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34|回复: 0

[大師軼事] 唐文治与陈寅恪:那些美谈今不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8 21: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看大学校史,尤其关注两个人物,一位是上海交大老校长唐文治,另一位是清华大学的陈寅恪先生。两位均是国学大师,两人也都在中年(一个55岁,一个47岁时)双目失明。双目失明的他们,依旧当校长、做教授,为学生授课,研究学问,令人很是感慨。
/ ]# X/ G! R4 r, e/ j: B/ J6 l& W& p
6 n9 y' M% b9 A! y* I1 x* d
唐文治(18651954)先生于19071920年,在当年的南洋公学,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当了14年的监督,即校长。据载,唐先生幼时家穷,用不起油灯,经数年苦学,11岁中秀才,18岁中举人,28岁中进士,接着又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长年夜读八国条约,寻求对策,眼睛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不堪重负,患上严重眼疾。
5 T# H) f6 Q/ N( x! Y- T. m / o$ k4 |# Q3 r& _
1909年,唐校长在学校设置了“国文科”这一机构,每逢星期日,由他本人和国文科长分班给全校学生按时讲授国文课,14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后来,“目疾日甚”,他也让人搀扶着上讲台授课。. V  t2 M' g" l* l
2 }2 u3 e4 X1 s9 Q7 [3 F
1920年冬,为学校殚精竭虑的唐校长年仅55岁,便几近双目失明。因病辞去校长职后,他又在休养期间开办无锡国学专修馆(校),以“厚植基础,博览专精”的训导,提倡学员钻研国学元典。虽已双目失明,他仍亲自授课,他的古文朗诵法,抑扬顿挫,时称“唐调”。三十年代初的大中华唱片公司专为他灌录了十张一套的朗诵唱片,内中收录了《秋声赋》《前出师表》《岳阳楼记》《吊古战场文》等名篇,章太炎都为之赞叹。在唐先生的倡导和言传身教下,无锡国专的学生都会这种诵读方法,那时真是“弦歌不绝”,乐此不疲。7 a# R7 g8 M- U) n1 Z
3 ^$ b0 `- k; N2 s7 [

: m) k. T9 O. u; ~& f1 h9 @晚年的唐文治先生依旧登台为学生授课。交大校友刘其昶先生回忆当初情景,依旧深感震撼:“我1938年进交大读书时,唐文治先生早已不再担任交大校长,但他经常在星期日上午到交大来讲授国学。我第一次参加唐先生的讲学至今还留下深刻的印象。上课铃响了,听众立刻全都肃静就座,只见一位50来岁的引路人用盲杖引着一位满头白发、双目失明的老人进了教室。使我大吃一惊的是,原来这位老人就是久仰其名的唐文治先生。我真不知道他将如何进行讲课……唐先生的朗读,声音洪亮而苍劲有力,抑扬顿挫而字字铿锵,在座者均为之精神一振。对我更是大出意外,如不是亲眼目睹,根本无法想象这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古稀老人在朗读。”. S/ P# t8 U' R0 ~8 H$ e. H4 R  a8 p

9 b; a0 I9 p% n7 B ! C! x. |9 K5 \2 U5 j
在今天的大学,有哪位校长能14年如一日,甚至双目失明年事已高靠人引路才能登台,却坚持每周利用休息日按时给学生讲授课程呢?据笔者所知,今日大学校领导,无不“明了”大学人才培养之重要,可多半都把鲜有校长真正关注人才培养,办学的精力都放在了申报课题、开展研究、发表论文之上,而将教学作为摆设,普通学生哪敢奢望聆听校长教诲,能见到传说中的名教授已经是件难事。大学领导成天来往于官场之中,出没于商贾之列,乐于思考高尔夫如何与精英教育进行嫁接、大学资源(学历、学位、教授头衔)如何与各类社会资源共享共赢等时尚问题,这也早已不是个别的现象。3 b; W! X9 b3 P9 h

