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0|回复: 0

[综合讨论] 宿城张将军庙历史文化渊源调查笔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4 09: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xf001 于 2016-9-24 09:57 编辑

                                                四渎正位 淮河之神
                                               宿城张将军庙历史文化渊源调查笔录
                                                                                                             蔡同喜


      笔者近期阅读我市民间历史学者王晓风的系列贴文《宿迁秘境追踪》,其中一篇历史研究文章中,提出了宿迁张将军庙原为淮河之神的祖庙一说,笔者对此倍感兴趣,于近日专门对王晓风先生进行了采访,请他详细地谈了自己研究观点的论据。

                                                                  一:拍卖会上,痛失宿迁的文化史料
      王晓风说,自己对于宿迁张将军庙感兴趣是在几年前,一个机缘凑巧的情况下,他和朋友一起,参加了北京嘉德2008年的秋季拍卖会,在这次秋拍中,他意外地发现这次拍卖的一个重点文物和宿迁的文化渊源关系极深,这就是明朝著名宰辅叶向高所著,董其昌所书《龙神感应记》手卷,该手卷不仅字体规整,遒美无比,更重要的是这篇文字中记叙了叶向高第二次出任宰辅路过淮阴淮神庙,受到淮河之神庇佑,一路顺风护送他到达宿迁直河口(今宿迁皂河西王营村)的传奇经历。
      叶向高这个经历不仅在《龙神感应记》中全文记载,而且在他的文集《蘧编》中有更为详细的记录。天启元年(1621)六月初九日,他从福清启程前往北京。当他到达江苏淮阴的清口,准备渡过黄河时,却遇到河床淤塞,“拥塞二十余里,其浅处不盈尺,即轻舟亦不得渡”。眼看就要误期,叶向高听说当地龙神非常灵验,就准备好“三牲六礼”,到当地的龙神庙祭祀和祷告。祷告刚完,庙祝便作神谕,应允叶向高可以得渡,须臾之间,河水就涨了一尺多高,翌日清晨,河水已经涨到四五尺。叶向高大喜,吩咐手下准备渡船,此时,偏偏遇到逆风。他“复祷于神,遂得便风”,真是灵验无比,他顺风北上,“藉风力一日至桃源,次日风大利,遂至宿迁,盖顷刻间百二十里矣!……自宿迁行六十里至直河口,至此乃脱黄河之险。”
      这就是叶向高“黄河遇龙,淮神风助”的典故。天启四年(1624)九月,叶向高告老返乡再次路过清口淮神庙,专程前来祭拜龙神。为纪念以上一事,叶向高写成《龙神感应记》一文,请自己的好友、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书写,并刻成碑记,立在淮安清口的淮神庙内。
      王晓风说:他之所以认为这件文物和宿迁文化渊源极深,并非是指叶向高在淮神的护佑下平安到达宿迁,而是说叶向高文中所述的护送他北上进京的淮河之神,根据王晓风的研究认为:《龙神感应记》中所述的龙神庙,不过是明清时期官方设在淮安清口祭祀张将军的专祠,但张将军的祖庙却是在今天的宿迁宿城经济开发区东首,这便是宿迁城南一带著名的张老爷庙。
      讲到这里,王晓风有些后悔,由于自己资金有限,在那次拍卖会上,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和自己研究关系极深的手卷被一家大公司买走。内心懊恼不已。在回家后的日子里,他便开始认真地研究淮河之神张将军和宿迁的关系。

