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30|回复: 1

纳西古乐掌门人宣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22 21: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纳西古乐掌门人宣科
) h* v: \4 e. n来源:人文丽江2 ]+ Y+ \0 n1 R0 J4 B
. t2 Y) T( d; ~$ Q$ X% n2 y
  宣科,男,音乐民族学家, 1930 年生,藏裔纳西族,云南省丽江人,教会学校毕业。现已从丽江地区实验中学退休,从事音乐研究。% N: n! |6 L: n: z
xk081f.jpg
  o! x/ c, {8 K) _  中文名:宣科
- Y. q( j" G; h; z+ f( L$ B3 h  国家:中国: i4 B" b  ~6 c; s( m6 S  t4 `; E
  性别:男$ u6 ?! a7 m& I+ A9 e7 @
  民族:藏裔纳西族) E2 Y+ C6 N& C  r" V! T
  籍贯:云南省丽江
# z' J0 D6 G% b+ B1 O$ I  职业:音乐民族学家
& V# A! R6 G- j# F1 H4 V2 `" j8 F# t* h& U" T/ j8 A+ e6 M
  人物简介, N4 {6 w+ i" @, o0 q. a0 H
  宣科早年求学于昆明教会学校,挚爱并长期研究音乐,"大器晚成"已是学术界对他的共识。由于有着多民族的血缘,故富有颖悟的天秉和进取的气质,不仅具有运用多种语言的能力,还惯于以多民族的不同方式理解和思考问题。他在饱经忧患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振作有为的生活态度,及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为世人所瞩目。
; D7 L2 y  o, O1 ^) [: R( B9 M xk181f.jpg + Q% I" R! a" n1 v! r7 b0 |
  家族简介! l  L" m$ C# j& n; M& [
  宣科的祖辈,是明朝嘉靖年间从安徽宣城充军到云南鹤庆的汉人,曾祖母是纳西族,祖母是藏族康巴的公主。他的父亲宣明德聪明过人、记忆非凡,能说7种民族语言,是纳西族第一个会说英语的人。
, F/ |2 X1 }8 E& h
4 C" }9 l6 q2 x% ]. e  成就及影响
1 D8 f! U( ~# D  1957年他遭受无妄之灾,关进了监狱,一直到1978年才重返故土。有人说宣科去坐牢,像是进了一次美容院,二十余年之后出来,他依然生气勃勃,青年焕发,丝毫看不出一个获释囚徒的沮丧。牢狱生活没有击垮他,是因为音乐始终呵护着宣科的心灵。积蓄得太久,所以便聚集了足够的喷薄气势。重获自由的他精心炮制《音乐起源于恐惧》,在《天津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研究》等刊物发表之后,在音乐界引起了轰动。他以翔实的资料,独特的见解,有力的论据,向早已成定论的音乐艺术的起源论,发起了强劲的挑战,他新奇的观点为人们打开了另一种独特的视角之窗。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轰动,而且也在国外音乐理论界引起了轰动。他更成功论证了流传于丽江地区的《紫薇八卦》是唐朝皇帝李隆基亲自谱曲的宫廷音乐,与已失传900多年的《霓裳羽衣曲》为同期御制;论证了《浪淘沙》是南唐后主李煜所作……他潜心发掘和研究纳西古乐,在纳西古乐被世人认知的同时,宣科也获得了世界性的声名:英国的牛津大学、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伦敦大学、国内的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学院等十几所大学和音乐协会请他去讲学。他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登上牛津大学讲台的第一位中国大陆的学者。
( K. R* p0 u# s3 K1 v+ P+ G4 O+ ]6 t6 c* K
  社会评价1 I7 s' |- y1 _& T/ J& p$ R
  “大器晚成”,这已是学术界对他的共识,由于有着多民族的血缘,故赋有颖悟的天秉和进取的气质,不仅具有运用多种语言的能力,还惯于以多种民族的不同方式理解和思考问题。束发之年,到昆明教会学校读书,又有了接受更广博的中西文化的机遇。所以他研究民族问题和语言问题时,便现身说法,如数家珍,而非客边的走马看花或主边的囿于偏见,这无疑是个极不易得的优势。; B5 D4 T5 N5 _9 n" P

