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90|回复: 26

[三代以前] 一切都有可能的周穆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0 02: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红酒 于 2017-4-20 02:36 编辑

百度补脑:昭穆制度是指宗庙制度之一,庙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

延伸到民间,祠堂神主牌的摆放次序也就是昭穆制度,如: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

一世为昭,二世为穆;三世为昭,四世为穆;五世为昭,六世为穆;单数世为昭,双数世为穆;先世为昭,后世为穆;

长为昭,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

周朝始祖居于中,朝向东面,然后左右两边按照父昭子穆的顺序排列。昭在左向南为阳为光明之意,穆在右向北为阴为昏暗之意。

1文王(昭)、2武王(穆)、3成王(昭)、4康王(穆)、5昭王(昭)、6穆王(穆)、7恭王(昭)、

9孝王(穆)、8懿王(昭)注:懿[yì]王是恭王的儿子,其父第七王恭王为昭则其理应为穆,但因¥@*……,所以懿王死之后……10夷王

(穆),11历王(昭),12宣王(穆),13幽王(昭)。


《史记》说周穆王在50岁时继位当王,在位55年。如依《史记》所言周穆王有105岁哟。我猜测周穆王的岁数还真可能有这么多,甚至于比105岁还要高龄。
打个比方:穆王在公元前959年当王,当了45年的王之后觉得实在没意思了,而且他儿子此时也是年事已高了,总不能看着儿子当一辈子的太子吧,所以穆王就退位了,于是太子在公元前914年当上周王。这一来就有新老两个王了,为了区分他们就把太子称为“共(恭)王”,就是共着的王(生称同死谥就这么来的)。15年之后即在公元前900年,共王先一步登天了,恭王死后他的庙宇安规排位在“昭”。

穆王的儿子死了就由孙子接替王位,这孙子就是懿王。懿王没几年也死了,他死后的庙宇按规排位在“穆”,可是问题来了,这个庙位是留给穆王的,如果给懿王用去就太欺负穆王爷爷了。于是就把懿王的庙位和他父亲排在一起,成为“昭”位。

“昭穆”宗庙制是周朝才有的制度,很可能就是穆王制定的。文王为“昭”,武王为“穆”,成王位“昭”,康王为“穆”,其父昭王为“昭”,他穆王立在“穆”,之后是儿子在“昭”,孙子在“穆”……“昭”“穆”依次交错排列下去。可他没想到自己命长,他的“穆”始终没立起来,就妨碍后面的“穆”无法接着排位下去,所以孙子懿王先他而死,可是立“穆”庙无位,只能立为“昭”。

穆王是在周孝王时期死的,死之后立庙在“穆”,这之后昭穆的顺序又恢复正常。穆王和恭王、懿王、孝王三王共处,可能与恭王共朝,恭王死后就出去求仙访友了,没怎么回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 收起 理由
胡姚弟 + 3 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0 19: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想象大胆。真不真的倒是其次。有时候,没有大胆猜测,就没有多角度求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0 23: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7-4-21 10:23 编辑

祖庙制应该是建立在严格的宗法制度上,大宗继祖又继王权,才会有严格的昭穆制。一旦破坏大宗双继承制,昭穆制就很难安排。孝王的昭穆制不难解决。真难解决的是孙子死于爷爷前。
这是不难发生的事。先不说昭穆制,先说爷爷祭祖的事儿。这晚死的爷爷祭祖吗?进祖庙?对于他来说那也是儿孙庙,好奇怪的儿孙庙,里面立着儿孙的排位不叫儿孙庙还能称什么庙?在祖庙里见了儿孙排位,跟见了鬼差不多。这玩意儿没法祭啊!
怎么办,不是仙游嘛!一个百岁老人成仙了,那仙游挺自在,若成不了仙呢?百岁老人那只有满世界瞎晃悠。
不死就不能辞职,才能解决这份尴尬。解决老人的尴尬,解决不了大宗与王权的继统,王权继统一致,大宗继祖有中断。
难有万全之策,真让人操碎了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09: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让人操碎了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1 10: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7-4-21 10:48 编辑

