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38|回复: 34

古易【大畜】卦,今、帛、竹体文字对比释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25 14: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帛竹文字对比解《大畜》卦01.jpg 今帛竹文字对比解《大畜》卦02.jpg

有想法的都出来解解看。如若仅易字面意义全面试读通顺,即说明你猜测靠近事实。千万别信那些所谓求证过的鬼话,因为会有人见您之未见!

这里反对在别人全面解读后,自己不敢亮相全面试读的文字而对其他人说三道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8-25 20:00: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咋了?浅龙,这几个版本,字体有差异,但基本是一个意思啊。过去字少,又多是口耳相传,再加上各地方言,有差别是正常的。或者换句话说,过去的文献,有很大程度是记录读音的,没有师承,一般人很难理解,所以才有家学和流派。总之无论字怎么变,还要从音韵上来考究,这在先秦文献中是个常态。当然也有例外,也存在错简和讹写,以至错上加错,后来人不了解,就附会攀附,乱解一气,闹出笑话。比如周易中的丈人,其实是大人的讹写,诗经里的宁王,是文王的讹写。这都是学术史笑谈。所以得到一个教训,对于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像郭璞注尔雅,最为人称道就是 义未详 三个字。不楞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30 14: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7-8-30 14:54 编辑

這裡引一段國光紅在《甲骨文獻集成》中的《太極圖古文字證》論文。其對古文造字“字形之意”與“字本之意”而不等同語音字而不在一個層次上的開場白:
國光紅.JPG

有需要深入了解的學友可去查《甲骨文獻集成》第十四冊 第253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 16: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畜》
本卦记述先民驯养牛、马、猪这一类体形较大家畜的简史。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作者认为蓄养牛、马群,以放养、散养为佳。“不家食”,不圈养。

初九,有厲,利巳。
牛、马原为野生,经过人类驯化成为家畜。
先民最初只有通过猎捕的办法获取牛、马,比较危险,量也少,多用于祭祀场合。

九二,輿說輹。
后来学会通过饲养的方式获得牛马。
先民对牛马的认识也是从无知到有知,逐步深入的。最初并不区分挽用与乘用,轻重快慢等等,使用不当以致常有事故发生。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日閑輿衛,利有攸往。
后来又学会人工选育,培养优良品种。
通过赛马的方式(逐良马),选取优良马种。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六五,豮豕之牙,吉。

后来又建造牛栏、猪圈,饲养的硬件设施逐步完善。

上九,何天之瞿,亨。
敬天畏天,顺应事物本来规律做事,亨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 00: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六十四卦的第一爻,一律说“初九、初六”,而不说“九一、六一”。“初”就是最初,意为开始时怎么怎么样。这是告诉读者,爻辞的安排是以时间先后为序的,而这正是史书的基本特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 01: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职业骑牛比赛.jpg
职业骑牛比赛2.jpg
图为美国职业骑牛大赛,骑手正从暴躁的公牛背上跌落。
这是一项颇具观赏性,同时也充满危险性的比赛。骑手与公牛都会被打分,骑手得分高,将会获得奖金,公牛得分高则会获得交配权,成为种牛。这也是人工育种,培育优良品种的过程。

远古时期,先民驯化野牛野马,大概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所以《周易》曰:“有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 01: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大畜》——远古牛仔们的那些事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3 01: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不同的解释也可以贴出来交流交流呗。
虽然我很牛,但我的解读又不是标准答案全无错漏,有不少细节还有待深入,嘿嘿。
譬如“利贞、利涉大川”在这里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就不知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3 22: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竹书周易那字儿,我直接放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17: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國光紅先生的文章寫得真好,尤其是在推理伏羲氏風從命名而推導的古象形文字“上、下”原始雛形就是太極圖的初始形象字義,並且推論出原始之龍即是海邊蜥蜴的原型而伏羲氏卻已龍為圖騰而展開了他的卦符共用即為對偶掛式,但僅此的論說也將對偶不足聯繫而以“另有它義”之語斷送了他的論說發揮。其實本篇文章前後呼應的老套寫法早已是學界的習慣動作人盡皆知。作者本該在龍圖騰一章後就將結束他的宏偉論文,即便是有伏羲氏曾有過沒有龍圖騰的實據不談,而繼續為了堆積論說收不住手的情況使其本該言簡意賅的完美之作倒變成了過分之舉,時而有些遺憾!僅此對作者文本的分析總結有兩點確鑿疑慮:

