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7|回复: 0

[百家论战] 哲学观与社会人生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5 09: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年前,《国学论坛》有网友提出传统文化没有哲学观,当时我极力反驳。现在看来,哲学观式微,触目皆是社会人生观。草根阶层不出奇,学术界也普遍是,甚至张冠李戴,鱼目混珠,错将社会人生观理论视为哲学观理论,苦哉!哲学理一观式微,殊异的社会人生观大行其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还有是非、理蔽的真理标准?现代文化研究乱相的根由。
其实,哲学观与社会人生观甄别明晰。重心改善社会人文,制度与文化的社会环境,敦化和美化人的文化心性,继善成性的哲学观。若倡行善性文化,善化人的心性,适者生存于社会环境,被动守常的社会人生观。二千余年君主专制制度的历史事实,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民本与专制并存。君主专制的客观事实,催生成长更多是适者生存的社会人生观理论。治世以道德善化,乱世以道佛善化。治乱世循环的儒道佛互补,都是善性文化的心灵鸡汤,淡泊名利的与世无争,难得糊涂的与世浮沉、幻化人生等,安平心性,调理心身,都是适者生存的社会人生观理论。
传统儒学内部存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学理:究矛盾因果所以然之理,哲学观理论的唯物辩证,与定理内修的当然之理,社会人生观理论的唯心教条当甄别开来。传统儒学的哲学观,围绕着改善民生致用的理道环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道定所,有着历史逻辑演变的两个阶段。一是改善人的物质生产环境,追求生活富裕。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有荀子的物物道与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二是改善人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追求生活美好,天人诚道与诚信道的文明同道,有船山的道体论和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两个阶段之间,成长着唯心教条社会人生观的理论阶段。从汉唐成长期走到宋明衰落期,由理学的性即理,与心学的心即理,共同建构着定理内修的唯心教条体系。不以一毫私意自蔽的浑然天理,儒道合流的道法自然;执持天理浑然的人事当然,以天地之性制限气质之性,不以一毫私欲自累的天理普照,如同佛门的月印万川逻辑。尊卑定理与道德内修的善性文化:存天理去人欲。儒学内部存有唯物辩证的哲学观理论,与唯心教条的社会人生观理论,当要明晰甄别。
荀子解蔽于诸子学,“蔽于一曲,闇乎大理”;张载《正蒙》,“民胞物与”,天所以能参于形下器道的一物两体神化论:一故神,二故化,“性性为能存神,物物为能过化”;船山的民本实学与心性启蒙,提出以人事天的哲学理一观,化一物两体为两体理一,实践理性的性命一也,理气一也;尽心尽性于知天事天的心性内外,如理道、仁礼、理势、音容、质文、刚柔、性情、理欲、义利等等,其义理的文化价值观,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的富有日新,矛盾辩证对立统一规律的两体理一,都在张扬传统儒学的哲学观。荀子学被宋明理学摒弃儒坛,张载正蒙弱势,船山学被满清逆转文化荒芜,哲学观式微。适者生存的社会人生观理论视为传统主流文化,张冠李戴为哲学观理论。苦哉!真正的传统哲学理一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