昭穆制是大宗继祖的继祖方式下的一种祖庙安排,与小宗无关。
小宗有宗无祖,他的庙最多称宗庙。
小宗出祖才有宗,未出祖没有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1 11: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周朝以后天子、帝王之家都是继祖大宗。这种以继统为大宗,破坏了一般的宗法制度。这也是祖统双继的以继统为主的继祖。一般家族不出现这类问题,宗法权高于一切。
帝王之系为大宗,是因为“天下唯有戎祀二事”而继祖为大宗的事,未出祖的小宗至多算是“陪祀”。很难想象皇帝去别人家去“陪祀”。所以以后各朝代嫡长子继统并不严格,昭穆制也就没有严格执行。西周执行嫡长子续统比较好,但还是有个例破坏导致昭穆制并未严格执行。
现在看到的比较混乱的西周昭穆制的记载,也是因为本身为很好执行昭穆制,再加上后期的凭想象记载,使后人很难完全认清西周的昭穆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3 01: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i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7-4-23 02:45 编辑

我个人认为昭穆是一种庙制,没有庙,谈不到昭穆。昭穆制应当是康王至穆王时期形成的。

据《尔雅》古庙有两厢,无厢不称庙。据考古,西周庙也确实都呈品字形。一个庙,有主庙和两厢。两厢为昭穆。

所以,生人的昭穆,就看这个近庙或亲庙,谁立主(正殿),谁在两厢,两厢并列的有几世,这个不是固定的,看地方大小了,地方小了,就会另立主庙。因此,一个庙中,三世、五世、七世、九世都可以的。康宫就不只七世。

换了主,昭穆立马就变。原本当为昭的,立为新宫之主,则原当为穆的,就到了新宫昭宫。

周康王庙应当是周昭王建的,是主庙,称康宫或康庙。当时就应有两厢房,起不起名字的无法考证,也可能称东西宫、南北宫或昭穆宫。

到穆王时,昭王神位在厢宫,称昭宫而不是什么东西宫或南北宫了,相应地为对称宫起个穆宫名字来。

到穆王时,大家都知道,穆王死后肯定应置于穆宫,故周穆王生时,大家都知道其在庙中的辈次为穆。所以,他活着的时候,巫人装神弄鬼时,就敢称他为“穆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3 03: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17-4-23 01:25
我个人认为昭穆是一种庙制,没有庙,谈不到昭穆。昭穆制应当是康王至穆王时期形成的。

据《尔雅》古庙有 ...

天子就是天下的大宗。
与昭穆制想对应的就是毁庙迁庙的祧礼。
天子六世之后的第四个昭进庙时,就先毁庙和迁庙。昭一世,进祖庙,昭二世进昭一庙,昭三进昭二庙,安排昭四进昭三庙。这就是祧礼。
另一种说法是,文王、武王庙不毁,昭二进祖庙,昭三进昭二,昭四进昭三。
昭穆制是宗法之礼,而非帝王传属之礼。只是皇王族大宗是帝王族。西周的长嫡子继位制,就是协调宗法制度的继承和封建制度的继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3 03: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昭宫穆宫是否是祖庙内建筑是有争议的。
穆天子招待西王母“宾于昭宫”。祖庙除祀祖外,有些大事也在祖庙里进行。献俘、出征前誓师、成人之礼等,可在祖庙里进行。没见过祖庙接待女宾。哪儿也不是接待人的地方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3 03: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7-4-23 03:50 编辑
昼耕夜读 发表于 2017-4-23 03:22
天子就是天下的大宗。
与昭穆制想对应的就是毁庙迁庙的祧礼。
天子六世之后的第四个昭进庙时,就先毁庙 ...

