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4|回复: 0

[各地风情] 福建锅边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4 15: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建锅边糊
来源:特色小吃

  锅边糊是福建福州当地的一种美味小吃,在福州的小摊,小吃店里随处可见。它取材自米浆、海蛎、花蛤、蛏干、葱花、香菇等,配以油条、油饼、馒头等配食,当地人都把它们当成早餐佳品。
  中文名:(福建)福州锅边糊
  主要原料:米浆,海蛎,蚬子,香菇
  是否含防腐剂:否
  主要食用功效:健胃

  由来故事
  清代郑东廓所著《福州风土诗》写道:“栀子花开燕初雏,余寒立夏尚堪虑,明目碗糕强足笋,旧蛏买煮锅边糊”,由此可以看出,锅边糊这道小吃在福州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锅边糊又称鼎边糊,说起鼎边糊的由来、来历,还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明朝嘉靖年间,福州沿海城乡常遭倭寇骚扰,戚继光带兵入闽剿倭寇,受到当地民众的拥戴与欢迎,老百姓经常送粮送食犒劳戚家军。有一天,戚家军到了福州南郊,当地乡民摆下八仙桌,主动送来大米、鱼肉、香菇、虾皮等,准备热热闹闹地招待凯旋的战士们。就在此时,又有一股倭寇袭击,戚继光问清情况,马上集合队伍准备歼灭敌寇。老百姓一听着急了,无论如何也要让战士们吃了饭再去打仗。不知是谁灵机一动,将大米磨成浆,肉丝、蚬子、金针、木耳、蛏干、干贝等一股脑混煮成清汤,涮米浆于锅边,不消一刻钟,一锅又一锅的鼎边糊就出来了。众将士吃饱后奋勇上阵,把倭寇全部消灭。“做夏”吃鼎边糊,缅怀民族英雄,也有着爱国主义的内涵。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1961年,朱德元帅在福州品尝鼎边糊时说,这么简单的原料,这么简便的制作,这么简化的吃法,却有这么吸引人的魅力,真叫人难以忘怀。

  制作步骤
  1、大米泡上两个小时,一定要泡的,这样磨得才细。
  2、两个小时后,将泡的水滤掉,就要开始磨了,水要少些,浆要浓的。
  3、放入料理机的豆浆杯,做的量多的话,需分次磨,不可太满,并在豆浆杯的上口用块布遮一下,磨的时候,用手压住,因为米浆较浓,会有渣喷出,为避免厨房大搞卫生,堵上。
  4、磨好后,往过滤网倒,为了过虑未磨好的米渣,怕料理机没磨细,用勺子把细的压下去,就好像过滤豆浆一样。
  5、米浆弄好了,锅内倒入清水,做锅边必须要用铁锅。
  6、用干净的菜叶或萝卜,沾点油,沿锅边均匀抹上。
  7、用饭勺(本来要用碗,但是锅小,用碗不实在),搅一下米浆,再舀出来,在水七成热的时候,往锅边滚上米浆,越薄越好。米浆会蹭蹭流下来了,锅小就流到水里去了,没事,就是不要流太多。
  8、边缘起皮后,用铲子铲下来,搅碎,如果想做多点,锅里再加水,锅边再抹油,再浇一圈米浆,如此循环。
  9、放入配料一起煮,再进行调味,海鲜的配料,调味要少搁,吃的就是要鲜。
gbh438.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