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5|回复: 2

安徽箬岭古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9 21: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6-9 21:19 编辑 & u6 D5 j. N8 k& {  n2 }: ]6 n' B/ C9 }
+ X( ?, w  N. H7 J
安徽箬岭古道
/ h+ @% j0 {+ O" P, Q6 m& j, |来源:徽州探古
5 \4 X* D( ~1 O9 m) M; p2 h. G) ~  l" e% `9 F
  箬岭古道又称千年古官道,始建于隋朝,是当地郡守征调民众开辟的通往沿江、中原的战略要道。1 }5 b$ P4 x6 S
  箬岭官道多为石板道,路宽3至6尺。也是目前徽州最古老的一条官道。这条官道由徽州府城出北门至歙县许村到箬岭关。
/ Y7 v7 @2 D7 l  一条古道就是一段历史,一条古道就是一座丰碑,一条古道就是一部传奇。青石板历经了岁月的沧桑,古道因历史的印记而尤显得厚重。如今,其运送货物的功能已经基本消失,随着渐行渐远的徽州,古道默默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p; R  p8 [( x6 ]+ p: D$ f
rlgd90.jpg
9 h6 u: V. U" \  O  }! b  中文名:箬岭古道
+ E7 B0 X' N  b& k! c, l+ ]  又称:千年古官道
$ y) n; E) h8 z) b9 D& z  始建:隋朝
) m* q" d& B1 Q) b0 q9 g8 `3 P- r  作用:通往沿江、中原的战略要道1 [4 j9 X7 [. }/ W) s3 x( `! W3 d: c
  用料:青石板铺就: ]- `9 u& ~4 B
  所在村落:许村) x8 p, G. f* _) x, }; ~% r
  景点:歙县箬岭关忠烈庙
5 t( B4 y: x6 O1 R! [" w7 Q& e, q6 T5 Z" w* p5 b: p
  自然资源# \  c* S- R! G
  古官道由青石板铺就,自许村直达黄山脚下的谭家桥。沿途植被垂直分布显著,峰峦叠幛,阴雨天山上云雾缭绕,远观如黄山云海,身处其中则又似云中漫步。古道边沿途设有古凉亭供行人车马歇脚。古道深处村落处处,游人可以在村中随意打尖,品尝山上特有的高山玉米糊等特产。箬岭关现仍存有屯兵城楼和古汪公庙遗址。今天走访官道,不仅可以翻山直达黄山,更可沿途访古探幽,亲近自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完美融合的景区。6 d4 l) q$ l8 W7 n$ A
rlgd91.jpg
0 o/ X, Q) R5 D, n" [" V, t  徒步旅游指南
: N- L( L. _8 R( K5 Z) O$ [% V9 V  从古徽州府——歙县出发,坐上去许村的中巴,花8块钱车费就到了千年古镇——许村。境内文物众多,有八座牌坊、廊桥、亭、古民居、古祠堂等景点,由于开发的较晚,商业化不浓,村民又好客热情,是背包族的理想去处。现门票价40元,如果人多,导游可免费,否则70元/次。对于外地人看这文化底蕴很深的景区,如果没有导游讲解参观就没意思了,因为深藏在这古老建筑的背后是一段段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听后才了解、知晓由来。
# h  I/ x) a" U! [0 Y$ [  镇内饭店有高阳、大众两家,卫生状况还好,吃饭时要问清价格,明白消费,免得吃后扯皮。住宿在80——120元/人*晚。在明清时期是繁华重镇。无论是陆运还是水运,这里都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更在徽商兴起后,成为重要的粮食、盐和山产的是近十里的贸易集散地。“歙南有峪岭关,歙北是箬岭关”,千年徽(州)安(庆)古道下可到歙县、杭州,上可通安庆、南京,太平(黄山区谭家桥)。现境内保存最完整的青石板古道是山上20公里。不过离许村镇里有16公里,可以租摩托车(一般在30——50元)或农机车(15元/人)。半个小时左右到达山脚,开始了我的徒步之旅。+ R9 ^6 i( s- |, |
  自驾路线:合肥绕城高速/新桥国际机场方向——南京/安庆/包河大道方向——铜陵/福州/安庆/G3方向——S103——九华山/黄山市/芜湖/宣城方向——徽州区/歙县出口——X010——X007——许村
