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8|回复: 1

天人合一等理论问题之淺见——与观云客商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5 14: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人合一非单一化,有多层次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一、天道酬勤的天人合一。诚者天之道,诚者,实也。事物内涵的物理,格物穷物理;诚心者人之道,诚之者,实也。事物内涵的事则,致知穷事则。诚道的天人合一,穷物理事则的格物致知。天道元亨利贞诚,诚道的天人合一;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格物致知的穷物理事则之天下之变。天道酬勤的天人合一。
二、天道元亨利贞诚与人道仁义礼智信之两体理一,诚信道的天人合一。其中,天道元亨利贞诚,天道酬勤的天人合一。人道仁义礼智信,信,是社会心性文化效应的人道形态。仁义礼智的核心是仁与礼。仁内的道德心主持,礼外指言行为规范路。义于仁,宜也;仁心非仁义,以礼义质正和质实。义于礼,路也,言行的礼义规范路。智有知与智,知物理事则为知,礼的知识体系;智是辨人做事,“人事尊卑,义奠于位;立纲陈常,义辨于事”,归属仁心之宜,成大用于礼义规范定中庸体用。所以,仁智同体的智内神外,神参的仁智同用。仁义礼智信的人道彰显,推动天道元亨利贞诚,诚信道的天人合一。
三、物质文明与社会文明,回归原点:心性文化文明的活力主体。继之者天人之继,成之者却是人的心性文化文明之性命体生生不息。儒家的心性哲学,探究继善成性的天人合一。
四、船山道体论的人、天、物程序:“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显然天人合一的道体论。终奏物,天人合一的终极目标。始奏人,心性活力的文化主体;中奏天,形上文政導的存在理势天之神参,成形存在音容天的音与容两体理一。存在音容天有人物之元,心统性情有理情、理欲与质文心性的两体理一,神理于民生利益的精微之几。存在音容天潜藏鬼神之绍,心性的危微之几,神理于质实鬼神,顺应民情,《易传》的“明有性情,幽有鬼神”。再度深刻,“明有礼乐,幽有鬼神”。质实鬼神,顺应民情,仁礼、礼乐的神参两体理一。礼处在仁、礼之间的中介点。礼外而仁乐皆内,仁是心性道德之人为,乐是心性快乐的自然需求。心性内的人为与自然矛盾体的仁乐关系,恰恰就是礼义规范成社会秩序井然的心性内的两大要素。顺应民情之神参两体理一,社会和谐成然,仁德和谐与快乐和谐的明有礼乐。天人合一的道体论。
天人合一的道体论,已蕴容一、二、三的天人理论在内,有别于西方,显然传统文化特点的天人之学。
五、人为循践精神有个性人心与整体道心,习以性成的各正性命与性命分殊;有道器高低层次,天命与性命,神理与理气,即理论理性文政導的理势天,与实践理性的音容天之间,心性哲学与心性学,都有心性内外。一切人为动因有自然基础,理性的心性唯物。世间无纯自然,人为之自然。人为循践自然,存正负向,质正人心的心性辩证。正向有为自然,负向两极是无为与妄为。历史逻辑己清晰,现实逻辑可证验。
循天理,天理如同被打扮的小姑娘,千人不一。循顺物则天下之变,物理事则为天道理则之循天理。尽人事,透彻理解不简单。人事往来成古今,一是人事分工的合理性,“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心性理则的乾刚健与坤柔顺,功能价值是循理而应乎事物的各正性命,性命分殊。于天理达人欲的心性人事之仁礼本体。二是合理的分配,公平的社会原则,于人欲见天理的须有安排;三是大中涵化的中庸体用,实函斯活的质量互变。尽人事有哲理境觉: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中西哲学的文化共通点,都是爱智。不同的文化特点,有不同特点的智慧文化。智内神外的智神合一,神参两体理一的一分为三辩证法,中国智慧。至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世俗问题,请参阅我的主题贴:《生命核心与生命性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00:56: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观云客 于 2017-3-16 01:35 编辑

承先生提点:
(且从万经之源的《易经》角度浅看中哲)
~~除去乾坤二卦(因其阐述对象仅为‘天理’),其余六十二卦皆“为”“人事”。
~~卦画之中的“易”,其本质属“感性直观”(缺少应有的逻辑论证,更多表述为‘先验性’)。
~~夫子理论所表现出的突破,得益于其思维方式的升级,即包容性思辩(或说‘扬弃’)。这种方式应发掘于《易》。(从夫子的《易》释中,即能领略到其思想的发展规迹)
~~又因其论述中所引用的主要概念,都源于传统儒学,而这些概念的固有的局限性,已注定夫子理论难有大的发展。
(针对这类‘先验性’概念(如‘气’‘太极’等),夫子缺少实质性思辩)
冒昧:
~~后学不应对其理论做过度解读!
~~借助先生之论,进一步明了儒学的奇点在“为”。
~~夫子的“兼容性思辩”精神,才是国学复兴中值得传承发扬的“精华”之一。也符合当下主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