在铜器研究方面的代表作是《西周铜器断代》(分6期连载于1955年~1956年的《考古学报》上)。其中详细记述了不同时代的各类铜器98件。每件都记录了全篇铭文的释文,并加以详尽的诠释,有的甚至史逐字逐句地讨论。所以其中包括许多考释文字、词语,探求语法规则及语义的资料。这对研究上古汉语及汉语史很有参考价值。, Q( W  M! m. K) K( u& p7 q) h

0 U) H  P. t# h: ]/ T' a( K汉简:他对汉简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4年)和《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两本书中。60年代,陈梦家集中精力于汉简,整理研究甘肃武威磨嘴子出土东汉简,出版为《武威汉简》一书。他还写了论文多篇,当时只发表了一部分,后辑集为《汉简缀述》,于1980年印行,书中对敦煌、居延等地汉简作了广泛的探讨。
* V- N1 [) B4 b' z5 d& `
青铜器:在青铜器方面著作最多,注意青铜器的形态学研究及分期标准。在《考古学报》发表的《殷代铜器》(第7册,1954)、《西周铜器断代》(第9册,1955;至1956年第4期)为其代表作。后者只连载6篇,其余遗稿已由考古研究所整理待印。他所搜集的海外所藏青铜器资料,已辑印的有《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
; |' M8 m* Y/ F古代文献:陈梦家还有一此关于古代史和古文献的著作,如《尚书通论》、《西周年代考》、《六国纪年》等。《六国纪年》一书也利用了战国文字资料。. k5 b! @( G* _  G0 d6 L2 I+ m

7 H7 k) C. M- G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1 10: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著述资料】
. `+ O# |5 `* V+ K. `    n" B2 o  J3 j! j

- C% {% J) c( @
. c* v8 i* R! V0 o( _7 l- P《梦家诗集》 (新月,1931年)
4 |. d* m5 V9 a5 h3 z+ Z《不开花的春》 (中篇小说)1931,良友3 q- e% h8 C6 j5 v4 K
《铁马集》  (诗集)1934,开明
* }6 O" |' V* q+ u《在前线》、(诗集)1932,北京晨报社1 }7 }/ u; J% ]3 H5 n9 o8 Y% g; M9 b& c
《梦家诗存》、(诗集)1936,时代; c6 z9 Q! G/ s6 r1 D* _
《新月诗选》(选编)1931,新月8 |5 k- o6 g4 j. [# [
《武威汉简》 (文物出版社,1964年)& I0 S8 f: Q4 f* t0 m6 |
《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 (1936)7 Z6 e1 {6 o/ t
《西周年代考》  (1940)) V4 P! c% r$ f7 G4 a# `) L. X7 ~
《西周铜器断代》(1955-1956)! b4 w; T/ u  ~+ @, }/ [
《殷墟卜辞综述》 (1956)( }  y, F' j3 }
《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1 d, ?  U" W( }$ D0 L; U  @
《老子今释》 (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年)% {  N$ v/ {0 Y" G4 Z. G
《海外中国铜器图录考释第一集》(北京图书馆、商务印书馆,1946年)
; H6 \. u0 `. z: z) L5 T《尚书通论》(商务印书馆,1957年)
! D/ K2 ^' V# j0 x) a1 x《六国纪年》 7 g7 z* N" q1 Y0 r5 w4 z
《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科学出版社,1962年);
: N& ~7 d( G: T! a1 N5 }《中国铜器的艺术风格》
' r3 f6 N" H: g2 m$ F《周代的伟大》' m$ p5 Y% q5 o
《白金汉所藏中国铜器图录》

- s( i7 [/ f/ A4 t7 A ' ?9 `/ c) U3 C2 J3 C; |# e
论文
8 Q) ~9 H9 L1 @: N《释底渔》 (《考古社社刊》1936年第4期)、
9 N) H, R+ x. y《释"国""文"》(《国文月刊》1941年第11期)、  A2 Y/ @7 K/ O2 O/ R7 ?4 B
《关于上古音系的讨论》(《清华学报》1941年第13卷第2期)、
% [7 G  n6 s, D' ?《殷代铜器》 (《考古学报》1954年第7期)、
' F4 E% P6 U' r# k* Z% z《慎重一点"改革"汉字》 (《文汇报》1957年5月17日)、1 s9 E, ?. z" M' J- P  I3 A
《蔡器三记》 (《考古》1963年第3期)等等,