" T& H+ n3 Q4 g - Y0 U3 }$ F4 Q4 B
陈寅恪(18901969)是另一位双目失明者。在《永远的清华园——清华子弟眼中的父辈》一书中,陈寅恪先生子女陈流求、陈美延回忆了父亲失明的过程。其中几段,颇令人动容。
5 `" W4 P8 D9 h" G; I( Y
+ ]# l. k$ Q& P! B( F# F+ w5 z ' v0 G5 {7 e9 v: e+ M* d+ j) G
其一,“父亲虽归来与家人共度旧历乙酉元旦,而面对如此打击,父母情绪极为低沉,父亲心境可循其当时诗作略知一二。例如旧历乙酉年正月初二所作《目疾久不愈书恨》(见《陈寅恪诗集》,19452月作):天其废我是耶非,叹息苌弘强欲违。著述自惭甘毁弃,妻儿何托任寒饥。西浮瀛海言空许,北望幽燕骨待归。弹指八年多少恨,蔡威惟有血沾衣。不久刘适老师兼任助教,每日来家协助父亲工作。”8 Q2 L7 h5 S7 l4 m

% P& s, k7 d& } & c: S. }' l+ m9 a! @" ]
其二,“父亲于1946年春结伴买棹归来,途经纽约,数位旧友特登船看望,他对赵元任夫人说:‘赵太太,我眼虽看不见你,但是你的样子还像在眼前一样。’可知当时的视力情况。轮抵上海,由新午姑母登舟接到南京暂住,于10月返回北平清华大学。此时父亲虽然双目失明,仍期望在同事及友人协助下继续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1 r: `5 K9 K# v, u2 |
8 E5 ~, S  p" ? * y+ @# \5 M( R) \
其三,“然而父亲并未因双目失明而停止教书及研究工作。在助手帮助下,以耳代目,以口代笔,迄至晚年骨折卧床依然顽强坚持著述创作。直到‘文化大革命’被揪出批斗,同时勒令禁止其“反动学术研究”,查抄其诗文稿谓‘供批判用’……至此,才停止了学术创作,而不久也被迫害身亡,父亲就这样走完了那昏黑长夜,结束了瞽者生涯”。
/ |9 Y6 E" b: O  j& |
# w, _3 Z5 I# w  G& G& g ; ~3 p1 B/ G7 v5 {! N1 [, a* h
需要补充的是,1949年,在陈先生双目失明三年之后,他被广州中山大学聘任为教授。  T: w7 v$ [. V' m+ e% p

& X- a% |+ w) {& x& N& B+ H
6 X1 C, C4 ^, m9 @而今天,在某省则出台了《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标准(试行)》,其第21条写到,“面部有较大面积(3×3厘米)疤痕、血管瘤、白癜风、色素痣或严重影响面容(如斜颈、面瘫、唇腭裂及其手术后遗症及一眼失明五官先天或后天性残缺、畸形等),不合格”。按照这样的规定,“一眼失明”即不合格,双目失明的陈先生能申请到教师资格吗?唐文治先生还能登台为学生讲课吗?
/ |- h, r* b8 X; P& E- U
* y4 e2 B" x! J) X
4 d( ?# P" ]$ a7 F) m: C3 q唐文治先生、陈寅恪先生双目失明,虽是很大的痛苦与遗憾,但是,他们失明之后却依然能有机会当校长,做教授,教学生,搞学问,由此被传为中国教育的美谈。有时我们不得不感慨,虽然他们身处的时代,内忧外患,环境恶劣,但是,作为从事教育、从事学问研究的他们,却有着应有的尊严,得到应有的尊重。/ [/ k0 B0 o: i( G& x* w

2 ^0 N" O% H- [1 ]0 l( A8 y: x% y3 ~
9 }) r6 U  ?$ A- J! X& G  K时隔半个多世纪,中国教育史上曾经存在的美好记忆,还能延续吗?几十年之后再来回忆今天的教育,“翻阅”今天的校长事迹、“追寻”今天的教授故事,除了能看到校长位列副部长级,出席众多大会小会摆出各种pose,除了看到各类名目的学者、教授名单及其身后用数字衬托的业绩,还有什么可资为美谈的呢?校长与教授们的关系、校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授们与学生间的关系,能留下多少令人神往的记忆?各个大学毕业的校友,又会有多少对母校的情感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