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5|回复: 1

刘琴西烈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 12: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12-2 12:47 编辑 6 g& b$ E* |( u

2 e/ H& D7 X6 t+ N; x+ ?刘琴西烈士# q+ h; Y- C  H
来源:中华英烈+ I. e* w1 p( H" j' D6 D! r
' V; `  R2 V3 i6 i8 o
  刘琴西(1896-1933),原名尔奎,1896年出生于广东省永安县(今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城镇一个书香之家。是紫金县党组织的创建人,又是东江地区和粤赣边区革命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1 ~1 E) g9 ?0 V liuqx1.jpg
* O5 ^4 F, [7 y. J2 v zjx59236.jpg
6 b8 R( m  w4 u! Y! o: M7 W  辛亥革命的浪潮波及全国各地,昔日平静的县城也掀起了波澜。为了表示支持辛亥革命,反对清廷统治,刘琴西第一个剪去了辫子。他不仅自己剪,还和几个同学一起,到处劝人剪去这“猪尾巴”。他们带上剪刀有时在紫城东路的糖果店小坐,有时又在西路的箭母坝守候,看见进城赶墟的人,就主动上前打招呼,宣传辛亥革命,鼓动人们都来剪辫子。刘琴西虽然只有15岁,却很会讲道理。那些赶墟的群众,出自对清朝腐败统治的愤恨,听了宣传,都深受教育,有的当场就剪掉自己的辫子。刘琴西带头剪辫子的勇敢行为和极有成效的宣传,使弟弟刘尔崧羡慕不已,决心要像哥哥那样做人。' X( Y. l+ e# K; z( U, x
  刘琴西进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时,便以刚强正直著称。当时学校的伙食很差,学生意见纷纷,有两位同学打破碗碟表示不满,校方竟然贴出布告,给予开除处分。刘琴西立即挺身而出,带领同学闹学|潮,宣布罢课,表示全力支持被开除的同学。经过抗争,终于迫使校方收回成命。1916年袁世凯(1859-1916)称帝,改年号为“洪宪”。袁贼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声势浩大的反袁斗争。刘琴西读到了蔡锷(1882-1916)的《反袁檄》后,非常激动。他高声朗读檄文,逢人就主动宣传,慷慨激昂,语言掷地有声:“洪宪,洪宪,我们要‘红现’!”表示决心要用流血的斗争去讨伐窃国大盗袁世凯,与恶势力血战到底。
3 J! ?# y$ P! Q9 |, Z ioyc01.jpg 4 o" v0 L$ H' {% ^* L
  读完高小,刘琴西因成绩优异被选送到广州农林学校深造。毕业后报国无门,连工作也没有着落,使他对现实更加不满。他和弟弟刘尔崧(1899-1927)决心要参与改革社会的斗争。在刘琴西的鼓励下,弟弟考上了免收学费的广东甲种工业学校。刘尔崧进校后,视野大开,1920年8月成为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成员。不久,刘尔崧参加广州共产党小组(即后来统称的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刘尔崧和哥哥刘琴西书信来往,交流思想,互通消息,联系非常密切。刘琴西多次前往广州探望弟弟,并通过刘尔崧进入了广东宣讲员养成所,结识了一批进步青年。1921年,刘琴西加入青年团。翌年,以谭平山为主任的白话剧社成立,刘琴西和彭湃都是剧社成员。
# o& E. W& ?2 M liuqx2.jpg 5 M  k" Y  v  a0 C8 Z; w  F
  1922年2月加入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 a9 N; q# L4 }+ Y" o  Y$ P. P
  刘琴西入党后,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在县城建立了青年团的外围组织新学生社,成员发展到100多人。他们开办“紫金劳动夜校”,也有50多位工人参加学习。新学生社和劳动夜校的建立,为紫金的革命运动培养了一批骨干。6 p* L( a: f+ k9 V% S: s8 O! U8 B4 D
  1924年国共合作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刘琴西又被调回广州,从事工人运动。10月,刘琴西参加平定商团叛乱的战斗,立下战功,受到奖励。