/ Q& C# q$ _. M% ^3 _# C$ _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1 10: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陈梦家
" W9 @4 B* h' E8 @8 o  7 [" ]( G% B- N/ }# `$ `9 n5 A
  9 D9 {  ~) l2 ?8 k6 _) \3 q
  陈梦家自幼在那种多子女的家庭扭转与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长大,系由他在南京汇文女中任教的三姊陈郇磐抚养成人。他自幼喜读古诗,尤其是唐诗。五岁到南京四根杆子礼拜堂附设的小学读书。八岁那年,父亲遭仇敌诬陷,被赶离了神学院,举家迁居上海,他改进圣保罗小学。1920年春,他随其三姊回南京,第二年升入中学。颠簸在社会风浪中的上层知识份子小康家庭的生活环境、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教会学校中欧美文化的教育,造就是陈梦家充满矛盾的思想、气质与个性。: a( `  F8 T5 {: }7 N+ [0 m
  1927年夏,他高中尚未毕业,就考入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名"中央大学")法律系。这时他正做著一个十六岁少年的天真的梦。他是这样描绘他当时的生活的,作为这些梦之花的结果的,则是一些自由体的小诗。就在这时,他遇到了在中央大学任教的闻一多与徐志摩。从此,他的生活道路已注定与这两位老师的影响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d2 Y1 C1 R) Z* Y
  闻一多1927年秋到中央大学任外文系主任,教授英美文学,陈梦家常去听课。闻先生讲授的英美浪漫主义诗歌与诗歌格律化理论深深打动了这位少年诗人的心。闻一多对这位天资聪颖的学生尤为器重,曾屡次对朋友称道,师生结下了终生之谊。1928年起,陈梦家在创作中"开始以格律束缚自己",这些诗"有个相似的外貌:它们都属於一个节奏,它们都切划得一般整齐。"(《〈梦家存诗〉自序》) 1928年秋,闻一多离开中央大学。次年,徐志摩应中央大学校长张君谋之聘,任外文系教授,讲授欧美诗歌。陈梦家的才华得到徐志摩的赏识,诗作《那一晚》由徐志摩推荐,以"陈漫哉"的笔名揭载于《新月》月刊2卷8号上,这是他首次公开发表作品。陈梦家当时的创作,受徐志摩那种用"圆熟的外形,配著淡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茅盾:《徐志摩论》)的诗风影响甚深,也有一些诗是模仿闻一多的(如《葬歌》模仿《也许》)。他的诗虽兼具闻诗格律谨严与徐诗轻俏流丽之长,但当时他艺术修养上没有徐志摩那样精深的西方文学的造诣,思想意识上一时也缺乏闻一多那种对祖国的强烈政治责任感,"所作却都似微弱的幽幽的恍如海上的声音"(《〈玮德诗文集〉跋》),给人以轻渺、空疏之感。7 L) B2 Z# R/ p4 |3 S$ @* Y
  1929年夏,安徽桐城人、方苞後裔方纬德进中央大学外文系学习英国文学,与陈梦家结为诗友。1930年前后,以他们为核心,集合了一批青年诗人。同时,陈梦家的同学梁镇、沈祖牟等人也由徐志摩推荐,常在《新月》月刊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南京诗人群的形成,成为後期新月诗派的先声。
6 l& l* z: H3 G7 r  受闻一多、徐志摩诗歌理论的影响,1930年1月,年仅十九岁的陈梦家在《国立中央大学半月刊》1卷7期上发表诗论《诗的装饰和灵魂》,宣告了指导他诗歌创作的完整的艺术主张。6 J2 v6 c  Z0 e' h' C# m! s8 V/ t
  首先,他认为诗就其本质来说,"是美的文学",即"诗应当是可以观赏的歌咏的思味的文学",因此,"诗必须具有其独具之形象与灵魂。"" Z4 j: m# I0 X
  其次,他将诗的成分,"简要的可从其性质分为两种:一是外在的形式,就是韵律,""一是内在的精神,就是诗感。"在诗的形式上,他主张"用美术和音乐的调配,便因美观的格式与和谐的音韵所生出的美感,衬托'诗的灵魂'。"同时他又指出:"诗的灵魂--就是诗的精神--应当较之外形的修饰更其切要。"诗在内容上"不仅是一些平凡的描摹与感慨,更其要有哲学意味。"! \- R1 ~* {3 j! Z# H( ^0 C
  最后,在风格上,突出地强调"诗,要其有自然的格式,自然的音韵,自然的感情",要"哲学意味溶化在诗里。"
, v- {7 B" E' i- y' N9 I0 h; L4 f$ V  陈梦家的新诗理论,纠正了前期新月诗派偏于强调形式因素的倾向;承认"诗感的来临是因於内心接受外物印象的击应";在诗美学与新诗艺术规律上,继承了前期新月诗派"使诗的内容及形式双方表现出美的力量,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于赓虞:《志摩的诗》)的主张,并作了更为深入有益的探讨。但他在诗歌创作的根本问题、即创作目的与创作动力问题上,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这较之前期新月诗派用诗歌艺术表现"我们这民族这时期的精神解放或精神革命"(徐志摩:《〈诗刊〉并言》)的认识大大後退了一步。陈梦家的这种反功利主义的艺术观显然是与他的老师徐志摩思想的影响分不开的。大革命失败后,在思想与创作上,徐志摩由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单纯信仰"的追求而"流入怀疑的颓废。"(徐志摩:《〈猛虎集〉自序》)虽然他对国民党新军阀的独裁统治有所不满,却同时又藉口"不崇拜任何的偏激","不能归附功利"(徐志摩:《〈新月〉的态度》),写下如《西窗》这样的攻击革命文学运动的诗歌。这正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十年内战时期政治立场的反映。陈梦家当时身为徐志摩的入室弟子,与徐氏时相过从,头脑中不免打下徐志摩思想的印记,所以他跟在徐志摩后面亦步亦趋地宣传反功利主义的艺术观,攻击"所谓革命的新诗是变为无次序的无音韵的杂乱的烦嚣的呼声"(陈梦家:《诗的装饰和灵魂》),这是有著深刻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因素的。
. W* @" r# P& @" x; m9 @  然而,三十年代初,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使身居于深墙大院高等学府内的陈梦家面前,也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0年初,陈梦家写下《秦淮河的鬼哭》一诗,描绘了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城的恐怖阴森的画面。诗人蛰伏在内心深处的爱国心驱使他怀著"一束隐忧"从"年青人的颓废病"中回眸视悲惨的现实人生。然而,他的教养、他所生活著的社会圈又常常使他没有勇气去进一步正视这个丑恶的、凄凉的社会。他不得不"再去做梦",在诗苑裏"幻想"和"徘徊"(见《五月》)。陈梦家这种精神状态,是后期新月诗派中一大批中上层小资产阶级诗人思想倾向的代表。. x$ u5 G/ S( Y
  1931年是陈梦家文学活动最为繁忙的一年。早在1930年初夏,他就与方令孺、方纬德商议,拟继当年《晨报副刊》的《诗刊》後,再办一个《诗刊》。是年的7、8月间,因父亲患病,陈梦家来到上海,把南京诗人的建议告诉了徐志摩,得到赞同。徐志摩立即发信徵稿,与陈梦家筹备《诗刊》。1930年冬《新月》3卷之号刊出《诗刊》广告,宣布"我们几个《诗刊》的旧友想多约几个对诗有兴味的新友再来一次集合的工作。"1931年1月20日,由徐志摩主编、陈梦家担负实际编辑工作的《诗刊》季刊在上海以"诗社"名义出版,撰稿人除闻一多、徐志摩、饶孟侃等前期新月诗人和南京诗人群成员外,还有林徽音、卞之琳、孙毓棠、曹葆华等新加入的北京青年诗人,标志后期新月诗派的正式形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年龄还不到二十岁的陈梦家已成为新月诗派的一员主将。
1 h* @* j; c7 A" ]' u+ U  同月,陈梦家的第一部诗集《梦家诗集》由新月书店出版,书很快销售一空。不少杂志发表了书评,连广东汕头一家不太知名的刊物《滨海文艺》都发表了专论,使陈梦家的诗名大噪。1931年7月,《梦家诗集》增选後再版发行。
0 T4 b6 _0 W9 d  这一时期,陈梦家还曾创作过一些散文与小说。他所作的中篇小说《不开花的春天》,1931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小说用书信的形式敍述一对青年的爱情故事,曲折地反映了陈梦家苦闷的内心世界。
( S, x* U4 a$ i4 Y* @  1931年夏,陈梦家毕业于中央大学,获得律师执照,从南京小营移住市郊兰家庄。7月,应徐志摩之邀赴上海,住天通庵,负责编选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作--《新月诗选》。陈梦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选出前、后期新月诗派主要诗人的代表作共十八家八十首,把这些处於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社会地位与政治思想倾向的诗人在艺术流派的体系上联系起来。他在这部诗选集的《序言》中,从新诗发展史的角度,总结了新月诗派的艺术理论,指出新诗十多年来的成绩犹如长江的涓涓的水源,尚"在山涧裏悄悄走著生命无穷的路",而新月诗派"自己相信只是山涧中一支小小的水",在"忍耐的开辟新的路子。"并表示"主张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差不多是我们一致的方向","态度的严正又是我们共同的信心。"他的这些理论主张未出徐志摩艺术思想的巢臼。' P( f& f* w; r$ ]6 p1 H  W
  1931年9月,徐志摩将《诗刊》交予陈梦家主编。11月19日,这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诗哲"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触山坠机身亡,导师的临终遗言与悲剧性的命运引起陈梦家内心的震动和深沉的思索。他在徐志摩逝世后的第四天,创作了新诗《致一伤感者》,批判了感伤主义的思想情绪:伤感在穷人是一件奢侈的事,/快乐在人手上,也在人心上。/--世界不全是坏的。. z9 b) u# r& Q% Z
