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0|回复: 21

[综合讨论] 浅谈循物理的两大事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15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西哲言事物的客观规律,中哲言循物理的两大事则。《大学》的格物致知,格物理致知事则;船山言:“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顺乎物则,顺应循物理的两大事则。循物理两大事则的逻辑初成在《易传》:
1)人事结构合理性事则,循物理的第一大事则。“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易简理得的成位乎其中,人事结构合理性事则。易简立本,存在本体客体基础的阴阳天道。
2)人事与心性一体,有易简理得的人事结构合理性事则,便有乾刚健坤柔顺的心性结构合理性事则。乾刚正主持,“易与天地准”的乾道变化,“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便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乾易知的君子职能,乾气质刚正,令下必从,尽君子职责,全凭君子的健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物物生化,有象生已然条理的事常变,接续象生数成的易无体,乾道变化“易与天地准”的神有方,全凭在位的乾健精神,预测事变体易的易礼常变,尽责乾易知的君子职能,尽心性乾刚正導向的君子职责,防避人事错位事实导致心性乱相的刚柔杂居见吉凶。防避心性理则的刚柔错乱,造成人事错位乱相的刚柔相接险阻生,刚柔相推而吉凶生。防避造成心性乱相的“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招致鬼神之绍的“明有性情,幽有鬼神”。循物理的第二大事则:乾刚健与坤柔顺,心性结构合理性事则。“易简之善配至德”,事物运行的天道元亨利贞。健顺五常主体的矛盾因果路:刚柔地道地曰示。
易简理得的人事结构合理性事则,与乾刚健坤柔顺的心性结构合理性事则,循物理的两大事则。诚之者天道与诚之者人之道合一的天人诚道,顺乎物则事物运行的元亨利贞,即西哲客观规律的事物意涵。
二、事物范畴,物为本原,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民所共由理道的事物意涵:人文化成文明源生的屈伸物欲,理有屈伸顺乎天。物物有象事常变,象生数成易无体。事变体易有三大要素:物、事、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物物道,立事设人,各正性命通贯天道酬勤,事物运行元亨利贞的天人诚者。格物理的诚者天道,有诚之者人之道的致知事则,天人诚道。君相造命,人事言天,天命条件下各正性命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事物的客观规律,出自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元亨利贞。如何循物理致知事则?“事物,人也”,顺乎物则有一定之理道,存在与意识,存在与思维,哲学基本问题的道器层次理论。从形下器道,生民立心立命的存在音容天,有一物两体的矛盾基础理论。音容天的顺乎物则,有屈伸顺逆,君舟民水,水能载舟覆舟;“士庶之穷通生死,治乱循环之数亦大”。源根于疑乎人心的音容天,心性存物理现象与化学反应。人物之元,民生利益精微之几的屈伸物欲,理有屈伸与顺逆,心性的物理现象;鬼神之绍,因果出自势有轻重之失衡,“道心惟微,人心惟危”,心性的危微之几。“情伪相感利害生”,“明有礼乐,幽有鬼神”,心性的化学反应。屈伸物欲的精微之几,与鬼神心性的危微之几,存在音容天的阴阳不测之几,理在气中的心性实践,习以成性。“天曰神,地曰示,人曰鬼”。从形上文政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存在理势天,導向成然的存在音容天。势成理者的理势自然,势有轻重成可否,成然理有屈伸与顺逆。理成势者的理势必然,理有屈伸顺乎天,势有轻重应乎人。理势的自然走向必然,循理人情物理数者,防微杜渐,防患未然,象数互生的循序渐进。人、天、物道体均一的自然之化。“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理势必然适全理势自然,思维应对存在演变,终有认识过程的曲折和反复;意识应对存在演变,终有心性实践过程的曲折和反复,成然哲学圆圈三阶段的螺旋式文明演进路,复归更高阶段的理有屈伸顺乎天,势有轻重应乎人。
三、事物的客观规律,天也,民所共由的天人诚道,理势必然。实证:元亨利贞的物理事则。事物,人也,道器层次主体的主导和能动,一定之理道,理势自然。事物范畴,乃天人关系的矛盾体;理势的自然和必然,也是思维与意识的层次矛盾体。从意识能动的存在音容天而言,矛盾基础理论的一物两体(对立统一),有人物之元,民生利益的精微之几;有鬼神之绍,心性的危微之几,存在音容天的阴阳不测之几。顺乎物则,天也,“容有迹而音无方”的心性唯物,元亨利贞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疑乎人心,人也,“音能节容,容不能节音”的心性辩证。从思维主体的形上文政導的存在理势天而言,天之能参,神化一物两体为两体理一,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辩证。