$ q$ A* g! B# d. P3 y  人生经历  C2 e  S) I2 e7 ?2 x7 k" E
  不必讳言,和许多秉资恃才者一样,他也不无狂猖的一面,并因之付出代价,30余年的壮岁全是在颠沛和囚禁中度过的。从学问的专修和积累说,固是令人扼腕的挫折;但从生活的体认及品性的锤锻说,却又赢得非一般安蛰书斋者所可得到的领受。从而树框立架的基面便大见舒展,这又是以失补得的另种优势。
2 S, E, e. x% y& s  尤为难得的是,他在饱经忧患之后所表现出来的振作有为的生活态度,及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使其不断显有与岁月偕新的活力和令人刮目相看的进境。这也不难于披览其著述中切实感到,讲足以作为成年自学者的良好范例。+ t1 c" m+ @3 q
  试看他所作出的如下部分命题:- u6 S, d8 L, `# U& S( k0 s+ g8 v0 A6 w
  音乐舞蹈源于先民的恐惧感;
1 W% n5 ^5 ?4 {  合唱先于齐唱;/ c2 F- I+ A  O
  纳西族的远祖并非羌族;
0 Q- l$ f' G; q$ }: d  东巴教不是纳西族的宗教,而是纳西族原生文化在藏族再生文化中的传承,其载体则是纳西人创制的“提醒式图画文”; 纳西人学英语是学“第二外语”,不应以“第一外语”作为工具,而应直接从母语到英语。 在众说纷坛的民族音乐悬案之一的《白沙细乐》研究中,力排众议,证明了它不是蒙古音乐,而是纳西古乐——《安魂曲》。9 t! {5 |5 N$ Z* m, g! q
4 o0 t" J: V8 D% T
  丽江古乐
+ u: ]7 A6 X) z6 [7 F- U/ U' {  “丽江古乐”则是往昔士林藉道教仪式所作的礼乐活动,兼有孔门敦睦人伦及道家颐养身心的功能。经宣科君及和毅庵(1906~1993年)等行家重建乐队,研求原旨,培训新手及出版盒带,并公开演奏。数年之间,仅西方之远驿来聆者已逾三万余人,莫不欢喜顶礼,认为未世之元音。+ b4 L3 U5 q8 S
  国际音乐论坛亦纷纷著文,对其文。其人。其乐予以崇高之估价。世人所知丽江“纳西古乐”,则宣科先生之功不可没也。# _8 M4 f6 r$ p$ p' V
  观其论著,都是未经前闻,或违忤成论的奇谭。初读一过,不免为之骇然愕至;再读呢,便觉未可夷然置之;到读再三,方为其文之不受羁勒的假设,凿有活凭的论据和审慎求证的方法所折服,从而不由不承认其别具卓见。须知,并非所有逞奇造怪的东西都会受到人们的折服。正如有人在观览了以创奇闻名于世的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新建筑群落后,评议说:“它使人不解,又使人倾倒;使人反感,又使人受到启发;使人伤心,又使人快乐。”读过宣科论文的人,似亦有如此复杂的心情和感受罢?- r" ~2 k( ^$ ]& \5 i* A$ b
5 \- I9 S9 a) H3 x" x# h+ h  [
  作品成就# ~( A) ^# Y3 Y( D  U9 @8 O/ |
  现例举其部分著述于次:
% U4 U2 S) k$ T3 d( O! Y* }! D  《活的音乐化石》即《音乐源于恐惧论》,载1986年《天津音乐学院学报》第四期。该论文曾被欧洲中国传统音乐学会译为英、荷等文字,作为学会年会向国际音乐民族学家们的交流文件。并由荷兰莱顿学院及荷兰驻我国特命全权大使发出给宣科的邀请文件。后又被日本学习院大学教授生明庆二在其《传承机能音阶论序说》中大部分引用和给予很高的评价。! `2 G. x- T" `# V' O
  《白沙细乐小议》载1984年云南《民族音乐》。
( u3 K% ^: ~' ?( l! }8 O. m. b  《白沙细乐探源》载《民族音乐论集》一书(1991年,云南民族出版社)。
& `7 p: A! a- B7 a  《热美蹉的来历经之研究》分别见于1989年第四期《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云南艺术学院学报《艺舟》1990年院庆专辑、1991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东巴文化论》,云南丽江县志办公室出版的《丽江志苑》。
  V' G2 _; Y/ A8 I6 B& m& |; k  E/ t' x  Y  z: c& F! k/ y
  晚年