  不久,陈梦家在其主编的《诗刊》第4期《叙语》中对后期新月诗派创作的"题材走到今天太狭隘了"的现象深为不满,表示"很想把新诗的内容更要扩大"。这一些,预示了他创作思想转变的资讯。# r! Y  M# q7 [& r7 l
  2 v9 o. @& _  }3 ?
  1932年1月,陈梦家编完了老师徐志摩的遗稿《云游》集,整理了自己19丑年夏季後的诗稿,结集为《铁马集》,便毅然停办了后期新月诗派的刊物《诗刊》,结束了交织著迷惆与痛苦的学生时代。, e4 J4 \' \: m/ L  v5 P  s
  正当陈梦家规划自己未来生活的时候,"一·二八"战争爆发了!十九路军在上海抵抗日寇的隆隆炮声震醒了深埋在诗人心底的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战争的第二天,他即与同学刘启122旅旅部,参加抗日宣传工作。陈梦家等人随122旅旅部自南翔经刘行、嘉定、杨行、顾家宅、真如、大场一线向蕴藻滨前线挺进。2月1日军队进驻南翔镇时,陈梦家在车站伫立三天三夜,目睹无家可归的妇孺老幼在雨雪中踉跄行走,沪宁线上的难民行列婉蜒长达数十裏。他心如刀绞,写下《哀息》一诗,发出"谁教我们这样的?"的责问。2月13日,部队在季家桥与日寇雪中大战。122旅第5、6团任前锋,与敌寇肉搏终日。陈梦家等亲临火线,抢救伤患。他看到勇敢的中国士兵们在弹雨中无畏地冲杀,挂彩的伤患染成了
7 b9 Q* r  ]4 V2 D8 F' K/ f  血人,有的战士牺牲时仍保持著托枪瞄准的姿势。田野上到处是抗日志士的新坟。在战士墓前,陈梦家写下了动人肺腑的悲壮诗篇--《在蕴藻浜的战场上》:在蕴藻浜的战场上,血花一行行/间著新鬼的坟墓开开在雪泥上:/那儿歇著我们的英雄--静悄悄/伸展著参差的队伍--纸幡儿飘。/苍鹰,红点的翅尾,在半天上吊丧。现在躺下了,他们曾经挺起胸膛/向前冲锋,他们喊杀,他们中伤,/杀了人给人杀了,现在都睡倒/在蕴藻浜的战场上。交给你,象火把接著火,我们盼望,/盼望你收回来我们生命的死亡!/拳曲的手握紧炸弹向我们叫:/那儿去!那儿去!听我们的警号!/拳曲的手煊亮著一把一把火光/在蕴藻浜的战场上。2 J, q! k2 N) Y% q' B' C) ~: u
  他还在季家桥前线用民歌的风格写下《老人》一诗,描绘农民对故上的热爱。这些在抗战前线写下的史诗般的作品,是"一·二八"事变珍贵的实录。诗人在构思时"有意摆脱所有形式的羁绊"(《〈梦家存诗〉自序》),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标志陈梦家新的创作阶段的开始。
" [$ m$ D  I3 @  2月下旬,陈梦家从淞沪前线返回上海。3月,应闻一多先生之邀到青岛大学任闻先生的助教,并在闻先生的指导下,开始研究甲骨文。4月,陈梦家修改他在淞沪前线所写的诗,结集为《陈梦家作诗在前线》。  b7 i4 S. p; b8 B& P
  他在青岛写下的诗,如《海》、《小诗》,已完全脱开格律化的巢臼,另辟蹊径。他後来谈到其创作前期的格律化新诗时说:"有人认为这就是我的好处,是错了。""这把锁压坏了我好多的灵性,但从这些不自由中,我只挣得一些个造字造句的小巧。"(《〈梦家存诗〉自序》)在创作实践上,前期新月诗人大多初期作品形式自由,後来慢慢走上格律化的路,後期新月诗人如陈梦家、方纬德则大半是初期作品格律谨严,後来迈向形式自由的路,这个文学现象表明新月诗派形成和解体的过程。年青一代新月诗人纷纷感受到脱离社会现实尝试形式上的实验是条绝路,各自努力探索新诗发展的新途径。
8 h" ]8 R. N4 Y8 W( ?7 Q! t& }  1932年夏天,闻一多与陈梦家相继离开青岛去北平。临行前师生登上泰山,敞襟临风,饱览祖国山川的秀色,这在陈梦家的心裏留下了难忘的印象。9月,闻一多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陈梦家也由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授刘廷芳推荐,到该院学习。后为院长赵紫宸所望重,并与其爱女赵萝蕤女士缔给良姻,成为终生的知友与伴侣。/ E! y5 r& g' i! }
  1932年10月,日寇的侵略魔爪已伸向关内,整个华北处於危急之中。是月22日,陈梦家应邀在北平青年会南厅发表题为《秋天谈诗》的讲演。在讲演时陈梦家大声呼吁:"让我们个人的感情渐渐溶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我们的声音化作这大群人哀泣的声音,不只是哀泣,还有那种在哀泣中一声复兴的愿望。"9 M4 h* L: G+ d8 S1 P
  1933年初,日寇的铁蹄终于践踏在热河的土地上,陈梦家义愤填膺,决心自行出榆关到前线为保卫祖国效力。1月13日,方纬德、瞿冰森等同学在北平东城灯市口燕京校友会召开欢送会。次日淩晨,陈梦家离北平经古北口奔赴塞外。途中目睹奇丽峻伟的塞北风光,爱国的赤子之情油然而生。他根据那时的观感所作的《古北口道中》、《承德道中》等诗篇,诗风雄阔奔放,别是一番气象。
9 s2 ~: D) V/ w9 a1 z3 b1 ~  1933年3月初,由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热河不战而失,整个华北处於危急之中。陈梦家满腔的报国热忱付诸东流,他悲愤地从前线返回北平。是年9月,他到安徽芜湖任广益中学的国文教员,住在狮子山青阳庐。在芜湖陈梦家创作了两部气势磅礴、构筑宏伟的抒情长诗《往日》与《泰山与塞外的浩歌》,达到了他诗歌创作的顶峰。《往日》是用长诗形式回顾自己经历的作品,分《鸿蒙》、《昧爽》、《陆离》三章,风格奇幻瑰丽,多姿多彩,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力作,显示了诗人过人的才气。八百行的长诗《泰山与塞外的洽歌》更是新诗苑中的一朵奇葩。火焰般迸喷的爱国主义激情如崩云裂岸的浩荡大江奔泻於一气呵成的湍急的诗行间,令人目不暇接。
9 T& G2 |# U! a& b' N  此诗苍凉悲壮,论者以为兼有"李白诗中的涵养"和"岑参边塞诗的气魄"。它是作者回顾当年在山东登临泰山与出塞抗敌时的观感而作。它与同时所作的《西山野火》、《黄河谣》等爱国主义诗篇不愧为我国新诗史上的佳作!* r6 J& s  X5 c: _8 C
  1934年1月,陈梦家的诗集《铁马集》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同月,陈梦家赴北平为燕京大学研究院研究生,专攻古文字学。这时他的主要精力已移向学术研究,但课馀常在津、沪《大公报》的文艺副刊及《文艺月刊》、《新诗》月刊等报刊上发表诗作。他後期的诗作,诗风老成,技巧纯熟,但已失却了前一阶段的激情,表现一种"想在百袖衣上捉蝨子,晒太阳"(《小庙春景》)的闲适自如的意趣。1935年8月,陈梦家从他历年所作的100馀首诗中精选出23首,结集为《梦家存诗》,以作为其"七年写诗的结账"。他在诗集的《自序》中总结了自己创作道路的成败得失,倾诉了自己心目中的审美理想。然而,诗人不久即放下了他的诗笔,使我们无以领略他心中所盘旋的诗美的极致了。
/ r  Q2 k3 v5 w  } ! }6 e" w4 x7 }% |2 Q" Y* b+ O5 J
  陈梦家在艺术上的成就,一直为文学史家们所称道。陈梦家自称最欢喜抒情诗,他的主要艺术成就确在抒情诗上。在创作中,他首先著力的是塑造特具个性的抒情形象。综观陈梦家的诗作,可以体味到一个飘逸的虔诚的青年诗人的总体形象。2 @0 U# Q' A% D1 ?. f
  每个作家都在他的创作中实践他的美学追求,诗歌这种精致的文学形式尤为集中地体现了作家的审美理想。穆木天说陈梦家的诗"好如一片秋空,具有著静闲的优然的美。"(《〈梦家诗集〉及〈铁马集〉》)确实道出了它的审美特征。阅陈梦家的诗,处处感受到一种纯练而质朴的美。陈梦家的诗意境和风格虽淡如轻烟,"却不陷于一看兴尽的境地"(希隽:《论〈梦家诗集〉》),给人无穷的回味。他的诗具有丰富的哲学意味与深沉的内蕴。' N, m% [0 z! N9 i4 j9 g
  陈梦家的诗歌创作,无论在艺术思想还是表现手法上都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甚深。他尤为推崇布莱克那种"在简易的外表后面隐藏著深刻的人生见解"的诗风(见阿尼克斯特:《英国文学史纲》)。对于布莱克诗中所弥满的那种略带神秘感的哲理情趣,陈梦家也深得其中三味。英国诗人霍思曼好在结尾处出奇制胜、造成馀味无穷的艺术效果的所谓"戏剧的拂拭"的技巧,以及布莱克用重迭复遝的诗句表现情感的手法,都被陈梦家巧妙地运用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显示了他的艺术造诣。
6 B! M3 x# a9 s  i. e6 [  陈梦家在三十年代的诗名很大,曾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目为新月诗派的四大诗人。1936年在伦敦出版的第一部英语版的中国新诗选本--《中国现代诗选》中曾选入他的诗。陈梦家评论徐志摩在新诗史上的历史贡献时说:- f5 `4 n, D# I+ U6 R5 I/ u
  在这小小十年中,志摩先生尽了他的力在创造新诗的风格,并介绍西洋的诗歌……不光是诗的形式,就在内容上他主张溶合一切,让诗代表时代或民族不可错误的声音,也成为一个人灵魂真实的歌唱。(《(诗刊)叙语》)
1 z  J4 y9 ?- l# N  陈梦家对新诗的贡献也是在这些方面。但正如臧克家所评价陈梦家的:"他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年轻,高才,缺乏的是实生活,是人生艰苦的磨炼。"(《我的诗生活》)因而他的歌喉始终没有融人大时代的群众的合唱中。
7 ~2 ~+ z* ~+ f+ F) V0 M* Y  1936年9月,陈梦家获硕士学位,留燕京大学中文系任助教,从此全力专注于中国古文字学、古史学的研究。在闻一多先生的指导下,不少後期新月诗人如孙毓棠、俞大纲、孙洵侯都由诗人成为学者,走上同一条路,这决不是偶然的巧合或兴趣的转移,而是出自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诚如闻一多先生所自述的:要当"杀蠢的芸香","因为经过十馀年故纸堆中的生活,我有了把握,看清了我们这民族,这文化的病症,我敢于开方了。"(《给臧克家先生》)这也是陈梦家所孜孜以求的。; ~8 ^( V( E+ a8 M
 
