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8|回复: 0

[综合讨论] 儒(心)释之辨、朱陆之辨、陆王之辨及其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3 11: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儒释之辨,公私义利之别,判然截然,有不可同者也”。象山心学与释教的判然截然。儒主经世有为,外有儒术的天命人事;释主出世空境,内则道佛,道主自然为宗与世浮沉;佛主治心避离尘世因果。同一学派出现经世与出世甄别,常然,老庄便是。若言无差别,何必有儒道佛文化三家,何必有治世道德,乱世道佛的应世差别。三家互补的文化共性,应对心性质野的泛滥,主抑情制欲的善性文化。
二、象山心学与程朱理学简易与烦琐区分为尊德性与道问学。综合是孔儒的仁礼学。宋明理学肢解孔儒分为两学派而已。《易传》三道三才的仁礼本体论,将理学与心学道分两派的缘由弄清楚。阴阳天道,有乾易知坤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的人事原则,尊卑在位的天命之谓性。仁义人道融入,便是儒家选贤任能的人事制度,《易传》所言易简立本的仁礼客体。程朱理学孤立静止看待阴阳天道的易简理得,视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完全曲解了阴阳天道的儒学原真,异化成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因为阴阳天道探究易简理得的仁礼原理,程朱理学归属道问学。仁义人道融入,不缺尊德性学。
仁义人道融入尊德性的宋儒心学,不用理学“烦琐”,落实在事事物物处论证定理,千百年不变的心即理,何等简易!以心即理融通事物的性即理,易简通贯性命,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便是。当初孔孟倡仁礼学,克己复礼为仁,欲立欲达的忠恕启通,何等捷顺?怎料仁心有假仁假义的心性事实,仁义不合礼义规范。所以有荀子反本成末的礼仁说,开新孔子的仁礼说。宋明理学不需要荀学,赶出儒坛,异化孔儒应该之理为当然之理,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不以一毫私意自蔽的浑然天理;定理内修,不以一毫私欲自累的人事当然。中为心体庸守常,合于天而不因乎物的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只有仁心定礼义,不存在礼义质正仁心的腐儒。以心即理融通刚柔地道心性理则的乾刚健与坤柔顺,“人事尊卑,义奠于位;立纲陈常,义辨于事”。性命通贯天道,何以“循理而应乎事物”?礼知范畴上台阶为仁智同用范畴。在心学者眼中,万事万物之理体现着心即理,私蔽大患出自心即理的操存,“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用心用力去人欲便大功告成。人人兹事,服从天理便是。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文化事实,在心学者眼中,去人欲而已,不值一提。如此糊涂的理学时代竟会出现,正如我们要责怪岳飞、杨门忠烈愚忠,梁山泊宋江受降招安,天降大难于108条好汉身上,能避离功名与尘世,完一身性命者有多少?也许会因此事会责骂宋江不仁不智。须知,宋后非汉唐有道伐无道的王朝正常陵替时代,而是有道伐无道被视为乱臣贼子所为,千史遗臭,被人唾骂?所以,汉唐农民起义引发群雄逐鹿,促成改朝换代的朝廷更新;宋后的农民起义,改朝换代的胜利果实归属落后文化民族的夷族统治者,宋元明清的两度汉夷王朝陵替。
存在音容天,思维应对的存在,是存在与意识的基本问题,离开该时代社会意识的心性事实,存在是虚空架子。蓦然回首看文革,不可想象的怪异事实,为什么该时代心性人会走火入魔,疯狂何似,看不透?只缘身在此山中而已。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意识与存在,矛盾体的对立统一规律,不可能独孤存在,即是说,思维之神灵,意识的灵气,作为道器两层次的主体要素,共同融入到存在意涵中,方真实性展现存在的波澜壮阔,又是错综复杂。研究存在思维,即研究存在与意识的基本问题,不弄清该时代的意识存在,无从理会该时代的思维存在。研究存在意识,即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基本问题,不弄清该时代的思维存在,无从理会该时代的意识存在。存在,深蕴思维与意识两大要素,是恒常循序渐进的哲学范畴,又是瞬息万变令人难以捉摸,践压人的理性,使人不得动弹的魔鬼力量,以理杀人,礼教食人,不是走到疯狂的思维与意识融入的存在?革文化命的时代,打倒党内走资派,反动学术权威,黑七类牛鬼蛇神,不是践压人的理性,使人不得动弹的魔鬼力量?不是走到疯狂的思维与意识融入的存在?
