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99|回复: 4

[其它] 古代文学中男人的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0 11: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诗文中常能读到男子流泪或涕(后者兼作鼻涕,但多作泪解)。上可追溯到屈原“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楚辞·九章·哀郢》)。而至唐诗人中尤甚,如白居易“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琵琶行》),李白“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对酒忆贺监二首其一》)。让人迷惑的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岂非古训或对当时事实的描述?屈原、白居易、李白诗、赋中的落泪并非出于如丧考妣的悲痛,何以涕淫淫、湿青衫?由此想到西洋文史中相关的记录。据波伏娃《第二性》,法国政治家、浪漫派小说家Benjamin Constant(1767-1830)、哲学家狄德罗(1713-1784)“时常泪如泉涌(used to pour out floods of tears),后来,男人哭泣不再时髦,他们就不哭了”(Parshley英译本608页)。有人考证“男儿有泪不轻弹”原出处为明·李开先(1502-1568)《宝剑记》(原文作“丈夫有泪不轻弹”),[注1] 李与Constant、狄德罗的年代仅差两百年。或许文明进步到一定阶段,成年男子的泪便失去了吸引力,好比长大的孩子不能再靠哭闹吸引父母的注意。如此,几个世纪前的文人们恐怕也多为增文采而强说愁、少因生理机能而泪沾巾吧!

网友江河清湛:
主要看到的都是文人轻哭,“造分手而衔涕”,“江州司马青衫湿”,“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多是感情上的浪漫和寄托,是率达而非怯懦的表现。杜甫也有“初闻涕泪满衣裳”,感情上是很浪漫而且属于文人的。文人轻哭则民间的男人或许也没那么矫情于哭是怯懦的。至于之后关于“有泪不轻弹”这样的句子,多分析几个吧,我读的不多,不好说是什么样子的。文学体裁的起落和世俗化过程,元明以后现实主义进程我也只能说。。略略感觉。。有关系吧。。。再到后现代主义解构又有了新的表现。

yong321回复江河清湛:
你的意思我能理解,而且思路很好:从楚辞到元明时代的文学,浪漫主义盛行,文人落泪正是其表现,与怯懦无关。明以后,现实主义逐渐占主流,文人的泪就不再“时髦”了(波伏娃的用词)。多谢!不过将浪漫的泪与怯懦的泪分开,现代人看来颇为牵强,所以怀疑这岂不是借口。

网友江河清湛:
如果是说文明进展到成熟而学会从功利性角度理解了“哭”的意义的话,似乎有点认为当今文化比过去更理性的意思,可实际从群体表现的宏观视角看,应该一直是理性而功利的,......而“哭”实际应该是一个“士”在“文”顶端思考的表现结果,而沉淀在当时文化里也是认为“哭”只是普通情绪的宣泄和表达而已,前后应该都不是带有目的性而是手段性、表达性。

—————————————————
[注1] 网友d_a_a_d:查到更早有元·李泂《双调夜行船·送友归吴》:“丈夫双泪不轻弹,都付酒杯间。”

(原发于http://yong321.freeshell.org/cnn ... ientLiterature.html)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7 23: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男儿有泪不轻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2 13: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屯 上六》 乘馬班如泣血慩如

          虞翻曰:乘,五也。坎為馬,震為行,艮為止,馬行而止,故‘班如’也。

         《九家易》曰:上六乘陽,故‘班如’也。下二四爻雖亦乘陽,皆更得承五,憂解難除。今上无所復承,憂難不解,故‘泣血漣如’也。體坎為血,伏離為目,互艮為手,掩目流血,泣之象也。

          虞翻曰:謂三變時離為目,坎為血。震為出血流出目,故泣血漣如。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0 收起 理由
yong321 + 30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13 11:3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7-10-13 12:12 编辑


          《萃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


           虞翻曰:齎,持。資,賻也。貨財喪稱賻。自目曰‘涕’,自鼻稱‘洟’。坤爲財,巽爲進,故‘齎資’也。三之四,體離坎。艮爲鼻,涕淚流鼻目,故‘涕洟’。得位應三,故‘无咎’。上體大過,死象,故有‘齎資涕洟’之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0: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可追溯到屈原”:看来远未到最早文献!《周易》“成書大約在西周時期”(维基百科),较屈原早三百至七百年。多谢zqc4124指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