7 W) a$ x5 Y* f+ Q rlgd92.jpg 3 a6 F$ q" Y/ c, v7 u
  自然景观
/ s  y2 w& V5 c$ L! d% F  徽(州)安(庆)古道又称箬岭千年古道,始建于隋朝,是当地郡守征调民众开辟的通往沿江、中原的战略要道。山上完好的保存了青石板古驿道,漫步其间,仿佛时光倒转,不知今昔何年。驿道两旁千年沉淀的人文景观有汪公庙(徽州隋唐时的越国公汪华,后被尊称为神灵)等与自然山水相交融,相得益彰,古树、清泉、竹海、村落、古桥、茶园……造就了清秀与恬静。随时随处都是绝美的图画,随时都有意外的惊喜。
: s9 J! E0 f- m  Y* u4 ^% p  在古道上且玩且走,无数少年时背诵的诗词歌赋从记忆深处翩然而出,又立刻被注入鲜活的生命,在青山、绿水、修竹、飞鸟间自由飞舞。天下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到这里来背诗,因为这里是诗的家园,在这里,诗是真实而又平易的,挂在树梢上、长在田野里、流淌在小溪中,一不小心就会触到他,从此,脸上便多了一分恬静,心田里长出紫色的小花。
7 h' f9 E6 I4 p% T  当日,安徽著名徽商古道歙县箬岭关千年古庙忠烈庙经过修复后正式落成。这座古庙有着1300多年历史,为纪念开辟徽商古道的徽州先祖而建。日前,在当地徽商文化研究会和民间投资的协助下,当地政府对古庙进行整理修复。" s+ \+ T$ i0 b4 X1 W
rlgd93.jpg " z. ~3 ^% E: v
  民俗文化
( k3 E* |) ?8 j0 `# q* R9 W  古道深处村落处处,村民民风淳朴、好客热情。玩累了,口渴了,肚饿了,到农家小院内,喝有名的黄山高山云雾茶;吃一顿原色原汁原味的农家宴。我与农家商量好,晚上来个清炖土鸡煲,以犒劳犒劳自己。来个自选自宰自下作料,尝自己的烹饪手艺,自然乐在其中。山上可尽情享受山鸡、野猪等野味,高山玉米糊、山芋、瓜菜、野生猕猴桃、野草莓……' w* J8 N/ f5 |" q
  夜里听老人讲茶坦传奇,有“茶茶坦,板门面,家家户户开店面”的繁华闹市盛景,有奇特的地理现象“高山五里湖”,有冬暖夏凉的土城之门“天星洞”,有传奇土特产“柳叶鱼”。传说古时,一个要饭的来茶坦乞讨,每家给了一大碗的米饭,夹了些蔬菜给他,并说因为家穷,买不起鱼肉,请不要见怪。讨饭的边吃边说,有饭吃已是难得,何敢言鱼。说着就离开了,也不言谢。一会儿,又匆匆赶回,说村边水坑里尽是柳叶鱼,为何不捕捉·村人不信,跑去一看,果见一种似柳叶的小鱼在水中游摆。从此茶坦吃到当地独有的鱼。原来这讨饭是半仙,见茶坦人心好,扯了一把柳叶投入水中,就变成了鱼。困了,就睡在农家木板床上,抛开都市的喧嚣、烦扰琐等事,听听山里独有的妙声,进入梦境。6 Z5 a" y2 k$ f' @. o: H! u8 ]  x
  第二天早晨,山里云雾缭绕,背起行囊,继续旅程。来到了歙北天险箬岭关,因这里箬竹长势茂盛而得名。海阔天空,现仍有“天险重开”四字刻于门洞上。
' Z0 g0 d# `% k: Q$ Z) r4 n rlgd94.jpg : J7 [* q) X# q$ o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9 21: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6-9 21:20 编辑
2 G; ?3 x* Z/ q9 P( q/ Y8 O7 _" o3 q; y5 _& Z. I
许村“舞大刀”  Z! q  _$ [: m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许村镇许村古建筑群坐落于安徽省歙县县城西北20公里处许村镇所在地——许村,地处黄山主脉箬岭南麓。许村源于东汉,古称富资里。- k$ `/ _/ ^, S, h, g
0 V" L1 Z' `* e! c- e
  中文名:歙县许村古建筑群( Q* T! W' Y( t5 E7 j4 Y) U( [
  类别:古建筑群
: Y2 B: _7 x5 q' u7 f1 C- P8 U  地点:许村
. W- Q$ y' s9 d9 G& s  国家:中国$ s3 K% C9 N+ x