* i! T4 `! v* [! D9 @  p$ o  1937年7月,抗战爆发,陈梦家由闻一多先生推荐,到长沙清华大学教授国文。是年秋,赴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 p9 M8 Y/ I: H. E" C* C  1944年秋,经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和清华大学金岳霖教授介绍,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讲授中国古文字学,1947年夏,曾历游英、法、瑞典、丹麦、荷兰等国。他在国外以极大的爱国热情与惊人的毅力,备尝艰辛,致力于收集流散于欧美的我国铜器资料。1947年秋,他拒绝别人劝他留住美国的要求,毅然启程回归祖国,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转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并兼任考古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考古学报》编委、《考古通讯》副主编。解放陈梦家先生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投身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古文字学、年代学和古史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在国内外赢得很大的声望。他业馀与诗人郭小川、艾青等时相过从,并写过文艺短评与咏物写景的小诗,很受读者欢迎。
" W1 r! W6 T3 _& |( W  1957年,陈梦家先生被错划成右派,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未使他治学的毅力稍减。就在那些最严峻的日子裏,陈梦家仍在工作室里埋头工作。他用了十年时间,将故宫的九百张铜器拓片与夏商周"三代"的著录一一核对。然而,这位为新诗发展与学术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诗人与学者,竞于1966年9月3日在林彪、"四人帮"的政治迫害下含冤逝世,年仅五十五岁。8 e- D) r! t: P; @
  1978年12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京举行了陈梦家先生追悼会,对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 M+ g* Y! w% m5 b8 M1 [  "榨出自己的血甘心酿别人的酒"(《自己的歌》),陈梦家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人民将永远不会忘怀这位赤诚的诗人与学者。
7 Y. M! \0 T1 u' h- H完人的癖好  V3 P# ]' a: a
  梦家在中央大学学的是法律,最后得了一张律师执照。但是他没有当过一天律师而是从十六岁便开始写诗,1931年出版了第一册诗《梦家诗集》,并立即出了名。那时他还不到二十岁。
; u" V' U# [. M5 I9 ^: o/ P  1944年秋,他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和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金岳霖介绍,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古文字学。选读他这门课的美国学生寥寥无几,只四五人,但正像他初到纽约答一家小报的记者问时说的,他到美国来主要是要编一部全美所藏中国铜器图录。在美国三年中,他就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从第二年开始他遍访美国藏有青铜器的人家、博物馆、古董商,然後回到芝加哥大学的办公室整理所收集到的资料,打出清样。多数私人收藏家都是富贵之家。否则谁买得起一件、两件,乃至数件精美绝伦、价值昂贵的中国青铜器呢?梦家是无所顾忌的,只要是有器之家,他是必然要叩门的。他和所有藏家、古董商、博物馆几乎都有通信关系,并留有信件的存底。他胜利地完成了他尽全力想要完成的工作。 ) }5 y9 N+ v, T5 i
  在美国的三年中,除编写庞大的流美铜器图录外,他还用英文撰写并发表了《中国铜器的艺术风格》、《周代的伟大》等文章,并和芝加哥艺术馆的凯莱合编了《白金汉所藏中国铜器图录》。 : w% `2 [' l6 a
  回到清华的第一年他为学校购买了许多祖国文物,并成立了"文物陈列室"。1952年院系调整,他由清华转到科学院考古所工作。1956年他用《殷墟卜辞综述》的稿费在钱粮胡同买了一所房子。从此他一个人占有了一间很大的寝室兼书房,在里面摆下了两张画桌。这一大一小两画桌拼在一起成了他的书桌,上面堆满了各种需要不时翻阅的图籍、稿本、文具和一盏台灯。梦家勤奋治学有著很好的物质条件。他身体好,不知疲倦,每天能工作差不多十小时到十二小时。他肩上曾长过一个脂肪瘤,有几个拔掉了龋齿留下的空隙没有填补上。但是他终于把瘤子割除了,牙也修配好。在这两件事办完后,我笑对他说:"现在你是个完人了。"
- }" n/ T2 c+ w  梦家喜欢朋友,对朋友从不苛求。他爱戴老人,如徐森玉、容庚、於思泊、商承祚诸先生;也亲近青年,对他们无所不谈。他很喜欢去看望朋友,海阔天空地畅谈一切。他喜欢游山玩水,虽然这样的闲暇和机会不多。他在家裏因忙于工作,没有什麼体力劳动,但需要劳动的时候,他不怕脏,不怕累,而且兴高采烈。他不大喜欢活动量较小的、单独的休息方法,不喜欢种花,不喜欢照相(他有一个可以拍摄文物和书籍的照相机),不喜欢听音乐。但是他喜欢看戏(各种形式的),喜欢写这方面的评论文章和泛论文艺的小文,如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的《论人情》等,据说这些文章很受读者欢迎。不过他新诗作得很少。他写过《甘地》一诗,写过几首咏景物的小诗,曾在《诗刊》上发表。他喜欢和郭小川、艾青等同志交朋友。
2 k9 C8 X+ p0 A  他还有一个癖好,那就是用几乎他的全部收入购买明代家俱。这些家俱已如他所愿,全部归了国家。
7 U2 U2 P& c1 b9 Z8 }' r1 Q  他的兴趣很广,但是他的主攻方向仍毫无疑问是古史、古文字和古籍的研究。1964年,家裏有了电视机。他几乎天天晚上看电视。看到晚上9点半、10点、10点半,我睡觉去了,他才开始工作。有时醒过来,午夜已过,还能从门缝裏看到一条蛋黄色的灯光,还能听到滴答--滴答--他搁笔的声音。不知什麼时候房间才完全黑了。但是他还是每天早起按时上班,傍晚按时下班。他在所裏、家里各有一套比较完备的常用书,在两处都能有效地工作。在三十年的时间裏,他在占有详尽资料的前提下,写了许多文章,著了许多书,编了各种图录,还留下了一本完成、未发表的大约二百万字的遗稿和未整理完毕的其他资料。现在考古所的同志们常常想念他,并为了整理他的遗稿作了不少工作。梦家该可以瞑目了吧。早年曾毕业于南京大央大学法律系,一九三二年又在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学习,一九三四年改攻古文字学,一九三七年曾在西南联大,美国芝加哥大学,清华大学任教.早年师从徐志摩、闻一多,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曾于南京中央大学、北平燕京大学学习法律、古文字学等。後留校任教,主讲古文字学、《尚书》通论等课程。1944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讲授古文字学。1947年在游历了英国、法国、丹麦、荷兰、瑞典等国后,于同年秋季到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学报》编委、《考古通讯》副主编等。9 d6 T$ ]) r0 T: \
古汉字学家: Q) D- ~5 g8 v8 m! i
  他在语言文字学领域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他对甲骨文、殷周铜器铭文、汉简和古代文献的综合研究方面。他对甲骨文的研究一开始比较注重文字的分析和寻求卜辞中的礼俗。後从青铜器断代研究中得到启示,从断代入手全面研究卜辞。他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为《殷墟卜辞总述》(科学出版社,1956年)。该书是甲骨学史上少见的较早的大型综合性研究著作。全书70多万字,共分20章。从语言文字学角度看,其中的"文字""文法"两章最为重要。在"文字"一章中,他概述了以前诸甲骨学家对甲骨文的考释方法,同时他还对汉字的起源及构造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密切联系汉语特点开查汉字的构造。在"文法"一章中,他提出卜辞是研究中国语法史的最早材料,可以从中开始寻求汉语语法发展的规律。该书对研究古代史地、语言文字和考古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他在铜器研究方面的代表作是《西周铜器断代》(分6期连载于1955年~1956年的《考古学报》上)。其中详细记述了不同时代的各类铜器98件。每件都记录了全篇铭文的释文,并加以详尽的诠释,有的甚至史逐字逐句地讨论。所以其中包括许多考释文字、词语,探求语法规则及语义的资料。这对研究上古汉语及汉语史很有参考价值。) x2 Z: D- g& f- E
  他对汉简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4年)和《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两本书中。此外他还有专著:《老子今释》(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年)、《海外中国铜器图录考释第一集》(北京图书馆、商务印书馆,1946年)、《尚书通论》(商务印书馆,1957年)、《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科学出版社,1962年);论文:《释底渔》(《考古社社刊》1936年第4期)、《释"国""文"》(《国文月刊》1941年第11期)、《关于上古音系的讨论》(《清华学报》1941年第13卷第2期)、《殷代铜器》(《考古学报》1954年第7期)、《慎重一点"改革"汉字》(《文汇报》1957年5月17日)、《蔡器三记》(《考古》1963年第3期)等等,以及一些已经整理出版和一些将要整理出版的遗作,如《西周铜器断代》的后半部等。, H( h$ m: X( x) z' ^7 [8 z
陈梦家之死4 Z$ ]9 z) M* N0 D) f
  1951年,共开始了"知识份子思想改造运动",要求全国知识份子,特别是高级知识份子,"改造"自己的"资产阶级思想",清算"美帝文化侵略"。学校停课搞"运动"。教授们必须在群众大会上逐个进行"自我检讨",有的人还得多次检讨,才能"过关"。除了检讨自己,还"揭发批判"别人。"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又开始了"忠诚老实运动",每个人都必须详细"交代"自己历史上作过的事情。被认为"态度恶劣"的人,还被"隔离反省"。
  r$ j" ?8 [. |: W+ L9 Q- m. p: o% H  "忠诚老实运动"之後,就开始了所谓"院系调整"。大学重组。教会大学如燕京大学都停办。清华大学的文科系取消。陈梦家在清华大学受到猛烈"批判"后,离开学校,被"分配"到考古研究所。 / M2 O( k5 b+ G4 S( L
  陈梦家夫妇的朋友巫甯坤教授,也曾经在芝加哥大学留学,1951年从美国回到北京时,曾住在他们家中。他在1990年代发表的一篇文章《燕园末日》中说,有一天燕京大学校园(即现在的北京大学校园--笔者注)裏的大喇叭广播一个通知,要求全体师生参加集体工间操,陈梦家听到,说:"这是1984来了。这麼快。"《1984》是英国作家 George Orwell 写于1949年的小说,预言了未来的极权社会的情景。但是陈梦家并没有公开批评过共及其推行的制度。 7 D: G9 R* u2 {) K3 g) T" x! V# i' K+ L
  1957年,在考古研究所,陈梦家被划成"右派份子"。是史学界著名五大右派【黄现璠、向达、雷海宗、王重民、陈梦家(按年龄大小排列)】之一。他的罪名之一是"反对文字改革"。其实他只是说过"文字改革应该慎重"。虽然考古和政治斗争相距甚远,考古界也对他进行了大量"批判"。他的妻子赵萝蕤受到过度刺激,导致精神分裂。那一年有上百万知识份子被划成"右派份子",其中有一大批曾经留学欧美的各种专家。上面写到的巫甯坤教授也被划成"右派份子",并且被送到中国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十分艰苦的"北大荒""劳动改造"。
& X9 i7 R4 w* f) s& X% e8 H+ e. w- q  划成"右派份子"后,对陈梦家的惩罚是"降级使用"。比起那些被送到"北大荒"的人们来说,他受到的处罚不算最重。他仍然在考古研究所,曾经一度"下放"到河南农村劳动,作踩水车等等。在那期间,发生了数千万人被饿死的大饥饿。 8 ~( L5 I: O2 ~7 f. |
  文革开始,1966年8月,陈梦家在考古所被"批判""斗争"。他的家被抄。他们夫妇的住房被别人占用。 : L0 F7 a. l# G/ H
  1966年8月24日傍晚,陈梦家在被"斗争"后,离开考古所,来到住在附近的一位朋友家中。他告诉朋友说:"我不能再让别人把我当猴子耍了。"这时,考古所的一些人跟踪到来,在他的朋友家中,强按他跪在地上,大声叱骂他。然后,这些人把他从朋友家又押回考古研究所。当天晚上,不准陈梦家回家。
' r" r+ @( _2 R9 C  1966年8月24日,是北京红卫兵暴力行动进入了最严重的阶段的日子。红卫兵满城到处抄家打人烧毁文物没收财产。考古研究所位于北京市中心,离王府井大街很近,穿过马路就是中国美术馆。那一天,在考古研究所旁边的东厂胡同,至少有六个居民被红卫兵活活打死。拷打从下午延续到深夜。除了用棍棒皮鞭打,还用沸水浇烫被绑在葡萄架子上挨打的两位老年妇女。"象杀猪一样。"邻居说。被折磨的人们的凄厉的惨叫在夜空中回旋。邻居们不忍聆听,只好用枕头捂上耳朵。天明时分,火葬场的大卡车开来,运走了屍体。 . t: T) e4 c' \' O
  那天夜裏,陈梦家被关在考古所里。他一定也听到了被打死的人死前的哀号。那时候,人被剥夺的已经远远不止是他所热爱的诗歌和学术,也远远不止是人的体面和尊严。那时的人被打被侮辱被剥夺生命,而且受到的对待其实比猪不如。在乡下,猪养大了,请会杀猪的人来,通常一刀就杀死了,猪死以后,才用沸水浇烫以利除毛。但是在1966年红卫兵的八月杀戮中被害的人,不是被子弹或者大刀一下子杀死的,是被红卫兵用铜头皮带和棍棒以及各种折磨虐杀的,杀害的过程长达数小时甚至数日,于是这种杀害也更为残酷更为痛苦。邻居们用"杀猪一样"来形容东厂胡同1966年8月24日晚上的杀害,只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别的修辞方式来形容这种前所未有的野蛮和残忍。
- w% i" c4 r1 n  g5 g, T% @0 ~% ]8 ^  陈梦家在8月24日夜裏写下遗书,服大量安眠药片自杀。由于安眠药量不足以致死,他没有死。1966年8月24日是阴历七月初九,是有"新月"的时候。不知道那一夜他是否看到了新月,也不知道他对月思考了什么。他20岁的时候作诗说"新月张开一片风帆",这是一个美丽的隐喻:新月形如风帆,送他走向理想。但是那时新月伴他走向死亡。
  c9 W8 m  N4 c) R  i. L! J1 L" |  十天以后,陈梦家又一次自杀。陈梦家自缢,死于1966年9月3日,年仅五十五岁。   W  M" P" D7 p9 _
  在陈梦家的两次自杀之间,北京有数千人被红卫兵打死;有数万人被没收财产并被驱逐出北京;大批人在各个工作单位建立的"劳改队"中受侮辱折磨;大批人在受到残酷"斗争"和侮辱後自杀。火葬场的焚尸炉日夜不熄,尸体依然堆积。所有被打死和自杀的人,当局一律不准留下骨灰。 ! [, x$ K" L3 {% }
  在陈梦家死后两天,1966年9月5日,当时领导文革的"中央文革小组"发出了一期"简报",标题是"把旧世界打得落花流水--红卫兵半个月来战果累累。"据说这份"简报"写道,到8月底止,北京全市共打死上千人。这份"简报"的正文至今仍然被作为"国家机密"保存,普通人和学者都无法知道其中还有什麼内容。但是仅仅这个标题和死亡数字,就告诉我们,文革的所谓"累累""战果",是无数和平居民的生命。文革的残忍和恐怖,超过了《1984年》作者的预见。
& z/ ?/ a: [/ G" m& J- a* D- {  陈梦家,是一个敏感的诗人,一个温和的学者。在1950年代初,他遭到思想方面的攻击并失去选择工作的自由。1957年,他被划成了"右派份子",一个属于"敌人"范畴的人。到了文革,他遭到的不但有尖利的精神折磨,还有残酷的身体摧残。他已经遭受了两次劫难,这第三次,也是最凶恶的一次,彻底毁灭了他。这是一个人的毁灭,也是一批象他一样的人的群体--文明中一个虽然很小却很重要的群体的毁灭。0 n7 ~1 d, J" Q
  1978年12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京举行了陈梦家先生追悼会,对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5 u, `! p- w% S  陈梦家诗词摘录* R9 p/ _4 a2 a8 l6 c: c) P+ Q+ I
   陈梦家的诗7 P: r8 c" m5 l$ V* I; {2 w! ?
  一朵野花
" K" ~7 b' N0 w% \$ c. r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 t$ d: D% B3 I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8 @8 @, p. u0 I7 y6 Q- P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t3 K; {! \+ t8 g, }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 W! G* X! d6 U+ I& p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l$ C5 N. ^' @) x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藐小,
) B; C1 E# X! G: Z& }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 s  d5 q) X# [9 O# E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I/ o% [3 p3 W- f/ H" A# w$ T
  一九二九年一月
3 l" y9 K. n5 h1 o; T. F" A