1:本文作者不懂占卜術,通篇沒有一點巫性。
2:本文作者也與大眾水平一樣,根本無耐心面對《易》經文本通讀過一遍。
3:本文作者根本沒做過對三體文字的對照、對比的作業。

僅對伏羲氏就古文字“上、下”象形太極圖說有深刻的論述優良也僅此而已。但文章老舊,勢必為見過楚竹書與漢帛書?他們這一代老學人大多問題來自於對古《易》之後的北方古籍的迷戀與幾千年來的訛傳有關,絕不會直接面對古《易》而展開清澈的摸索思路去,死在了求新知的半道上人雲而亦雲罷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6 21: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7-9-6 21:39 编辑

夫子言:“这几个版本,字体有差异,但基本是一个意思啊。

文化不是个人的创造的,都是大时代下大众们创造的,虽说有个别边缘人物的独创但也属于那个时代的产物无一例外。不然我们也将挖不出远古的真遗存来而步入讹传讹的漩涡中无法自拔。读书要有道,不能只知作者的答案知识,却对作者怎样找到答案的思路与方法以无视的态度对待之。

我们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一个细化的道理:我们知道五十年代常用的口语,也许四十年代就有了,这是根据这个论坛里有几个七八十岁的老学人回帖知识中判断出来的结果。

1:WC (五十年代常用口语);2:WK (八、九十年代转型的口语);3:WQ (当前正在使用的口语) 。还有相声新词汇“啪啪啪”,它大概是从广东话口语的“帕托”中转型的结果就不提了。总之这三个时代的口语文化虽然意思相近,而也能得知它们被省略掉的潜在对象那三个字是一致的,但从表面上看得出它们是逐渐在退化着粗暴的血腥气息,趋向于文明的口语路线而与最原始的口语化例子而分道扬镳了呢。拿 WQ 去比对 WC 一词汇,你还能闻得出前者带有腥臊的气息吗?闻不出了吧?闻不出就是表明不一样的意思。WQ 一词汇很明显是有带推搡的意思,具体是洗干净后再推搡的还是要干之前在拒绝而推搡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WC 是要干前的发狠口语;WK 是正在进行时的口语;WQ 是推搡的口语,有问:TMD 能一样吗?

隐藏起最暴力的文字是我们先秦史被后人代表撰写古东亚的特色,以后辈们无知的结果而告终,於是有百倍的赞赏我传统文化的呼声震耳发聩。

我们再来看看这三体文字的《大畜》卦卦名有什么不一样吧!

1:(今文)【大畜】;2:(帛書)【泰蓄】;3:(竹書)【大⿰土竺】

很顯然1,是從帛版、竹版中各取了一個字還去掉了帛版的艹字頭;2,帛版的“泰”字是取自戰國後的“大極必泰”的訛傳,而“蓄”字又是對竹版的古字“⿰土竺”覬覦式的理解;而竹版的【大⿰土竺】卦名比較前二者屬於比較接近原始性的象形字義,而在其中的爻辭中得到了飽滿的支持。竹版的卦名應當屬於地名,因為【大⿰土竺】有著地標性質的造字字形義,而帛體【泰蓄】屬於理解範疇性的署名,“泰”的原始造字字形意義為霸占的“霸”字,與竹書版的內容相近,但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掩飾了罪惡的現場感。今文版的【大畜】卦名已經在抄襲的作用下“洗乾淨”了骯髒的血腥氣味,在粉飾着太平。
3,竹版的【大⿰土竺】之字形意義是形容在地面由古人造了一個像丘一樣的倉儲空間,利用泥土胚成了土坡似的牆壁,上面用竹葉覆蓋了頂棚或通風用的出口,而內部結構則像竹子內壁一樣的木質隔板(如若形容通透結構則會採用“筒”字形字),儲備了大量狩獵與採集到的可食性的食物。其外表及其像個土丘,以為不會被發現的藏儲設施,誰料想是“利貞”人性的狼狽為奸,因貞人已懷上利人的孩子 ——“利巳”需要吃喝而告密的結果是“⿰力可”——(狩獵原始武器)。“天”—— 長期積累。⿱丘木”—— 掠奪一空只剩木架的場面猶如昨天發生。

(待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6 23: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yangsy 于 2017-9-6 23:54 编辑

我可以打断一下吗?