                                                            
                                                                   二:淮河之神,诞生在宿迁的神话
      张将军名叫张襄,宿迁当地人称张老爷,故而其庙亦称张老爷庙。宿迁历代县志上对此都有很详实的记载。明万历《宿迁县志》卷二的《祠庙》一章记载:“张将军,其神本县中隅人,名襄,弘治间业商,至伍家营为舟人所害,弃之水,夜托梦其母曰:我为舟人害之矣,明日有舟至此不能行,尸浮处,即其人也。次日,舟人至小河口,舟果不能行,其尸逆流舟尾而出, 其家人得尸,遂为 告诸官,置舟人于法,后屡见梦于乡戚,言已为河神,能致祸福。舟行至小河口遭风波者,呼其神辄应,历在有功于运漕。朝廷屡遣官御祭,隆以显号焉。”清代诸县志记载相同,清末的《宿迁县志》中在上文后又加注:“至本朝,护漕有验,加封护国济淮勇南王”
      王晓风解释说,县志记载的文字大概意思是:张将军是宿迁本县的县城附近人,名叫张襄,在明代弘治年间外出经商的时候,在今天的泗阳武家营被船夫谋财害命,就托梦给母亲,说:我已被船夫害了,明天有条船路过这儿的时候,我让它无法前行,我的尸体也就浮出水面了,到了第二天,果然有只船到小河口就走不动了,张襄的尸体逆流而上附在该船上,从船尾处浮现出来,张家人见此立即报官,将谋财害命的船夫绳之以法。后来宿迁本地人都梦见张襄说自己已被封为河神,每逢有船只过小河口,遇到风波,船民就叫着张将军的名号,全都得到了庇佑。朝廷漕运的船只得到的保护更多,因此,明代和清代早期的朝廷都十分重视有功于漕运的张将军,将其从一个地方性的俗神崇拜逐步改变为国家祭祀的正神。享受“朝廷遣官御祭”的最高待遇。到清代更是加封为:护国济淮勇南王。(根据有关文献,张襄还有“管理河道通济平浪元帅 张将军”的封号)
      王晓风说,不仅如此,从明代以来,还有不少文人学士的有关记载,也可以佐证有关张将军淮河之神的身份,如明代虞淳熙所著《虞德园先生集》中收录的《金龙四大王碑记》,记叙了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
      “茶城之役,熙与竹箭并水浮而入京师,……菰芦中一夫大呼,急欲上舟,曰:“王使我上舟。”……张将军亲操舟若神,抵潞数百里而遥,果致安流,则将军去且致王命。熙语将军:“吾不能刲牲享王于王所丽牲者,愿有言然。”
      此处记载,张将军已经成为中国河神中至高无上的金龙四大王的部将了,他显圣附体与柁师身上,亲自护送虞淳熙安全归来。虞淳熙对张将军的感谢永志不忘,并将此事刻做碑记。
      明代治河名臣,总河潘季驯在宿迁徐州一代治河多年,对于张将军河神之事也深信不疑,在其向朝廷请求《乞崇庙祀疏》中道:去秋河决睢宁,运渠淤垫。臣谬承明命,开复旧河,董率百执事于正月十六日兴工。或告臣曰邳有金龙四大王与其部将柳、张、支、九。……臣不得以乃率郎中张纯、参政傅希挚、副使冯敏功、刘庠等竭诚致祷于神,且许以请额建庙,血食兹土。
      该文记载潘季驯原来不信河神,但开工后暴雨不断,无奈只好上奏朝廷,亲率众官员祭祀河神,并许诺为河神、张将军请封,工程才得以顺利进展。
历史资料中明确指出张将军为淮河之神的,是明代治河名臣苏茂相,天启六年(1626),为治理淮安清口之淤,苏茂相求祷于金龙四大王庙,其《淮安清口灵运碑记》云:
      天启丙寅春,茂相奉玺书来董漕务。五六月间,南旱北霪,淮势弱,黄挟雨骤涨……泥沙堆淤,清口几为平陆,仅中间一泓如线,数百人日挽不能出十艘。茂相大以为恐。或曰金龙四大王最灵,因遣材官周宗礼祷之。是夜水增一尺,翌日雨,复增二尺,雨过旋淤。茂相曰:“非躬祷不可。”闰六月二十有五日,率文武将吏诣清口,祷于大王及张将军神祠。四大王,黄神也,祈逊淮勿侵;张将军,淮神也,祈捍黄勿缩
      我们从这一段文字中,可以明确地看到:苏茂相率文物官员的祭祀,毫无疑问是代表官方,代表朝廷,而祭祀的对象中,张将军由一般的黄河之神的部将,演变为与之平起平坐的淮河之神。
      那么,有些人一定会非常奇怪,一个毫无社会地位的商人,被人谋杀后,阴差阳错报了仇,怎么就会变成一位享受国家祭祀的正神了呢?其实,这在从自然神崇拜演变而来的水神崇拜中,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例如,在台海两岸都受到广为崇拜,至今长盛不衰的海神妈祖,生前也是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渔家姑娘,明清水神中,除去金龙四大王谢绪是宋室皇族贵戚,黄守才黄大王不过是个民间巫师,汶上老人白英白大王,只是一个河边老农而已。《礼》曰:“凡有功德于民者,则祀之。”《记》曰:“能为民御灾捍患者则祀之。”不仅水神崇拜如此,就是城隍、土地等祠庙的神灵崇拜都是如此。