! c- w$ B0 {# f5 ^【陈梦家诗歌 】
  x$ [1 j" k+ {' ~1 [1 L) K$ @
  h; S4 i: m# o! R- |

! K' Z! I3 x2 D, W  ~3 k  a陈梦家(1911-1966),出版的诗集有《梦家诗集》(1931)、《铁马集》(1934)、《梦家存诗》(1936)等。; c& V# O, Q& N( e/ e! ^7 h
一朵野花 雁子 白俄老人 雨中过二十里铺 鸡鸣寺的野路 铁马的歌 小庙春景 过高台县往安西 当初
. s7 W( f4 A! B9 E8 {4 x( F----------------------------------------------------------------------------
8 o/ b6 t' z5 {- \" d- A9 M  一朵野花& n2 F- I, a7 a+ V4 q! K, O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O+ Y, G; y- n. d  {3 z
不想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5 w* ]  p  h: |% f! v. q; U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 \- i; O: k+ Q  m. }. z' H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 u7 t" x: R. W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 W" ^3 W# h$ g; [+ z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 P1 Y! L, ?9 Y6 K& Y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2 w! o* O6 k, U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 e' E& N! _/ h# x# G8 `$ i. E----------------------------------------------------------------------------+ O3 ]  s; G: m. o: B. t
  雁子& m% L4 \% k  L$ U. T* u! a& o) K) w
我爱秋天的雁子,
' B* r4 _8 ?1 U4 ^* U终夜不知疲倦;5 \: ^! k, X0 B: x  J
(像是嘱咐,像是答应,)
. y! @9 Y; O' t4 i一边叫,一边飞远。