我就提一个问题。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意识地记录历史的?历史学的黑话就是:中国人的历史意识是什么时候觉醒的?

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文字材料的定性。历史意识觉醒之前,人们不知历史为何物,留下的文字一定不会是历史记录。对吧?呵呵。

这是一个史学史的问题,并且我发现史学史目前为止还有点那什么,语焉不详,没搞清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7 01: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若是替史学界搞清楚了这个问题,去京师大学堂博一个士,应该够格儿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7: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7-9-8 00:21 编辑

我就提一个问题。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意识地记录历史的?历史学的黑话就是:中国人的历史意识是什么时候觉醒的?
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对文字材料的定性。历史意识觉醒之前,人们不知历史为何物,留下的文字一定不会是历史记录。对吧?呵呵。
这是一个史学史的问题,并且我发现史学史目前为止还有点那什么,语焉不详,没搞清楚。

我若是替史学界搞清楚了这个问题,去京师大学堂博一个士,应该够格儿吧。


不得不說你已經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了,這是個開始,類似這樣的問題還有很多,牽扯到腦筋革命問題,也是個極其棘手的問題,只要想通了、理順了才會有新知識可以被接受,再回過頭來思索這類問題就會覺得當時有多麼的幼稚與可笑。再發展自己學問的路上就會有新進展。總之我為你高興!

學習易學史就必須站在人類學的高度審視歷史,無論牽扯哪一類的學問都必須如此,否則將會像司馬遷一樣親歷史而近時史,得寵於當朝的帝王,而做不到進入真歷史的“暗河”中尋找原因與答案。我們不是司馬遷;不是許慎、段玉裁;不是徐中舒!

這裡有很多自稱博士的學人、學者,但看他們的作為是只能從書本中來,無論真與假總是提供書本中的答案,服務於無知的新學人,卻不見他們敢向更逼真的源頭文化挺進一步,卻還要諷刺和笑話有能力挺進的人。像這樣的博士之作為有點太低能了,而無意識地察覺這些舊說早已落伍多時了,在有能力掌握新知識的學人面前毫無作用卻只能勒絆於自己,還有就是那些七老八十的舊學追隨者,他們早已習慣閉著眼睛說瞎話的思維路數,真不值一提。我們只有拋開這些舊學、舊文獻不碰它們,不帶任何意識形態的立場而直接向源頭挺進,在挺進過程中,碰到啥難題就立即解決啥問題,總會有辦法、方法被你發現並幫助你前行,總會有一種撥開烏雲見日頭的感覺屢試不爽!

像這樣的博士生你也願意追隨?別讓我再次地小看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8: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7-9-7 18:55 编辑

另:
中國人的歷史記錄只能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那一天開始計算!凡把五千年以來的歷史與文化統統歸納於當代的中國人,我們只能善意地理解它疏漏文字的邏輯應視為:當今中國版圖內的久遠文化與歷史,因為我們傳承在握的只是其土地,其文化與歷史這些無形資產應當歸還於在這塊熱土上曾發生過的各個朝代;因為我們是當代人,不是古人、不是元、亨、利、貞舊部族。不因懷疑自己的血統與之相關而迴避歷史與文化的真實性。傳承的目的是解開它的面紗來曬一曬真實的春、夏、秋、冬。否則的話就是混帳學說,大邏輯不通的傀儡文明還在繼續蔓延著,繼續影響一代又一代人,而繼續剝奪他們要了解真實歷史的權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8 11: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yangsy 于 2017-9-8 11:40 编辑

我琢磨这个问题有一阵子了。
咱们既然搞的是“历史易”,就得研究历史学。

我打岔结束,请继续竹书文字的解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9 21: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7-9-11 11:19 编辑

你自便~对待年轻人我是网开一面的!

不过提醒你一下:儿子生老子的说法在《易》经中就有,何况《老子》文中称他辈未见过儿子辈儿的“父亲”,这恐怕所谓《老子》的学说真有可能是他老师周穆公的遗训。连周穆公都未见过或读过《易》经文,哪儿来的周文王写过《周易》的谣传呢?首先推测的应是不一样的族群文化;其次就是语言不通;再其次就是文字间有识别障碍,或者是周人根本没有文字;再再其次的就是周人全族人都是睁眼瞎,满篇的古《易》经文都在说周人父母的古老“事迹”,懂文字的部分周人难道开不见、看不懂吗?这就是个问题了,何况西周之初至西周至末到底有没有周人的真正笔墨文章所出土的古文献呢?所谓青铜鼎上的铭文不能算,那应该是制造青铜鼎的工匠们代笔的遗迹,这些人应是特艺工匠世世代代干着行业,懂点象形造字或转型字种也是应该的分内之事,但不能证明他们就没有智慧刻意接受甲骨文字的变种工艺。

所谓儿子生老子的“难题”本身有点像【海参炒面】那样的难题段子,并不是想多与想少的问题,而是北方人自己的事迹却由北方人自己拿出来当笑话,是不是有点太心酸啦呢?