形上理势天之神理与神参的两体理一,神理于理气为天地立心,神参于天道酬勤各正性命,为生民立命,導向成然存在音容天层次的实践理性,性命与理气的两体理一。道器层次主導与能动的一定之理道,推动元亨利贞天人诚道的顺乎物则,“精于物者而物物”;仁义礼智信的人道义理,“精于道者兼物物”。天道诚,即天人诚道的物理事则,象数天理的元亨利贞,生生不息的循环往复,容光不穷于所受的“富有而不吝于施”,天道酬勤的各正性命。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引发心性本质的文明演进;仁义礼智信的人道诚信,容光不穷于所受的日新盛德,“日新而不用其故”。天人诚道与诚信道的文明同道,引发心性文化素质的文明演进,人道诚信有古今义理会通。心性本质与文化素质的文明演进,即质文心性的文明演进。“刚柔文质,道原并建,大中即其间”。
四、事物范畴的天人理论,通过哲学的范畴体系,音容天的心性内外,蕴涵事物客观的系统性规律群。心物定律的顺乎物则,疑乎人心,与马哲三大规律逻辑相连。
道器主体层次,主导与能动合道体的一定理道,神化一物两体为两体理一,事物客观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也存两层次,人文自然观的形下器道层次,象数互生原理为天理。天地万物已然条理的象日生,便有顺乎人情物理数者,礼易一体的数日成。存在本体的三大部分:性情相需的性以发情,情以充性;体用相函的体以致用,用以备体,“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方有容光不穷于所受的大中涵化,继善成性的富有日新;方有始终相成的始以肈终,终以集始,实函斯活的活之理,活的体与用。从量变到质变,质变推动量变,实事实理实证:“性情以动静异几,始终以循环异时,体用以德业异迹”。一定理道的事物正向,象数互生的循序渐进,防微杜渐,防患未然,人、天、物道体均一的自然之化,“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理势的自然走向必然。一定理道的思维认识和心性实践,存在曲折性和反复性,出现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阶段的哲学圆圈过程,即事物客观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理势必然,适全理势自然。一定理道的事物负向:积重难返呈现存在的困境与危机,形上導无为与妄为的恶性因果。失理于屈伸物欲顺乎天,抑情制欲的文史心性情罪路,礼崩乐坏质野心性的情淫路。失理于势有轻重应乎人。应对中庸质文正向的心性健康,应对违质文中庸理则负向的文史与质野,不同性质的质文心性时代,便有不同的治理方法,“天治者,神以依”,礼法合治势成轻重的顺天应人。合乎“天治者,神以依”的治理方法,理有屈伸,势成轻重,顺天应人;违逆,陷入危机困境的积重难返。一定理道存在事物正向,曲折性和反复性,事物负向的因果多路向,矛盾相成和相反两走势。化一物两体为两体理一,人文自然观的经验集成,文化积淀,成就哲理抽象:哲学本体论的事物客观:质量互变规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5 09: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天人诚道,如何循物理事则,发展物质经济与增长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最根本利益的诚,民生利益;最高境界的诚,民所共由理道。易简理得的人事结构合理事则,逻辑连接乾刚健坤柔顺的心性结构合理事则。社会分工的各正性命,性命分殊的两大事则,连接到社会分配如何公平合理的正义性原则。民生根本利益的分配理则,连接民所共由理道的根本理则,天人诚道与诚信道的文明同道。“天之所齐,不待齐也;天之所弗齐,不可齐也”。仁统同的道德齐人心,之所以不待齐,矛盾对立着礼义明分的分工事则和分配理则,“天之所弗齐,不可齐也”。明于天人之分,最根本利益的诚,最高境界的诚,矛盾焦点:社会客观实在的名与利。因名之不齐,孔子礼义忠恕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必要与选贤任能机会平等的人事机制逻辑共辙,如荀子所说:“虽王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理势天也。因利之所实,船山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民所共由理道,社会分工两大事则的天人诚道,逻辑相连民生根本利益,社会分配公平合理的正义性理则。民生分配的贫富差异理则,国家利益与民生利益,贵贱之间利益的分配理则,都有一个合理性的中庸范围,“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顶层设计的宏观调控,须有安排的理道定所。文理的明以致诚,非诚之离明,明以离诚,实至名归的明以致诚;政制的明以钦为本,以全善分配理则,实践分工事则,即天人诚道与诚信道的文明同道,实现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其显赫的政绩,实至名归的明以钦为本。孔子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何谓均?思考孔子所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也就不会理解为平均主义了。