  f' }2 w# p8 p7 C; L  南朝梁时,新安太守任氏即在此流连忘返,垂钓之余,更设许村十二景以寄:武岳凌云、文峰贯日、林嶂环青、黄山蕴秀、西溪渔唱、箬岭樵歌、平畈朝耕、幽窗夜读、任公钓台、淮阳忠庙、沙堤晚翠、古寺晨钟。许氏为古歙县巨族。许姓先世祖知稠公徙居于此,嗣后人丁兴旺,改名许村,至今已逾四十代。明、清更加发达,豪杰辈出。历史上先后出进士48人,为徽州古村落之最。许村的传统民居、祠堂主要以木结构为主,建筑外墙为空斗砖墙砌筑,牌坊、桥梁等公共建筑则以石料为主。既有石牌坊6座、砖门坊3座、亭阁1座、廊桥1座、祠堂、民居多座。他们在功能设计、平面布局、砖、牧、石雕饰、题匾碑刻等方面,反映着当地的经济状况、社会习俗及建筑审美观,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这里的许村古建筑群点评最经典,这里的许村古建筑群门票最优惠,这里的许村古建筑群*交通路线最简洁,这里的许村古建筑群攻略最丰富。到到网是您许村古建筑群旅游的风向标。# m, y! z8 h6 A, m! x( |$ W4 K: p
xc1tim.jpg
. l; w: T' \, N3 l' k7 V# E. x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许村不仅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而且乡村民俗活动丰富多彩。许村的“舞大刀”民俗表演活动,经过千年的继承和创新,到如今已演绎成大刀舞,已成为徽州一绝,它是武术与民间艺术的完美交融。
" n  m1 u$ z7 f- d& \  走进了许村,深秋的许村后山烟雾飘渺,空气清新,宛如人间仙境。这时,日出山头,站在山巅远眺,晨曦映照整个山间村落,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外墙与晒架上,圆圆晒匾里摆上五彩缤纷的丰收果实组合,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黑色屋顶之间重重叠叠,真实地再现了许村千年古村落古朴的农耕文化色彩。
& s% d! _: u; N4 M3 y& R0 j  ~  不久,锣鼓喧天,震耳欲聋,老百姓喜笑颜开,怡然自得。舞大刀队伍已经由许村敦睦堂祠堂进入街巷,原来央视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摄制组,四套中文国际频道,对活动盛况进行了现场拍摄。
( @2 J9 |6 p  i. Q0 n  许村“舞大刀”民俗表演节目在民间有两种说法,其一是为了纪念许村先祖,唐朝的忠义公许远(709-757),在“安史之乱”期间镇守睢阳英勇献身的忠烈壮举,被后人世代颂扬。如今是缅怀忠烈,教育后人,继承“许家刀法”,提振许氏家族士气。另一种说法是驱邪正气,表达徽州百姓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心愿。
9 X  ?7 c; R, L/ U xyptd0.jpg % ]( [. U2 a. ?% E
  大刀舞是以长条竹和绢布等为原材料制作大刀灯,进行传统民俗舞蹈,在名城歙县表演独特,全国也很罕见。大刀制作属传统的手工工艺,刀外形画有人物品、花草等图案点缀画面。村民为配合央视摄制组拍摄,试舞了一遍,然后前往附近的许村车站停车场表演。日月大刀正式舞起来了,十多个村民齐心协力,配合默契,将6米高,100余公斤的大刀舞的杀气凛然,围观者叫好声一片,一个个刚强不屈,威武强悍。日月大刀舞毕、收立,分列的小刀队纷拥而上,团团围住日月大刀,表演者举着小刀叫吼着,场面威风有创意且十分壮观。现场也感染着观众,观众也跟着吼叫,几十把大刀一字排开,凌空而起,场面地动山摇,令人热血澎湃,观众近距离观看民俗表演许村舞大刀,真令人大开眼界。- ^; j# G# u; K+ X4 i
  许村舞大刀已成为徽州一绝,远近闻名。据了解,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抗战胜利之际,许村就派出舞大刀队伍步行几十里,赶赴县城表演,威风凛凛的大刀队,为节庆活动增添色彩,表达了徽州人民同仇敌忾的意志和胜利的喜悦。
2 B7 O# _; v! l) _+ r wd0tim.jpg
5 |8 k9 I! g5 R( \% O wd1tim.jpg : v: \+ P/ t7 o2 L$ n* f3 I/ X1 B