( _( s$ d/ w2 o' b从来不问他的歌,
3 U0 q) x" Q" p; A3 o- L& x& O% c- I留在哪片云上,% ?% C$ g9 I" h. o/ i
只管唱过,只管飞扬──
4 c- u/ J+ w! H8 i% D( [* H  ?* |6 J黑的天,轻的翅膀。
5 i9 q- a0 I* N4 q1 Y; e/ q# c; I9 |
我情愿是只雁子,
3 p( A3 y/ C" m# c一切都使忘记──  L! S5 l, {/ e- U; J/ H7 E
当我提起,当我想到," ?+ P' S# ^/ N( I8 j9 b% g
不是恨,不是欢喜。
  D. V+ b/ w9 B
----------------------------------------------------------------------------
8 H2 K3 f* B- t4 T# e, n$ Y6 G$ p  白俄老人
/ j( b2 b3 ?& x* r6 O, J他庄严依旧像秋天,  x  S' I) I( B  b) {
一柱静穆苍老的山尖。
/ q0 x, P* J- e8 y' f/ K有时候肺腑间块结
0 t  y) O# M# I  r! s4 C引起他咳嗽或是叹息──
  T0 Q! @4 h- C% C# x5 Y那一阵痉挛轻轻摇下1 L- E' @; P, x1 ~
他黄须上气凝的水滴,
0 T* q( h! c5 }' B3 B# q只频频摇头,他不说话。
8 w0 ~0 x0 I# c
是沉默,他衔着烟斗,
+ B  b4 l0 k! @7 w& x, o眼光在报纸上来回走;
+ Z6 r+ t1 s- K1 n# D* w& r有什么打搅他的心思,% O+ H" h  B, ~8 U
他停下来,把眼睛举起──) g+ I6 [( U  v* i) S
轻的一瞥,落在尼古拉+ \8 F4 ?7 t1 u' [
神武的遗像上。也许是
! ~0 A0 X; H6 F4 i" l: O9 F. F寒冷使他呛,他喊:「陀娜」!

  c( G. s: A( [7 m' K9 j1932
7 E3 f9 }# P0 I% H2 f5 e: g% Y. y* }6 J+ w* s: I/ G
----------------------------------------------------------------------------4 z7 V  r5 i" r, B6 r  \/ f' H
雨中过二十里铺, W, d3 S8 F" O4 u% M( W  B) P

* k( H/ F1 i+ p+ b' w水车上停着的乌鸦,
) C+ t5 ]# ]3 ]: j0 M5 M4 ^8 ]什么事不飞呀?飞呀!% b' x/ O+ R  \1 [7 Y) T
葫芦爬上茅顶不走了,5 I" G7 A8 h& W' a8 A2 v5 b# R
雨落在葫芦背上流。
" k* a3 B2 r3 N1 S& b: `" ?2 W静静的老牛不回家
3 p. ^% J1 A- E. W1 U0 z; }; |在田塍上听雨下。

+ g; t1 k+ p% ?# Y$ G7 v) ?* x2 W草屯后走来一群
% J) h" s% V1 l/ C% h白鹅,在菱塘里下碇。9 o* d* A- {) h! m' O6 }
小村姑荷叶做蓑衣,5 t, K; a6 i) }2 ~* a
采采红梦罢,云在飞呢!
* t; Y2 B. J# [2 Z4 k/ ]0 a雨,洗净了红菱,洗净7 n0 F6 D7 R! Z2 A1 B, y
那一双藕白的雪胫。

- {! F" J. c4 |% V, ^
2 y% C. d: c' r0 n) r----------------------------------------------------------------------------, a) k) [5 s  V$ Q
鸡鸣寺的野路
% z3 T1 B# p+ x" q! |$ L* F8 |0 H) Y+ C* V6 ~/ f6 E. ]3 Z
这是座往天上的路
# n) h5 h' }  n$ E7 `: q8 [夹着两行撑天的古树;
5 _4 q2 k" n# [# g( y烟样的乌鸦在高天飞,  E# z; m9 y1 E2 g; a
钟声幽幽向着北风追;, {$ y! I( s4 O) f" T
我要去,到那白云层里,
3 B2 p+ P1 [) U; Z/ O那儿是苍空,不是平地。

3 }% q: I9 B: z) F- o4 F大海,我望见你的边岸,
5 o) z8 ]3 [) l山,我登在你峰头呼喊……
5 L/ h& G9 [& `8 R5 f劫风吹没千载的城廓,
# U8 B! q: M% c, f* o何处再有凤毛与麟角?
: o3 V1 Q; l3 m: o我要去,到那白云层里,: x# K! O0 E. j5 D: B. c- P
那儿是苍空,不是平地。

! J7 v* g3 A5 m5 V9 b, T1932: q1 C' i; H! N
+ X- Q" n' f* @* E+ o% z8 U
---------------------------------------------------------------------------" z* b4 k( Q. l: O
铁马的歌
7 _+ a4 O3 [% V% u& _  a) E( S
. d, k+ V" P3 x天晴,又阴,5 k4 J' p! u+ t& ?9 M; s
轻的像浮云,5 S9 X$ ^. J$ M& Q6 \; n
隐逸在山林:# h6 O. _' P9 `, L  [
丁宁,丁宁,
. o3 |- H  J. s  M' O/ x6 }$ V
不祈祷风,- {- a6 }  k: e. y, w4 S
不祈祷山灵。
; E8 E1 [8 Q' o1 [风吹时我动,1 f: Z- w6 w; f6 A
风停,我停。

7 J9 o( {* V7 x9 k2 O: l没有忧愁,
3 M- u# X; U9 \1 |也没有欢欣;
" |1 e1 k: J" l" T- _9 L我总是古旧,) e. ~9 O3 m* a$ u* ]  n# X: P
总是清新。

9 T) E' K" k. V) c' H有时低吟* u% g( T; l& u; N  T+ s5 g$ v
清素的梵音,
  M% P/ V$ i: s: R有时我呼应
* P  h% O+ X6 C% |鬼的精灵。

- W3 w: [% n1 z( }我赞扬春,
8 v; h, Z7 o/ ]. z1 I- K* m$ d地土上的青,4 y# x7 X  m2 u2 X% n
也祝福秋深,% M% I& ^% ]# \2 r$ \2 E1 k( S8 |/ l
绿的凋零。

& _  V2 a9 k5 U6 x' f" M$ w我是古庙
5 H# t# s+ E2 I& }9 Z6 g/ R" \一个小风铃,
; _; W8 c" ~8 F5 d% V" z太阳向我笑,$ |% |: n8 S/ F) I& W
绣上了金。

1 {7 ^( b- p* Z+ t! r/ G' l7 z也许有天
8 o# V" s& x; h上帝教我静,
% ]; ~& T7 b1 W9 `  G我飞上云边,; d0 D  Q, @' F; L$ B; |7 {
变一颗星。
; B/ k: c6 @* [, c1 g
天晴,天阴,7 j3 g* C8 f; M) y% f5 {
轻的像浮云,
, T; L# s! k" }$ ?$ S7 p) N) V隐逸在山林:
5 k; ?8 C  _9 j" x. r丁宁,丁宁。

# N  O+ h5 p1 p% s0 `& C- t2 R: n( n4 a
---------------------------------------------------------------------------
% u, ?! j/ |- B+ E小庙春景
& h+ l- O) r1 c/ v& W9 @" S2 J6 o# X) g$ p5 \: d5 v
要太阳光照到
6 }$ d( c- v4 F7 t& g+ B: Z我瓦上的三寸草,
: X2 b, g+ u" A4 F& g4 K' {要一年四季
' l! W$ @- b' q雨顺风调。