6 o$ G0 V1 U4 q, U  1925年春天,广东革命政府进行第一次东征,讨伐盘踞在东江的军阀陈炯明(1878-1933)。东征军攻占海丰后,刘琴西被委任为海丰县汕尾市政局长。
" O; ]$ C6 U9 ]. h# h chenjm01.jpg
. x: ~' q$ q" x  刘琴西上任后,穿着粗布衣裳,脚踏当地老百姓通用的“木履”,挨家串户,访问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老百姓看到新来的市政局长与昔日的达官贵人迥然不同,从心里喜欢,都愿意与他交谈,向他反映情况,诉说自己的苦难。刘琴西总是留心倾听,象老朋友一样,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鼓励工人农民组织起来,使“反对压迫,提高工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深入人心。不到二三个月的时间,刘琴西走遍了汕尾市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家。经过深入的发动,各行各业的工人纷纷组织起工会,汕尾市总工会也很快就建立起来了。9 v' F4 D. c% L* `: S9 S
  有了群众基础,刘琴西立即着手整顿治安,取缔“三馆”。当地百姓对赌馆、烟馆、妓馆的祸害早就深恶痛绝,刘琴西的禁令一下,群众无不拍手称快。那些靠“三馆”为生的社会渣滓,却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如热锅上的蚂蚁,只能团团转。慑于东征军的声威,他们又不敢来硬的,只好使阴谋。他们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便叫一个姓林的光棍,带上白花花的两百块大洋去见刘琴西。林说:“这小小意思,孝敬市政局长大人,万望收回禁令,让我们有条生路!”刘琴西一拍桌子,厉声痛斥:“这是什么意思?不执行革命政府的禁令,还敢贿赂工作人员,这是罪上加罪!”立即将姓林的拘捕起来,将他与盗贼流氓押在一起,戴上高帽子游街示众。这个平时被人视作是“胆包天”的恶棍,在人们的唾骂声中,不得不低下了头。刘琴西铁面无私,雷厉风行的作风,震慑了坏人,煞住了歪风,使汕尾的治安面貌迅速改观。社会秩序安定,群众喜气洋洋,盛赞刘琴西是“刘青天”。' O1 Z/ ]( q# z. m% x( ^
  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刘琴西的政绩显著,表现了杰出的行政管理才能。5 a7 W+ q% ]6 F4 X' F
  第二次东征胜利后,周恩来(1898-1976)担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刘琴西出任巡视员,协助周恩来到各地巡视检查工作。1926年他负责主持省港罢工委员会汕头办事处,与其他同志密切配合,深入发动汕头地区的工人群众,有力地支援省港大罢工的斗争,给英帝国主义和香港当局予沉重的打击。, m; `; j  e7 f( E
zenl91.jpg
. g1 U) _; O  _' f3 h( i# O/ U  1927年广东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处处血雨腥风。刘琴西的胞弟刘尔崧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刘琴西满腔怒火投入武装斗争,决心向敌人讨还血债。他和革命同志一起,根据中共广东区委的指示,成立中共东江特委,在东江地区领导武装暴动。作为特委委员,刘琴西立即行动,于4月下旬秘密回到紫金县城,找到紫金县的党员密商,具体研究暴动计划。4月26日夜晚,在刘琴西的直接领导下,紫金县农军的突击队员潜入县府,活捉了在睡梦中的反动县长郭民发。暴动胜利了,农军控制了紫金县城。4月30日,海丰、陆丰的武装暴动也取得了胜利。在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海丰、陆丰、紫金于5月1日同时举行大会,成立人民政府。刘琴西出任紫金县人民政府主席,并兼任县农军的总指挥。