值“乐岁终身饱”年代,孟子提出“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的理欲观;值“凶年免于饿死”年代,孟子提出强恕而行的舍身取义。重视民生利益,民为贵境界的至高无上。荀子王制主张:藏富于民,防控上溢而下漏。“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富国富筐箧,实府库。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患不均”。荀子说:“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而功”。诚行务实,“使而功”的社会基础,顺乎物理两大事则的人情物理数者,象数天理,天人诚道的人文自然观;大而富的人文通道,哲学观核心理论的心性学,明于天人之分的“文理繁”,理道定所于大道至简的“情用省”。儒家诚行,理性务实,明晰其哲理,必要极深研几,探赜索隐,精深研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6 08: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事物的客观规律,来自天人诚道的物理事则。中西哲学的义理会通,出于自然经济时代走向商品经济时代的古今义理会通,存在时空性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荀子解蔽诸子:蔽于一曲,闇乎大理。解蔽目的,明晰理与蔽。通经正经接着说,实事实理于经世致用,古今义理会通,明晰学术思想的理与蔽。
(1)儒道分歧,人文自然观与纯粹天道自然观的理蔽甄别。物物道与物化道;物欲观与物化德;道器层次天地人参和天地神参的人能弘道文化,与道法自然的无为人生,道以弘人的善性文化之间,儒道的性质殊异。谁能真切显明事物范畴的逻辑本义和客观规律?荀子解蔽庄子出世的道法自然,实质也是解蔽于老子入世的道法自然,“蔽于天而不知人”的执古道纪,道无不为人无为的心物分离,天人相隔,是否符合事物的客观逻辑?儒道合流,从魏晋南北朝时代走到宋后,逻辑明晰。儒道同合,宋明理学的“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的浑然天理逻辑,等同道家的道法自然逻辑,“蔽于天而不知人”的儒道合流。执持天理浑然的人事当然,保持儒门道德的心性内修,异于道家与世浮沉的无为人生。在浑然天理,即道法自然的纯粹天道自然观的框架中,有着社会人生观共同的善性文化:抑情制欲。理蔽甄别,明明晰晰!
(2)哲学理一观文理与社会人生观文理之间的理蔽甄别。哲学理一观目的性明确:改善世界,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宜人社会。所以,事物规律,逻辑连接是天人诚道,循物理事则的元亨利贞运程。儒道佛的社会人生观文理,倡导适者生存的善性文化,“合乎天而不因乎物”的心物分隔;“守其常以为明”,定理固化的的唯心教条。儒学以富有盛德解利贞,天人诚道的价值观。功能体证为元始,始以肈终目标设定的富有盛德,终以集始的亨通运行。元亨利贞的始终相成,象数互生的德业异迹,继善成性的富有日新。宋明理学家朱熹理解的元亨利贞,“元,大也”,“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不以一毫私意自蔽”的浑然天理。“亨,通也”,执持天理浑然通行的人事当然,“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者之细也”,“不以一毫私欲自累”的定理内修。“利,宜也”,正心修身利于存天理去人欲所宜。“贞,正而固也”,以天地本性制限气质之性,理一分殊的“正而固也”,道德固化。朱熹理解元亨利贞的哲学意蕴,符合所谓“圣人体具三者之德”:“圆神,谓变化无方(浑然天理);方知,谓事有定理(人事当然);易以贡,谓变化告人”(有无相生定理日用伦常的天地本性)。能体具圣人三德,“无事,则其心寂然,人莫能窥。有事则神知之用,随感而应”,“无一尘之累”。佛教提出事物运程是生驻异灭。生驻与元亨同,异灭与利贞是事物恶性与良性不同的因果结局。认定事物终极结局是异灭,与实相空境,人生幻化,逻辑同辙。从魏晋南北朝的儒道佛三教鼎立,走到宋后儒道佛互补的治世道德,乱世佛道,儒佛之间存同有异。儒门以天地本性制限气质之性的理一分殊,与佛理心即一切的月印万川逻辑存同有异,道德人生与空境人生的儒佛分别。同扬心性文史的善性文化,分别为治世道德与乱世佛道,适者生存的社会人生观文理。道德人生,空境人生与无为人生,社会人生观文理,逻辑连接对事物客观的认知。浑然天理,道法自然,事物运程生驻异灭的实相空境,纯粹天道自然观的逻辑同道。哲学观文理,连接人文化成的文化通道,张扬个性不失共性的社会人生观;连接着事物的客观规律,天人诚道元亨利贞的实学心性,“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哲学理一观文理与社会人生观文理的理蔽甄别。
