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4|回复: 1

[转帖] 秩序、制度与贤能——黄老学为什么反智的一个内在追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11 10:2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秩序、制度与贤能——黄老学为什么反智的一个内在追寻
2018年10月09日 17: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巍[url=]字号[/url]


[url=]打印[/url] [url=]推荐[/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讲座现

  2018年9月27日,中山大学“谦之名家”讲坛系列讲座于锡昌堂103讲学厅举行。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中江教授以《秩序、制度与贤能——黄老学为什么反智的一个内在追寻》为题,向中大师

生与校外听众作精彩报告,本次讲座由陈少明教授主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王中江教授以"秩序、制度与贤能——黄老学为什么反智的一个内在追寻"为题作报告

  讲座伊始,王中江教授指出,关于问题的提出,从方法上讲,是批判性思维的运用。过去,他一直致力于反思和检讨现代学术体系对早期儒、道的看法是否有偏差,并力求澄清这些偏差与误解。王教授认为,在以往的研究中不难发现,道家在建构政治秩序时对贤能的运用总是保持高度警惕。对此,余英时将道家的这种倾向概括为“道家的反智论”,认为与之相反的儒家的倾向是主智论,并将道家反智论划分为老子、庄子以及黄老学三种类型。但这种解释具有表面性,需要揭示黄老反智的内在追求。随后,王中江教授分六个主题展开演讲。

  一·道家的政治期望:大国秩序和理想国家设想

  王教授认为,关于早期道家的政治理想,学界通常关注的是老子的“小国寡民”与庄子设想的“自然状态”。但除了常见的“小国”论之外,老子还曾提出对“大国”秩序的期望,并有诸多论述。如果说庄子继承的是老子的小国理念,那么黄老道家发展的就是其大国设想,所以特别关注治理与秩序问题,并提出了“道生法”的“至世”理想。

  二·良好秩序与贤能和政治原理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大国的良好秩序呢?王教授指出,儒墨主张尚贤,老子“依道”“无为”的政治原理则导向反智。黄老学在承继老子揭示的政治原理的同时,引进了法家的制度规范,将“道”“法”结合起来,强调“依法而治”取代“贤能之治”,实现了对老子之“道”的转化,那就是:依据作为万物普遍根据的道去实行无为之治,并落实为依据普遍性的制度或“法”,就能达到“无不为”的最好秩序。

  三·制度的客观性与贤能的主观性:制度、规范的一般性

  王教授进一步指出,在黄老学看来,与制度政治相比,人格政治或贤能政治易产生主观性与不确定性。但实际的政治生活是复杂的,缺乏客观标准的制约,就会影响社会治理的效益。相反,制度则可以保证稳定性与客观性,使得社会治理的效益最大化。

  四·制度与贤能最大化与贤能:效果的有限性

  王教授还指出,黄老学重法治、轻贤能的原因,除了上述对贤能主观性的不信任及对制度客观性的肯定,还是出于对贤能有限性的洞察。那么与贤能之治相比,法治何以更有效呢?王教授认为,这涉及黄老学关于人性模式的构想。他们认为,人性的基本特征是“趋利避害”,这两面正好与赏罚制度构成对应,可说是法治的人性基础。因此,黄老学主张法治必须“因人情”,即根据人性好恶实施赏罚,才能令治理效果具有可预期的客观性。此外还要“因能”,是根据人的能力与诉求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实现治理效益的最大化。“因能”与“因人情”,正是黄老学“因循”理念的基本内容。

  五·制度与贤能:公正与偏私

  随后,王教授将讨论引向了公私问题,强调“公天下”是中国古代最高的政治理想。而在黄老学那里,“公”就是按照法律制度行事,反之便是“私”,即只有制度才能保证最大程度的公正。因此,贤能之治在黄老的论述中必定是被当成“释法度”而“任私议”的治理模式遭到批判。而对贤能“私议”的反对,就是黄老反智的一个表现。但这不是无条件的反对一切智识,而是反对以主观因素干扰法治的客观性。

  六·黄老学的政治实践

  最后,王教授指出黄老学对于政治的构想并非空想“乌托邦”。因为从荀子访问秦国的观感来看,秦国的治理成果正是取决于它的“法治”,这与黄老的影响有关。但该看到,秦政不仅是法的统治,秦律中也有违背孝道要承担罪责的条例,这表明黄老学并非是极端排斥伦理道德。所以,秦国的治理成果或可为黄老学政治构想的可实现性提供一些佐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讲座现

  在提问环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陈少明教授提出:当您谈到老子之“反智”时,讲的是太聪明会导致很多欲望,进而产生社会问题,对应着一个“愚民”政策,即反人民之智,而您谈到黄老学的“反智”时,对象是统治者,内容是反对统治者以其有限的智慧去治理国家,虽然后者是从前面发展来的,但是否已经超出了前者的范围?

  王教授回应: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这里说的黄老学的反智指的是在法律可以适用的范围内不要以主观影响客观,这个“反”字的使用确实容易引起歧义,“反智”这个词的沿用不太准确。两者的含义确有不同,老子的“反智”是在反对人与人交往的机心,强调一个“淳朴”的概念。二者包括庄子的“反智”概念之间的差异存在一定复杂性。

  陈立胜教授提出,余英时讲的是黄老学会导向的一个最坏的局面,而您展示的是一个黄老学最好的结局,二者呈现的正好是相反的面向。我的问题是儒家的政治哲学与黄老学展示的政治哲学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王教授回应:儒家将人的能力设想得非常高,理想目标即圣人,先知,这本来是就智慧层面而言的,但这种含义逐渐向道德层面演化,后来道德意义甚至超越了智慧的含义,智识的重要性被弱化,道德的地位不断提升,所谓的“内圣”实际是道德层面的概念。黄老看到了“人治”的缺陷,重法治轻贤能,但其实并未强烈抨击伦理道德,可以认为,儒道政治哲学实际是可以兼容的。


  引申阅读:

  王中江;《秩序、制度与贤能——黄老学为什么反智的一个内在追寻》,载王中江著:《根源、制度和秩序——从老子到黄老》,2018年,第230—284页。

  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载余英时著:《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第150—195页。


[url=]作者简介[/url]

姓名:李巍 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

职称:副教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9 10: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道里儒表。以里现表是谓道,以表求里是谓儒。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