8 B- @( ?  P* q% Q  海陆紫武装暴动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马上派出重兵镇压。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农民起义军撤退到海陆惠紫边界的中洞山区,各路农军合编为海陆惠紫农军大队,由刘琴西任总指挥。不久,中共东江特委机关也转移到中洞。在党的领导下,刘琴西指挥农军在中洞周围流动作战,狠狠打击敌人,使中洞成为农军的立足点。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党指示东江特委迅速组织暴动,夺取政权,接应起义军。为了弄清陆丰县城的敌情,刘琴西不顾个人的安危,亲自侦察。他化装成乞丐,潜入陆丰城镇。他当过县长,地理环境熟悉,很快就摸清情况:敌兵虚少,人心惶惶。侦察回来后,刘琴西当机立断,马上率军向陆丰县城挺进。守城敌军见势不妙,慌忙弃城逃跑。占领陆丰后,刘琴西率部又直指海丰,与友部会合。9月16日凌晨,刘琴西率军占领车站,在赤山约的农民支援下,痛击守军万炳臣部。万部负隅顽抗,但军心动摇,锐气已失,不堪再战,终于不得不退出海丰。9月17日,刘琴西等先后入城,又恢复了海丰人民政府。8 {$ ?8 a2 Y7 ^7 a) x% M9 Y2 M
  海陆丰第二次武装起义胜利后,东江特委已逐步认识到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有意识地把物资集中到中洞,预防敌人的封锁,迎接南昌起义军的到来。10月12日,起义军到达中洞,改编为红二师,当地的农民武装则改编为海陆惠紫集团军,仍由刘琴西任总指挥。10月下旬,刘琴西又参与领导了海陆丰的第三次武装起义。在黄羌战斗中,他和林道文亲临阵地指挥,打败了戴可雄部匪军。彭湃受党中央指示回海丰筹建苏维埃政权,刘琴西积极协助彭湃开展工作。在海丰成立苏维埃政府的大会上,刘琴西代表东江革命委员会致词祝贺。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刘琴西的斗志更加旺盛,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他的哮喘病不时发作,但仍然坚持战斗。在彭湃为首的东江特委领导下,率领农民武装,配合红二师、红四师(广州起义的部队整编后,也撤退到海陆丰),东征西讨,为扫除反动势力,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立下了许多战功。/ A/ G! d5 c6 _2 m, s
  1928年2月,国民党反动派又纠集重兵扑向海陆丰,根据地军民经过浴血奋战,给来犯之敌以重大杀伤,却无法击退敌人。坚持了四个月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结束了。刘琴西和东江特委的领导人,转入了艰苦的游击战争。刘琴西转移到龙川、五华、兴宁、丰顺一带,坚持开展活动。在革命低潮时期,环境艰苦,斗争也更尖锐复杂。一天晚上,为了解决八乡山根据地经济的急需,刘琴西负责将两百个银元连夜赶送去。护送刘琴西的人绰号“野螺”知道刘琴西身带银元,便起了歪心。快到小河边的交接点时,突然用短棒把刘琴西打昏,然后又是一阵乱棒,眼看刘琴西不能动弹了,就搜走银元,再用河砂把刘琴西掩埋在河沟里,旋即回队谎报完成了护送任务。由于受到湿润河砂的刺激,刘琴西慢慢醒过来。当他明白自己遭到内奸的暗算时,尽管浑身伤痕,疼痛难忍,还是艰难地爬出河沟,爬一段,走一段,终于找到游击队,处决了隐藏在革命队伍内部的坏蛋“野螺”。又有一次,他受命前往香港,不幸被捕。港英当局得知刘琴西是省港罢工时汕头办事处的负责人,便立即引渡给广东的国民党政府,欲除之而后快。两个印度差人将刘琴西带上“佛山”轮。当时刘琴西没有上脚镣手铐,可以在船上自由行动。刘琴西一上船便到厨房、机舱转来转去,发现一位海员是老相识,便悄悄讲明自己的处境。那位海员替他出主意——请印度差人喝酒。海员拿来两瓶威士忌,送上好菜,刘琴西和印度差人喝起酒来,印度差人一杯接一杯,喝到深夜一点多钟。差人酩酊大醉,像团烂泥倒在帆布床上。海员拿出长袍、马褂、瓜皮帽,把刘琴西化装成一个绅士。船一抛锚靠岸,刘琴西便迅速下船走了。广州派来接收犯人的军警乘小艇等了半天,也不见印度差人押犯人下船。当他们上船查看时,差人鼾声如雷,仍在梦乡,而刘琴西早在天字码头登岸后,到澡堂子洗澡去了。* M# V5 Q, i" _5 V$ R
  经历了一次次的艰验,刘琴西早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投入革命工作。0 k& Q0 s- n. @9 O
  1929年3月,在刘琴西的指导下,“闽粤赣边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在大塘肚村(今属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回龙镇)的长塘面成立,大塘肚一跃成为五华、兴宁、龙川三县的革命中枢。三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得到了中央苏区的高度肯定。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曾有一座兵工厂,并开设榨油坊作为掩护,后因有人告密遭到反动武装的破坏而被迫搬迁。7 z% L2 E* j4 ?% }& l9 N
