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8|回复: 0

[综合讨论] 通经正经接着讲 〈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22 05: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儒家经学,一是经学传承前史。“吾继周”的三代损益史,唐虞洪荒史。一言蔽之,乃论道不论理的古朴时代积淀的人文文化史。二是进入孔子论理学时代研究义理学,有别于经学传承前史的经学史。经学传承前史与经学史之间,有着共性相通处:人文文化历史逻辑的文明演进,传承和开新的新故相资新其故。却又是从古朴心性人,逐渐衍变成继善成性的中庸质文心性人,发生着心性文化质变的前后两阶段:论道不论理的经学传承前史和论理学的经学史。
论理学,文化承前于经学传承前史的人文文化,启后便有经学通史,研究心性学的义理学史。因心性文化的社会存在,文化环境造就理在气中的心性事实,义理有真伪驳杂的是非理蔽。精纯便要质正,通经必要正经接着讲。会通古今通义,有历史逻辑理性次序的义理学史;精纯要质实,义理史非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质实,较正历史逻辑的存有史,即经世治用的政治史;经世致用成就性命通贯天道酬勤的人性史和心性史;性命、理气两体理一成实践理性的唯物史观。会通古今通义,同步于历史逻辑存有史的经世治用和致用;历史逻辑存有史也奠立着会通古今通义的经学史。经学史的历史逻辑次序,质正和质实的唯物辩证。船山言:“引而申之,是以有论、浚而求之,是以有论;博而证之,是以有论;协而一之,是以有论、心得而可以资人之通,是以有论。道无方以位物于有方,道无体以成事之有体。鑑之者明,通之者广,资之也深,人自处之,而治身治世,肆应而不穷。抑豈曰此所论者立一成侀,而终古不易也哉”?经学存有史的常变辩证非定所的“终古不易”。性命通贯天道酬勤的“循理而应乎事物”,“性命相需,体用相函,始终相成”,实函斯活成就大中涵化的体用中庸。“道无方以位物于有方,道无体以成事之有体”,接《易传》的“事常变,易无体,神无方”的易学逻辑,存有演变的思维辩证,同步于道体事物生生应世,象数互生的“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鑑之者明,通之者广,资之也深,人自处之,而治身治世,肆应而不穷”。神无方定有方成经学的应用辩证,“心得而可以资人之通”的引申、浚求、博证、协一的存有论。
孔子言:“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从共学到适道,“心得而可以资人之通”的引而申之、浚而求之、博而证之、协而一之的学问道,思辨于存有的学问道。从适道到立道,“鑑之者明,通之者广,资之也深”,“治身治世的肆应而不穷”,学问务实于存有的思辨道。“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而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学思相资相成的学博思远,通经正经接着说,不可易变的义理逻辑是:“道无方以位物于有方,道无体以成事之有体”。事变体易神有方,立道切实于义。荀子以礼义调理的物欲观;船山以礼义正性情的避罪淫、扬功贞,理欲辩证的人道理欲观;“立人之道曰义,生人之用曰利”的天下义利观,“天尊地卑,义奠于位;立纲陈常,义辨于事;善恶是非,义判于几;存亡进退,义殊乎时”。立道切实于义,义之社会实证在于权。“有一人之正义,有一时之大义,有古今之通义。轻重之衡,公私之辨,三者不可不察。以一人之义,视一时之大义,而一人之义私矣;以一时之义,视古今之通义,而一人之义私矣;公者重,私者轻矣,权衡之所自定也。三者有时而合,合则亘千古,通天下,而协于一人之正,则以一人之义裁之,而古今天下不能越。有时而不能交全也,则不可以一时废千古,不可以一人废天下。执其一义以求伸,其义虽伸,而非万世不易之公理,是非愈严,而义愈病”。权之正义,天下古今通义,人道诚信义理不可易变;随性命通贯天道的物物生化,“道无方以位物于有方”的“循理应乎事物”,“道无体以成事之有体”,“大中即寓其间”的体用中庸,与事物生化和道体中庸文明同道而不断深化的人道诚信义理,会通古今之通义。以古今通义质正一人之私意(义),避离天下的私蔽大患;质正一时之私意(大义),避离不必要的曲折反复造成天下私蔽之大患,不必要的哲学圆圈三阶段。一人之义伸,害天下公理;一时之大义伸,同属一人之私意,损古今之通义的是非愈严义愈病。经学通义:道(学问与思辨)、义、权的一以贯通,经权辩证:经正权宜,权变通经。
古今通道是什么?民所共由理道;古今通义是什么?人道诚信推动天道酬勤的正义利物利民生;古今权通之正义务实又是什么?以古今通义质正于一人正义和一时大义,成就经世治用的天道酬勤。通经正经接着说的义理史哲学意涵又是什么?古今通义与经世治用一体的民本实学。经学史的历史逻辑次序,民本实学有阶段性;“经国之远图存乎通识。通识者,通乎事之所由始,弊之所由生,害之所由去。利之所由成,可以广恩,可以制宜,可以止姦,可以裕国,而咸无不允”。一人私意惹私蔽大患,一时私意惹反复曲折,“始于合,中于分,终于合,以始终为同时同撰者也”。民本实学有正、反、合的哲学圆圈三阶段。
一、孔儒建构应该之理的儒家经学:人文化成天下的人能弘道,彰显人的主体性。研究心性学的文化历程,有历史逻辑的理性循序,具体有三方面:
1)性命通贯的天道酬勤,从“天道远,人道迩”,完善人道弥补天道缺失的无为自然时代,走到精于物者而物物的有为自然时代,也是形上導的易与天地准,導向成然形下器道弥纶天地的人参天地时代;
2)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的人道诚信,走到精于物、道而物物的物道一体,仁义人道融入阴阳天道与刚柔地道的三道三才时代。阴阳天道有易简理得的人事理则,刚柔地道有乾刚健坤柔顺的心性理则。
3)天人合道成就屈伸物欲主体人的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文明同步的继善成性,追求富裕生活的有为自然,成为孔儒经学历史逻辑的肯定阶段,也是通经正经的人文化成天下第一个阶段。
二、汉儒反经合道,反经,倒不如说是屈经为好。“屈民以伸君”,传统儒学民本被屈黜,被君本取代。合道,民本核心是民生。“屈君以伸天”,以天之災殃为征兆去警示君王,护持民生。所以,有道伐无道成就王朝正常陵替的更新损益,实质性致民本与专制并存的互相制衡,成然汉唐专制生长期的盛唐辉煌。为什么说汉儒是传统儒学的初度异化?“正其谊不谋其利”,损伤生民日用的庶物人伦;“谋其事不计其功”,焉有“循理应乎事物”的富裕生活?富有日新的美好生活?汉儒的反经合道,违反经学真精神。    (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