% b: U0 p' t& D9 m1 H& f' b* A! f让那根旗杆
8 w! x; U1 {- a" \倒在败墙上睡觉,' c/ f4 R3 e% ^( t0 i
让爬山虎爬在9 C0 U% x/ \4 K. W
它背上,一条,一条,……
  Z' n# {' W& W0 w- F9 y: `4 a0 l2 m我想在百衲衣上
7 P5 G% x5 Y5 J* D0 P4 k# z& Y捉虱子,晒太阳;. N) F8 q7 }  Y& H! S5 a; g
我是菩萨的前身,0 y3 y! `/ @) i  K
这辈子当了和尚。

1 g& {5 a$ {) K) k; g8 f  1935
0 j% {+ c% @& B$ W* v, C, `' e1 A$ }1 n6 T0 E) F+ E, `
--------------------------------------------------------------------------------
# e  k& W1 w9 r' M- T过高台县往安西( h+ p$ z% c& X" W
——高台多悲风
( z: L" y  ?# u$ T  {
2 W: }% b6 K2 G- B) `
感谢两旁的白杨,
/ U3 i# J: v( I+ `( v# T送我们到高台,
1 ^# y/ n2 \" c. P虽然没有风,
# ]! y5 U1 a- _- Y0 [已经够苍凉。

) L6 o, M/ E9 O; S- W感谢温和的太阳
% i& U, o/ e* E) u  I+ b% @' E0 V2 D" F送我们往西走,  L" L6 E2 w0 X8 y$ }+ P, |
面对着沙里的远山,
& D/ U) R' ^# l4 }喝一杯暖酒。
2 X/ a4 F4 P$ @, k8 G, t7 d
1948
: Z$ L* u' ]5 C% P1 X
0 p( ~/ A7 N0 Z" `9 C---------------------------------------------------------------------------
" ?3 r; U* o1 o当初) V+ Z3 G5 K* M7 a( t. K: z

1 f5 D& s5 b( F% ?+ J+ ]# N当初那混沌不分的乳白色,
% H  u4 b/ t, T( b' \在没有颜色的当中,它是美。
% X- v/ |& _! {( {  A从大地的无垠,与海,与穹苍;
; D/ z2 Q$ p5 o2 g  p; g7 Z是这白雪一片的雾气,在天地间
7 i& z  z; u  E3 H% _; \0 f升起,弥满,它没有方向的圆妙,  V* P# k& _; ^. m# Y+ K9 `# Q
它是单纯,又是所有一切的完全:- L$ `' U* m. v. H1 c4 x
我母亲温柔的呼吸,是其中
7 T/ E) w1 p1 D2 O0 M2 [. N  f( \9 T微微的风,温柔是她的呼吸;
8 q9 k; `% m$ r+ {* ]- ^那亮光是我父亲在祈祷里7 y' `5 `! k0 s5 ?' }/ Y
闭着的眼睛,他与主的神光相遇。7 A0 {2 W) T7 Z5 l+ X9 f% S7 e
呵,我只是微小的一粒,在混沌间
# E4 p6 _! C& k6 Z8 Y没有我自己的颜色,没有分界;
# L3 Q* T8 d: L0 ~那乳白色的一片,多么深远,- u2 X+ I, s( L  Y0 F  A, r
但我微小的在其中,也无有边缘,
6 s1 n( N- v4 z7 W  v$ ]我就是那渺渺乳白色间的一点──" d  D, R5 {; _. ?4 Y, f
他通到无穷去的周围,是乳白色,
. U1 Y9 R. w! Q& r1 C他自己占到微小的一点,也是。/ K* F+ g1 Q4 A& H5 V& `2 L
我有呼吸的从容,因为无一丝% _- E+ y; V0 M
阻碍我自由的伸舒,我从容的
- i/ f9 L$ t$ V9 ?! s在没遮搁的渺茫间浮沉,我又
$ J! h, v* \2 v9 b9 z借取了天使的翅膀,向空周旋。
  _( R3 s0 m9 }8 b2 y0 u0 |5 s+ n不用辨识那完全清楚的一色,
* Q1 j% D. H# q8 u天地与海的名称,不能妄称,! n% [, w) c( L/ z6 u2 G# _
不能妄称神的世界间的神名,
7 m+ M9 k# c* T) {不能喊出我自己的名,我原没有。) s  K$ M, j3 c
但是我和母亲的相合的呼吸,
" X% Y8 h$ P$ A1 t3 f* O# s它们全无分别的呼吸在一气,
$ }  e5 {  t) K$ y( S& I融融如水乳的天籁;
1 r5 H- N+ P3 U  g我在那中间,吹一口气的泡沫9 z# k4 d# K! V- s) v5 q
翻出那不受劝服的波浪,既然这样,
: Z) ^4 d' ]7 n) G- p我便听自己无思想的飞射。……
# x' u" D+ t, ]9 G到时候我清醒了,4 @0 J! Y- I  T- S
那头上的天花板,摇篮的白
7 z- n2 x# A/ c( ?9 q和陈旧的白窗帘,也使我混乱4 s0 k9 b7 n) q. N- N7 C! i
究竟那和刚纔梦里有什么分别。
  Z; `8 ]4 u4 P) ~; G7 p! ?我没有智能去分别,梦和醒
5 e! g& q3 t6 _, s4 H4 Z在我是一样;母亲乳白的胸脯,; \+ J3 ]2 [; n
我埋在她的温柔里,我吞进  p) i7 h% M! F1 E9 T
那一点紫红的星──是爱,是温,
4 b7 t# P5 V8 v是我生命的泉源,更是我/ ]/ c) p+ f" J. ?7 V, X( B# b5 }- C9 F
在乳白色间想到的日光。
3 z4 B0 \3 ]8 \5 o( B8 f母亲淡淡黄的白胸脯,她是
5 y$ o0 @1 y  O7 U  h, p我醒来时唯一的颜色,
  [9 a5 M: y. j8 ^我闻到那从紫星中流出来
1 W$ @" g) `% }' F. X7 R# ]生命的芬芳,醒的芬芳;
/ k7 k& V/ t0 Z: \2 R! Q7 _那是淡而不浓的,它们原和) q9 j. G$ t/ l4 S7 Z& @
我梦里的光景一样,一样,一样,
- x6 j, A2 M- q它们就是这样引诱我去
5 u5 u5 W" S5 z, W  u那乳白色间的梦……

! O4 B! t- L% Z% \  y+ W& X3 F' S
$ K8 L8 g( v% C5 c& d
《纪念志摩》 2 k! b1 A! S# X: k! q- M: q

- ]0 j5 c: ?* C7 f' a) C陈梦家

5 q% U. h/ l- j# ]: E 1 @  T( l- {- k2 r, X8 v3 v
等候他唱,我们静着望, & P5 `& z% U- y+ L, z
怕惊了他.但他一展翅, - w7 Z) N7 ^( o! u7 b% d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 u* @# M: C! e' o' s1 r8 I他飞了,不见了,没了--- + Q  d1 i8 u4 o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3 v6 ?' Q8 l/ e, ?: K( ~他去了,永远的去了.我们还是常痴望着,痴望着云霄,想再看见他来,像一道春光的暖流,悄悄的来.不能说这全是痴,我们不知忘掉了多少事,惟独这春光火焰似的热情的朋友,怎样也难使我们放下这痴心:我们要的是春光,火焰,要的是热情.听这秋声萧萧的摸索四野衰败的芦草,我们记起过去的一个秋天:怎样的那冰凉的秋天蹑进我们衰芦似的心里,教我们怎样说,那一刻间不能信的信息,教我们怎样信,他一飞去的神捷,唉,我们怎样再能想!在这秋天的晚上,隔院小庙一声声晚袅袅的攀附在这一缕青烟上,游魂似的绻绵,我彷佛听他说:我在这里.我翻开这四册诗集,清水似的诗只,清水似的诗句,是那些片可爱的彩云,在人间的潮海上投过的影子.现在那翩翩的白云,又在天的那方,愉快的无拦阻的逍遥?我们展开这几卷诗,是他偶尔遗落下的羽毛,彷佛看见他的轻盈,丰润,温存的笑.他的第一集诗----志摩的诗----在十一年回国后两年写的,那些是情感的无关阑的泛滥.那种热情,他对于一切弱小的可怜的爱心,

. d4 r! `; ]! D# Z" \3 [" {' d给宇宙间一切无名的不幸,
" x' U1 y" m. p; Z我拜献,拜献我胸胁间的热, 7 s2 X: W! a* j# e  T; x
管里的血,灵性里的光明; 8 W( a* j) l4 t" @. }( p% ^, N3 @
我的诗歌---在歌声嘹亮的一俄顷, 9 G! N* {9 k  ]. N. p2 W
天外的云彩为你们织造快乐, . e( S! \) Z  @- R
起一座虹桥, , P% x/ U0 l8 e  a# F1 E0 R
指点着永恒的逍遥, - J" D$ i, P7 t9 o
在嘹亮的歌声里消纳了无穷的苦卮!