lc3lxb.jpg
/ P7 q( t0 W6 Q1 z/ C; V lc2lxb.jpg
% x: s7 O2 ]9 E& W6 x zjx59336.jpg % j) W: K/ L, C6 u/ S, T# f. J
  1931年,刘琴西调到香港,不久,又调往上海。长期紧张的斗争,使刘琴西积劳成疾。1932年,党组织安排刘琴西回香港医病,不巧,被原紫金县的反动县长洪砚香发觉。洪砚香立刻通知港英当局,将刘琴西逮捕,严刑酷打,并以高官、金钱、美女引诱。敌人阴谋失败后,便将刘琴西秘密杀害于珠江河畔。刘琴西牺牲时年仅36岁。
; l& M7 l3 [9 \1 g7 I(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 13: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万挑夫上赣南
1 }0 V. u+ h% x  “人不吃盐就没有劲,连枪栓都拉不动”。
/ s2 V* S' ?$ L. h& H* Y; E: S  1930 年开始,国民党不但在军事上大肆“围剿”中央苏区,还对苏区进行残酷的经济封锁,对食盐、洋油等实行政府专卖,并规定特别严厉法令,凡查获私运者,以 “通匪”罪论,处以极刑。
+ L5 J$ z( ^5 `4 _' y+ l  D  为冲破国民党的封锁,在刘琴西等人的组织下,龙川苏区群众组成“运盐敢死队”,冒着生命危险,通过多种方式偷偷把食盐运往苏区。龙川细坳镇小参村运盐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地群众有的把粪桶做成双层,有的打通竹杠的关节,有的把食盐水浸渍衣服,甚至还有的假扮乞丐、假装出殡,千方百计把食盐送到苏区。据龙川县党史办最近统计,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龙川贝岭几乎每天有百十担食盐从细坳、和平等处避开国民党反动当局关卡严查运往赣南,为中央苏区运送食盐不下3000吨。' ?& Q# i' a  }
sqan2.jpg
- e) P7 z* S6 J+ A( {  据悉,当年,龙川很多青壮年将食盐挑到赣南去卖,换回当地的大豆、烟丝等土产,再运回家乡各城镇出卖,以谋取生活物资。这一现象在当时非常盛行。; s" R9 ]3 h8 b. M
  当年,龙川苏区群众挑盐上赣南的路并不好走,当地苏区党组织秘密建立了多条交通线,并以开设店铺为掩护,收购各种中央苏区急需的军用品和日用品,秘密运往中央苏区。
: r# m' Y5 y" q3 E9 z  据龙川县党史办相关人士介绍,苏区党组织曾在龙川通往五华、兴宁的刀口阿顶、江西与广东两省相连的江广亭、龙川迴龙园田接管亭设立交通站和水站;在兴宁、龙川交界的渡田河、赤石渡等地开办合作商店,与粤赣边区人民群众进行以物换物的交易,将赣南的大米、黄豆、茶叶等物品通过渡田河合作商店,交换从兴宁梅州地区运来的食盐、煤油、药品等紧缺物资;在县城和东江重镇贝岭等物资集散地建立据点,大量贩运食盐、日用品等常用物资。
' d+ X) ?8 j; k* a- M5 r9 }  据龙川县党史办调查,当时挑夫在陆路所走的路线主要是:贝岭——细坳——安远——信丰,然后从信丰运往苏区。这其中贝岭街是江西中央苏区战略紧缺物资的重要转运点。据有关资料表明,当时每天从贝岭运往赣南的食盐逾百担,长达数年之久,为中央苏区军民解决食盐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盐道保障中央苏区发展。% Y" k, B8 ]6 v% L% {! s* S/ R
  龙川县细坳镇小参村是河源市革命老区村,这里有座仪象楼,为中央苏区送粮送盐的秘密储盐旧址。小参村具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小参村盐道在中央苏区贸易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它是推动龙川成功申报中央苏区县的一个支撑点。
: W  M! O2 n. E: X0 k6 D; }& ?5 r yxlti0.jpg
4 D# p3 U; a+ X, \% E sqan1.jpg 9 N# K) S" m* Q4 R- A

% }+ d  J* E  C9 K$ t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