昭穆必有祧礼。
迁毁庙殷商就有,由于形制很乱,迁毁之序无序可循,这才有了昭庙迁昭庙,穆庙迁穆庙。
否则,新亡天子入庙,整个庙都迁一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3 03: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昭穆制也有限定庙数的作用,否则,谁也无法预估祖庙的规格大小,无法预留地方。最后之能见缝插针似的安排后庙,破坏整体结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3 03: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庙、五庙、三庙都对应着迁庙。
否则不存在七、五、三庙之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3 08: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7-4-23 08:55 编辑

无论三庙、五庙、七庙,都是相对一个庙群而言的,地方不够了,就当另换一个庙群。如成周就有京宫和康宫,这是两个不同的建筑群。个人认为西周尚无毁庙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3 10: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7-4-23 10:48 编辑

按照昭穆制和中国传统建筑习惯,昭穆制下的祖庙应该是祖庙是主体,南北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南边有两庑,分别就是昭穆二庙,东庑为昭庙,西庑为穆庙。
现存的明清太庙及孔庙都不是这种建制。紫禁城太庙主体是主轴线上的享殿、寝殿和祧殿,享殿是祭祀之殿为太庙主殿,寝殿才是昭穆制的庙,历代祖宗居寝之殿,后殿是祧殿,放置几位远祖灵位。
享殿有东西两庑,是满汉大臣享配之殿。孔庙中大成殿也有两庑,分别是孔子的弟子及历代先贤享配之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3 11:06: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庙中,享殿、两庑和寝殿是一组建筑群中四个建筑,祧殿则与享、寝殿之间有祧墙分割,成为不同的建筑群。就建筑形式上看,享殿与东西两庑的构成,与昭穆制相同。功能上完全不同,享殿是祭祀场所,只有祭祀前,才将各位先祖灵位放入。两庑是享配之殿。
昭宫、穆宫、京宫、康宫若是祖庙中建筑,也可能就像,享殿,寝殿,祧殿一样具有不同功能的宫殿建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3 11:14: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17-4-23 08:40
无论三庙、五庙、七庙,都是相对一个庙群而言的,地方不够了,就当另换一个庙群。如成周就有京宫和康宫,这 ...

昭穆制中的庙数,就决定了要有迁庙之礼,否则庙数就不对了。天子祖庙添增庙数可以的,规据他定,各诸侯添庙那可是僭越,杀头之罪。
昭穆制只见于文献中,而且叙述各异,实际上并没有很好执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3 11: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7-4-23 11:20 编辑

祖庙中的寝,应该是祖宗灵位寝居之地,而非活人寝居之地。
穆王再与西王母幽会于昭宫,这就有点太不像话了!
太庙中的寝殿也有床位安置先祖灵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3 12: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7-4-23 12:27 编辑

“王在周康穆宫。旦,王各大室,即位”,活着的周王在上朝的旦前是否要睡觉,他来到康穆宫不走了,睡在哪儿?他不是睡在康穆宫的寝宫而是睡在大室之中?寝宫难道是大室?他的服务人员睡在哪儿?

寝室主要的功能就是让生人休息的,但摆个神位也可以临时作祭祀活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3 12: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里的太庙有寝殿。之所以被称寝殿,因为里面有床位。
庙本身是不住人的,住的是已亡的祖宗!
现在那么热闹的太庙还是阴气森森,原因是从来不住人的。既有庙管人员也是居住在被建筑隔开的附属建筑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3 12:57: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3 12: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昼耕夜读 于 2017-4-23 13:00 编辑
昼耕夜读 发表于 2017-4-23 12:57
#к#
Щйй磬

又来了!真叫人没办法,这东西太毁兴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3 18: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代文化宫里的明清太庙能等同于西周太庙?西周时,王常在太庙里住下来不走,直到第二天旦时,才在其中做一些封赏之事,那周王住在哪儿?这是不是事实?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3 22: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17-4-23 18:45
当代文化宫里的明清太庙能等同于西周太庙?西周时,王常在太庙里住下来不走,直到第二天旦时,才在其中做一 ...

这里关键问题在于康宫、京宫是什么?
西周建制左祖右社。祖庙与办公、居住地是分开的。住在祖庙里的结论是以康宫京宫为祖庙内建筑。若以京宫、康宫为含祖庙的宫殿,那就是另外一种认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3 23: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数认为“王才穆宫,旦,各大室”住于穆宫,日出格大室。
为什么不是日出前到达穆宫,旦,格大室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4 11: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昭穆制、九鼎制……真的靠谱吗?看看考古发现就知道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4 15: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范老师好!愿意和范老师讨论历法问题,还想请教更多问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24 18: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伊人兄好,共同探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