别再诤了,表现得你俩的脑子都不好使,何况双方的智慧都不够需要韬光养晦,不然的话这种笑话要比上面的段子更寒蝉百倍你别不信!劝你们枪口一致对“老外”,心别软,这是新说与旧说的战场,比的就是看谁更狠、更“野蛮”、更语言“暴力”!扒开他们刚刚愈合的伤口还要撒上盐!!!


《易》学就是历史学无可置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2: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7-10-29 06:34 编辑

如果有学《易》人真想读懂《易》经到底说了些啥,都是什么意思,那就要下功夫去突破重重防线,不能让历代古文献之旧说或者几个人的旧“学术”观点捆住你手脚,什么“天道阴阳”什么“先后天阴阳八卦”、“阴阳五行”统统都见鬼去吧!因为古老的易》文本里根本没有这些后世人加进去的私货。同时还要把元、亨、利、贞;吉、凶、兇、无咎等古字意义还原它本来的人性面貌,逐步地再去推敲文章中的各个古象形造字字形之意义,你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而又能从古字意的引导下深入到远古的环境中去,於是那种穿越感和可视性的画面就将在你的眼前一幕幕地展现出来,这就是阅读古文字所带来的应有的巫性魅力!

这年头连最伟大的科学家们以前著名的学术理论,都能被当代掌握新知识的当代中国新人们发现它的错误论断已经如家常便饭,你还要保守到什么地步才能觉醒呢?“哪怕是最伟大的作者穷尽其一生的写作,也无非是在撰写着他的偏见而已” —— 托尔斯泰。我们还要等什么呢?等别人把饭做好你来吃现成的么?


(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4: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7-11-1 12:46 编辑

以下是从帛书体《易经》文本卦题中摘抄关于元、亨、利、贞等古字的组合使用情况:

0001.JPG
凡是带元亨利贞的卦名的爻辞均很少用到“吉”,有的话也只是一两处,无疑这是《易》的原作者们从各个角度观察到他们的对象,在群体各个时期经历过或者体验了对大自然与人为行径下的无知所发生灾害的见证。

0002.JPG
《易》文本原作者们在各个时期观察他们的远古对象分族种之间的交叉关系。

0003.JPG
0004.JPG
远古种族最亲密关系的重点观察,特别是最接近大夏时期的一组族群关系,却很少发现有元贞或亨贞之间的密切关系。

0005.JPG
元亨与利贞这等分组现象,说明很可能这是两大时期和过度期的分族群关系。虽有交叉但从经文中得到的信息得知:元亨一组族群的活动比较古老,而利贞一组族群的活动比较接近夏商时代。

0009.JPG
仅此一例进入大夏与商?

0006.JPG
《易》文反映了远古时代古老族群繁衍后代的实际状况。不难发现谁是谁的哪个族群的后代。

0007.JPG
《易》文中所反映的真实情况,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究竟为什么?(瞎逼嘴烂撕所谓“自然阴阳平衡”的SB逻辑可以休矣)