$ E  C' _* \& ^( W" Q0 X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9 21: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6-9 21:17 编辑 - e) ~, t& u. c5 C2 L

" H! d- v; U' G% x  V- {! G6 w. Y. {许村名人许伯升
- A* K1 R" t8 n; Q  ~2 C8 M  许伯升(1334-1386),歙县许村人,出身于徽商世家,广有良田,家蓄甚盈,行善乡里,地方尊称开老爹。
1 A& u8 |3 g" r. i6 @+ H x84d9.jpg
1 U: s3 t/ a8 `' L6 H. {- j9 {  在安徽歙县许村高阳桥东老街,矗立着一座建于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年)的“五马坊”,主是曾官任福建汀州知府的歙县许村人许伯升。该坊为四柱三间五楼,高9.7米,宽8.2米。该坊用砂岩建造,雕工极为讲究,雕刻十分精美,其楼脊角的小兽、二层檐上的哺鸡兽图案及额枋上的透雕、浮雕花纹图饰,都极为精美。
7 r5 W* I' p* E( t8 T' I  g$ P5 } xc0tim.jpg 7 r9 U5 ]7 a5 Z$ b. t' Q% Q3 b
  许村是一个具有一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村,许伯升是南唐末年户部尚书许儒的第二十世孙。到许伯升时代,许氏家族已是徽商世家,广有良田,家财甚盈。当时,正值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朱元璋(1368-1398)率军抵达徽州。许伯升看到元朝气数已尽,便对朱元璋鼎力相助,不仅卖尽田产倾其积蓄充作军需,还干脆参加了起义军,兄弟5人,除四弟许周安年幼在家守业外,全部投奔了朱元璋。元朝被推翻、明朝建立后,许伯升在京城朝廷中任职。但上任不久,许伯升既感到自己谋略不足,难堪重任,加之朱元璋已开始滥杀有功之臣,于是他提请调出京城去地方任职,于洪武五年(1374年)调任福建汀州知府五品正堂。就任后,许伯升办了三件深得百姓拥戴和朝廷器重的大事:一是活捉倭寇300多人,令倭寇闻风丧胆,从此再也不敢骚扰汀州;二是剿除了为害地方的土匪;三是廉洁奉公,身先士卒,使汀州“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汀州百姓无不对许伯升感恩戴德,称他为“青天知府”。许伯升因病去世后,汀州百姓在汀水旁建了许公庙祭祀他。庙前门柱上题书一副楹联:“多索一分一厘是祸国殃民,少造一冤一枉乃为官正道。”许伯升灵柩运回徽州时,许村许氏总祠一本堂招东十门西八门筹资日夜赶建许伯升墓道石坊,石坊为二柱一楼一门高一丈五尺。为了对享年五十三岁的许伯升表达深深的怀念,从进入徽州地界开始到许村村头,在很短的时向内就建起了53座墓道石坊。这53座石坊,直到解放后还有很多存在。1953年修建县城到许村的公路时,歙县人民政府为保护许伯升墓道坊还绕道另辟路基,但在1960年前后,终被人为所毁,令人颇为惋惜。" j, p7 i% r; J3 G- d3 s" F5 k
zyzwp0.jpg + B) ]; x+ j' B8 i5 a5 V; R
  许伯升灵柩运回许村后,汀州人民并未忘记他,据说从明洪武年间一直到1949年,汀州每二年都会派人来许村许氏总祠一本堂,代表汀州百姓祭拜他。正由于许伯升有如此令人永世感念的不朽功德,因此,明正德二年(1507年),在他去世后一百多年后,明朝廷下旨在徽州许村为许伯升建造石牌坊,同时在福建汀州建造木牌坊,以旌表褒彰许伯升。至于为何以“五马”作为坊名,民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五马”系太守即知府的代称,其源最早可溯至汉代。汉代《周礼》注认为,汉太守相当于旧时州长,出则御五马,即乘坐用五匹马拉的车子。宋代《墨客挥犀》四认为,古代一乘有四马,按《汉官仪》规定,汉时太守出行增加一马,为五马,故以后即以“五马”为太守也即知府的代称。为许伯升竖立这座“五马坊”,就是要告诉世人许伯升是堂堂的知府,以此标榜夸耀许伯升和许氏家族的地位,光耀门楣,取得人们的敬重。另一种说法是,因为许伯升兄弟五人皆有功于明朝,都是明朝廷的良驹,故称“五马”。 dz041334.jpg
1 R' [9 ~, b+ B% g/ m3 P4 S.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