4 C7 |1 J9 p  m, q' ?8 J7 U  宣科先生先后应四川音乐学院。广东省音乐研究所、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云南民族学院。云南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协。中央民族大学。云南社科院。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赫尔大学和牛津大学以及许多学术团体单位之邀,作学术报告。讲题:《音乐起源之研究及其方法*论》。《纳西族的文明文化》。《丽江洞经音乐研究》、《白沙细乐研究》等。
8 u! S$ X) n( o, R2 @5 H) N# I4 V) ~( Q8 ~) K1 o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11: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4-24 11:39 编辑 1 `+ v5 g* j! e# K. ]6 w

: C. ~5 ?4 h! g+ q约瑟夫·洛克
$ x/ ~% _9 t1 c* w  约瑟夫·洛克,美籍奥地利人,“纳西学之父”、探险家、植物学家、地理学家和语言学家。
0 m/ N+ P, H( b- @- ^  曾于20世纪初,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农业部、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的探险家,撰稿人、摄影家的身份到云南滇缅边境以及西藏考察。在丽江期间,与宣科的父亲有一定交情。
2 d6 j1 U% V# N, K ysf90b83.jpg ; M( D( U2 y6 r
  中文名:约瑟夫·洛克
. b6 y' i5 _5 w  外文名:Joseph Charles Francis Rock
; f2 Y% p5 C- e5 h5 L; U0 d5 O" ]3 J  生卒:1884年-1962年
: G' r, C4 A; d9 s( i& Q! Y  国籍:美国
; P# x; ]# ^  g* y  L( q, p  出生地:奥地利维也纳
  T" h% u3 }% t, d7 z& s  职业:探险家、植物学家- Q  }9 A) w. [# t6 r% X& {" h9 o
  主要成就:纳西学之父
# g9 z! @; f, ?! B  代表作品:《纳西语英语汉语语汇》、《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
2 p3 W. h7 P: C, B2 \  最爱的地方:丽江3 ^8 k5 C1 W5 F
ysf90b84.jpg
7 A9 u9 l# n! C$ _4 \- @/ b  简介$ f5 d$ S$ c6 Y6 a7 x; h3 |  d1 }
  约瑟夫·洛克(Joseph Charles Francis Rock,1884年-1962年),美国人类学家、植物学家、纳西文化研究家。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自幼从母学匈牙利语。1897年开始自习汉文。1902年,大学预科毕业,开始漫游欧洲和北非。1906年至美国。1913年入美国国籍。1919年为夏威夷学院植物学教授。从1922年起曾六次到中国,深入到滇、川、康一带民族地区活动。1922—1924年第一次到中国,由曼谷到丽江,进入四川西南角木里,途经纳西、彝、藏地区。回国时,携走八万件植物标本以及文物文献。1924—1932年到川、甘、滇以及青海等地区。三次在岷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山谷河谷地带拍摄资源照片,测绘地形地图,搜集实物标本以及文物资料。5 s: k) U* K0 u$ M
  自1929年起以较多时间和精力研究纳西族东巴仪式、经文、历史、语言、文化和文献资料。1943年第四次离华时,带走全部文物文献。1945年哈佛大学以重金买下其东巴经书。1949年第六次离华后,为出版其巨著《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卖给意大利罗马东方学研究所二千多卷东巴经书。后联邦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指令西柏林国立图书馆以高价悉数购入,并聘洛克编纂目录五卷。1962年病逝檀香山。  `5 O, t) u6 n% U5 r3 [; Y* Y( j