0008.JPG
到底谁是外来群种在这里将一目了然了吧。

我们可以想象一部反映远古的观察史的《易》文本,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各文本间延期笔墨的筛选、疏漏,以致揩干它的人性气息,已到了什么样的地步?作为历史观察学的古《易》之文本,它不可能不反应人文关系,试想一部历史书籍其中没有人物存在的话,关于远古的家长进化到酋长甚至到王、帝的同步时代,那还有什么“神话”传说的价值呢?再没文化的大白学者们你~或您是不是此刻感觉很孤独呢?再从各个卦爻辞中去看细节,哪儿有看不懂的道理可言呢?只能怪你、您不长进、不用功!这活灵活现的人性展开是不是很生疏呢?否则就是你、您不食人间烟火,呐吃人、食人的场景会带到你、您的夜晚梦游中唾手可得。你、您到底是食人一族的还是吃鱼肉粮食一族的由你、您自行站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23: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易》文本中所反映出的古人类知道个屁阴阳、知道个屁象数、理化......,尤其是北方游牧民族知道个屁东西南北!当时的古人类还处于对大自然正在发生着大规模地理、气象所形成灾难性巨变的恐惧中,迫使他们会利用北方游牧人所带来的拜神习俗和占卜祭祀等活动而求助于安宁。殷商人本身并不懂占卜问神的把戏,但会求助于被俘获的,与利人族有着密切关系的贞人族而得到占卜祭祀的把戏却一发不可收拾,因此在殷商甲骨卜辞中都会有贞人族的签名。当我西北地区的野外考古发现的墓穴尸骨证据中,我们会看到贞人族全部是14岁上下的女性,她们的陪葬面具都是双目失明的表情,她们哪里会有得到光明后自然而然的幸福与喜悦感呢?而早期处于秦岭以南居住并活动的伏羲氏族们却早已发现了光照首映乎于乾...莫熄乎于坤的地理条件或现状。有谁能从《易》文本中读懂第一卦的【键】卦是发生洪水后的人们能从灾难中死里逃生的原初景象?没有人能从古老东亚的地理环境中入手并切入到对古《易》文本的彻底解读。

我们古东亚各朝代的《易》学大家们统统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人人只会从故纸堆里抠知识、“领悟”被误导的旧常识,旧思想还要升华于自己的偏见而固步自封。从不向境外的科技进步成果伸手而求援,或者接受新思想、新观点的启发,而且还要变本加厉地鼓吹本土化的民族气概,这是何等的愚蠢与落后。

之余早期的地球开始白垩纪时代的原因,西方科学家早就给出了答案并进行一系列公开化的科普活动,但当代的中国学人似乎从来都没有什么被融化的感觉“我自岿然不动”。而我们综合西方科技概念与科普知识并推测出:在N 亿年的冰河季形成现象是因为早期的北极圈的中心点还要在更上(北)端的冰盖层之上,而地球发生火山爆发所形成厚厚的乌云笼罩在臭氧层之上,遮盖了整个地球表面,使其自传缓慢,太阳照射不透到地球表面,而地球的自传夹角也不是今时的27度到34度,从而古东亚的地理位置更加远离太阳的照射区,使得古东亚的北方更加寒冷导致不适合于原始人类的生存。相反的欧洲部分北方地区却不是想象中那样的寒冷却适合于古人类的居住的条件...。随着北极中心点慢慢向今时的格陵兰岛附近的漂移运动,至使厚厚的乌云层在几亿年的漂移之下逐渐散开而去,使得地球开始加速运转,才有了10万年前后最后冰河期融化的开端,洪水的爆发使得南方伏羲氏认真地关注了日照现象与日照次序才有了八卦生四象的概念初创。於是伏羲氏的八卦太极图的次序正好反映了他那一时期所处在的地理状态,别忘了那时地球自转的夹角可不是今时所认知的自传夹角,也还处于被洪水围困的时代。因此至于所谓后天八卦的地理方位日照图,很可能是近代后人发现冰盖融化时期地球自转夹角的变化,再加上七万年至五六千年的海退现象,后天八卦次序其实是反映了北极圈的中心点已经漂移到并稳固在格陵兰岛附近的位置上,古东亚当时的地理位置地形与之伏羲氏的八卦日照地理次序有着年代久远不一样的来历等争论,是由日照初见震方位直至艮方位消失的全过程次序“帝出乎震......成乎于艮”的说法引起的,也即是得道于伏羲氏的八卦初创理念而殊途同归的一致性,而揭示了这一巨变下不可想象的远古场景,你还能有什么样的伪“哲学”升华或形式主义的八卦次序推演的必要呢?角度不高所形成对旧观念的绝对信奉与被故纸堆埋没并毒害自己和他人,培养了多少《易》学骗子和害死了多少的“真才实学”们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21: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7-9-24 13:00 编辑

稱之為《周易》文本的今文版本身就是一個大騙局,都是“致寇至”的文字混亂之結果,何況帛書《繫辭》的作者提醒雲:“子曰:易亓至乎!夫易,聖人之所稾(gǎo, 《玉篇》禾稈也。《韻會》禾莖爲稾,去皮爲秸。古有罪者席稾飮水。)德而廣業也。知稾肨(pàng, 《玉篇》肨,脹也。《廣韻》臭貌。又《集韻》披江切。與胮同。胮肛,腫也。亦作膖 。)卑,稾效天,卑法地。天地設立,易行乎亓中。”作易者是懂得農作物的一族,游牧、狩獵民族哪裡懂得農作物的生長形象,雖然手裡有歐亞大草原上各種植物的種子,但在西部高原發大水期間,哪裡還有精力種植農作物?恐怕種了也難有收穫,因地理不同、氣候也不同,難以生長就是根本。誰聽說過、見過在大西北地區有自然生長的竹子作物?