与西哲的事物逻辑会通,传统天人诚道的物理事则。事物的天人理论,关联哲学体系的规律群,涉及民生根本利益的诚,民所共由理道最高境界的诚。藉可明晰古今义理,甄别传统学派的理与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1 16: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哲物理学是讲物质运动,阴阳(質能)平衡结构的哲学,两哲都应容納于易經阴阳平蘅結构之中,在社会科学中最不应该将易經的阴阳定义为阳刚阴柔,易經本为阴阳径对阴阳平衡的定義,何來阳刚阴柔之理呢?遗害中华婦女几千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3 08:3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达尔文的物兢天择的經睑也应归讷到实践出真知的“易老”道法自然之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3 11: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哲与中哲有不同的文化历程,便有不同的文化特点。古朴时代《易经》言阴阳天道,天地人同的论道不论理。后人承续:一是老子执古道纪道法自然的天地混沌,同样论道不论理,“蔽于天而不知人”,三无为(自然、政治与人生)的纯粹天道自然观。二是《易传》天地人参的三道三才,仁义人道融入“易简立本”的阴阳天道,存人事理则的易简理得,“乾易知,坤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仁义人道融入“易简之善配至德”的刚柔地道地曰示,存乾刚健坤柔顺的心性理则。人事理则与心性理则的理道合体,循物理两大事则。违反两大事则,刚柔杂居的人事错位。船山提出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循物理两大事则的形上導。从纯粹的天道自然观,天地气化的阳极阴至,阴极阳至,物极必反的反者道之动,有无相生的道无不为人无为,乃阴阳(物)、乾坤(气)、刚柔(气质)的三位一体;人效法天地的天之能参,多了仁义人道的三道三才,即仁义人道融入的仁礼本体。《易传》的道器层次理论,神参的“易与天地准”;人参循物理事则的仁礼本体,《易经》后的儒道殊途。参照物质生产活动的现代逻辑,孰是孰非成定论!至于由达尔文提出的物择天竞,张扬人的主体性,天地人参的物择天竞。若丧失,天地人混同何来文明?若物择天竞应用在人道方面,强者竞争的文化负面,资本主义自由时代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内外罪恶路:践踏人道,“伤残”天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3 12: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论道不论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4 08:4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论道不论理的意蕴,推崇老人道学,溯源到古易,以至六千文明史的张先生,感到陌生不出奇。其实,史前文化的天道与人文,转折到孔子的论理学时代,最大的文明质变,原始文化的天道与人文,演绎成民所共由的理与道。道者,路也。既然是民所共由的实践路,需要合宜之道,义者,合宜之理也。孔儒的义理之学,合宜共由之理道,理道的矛盾体。合宜于义理的道,理之道;遵循义理之道,道之理,民所共由之理道。儒道合流的特征之一,在道家道法自然体系中,融入理的意涵。张先生研究《阴符经》,没有感觉?《易传》提出道器层次理论,形上導的“易与天地准”,形下器道的三道三才,道器层次的理论逻辑,演绎成后儒的一定之理道,所谓一定,道器层次主体所明晰于的一定之义理,所遵行的一定之道。一定之理道,即有时代性,也有局限性,历史逻辑的一定之理道。从哲学圆圈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有肯定阶段的一定之理道,否定阶段的一定之理道,否定之否定阶段的一定之理道。经历共和国历程,我对主体认定的一定之理道,感悟至深,张先生无感觉?回归孔老时代,如何传续史前文化的天道与人文?历史逻辑的条件限定,出现儒道殊途:一是承接史前社会论道不论理的天道自然,开出道法自然物化道与物化德的纯粹天道自然观;一是更多地承接史前社会的人文文化开出民所共由理道。明庶物,性与天道的生民立命,察人伦,“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的生民立心,从孔孟则重于人道弥补天道缺失,到荀易则重理道的实践实证,顺天而制天的有为自然。荀子精于物者与精于道者的物物道,区别于道家的物化道;荀子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礼义调理的物欲观,区别于道家的物化德。《易传》道器层次理论,天地人参的三道三才,区别于道家天地人同,道无不为人三无为的混沌自然;富有日新的继之者,成之者善,区别于道家的“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执古道纪的质朴心性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4 11: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1:道学就是将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管理,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天地万物本身就是财富,所以说【道生利】,而道所长生的财富不是某个物种独享的,而是共享互享的,所以说【道生义】,利义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来源,也是天地自然长治久安的根本原因,核心道理。