8 u+ s6 C- \" @# V. h; F6 q  著述甚丰。前期多为植物学,探险记述等内容。二十世纪自三十年代后半期起多为纳西历史文化和宗教等论著。早期主要著作为两卷本《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The Ancient Na-khikingdom of South-West China, 1947),列为《哈佛燕京丛刊》第8卷。全著分六篇(共29章):导言、云南省;丽江的历史;丽江的地理;丽江迤西和西北区域;永宁区域的历史和地理;盐源县的历史和地理。晚期的《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A Na-khi English Ency-clopedic Dictionary)为纳西族象形文字的权威之作,列为《罗马东方丛书》第28种,第1部于1963年、第2部于1972年出版[1]  。. U  {" F# [2 x! m" e4 _5 Y
) [3 j9 x" K' ^6 z6 Y! u1 M
  生平
, t% T: \2 i$ D2 |5 Y+ t0 Q: j  1884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仆人的家庭,6岁丧母,13岁开始自学汉语,18岁开始在欧洲各地流浪,随后又在北美和加勒比海等地漂泊。1907年移居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在不到12年的时间里,自学成才的他从夏威夷 森林与国土部门的一个植物采集员成为一个植物学家。并在1911年进入夏威夷大学,主要从事植物学研究工作,建立了当地第一所植物标本馆,并在1911-1920年间担任馆长。1913年获得美国国籍。5 u1 r% |& `; m* r; @8 Z
  洛克的植物探索旅程启航于泰国、缅甸和印度阿萨姆地区,最初旨在找寻大风子树。从1922年到1949年,“植物猎人”洛克在中国云南、四川、甘肃东南以及西藏东部度过了漫长的探险考察岁月,对当地植物群落、人文风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并将多种植物样本带回西方,今天位于波士顿南部的阿诺德植物园保留了许多这一时期采集的植物样本。
# s7 t/ T1 S: Q  s4 q7 G  1920年离开夏威夷大学,启程前往亚洲进行探险考察。: X- Z& @6 X. t: @7 P
  1922年2月洛克受美国农业部派遣,来中国云南寻找抗病毒的栗子树种。当时的美国农业部的大卫·费乐德告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洛克正在云南考察,《国家地理》杂志于是同意为1923年2月洛克在云南的探险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在《国家地理》杂志的资助下,在短短几个月内洛克就收集了60000件植物标本、1600件鸟类标本和60件哺乳动物标本。使洛克闻名遐迩的,是他给《国家地理》杂志写的那些文章和所拍摄的照片。1928年,洛克在木里的贡嘎山为该杂志拍摄是、的彩色照片就有243张,黑白照片有503张,此外还采集了700件鸟类标本。
! i& h5 P, f3 z& c. v* G  此后,洛克以丽江附近的村落为基地,对当地风土人情和动植物都进行了考察研究。这一时期的许多文章,都刊于国家地理杂志上。也正是这一时期的文章,激发了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创作灵感,完成了著名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成就了香格里拉的美丽传说。$ d+ ~1 k8 f6 e8 F% q
  洛克最初是以猎奇的目光扫过云南的自然风光和原住民原始的生活状态的,后被当地的民族文化所蕴藏的无穷魅力吸引时,便请求《国家地理》杂志资助对纳西东巴文献的研究,但该杂志所关心的更多的是读者的趣味和文章图片所带来的商业价值,而洛克的要求与这一切却背道而驰,于是断然拒绝了洛克的请求。此时,洛克与美国农业部、哈佛植物园的合作关系也宣告结束。, b1 w; y  L4 n
  20世纪30年代初,洛克已完全没有了收入来源,然而却义无反顾的变卖了所有家产,带上所有用来养老的积蓄回到中国西南边疆,全心投入对纳西文化的研究。此后他大部分时间居住在昆明,为寻找民族研究的相关资料,他一次又一次地外出旅行,漫游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地,有时候也回欧洲和美国。, ~: v% h/ r+ ]+ d' [8 Y( ]
  1949年,丽江解放。但作为“帝国主义分子”的他不得不离开中国。此时的他为研究纳西文化已经倾家荡产,晚年的他只有靠朋友们接济生活,为了能使其专著出版,他不得不先后变卖最后的“财产”——数千卷东巴经书。洛克在中国停留的27年间,共收集了大约8000册东巴经书,这些经书后来分别收藏在欧美的各大图书馆。