“子曰:作易者,亓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之」。事也者,小人之事也;乘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曼下暴,盜思伐之。曼暴謀盜,思奪之。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扣也。”

盜,《周易》是加上十翼文字盜思的根本!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21: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001.JPG


002.JPG


003.JPG


004.JPG


005.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樓外瞎逼諍的都是“盜之扣也”的受害者,還不如個小學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21: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現今中國南、北方各地成立再多的《周易》學組織,也毫無意義、毫無作為,為什麼?“盜之扣也”的筆者早已下了通牒,至今有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23: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謂“盜之扣也”的意思是說:盜思者們不是原創者,你們永遠也別想解開它原創出處的迷!

帛書《繫辭》中有罵人的語句難道歷代的大儒們看不出來嗎?看出來的才要改、篡改!


發明八卦符號的人是南方農耕族的伏羲氏;結繩記事的原創者是南方民族;古《易》的原創者是南方農耕、魚獵民族;甲骨文字的原創者也是具有南方血統的古老民族之一!

理由:
1,南方地域的地理環境在最後期的冰河季首先開化,考古地下挖掘出具有萬年以上的碳化稻穀種子!
2,結繩記事的習俗在今日南方各民族中仍見傳承,而北方部分延邊族群也仍有這種傳承習俗,推想他們的祖上一定也是有南方族群的血統。
3,寫出古《易》的人們,他們一定是南方古族群的後裔,因古《易》中有太多的南方植物、動物、病種、生活習俗等的描述,與北方植物、動物等等有何干係?
4,商人利用俘獲的貞人女子團隊從游牧族人傳承來的習常占卜問事習俗,問最多的是“雨,不(關注)雨,雨”的卜辭可以窺見,古商人最擔心的心事就是能導致洪水災害的連年大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4 08: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袤的澳大利亚土地上生存着许多有交往而使用着不同言语的部落,至今如此。
他们接近自然,野外生存能力非现代人可以想象。
他们没有文字,历史完全是流传着的梦中故事,也就是抽象的故事。
故事由族中长老掌握并且传授,有对故事情节的解析权。
深入各部落了解,其实各地域部落的故事都有出入,先后秩序也存在混乱,只好用地理环境的连贯性以表达故事发生的先后秩序。

其实这与中国文字之前的文化承传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只不过我们用扎绳来记忆,他们用地貌来记忆罢了。
太多对中国古文化神秘的迷惑在澳大利亚土著的文化上有很直观的解读,几乎不用想象。
这让我明白中国古字多解的原因,以及易经解读的讹传与夹带私货的必然结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4 08: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易”的考古,明白了袋鼠与蟒蛇打架的原因就可以了,至于到底是袋鼠还是袋熊的争论就显得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0: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道長就是道長啊,三樓你為何不入住?等我寫了這麼多你才出面苦口婆心?真算你聰明!

下面淺龍本想有空時多介紹一下元、亨、利、貞人族的來歷,尤其是貞人族的組成。


道長啊你說我還寫不寫?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4 11: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7-9-24 10:55
哎~!
道長就是道長啊,三樓你為何不入住?等我寫了這麼多你才出面苦口婆心?真算你聰明!

写!浅龙兄。如果不是看了您的大作,又何来勾起我的一段回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24 11: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7-9-24 11:48 编辑

【大⿰土竺】【泰蓄】【大畜】這一卦出現了“元吉”的字樣,可與古蒙族的巨人有關係啊,通過卦符的引導,這一卦可是遠古巨人所提供的見證,再由“扎繩記憶”的民族予以相傳的古老故事,它的發生地也是地理地貌所指引的“乾”方,那個遠古的大西北啊。

。它是分開的卦符索引,出處就在這裡,用不著再翻書本了吧。

體用、體用,乃眾妙之門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