# e: u" B: n4 x0 |. Q* z- y4 z3 y真的,他有的是那博大的怜悯,怜悯那些穷苦的,不幸的,他一生就为同情别人忘了自己的痛苦.那在大雪夜用油纸盖在亡儿坟上的妇人,那些垃圾堆上拾荒的小孩,那些乞儿冷风里无望的呼求,那个黑道中蹒跚着拉着车的老头儿:这些不幸永远振撼他的灵感.他的慧眼观照一切,这古怪的世界横陈着残缺的尸体,又是那热情引他唱起[毒药]的诗,他也为着恐怖的[白旗]呼唤,在[现实]恶毒的阴黯中,他总是企望着这老大民族的复兴:4 r% c( h9 p  y0 p1 T5 b
$ o2 x/ G4 u0 y
古唐时的壮健常萦我的梦想:
( O; |* F! D. R那时洛邑的月色,那时长安的阳光; + \1 D8 B+ P# g* j$ r1 d
那时蜀道的啼猿,那时巫峡的涛声, ! k- {) P5 u  \
更有那哀怨的琵琶,在深夜的浔阳!

- s6 v' F# }. r: q- {) c; e
, b0 R) P& j$ r( |但这千余年的痿痹,千余年的蒙憧:   X* _" j( R$ m+ V( m
更无从办认---当初华夏的优美,从容!
# J; T6 T, m  T) V摧残这生命的艺术,是何处来的狂风?--- ! X. A9 N; M0 b1 A( W2 x5 Q4 Q
缅念那中原的白骨,我不能无恫!
( A. ~6 s. l5 x  l/ G( q
6 O7 E+ g4 h2 u0 ^0 i1 p
在他第一集诗里,许多小诗是十分可爱的,[沙扬娜拉],[难得],[消 息],[落叶小唱]和[雪花的快乐],到如今我们还是喜欢来念.十年前初创时的新诗,只留下[志摩的诗]这惟一的硕果.这些诗,不光是鲜丽,它还有爽口的铿锵的声调,如像一首诗: ! l. q' [1 g1 P& T5 ?* A. Q
怨谁?怨谁?这不是青天里打雷?
+ s3 F. g9 u9 B4 \0 g关着;锁上,赶明儿瓷花砖上堆灰! 1 f% r3 S4 s& X. D5 Z+ T, @
别瞧这白石台光润,赶明儿,唉, 3 z5 [- {0 \- B& `7 Z  A# N
石缝里长草,石板上青青的全是莓!
, @$ A+ Z! P8 y9 p' t9 G( R那廊下的青玉缸里养鱼真凤尾, ' `5 @. B& d) q
可还是谁给换水,谁给捞草,谁给喂?

2 N0 y, k) l! N  O十五年,志摩在北平约一多子离等聚起一个诗会,讨论关于新诗形式的问题,他们在晨报有过十一期的诗刊.从那时起,他更用心试验各种形式来写诗,他自认他的第二集诗---[翡冷翠的一夜],-----至少是技巧更进步了.那开篇的一首长诗---[翡冷翠的一夜]---虽则热情还是那末汹涌,但他能把持他的笔,教那山洪暴发似的热情化做一道无穷止的长河.他向我说过,[翡冷翠的一夜]中[偶然],[丁当---清新]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诗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出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他的努力永远不间断,向前迈进,正如他从不失望的向生命的无穷探究.十年来对新诗这样不懈怠研求的,除了他没有第二个人.[总有一条路可寻,]他说.[我们去寻.]我们看他(我们自己要不要惭愧)不管生活的灰尘怎样压重他的翅膀,他总是勇敢的. ; O$ a% s5 a2 u
飞扬,飞扬,飞扬,
3 t" @; U1 [  t$ {  {9 H9 x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 @) U5 }/ A$ `) ^7 q
但看那生活的逼迫,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人不能受,他忍受.他有一种[信仰的勇敢],在一切艰难上,他还是急切的求[一条缝里的一点光],照亮他的一点灵犀.可惜这世界
2 F( F3 k9 \$ o& N, m) {+ b不论你梦有多么圆,
' T* M: b' }4 Y1 _周围是黑暗没有边.
; @) M% p. k& e/ n6 d6 g到处有[经络里的风湿,话里的刺,笑脸上的毒],但是[凶险的涂程不能使他心寒.]有时候他陷落在迷醉的气围中, 像一座岛, 在蟒绿的海涛间,不自主的浮沉.... 但他还是[迫切的想望,想望那一朵神奇的优昙.]我们全是大海上飘浮无定的几只破帆,在蟒绿的海涛间,四下都是险恶,志摩是一座岛,是我们的船坞.这生命的道路太难走了,崎岖,曲折,和无边的阴黯,一听到
, [$ C4 D2 V  s) ^0 D7 _! \$ s

4 [, @( Z4 [  J( B( ?0 J他唱,直唱得旅途上到处点上光亮, % |/ v) u6 \7 J0 L/ m: M" ?
层云里翻出玲珑的月和斗大的星,....
% l  w7 w: g% w' a我也是这些被唱醒的一个,听他说:[一起来唱罢!]十九年的秋天我 带了令孺九姑和玮德的愿望,到上海告诉他们再想办一个诗刊.他乐极了,马上发信去四处收稿;他自己,在沪宁路来回的颠簸中,也写成了一首长叙事诗----[爱的灵感]---.他对青年人的激励,使人永不忘记.一直是喜悦的,我们从不看见他忧伤过---他不是没有可悲的事. 二十年夏季他印了第三集诗---[猛虎集].他希望这是一个复活的机会.集子开篇的一首[我看见你]是他一生中最好的一首抒情诗.还有那首[再别康桥],我相信念过的人一定不会忘记,这类可爱的小诗,在他后期写的更多,更好---我们想不出如何说他好.我们一读他的诗,只觉得清,---不是淡---清得见底的;隽永,和灵奇的气息.我们说不对. 我不敢想去年冬天为什么再去上海,看不见他了,我看见是多少朋友在他灵前的哀泣.他知道,一定会笑我们忘不了的凡情,他好像说:[我只是飞出了这个世界,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和原先一样好.赶明儿你们也得来,可是我等不及你们的,我会飞去第三个世界!]呵!你永远在飞,这世界留不住你!洵美要我就便收集他没有入集的诗,我聚了他的[爱的灵感]和几首新旧的创作,合订一本诗---[云游]----.想起来使我惶恐,这曾经由我私拟的两个字---,[云游]---竟然做了他命运的启示.看到他最末一篇手稿----[火车擒住轨]---,只彷佛是他心血凝结的琴弦,一柱一柱跳响着性灵的声音.真的,志摩给我们的太多了:这些爱心,这些喜悦的诗,和他永往前迈进的精神,激励我们,这年头,........志摩争的就是这点子[灵魂的自由],他要感情不给虚伪蒙蔽.他还要尽情的唱,顾不得人家说[这些诗材又有什么用].看这十年来,谁能像志摩在生活下挣扎,不出声的挣扎,拨亮性灵中的光明,普照这一群人,不知道光明是什么. 唉,这一展翅的飞逝!我们仰望白云,仰望白云上的星月,那儿是你!也许你,在另一个世界上,享受那种寂寞;也许你" @  W4 m, ]) K/ ]

9 x$ [/ D8 f8 D* D/ t你己经飞度了万方的山头
4 B% t9 g5 s3 A0 M7 s; J去更阔大的海投射影子!% b, k/ x& b6 e+ O
但我们还是
  R) {& @6 z! L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9 F9 w9 A; F5 ^6 L0 s8 z
& @9 i! Z& I( Z2 \3 Z
              一九三二年十月抄记于海甸燕京& }$ t9 i% j+ M$ f) \
              (文中所引诗及文句,皆出自志摩集中.)  O5 M. [. ?# e) X7 Q

4 E1 B3 x# f3 N  h1 n2 z. {7 K/ C
陈梦家手迹.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1 10: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所有著述资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