7 Y* b' N7 N4 f0 L% Q* [  20世纪50年代,他在夏威夷病重住院期间,此时的他已不可能再回到中国,但在给友人的心中他写道:“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会重返丽江完成我的工作,我宁愿死在那风景优美的山上,也不愿孤独地呆在四面白壁的病房里,等待上帝的召唤。
9 G) @% w. C+ J4 {: S: D1 B  1962年12月5日,洛克终于在夏威夷走完了他孤独的人生之旅。在他活着的时候和逝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在人类学方面的成就并未被美国人类学界的主流所接受,其专著也只有在欧洲才得以出版,这个孤独者留下的只是一本又一本的专著,在他的墓碑上只刻着这样简单的几行字:+ s) t. I; `8 X- X
  1963年,为纪念洛克不畏艰辛长途探险的精神,以其远征者的形象建立户外防水包品牌LONGHIKER。
1 e* \" ?2 M- _6 b/ p& E  2009年3月,夏威夷大学将其植物标本馆命名为洛克馆,以示纪念。
7 T! |' t6 r3 ^# v% _  ^ ysf91b83.jpg & R& U) c) B: W9 S1 z
ysf92b83.jpg " W% ~, q6 c# }+ \
ysf93b83.jpg , D2 l& ?% j- M5 E7 \; R' g" p
ysf94b83.jpg
7 O1 Y- w. t: [1 h" T ysf95b83.jpg
" g7 v& ~, ?9 B5 }, o, J
: ?: F$ |* o9 T8 p$ R. H  著作1 e" ~- @; g% w: r, Z" g
  约瑟夫·洛克被称为“西方纳西学之父”,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洛克在中国云南开始了长达27年的对东巴教仪式和东巴文文本的研究,发表了几十种相关论著。《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是其集大成之作,在纳西学和东巴文的研究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本文的主要研究材料是《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上卷的中译本,2004年由和匠宇译,郭大烈和力民校,更名为《纳西语英语汉语语汇》第一卷在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文从文字、语音、辞书学、与其他字典比较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语音。本文结合米可等制作的《洛克音标与国际音标对照表》,对照方国瑜《纳西象形文字谱》、李霖灿《么些象形文字字典》中对同一个词的注音,探讨洛克的标音系统,列出三书的声韵对照表。 2.辞书学。我们试图勾稽出《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的体例,并结合辞书学的理论从编排方法、词目的确立与安排、注音、释义、例证等方面探索东巴文字词典编纂的原则和方法。 3.文字。我们将以喻遂生师的字和字组的划分标准对《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中的单字和字组一一加以甄别,统计《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中收录的东巴文单字数量。然后对单字和字组分别进行研究。单字的研究,运用“六书”理论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字组的研究,从字组的结构、语义特征以及字组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考察。我们还统计了《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收录的哥巴文的数量,确定了哥巴文文字系统的总字数,并从哥巴文的字源的角度进行研究。 4.与其他字典比较。将《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与《纳西象形文字谱》和《么些象形文字字典》中所收录的东巴文从同字和同义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就东巴文的字词关系的问题加以讨论。2 ]0 j( s& S6 Q) N& e8 {/ `
ysf96b83.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