三、象山心学的传承是阳明心学。程朱之辨无结果,程朱理学占主统地位。进入阳明时代,主统地位则转移到心学方面,世上没有人能重复两次的踏进同一条河流。阳明心学非象山心学,停留在毫无意义的烦琐与简易的争辨,而是吻融心学与理学,达成主客一体道德内修的定理模式。以心即理过滤和质正事物客观理,尊德性与道问学并存和融的不再争执,进入致良知的心底思辨后,方有道德实践,不以人欲损伤天理的确效性,从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全过程。阳明心学对宋明理学体系的贡献,修补朱陆无谓争端,在心即理的理论框架下增添道问学的理学要素,同时也加重尊德性的心学要素,主客通吻的宋明理学走到顶峰,内修定理的合乎天而不因乎物的道体模式当高空坠落,返回人间常道,阳明心学以心即理质正事物客观理,掀动思想解放潮,却又是宋明理学土崩瓦解时代。百姓日用皆道的实学研究,致承载三道三才全真中介的刚柔地道地曰示的张载气学,由弱势转变盛行,经船山实学传续,成就明末清初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儒学哲学圆圈的完成阶段。宋明理学的定理内修模式成为异化孔儒的否定阶段,业已定型的哲学圆圈,因满清文化逆转而失落,本已被终结的宋明理学被满清延续。中西文化碰撞时代,出现以宋明理学为内圣基础的新内圣外王之道的现代新儒学,近百年的文化研究乱相路,都是力挺宋明理学为传统优秀文化来撑持。当年的百姓日用皆道有负向,谁当皇帝一样,都要穿衣吃饭的心性劣质,与宋明理学主旨相违,恰恰又是宋明理学制造的文化心性副产品,三军可夺帅,不可夺志,追寻文化正气和民族气节的孔儒文化土壤不可能生长的心性劣质,汉唐有道伐无道的文化土壤也不可能生长的心性劣质,在忠君报国忠诚异化的文化大环境下堂而皇之泛滥成灾,经由满清文化大环境的催逼,生长着奸人心术,小人愚顽的民族劣根性,步步下滑。
在清朗两个哲学基本问题,深刻理解存在的哲学意涵后。还要深刻一点:存在的文化演变,有着文化的承前与启后的历史逻辑循序。正常的文化演变时代有历史逻辑循序,孔、孟、荀、《易传》,孔儒历史逻辑的演变循序,言必孔学,失孔儒的原真理路了。曲折反复成哲学圆圈历史逻辑的演变时代,同样存有三阶段的泾渭分明。从孔儒肯定阶段,经汉儒初度异化到宋明理学极度异化的否定阶段,进入民本实学与心性启蒙为标志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哲学圆圈三阶段,步循历史逻辑的理性次序而成立,即不可言必孔孟,更不可能将二千数百年的儒学史视为铁板一块,否定阶段的宋明理学被视为内圣根基,断送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原真理路。异化孔儒的否定阶段,同样也有历史逻辑的循行次序。从汉儒初度异化到宋明理学的极度异化是这样,宋明理学极度异化过程同样一样,文化承前与启后的极度异化。从理学道问学与心学尊德性并立争执不下的理学主统,走向心学主统通吻主客成尊德性与道问学并举,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道德内修定理模式形成,高峰坠落而终结宋明理学,回复百姓日用皆道有正负向。经满清文化逆转,正向隐形,负向恶化为民族劣根性。极度异化成然存在的文化演变,从思维和意识的道器两层次,有着承前启后历史逻辑次序的理论轨迹,实践心性的文化轨迹。民族劣根性不是天下掉下来的,阳明过后百姓日用皆道的负面积习成灾泛滥而成。唯物辩证的哲学真理性在于:探究刚柔地道地曰示的矛盾因果多路向,文化承前启后的矛盾因果链条路。以应该之理为理性基础,却不是止步不前于这个基础;彻底批判唯心教条的定理内修模式,深究其所以然之理。唯物,实学方向,养人之欲,给人以求,屈伸物欲合宜为活力源根,理有屈伸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文明同步的心性唯物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社会的礼法合治轻重准则,取决于质文状态的心性辩证,人文化成天下的理性观和价值观:礼乐天下,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日益需求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