                                
                                                                    三:历史资料,证实张将军淮神地位
      对于淮河之神张将军,是否就是宿迁张将军庙的张襄,这个问题早在明代当时就有争论,明代陈继儒《陈眉公先生全集》中有这样的疑问:“张顺将兵救襄阳,身中三矢而亡,尸出上流,披甲胄,执弓矢,直抵浮梁,怒气勃勃,得无神,所谓张将军者是耶非耶?”他认为,张将军有可能是张顺。
      明末清初的历史学家谈迁对于张将军的身份也有所猜想,他的著名作品《北游录·纪程》载:金龙大王庙最着灵,无舟不祷,优唱灌耳。旁祠张将军,敕封灵济勇南王兼□□平浪元帅。大王职黄河,将军职淮。孙吴时,张梱尝屯兵闽泉之青山,御海寇,没葬焉。建炎南渡,虞允文与金人战采石,见大旗上题张将军姓字,询土人之从军者,得其神迹,进封为侯。至景炎元年,敕封灵安王。诞辰十月二十三日,惠安令致祭为常。意即其神或别有所出,未可知也。淮清河浊,而黄强於淮。隆庆初,朱尚书衡分黄导淮,力刷清口,淮黄交相为用。天启辛酉。福清叶文忠(向高)应召导淮而胶,得张将军风助,见庙记中
      谈迁在这里理清了“大王职黄河,将军职淮”的关系,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明代叶向高得到淮河之神风助的神话,但却又将张将军误认为是三国时代的张捆。但他也不敢肯定,所以又说道:“意即其神别有所出,未可知也。”
      不过,在他继续北行,到达宿迁的张将军庙时,他也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得:宿迁县,一大聚落也。菽麦盐豕。贾贩相属。十五里陆家墩。十里小河口。南岸张将军庙。俗传神为女弟出治奁物。被舟妇白氏溺之。尸随舟三日始出。事泄。氏论死。神佐金龙大王治水。庙旁俱其裔。或外出。置婴儿庙中。嬉戏终日不踰阈。为冥护云。贾贩恭事惟谨。
      谈迁笔下有关张将军成神的经历和县志上基本相同,而且还记载了当地张姓后裔有事外出的时候,都将自己的婴幼儿放在张老爷庙里,玩耍嬉闹终日都不会跑出庙门,其原因就是张襄张老爷的神灵庇佑。
      由于在明清当代就有很多人搞不清楚淮河之神张将军身份,便导致很多现代学者更是将张将军淮河之神的王冠来个“张冠李戴”。例如,现代台*湾学者蔡泰斌在《明代漕河四险及守护神》中猜测道:张将军是宋代两浙转运使张夏,为杭州一代人所信仰祭祀。试想一下,杭州地区哪里可以看见淮河,便可知道这个说法有多么的离谱。所谓河神,必须在该水系中著灵显圣, 这些古今学者认为的三位水神,大都与淮河不搭界,仅仅因为是个姓张的将军,便拉来作为淮河之神,可见这些说法肯定是无法经起推敲的。
      王晓风遍览明清两代历史资料,终于在有关资料中找到明确答案:在同是明代的文人姚希孟的所作的《棘门集》中收录了他的一篇《祭张将军文》,文中道:“但闻大王,不闻将军,此行创获,争传炳灵。…..拂拭遗碑,稍具生平。家本钟吾,埋迹隐沦。强御弗戒,苍黄殒身。”文中明确说道:“家本钟吾”(钟吾乃宿迁旧称)。表明了淮河之神张将军就是宿迁张襄。文中其他部分是对于张将军当年被害一事的叙述,其中,我们也能感到,作者对于张将军灵异事迹隐然不彰的感慨。姚希孟对于金龙四大王和张将军经常托附在巫师、水手身上显圣的现象还做了这样的解释:“如金龙四大王并张将军者皆流俗所尸祝也,宛丘巫风达者不道,而灵异自不可掩”
      王先生说:当然,如果仅仅是这一处文人笔记式的记载,还不足以证明宿迁张襄淮河之神的官方身份,宿迁县志的记载也只是说他被封为护国济淮勇南王,最有力的证据是淮河之神张将军专祠的有关文献记录,王晓风查询大量历史资料,终于在清代光绪年间《清河县志》(现在的淮安市区在清代原称清河)卷三中找到这方面的证据,《清河县志》卷三《祠庙》中记载:“张将军庙在清口,神姓张名襄,宿迁人,成化中封永南王,乾隆年间建庙。”
      另一个更有权威,更能说明问题的历史资料,是作为正史的国家档案,王晓风在《清史稿》《礼制巻三·群祀考》中也找到了相应的记载:“清河祀明张襄,封彰灵卫漕将军”。王晓风说:这里的“明张襄”三字也确定无疑地说明了:淮河之神张将军既不是明代陈继儒所说的张顺,也不是清代谈迁所猜测的孙吴时期的张捆,偏偏就是宿迁的张襄。之所以他的专祠并没有设在宿迁,这是因为清河县(今淮安市清河区)是淮河与运黄交织的地方,也是张将军分管淮河最容易出现灾患的地方,因此,明清两代朝廷都将对淮河之神进行国家祭祀的专祠建在清河。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确信淮河之神是明代宿迁的张襄,而不是宋代的张夏、张顺或三国时期的张捆。
      王晓风先生讲到这里,笔者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在我市和邻近的淮阴市,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淮河之神应该是被大禹压在洪泽湖老子山下的无支祁,这是不是和你所说的张将军作为淮河之神相互矛盾?王晓风笑着说:这是由于搞不清四渎之神和四渎灵物的关系造成的,历朝历代皇家祭祀的四渎之神都是对于世间有着正能量的正神,而像无支祁是一个害神,只是作为淮渎灵物被镇*压在井下,而不可能作为正神享受皇家祭祀和民间敬奉。

                                                                      四:明清两代,张将军威灵远播。

      王晓风考证研究宿迁张将军的历史也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帮助,2009年前后,暨南大学历史系的褚福楼先生在论文《明清时期金龙四大王信仰地理研究》中,对于宿迁张将军作为淮河之神的地位也给与了专门论述,去年以来,聊城水文化研究院的胡梦飞博士专程和王先生一起探讨宿迁水神祭祀研究课题,并撰写了《明清时期宿迁地区水神信仰述略》,发表在我市的近期的文化刊物《梧桐巷》,文中对于宿迁的张将军也有所论述。
      王晓风说:张襄张将军,作为宿迁本土文化孕育而出的封建礼教神祇,其神灵地位在古代是至高无上的,他虽被称为将军,但实际上却已有王的封号,在明代便已被皇家敕封为“勇南王”,他的神祇地位和妈祖、金龙四大王并列,这在极其讲究祭祀礼制的封建时代是极其罕见的,明清两代重视河工漕运,受到敕封的水神无数,但被敕封为王的水神却只有这几位神祇。
      淮河之神张将军最有名的一次神迹是护送明武宗,明武宗南巡,在淮安游龙池遭遇落水惊吓,旋即还京,淮河之神便化作一个红衣水手,一路护送明武宗到徐州境内。清乾隆《淮安府志》中记载:“淮神庙,治东二里,旧志载:明武宗南狩,旋至徐州,神著灵异,上问:衣红衣者何官?神对曰:清河淮神送驾至此。因赐额,春秋祭焉。”
     明清两代的文人笔记、小说戏剧中也大量出现了河神张将军的事迹,如小说《醒世姻缘传》中第八十六回中,就出现了有关河神张将军显灵的大量描写。
      王晓风还专门到原来的张老爷庙附近做过数次田野调查,有关文献中记载的张姓婴儿在张将军庙里嬉戏的情节,也还有不少老年的百姓记得,他们说,直到民*国初年,张老爷庙的周边百姓对于张将军都还虔诚地笃信,香火不断,庙周围的百姓到田里干活,都把幼小的孩子放到庙里,说是让老太爷帮忙看护小孩,而张老爷对于这些后代子孙大概也疼爱有加,护卫得妥妥贴贴。从来没有出现过意外。
      在全国范围内,明清两代祭祀供奉淮河之神张将军的文化现象非常普遍,淮河流域大都建有张将军庙,或在金龙四大王庙里配祀,民*国《临县志》中卷一《古迹考.祠庙》篇中记载:临县东城门楼上建有水神祠,“奉金龙四大王、张将军”。 现代《微山湖志》中记载:微山湖地区最隆重的祭神活动,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三和九月十七的“大王会”,以及初冬砸凌起草取得收获的还愿祭祀。所敬的是金龙四大王、张大王、黄大王等管理河湖的水神。商人、渔家对这些水神岁时奉祀,虔诚至极,济宁商人甚至将金龙四大王庙盖到了位于江苏吴江县盛泽镇的济宁会馆里。迎神祭祀大王的活动,要搭偌大的香棚,要跪拜上香,更要请戏班子来唱神戏,且连唱三日。
      在宿迁当地,除了宿城经济开发区东首的张老爷庙之外,也有多处祭祀张将军的庙宇,根据县志记录,城内马陵山西北麓,城外耿车镇东面等地都有张老爷庙,现在依然保护完好的城东大运河畔大王庙里,庙志记载曰此庙大殿上祭祀的主神依次是金龙四大王、张将军和清代治河名臣靳辅。

      王晓风先生总结说:宿迁自古就是诸水汇集之地,黄河、运河、古泗水、淮河都在这片土地上来往纠结,古人云:楚人好巫,巫者,即人工造神的工程师,宿迁地处楚地,故而从古到今,巫文化盛行,古代人们向往着只享水利、不受水害的太平生活,希望冥冥之中有神灵庇佑,从而孕育出了无数有关水神的宗教文化。
从官方来看,历代皇家都将祭祀五岳四渎看得和祭祀天地同等重要,而四渎“江、淮、河、汉”中,黄河之神的祖庙在皂河龙王庙,淮河之神就是明代宿迁的张将军,长江之神是伍子胥,根据宿迁县志上有关记录:伍子胥亦为宿迁的伍员里人。四渎之神中,宿迁独占其三,如此看来,宿迁真是一块天神眷顾的宝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