2:道学由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构成,道理既是方法道,是具体的落实方法。 道家是道理的源头,儒家是中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06: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道有道无不为有无相生的物化道和物化德,也有人为主体顺天而制天的天道,荀子的物物道与物欲观,如孔子所说的性与天道,后儒明晰是各正性命的天道酬勤,人道仁义礼智推动天道元亨利贞,哲学本体的“性情相需,始终相成,体用相函”的实函斯活,道器层次理论的人文自然观的天地人参,哲学理一观的天地神参。其遵循的事物客观规律的心性唯物,顺应人性物理数者,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所应用的是辩证的方法*论,如何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习主席提出发展不充分的新矛盾。顺乎物则,研究事物客观规律的格物致知,循物理的两大事则。乾易知与坤简能,人事结构合理性原则的易简理得,若人事错位,能有规律道?痴心空谈!乾刚健与坤柔顺,知能结构合理性的心性理则,若是刚柔杂居的心性错乱,能有方法道?痴心空谈!船山明晰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哲学意涵,定位定性必要理道定所,宜人生存的文化大环境。没有仁义健康和礼义健顺,健康社会的理道定所,焉有什么规律道与方法道?痴心空谈!请问张先生,老子的规律道,有研究循物理两大事则,须知“天尊地卑,义奠于位”,“立纲陈常,义辨于事”,体用相函的的性命学?老子的方法道,有研究性情相需的心统性情学?有研究始终相成,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须知:“进退存亡,义殊乎时”,“善恶是非,义判于几”。若没有“性情相需,始终相成,体用相函”的体用中庸,会有方法道?老子有研究道器层次的天地人参与天地神参,没有人参的意识能动,没有神参的思维主導的主体性,谁在实践规律道?谁在认知方法道?谁在按照自然规律管理社会?痴心空谈!张先生还是认真思考儒家的民所共由理道与一定之理道,反省道家所谓的规律道与方法道,以及按照自然规律管理社会的痴心空谈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6 07: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张先生,老子的规律道,有研究循物理两大事则,须知“天尊地卑,义奠于位”,“立纲陈常,义辨于事”,体用相函的的性命学?老子的方法道,有研究性情相需的心统性情学?有研究始终相成,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
--------------------------------------------
1:老子规律道指出自然运作的五种规律,也是五种力量,也是五位一体的来源:资源是命脉,天地万物本身就是各自的资源;资源流通是保持活力的关键;资源的生长有自己的规律;资源要综合管理;民心是管理的依据。老子的规律道从自然管理内涵获得启示,儒家伦理学从自然构成结构型式上获得启示。


2:天地万物各种事物的辨别、管理,老子根据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管理方法,综合起来构成【道德仁义礼法兵】的系统,义也要看对象,朋友之间、国家之间用【义】;党内用【德】,敌人之间用【兵】,人民内部矛盾要【德法道法兼顾】。
老子管理社会的启示源于道对自然的管理手段,先要定框架、搭平台,并且将国家的管理职责定在维护平台、框架、规则等大的方面,而具体运作要伐放开,这就是无为式管理。
中庸,只是在平台内、规则中的具体的妥协方法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6 07: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老子 “蔽于天而不知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7 16: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18-11-17 16:31 编辑

荀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只说对了一半,是【不知人】,【蔽于天】也没说对,庄子是不可知论者,老子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孔子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庄子是【然也不知】。

荀子可以非十二子,但他没有说过老子,连孔子对老子的理论也是惊奇为龙隐。敢这么说老子的我知道的你是第一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07: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家的物化道与儒家的物物道,都是研究人与物逻辑定位的天道自然。物化道,纯粹天道的道法自然,有无相生的道无不为,不知人类生产活动的顺天而制天,有着明确的目的性:民生价值取向的自然物欲,人为主体的心性活力,主持着天道自然的物化生成,“蔽于天”。质朴心性人执古道纪的三无为:无为自然,无为政治和无为人生,绝圣弃智和绝学无忧,舍弃人的主体性及价值目标的“归真返璞”。人有可能舍弃主体性和价值目标吗?人的主体性,《易传》的道器层次,形上導“易与天地准”,如张载所说的“性性为能存神”于“物物为能过化”的天地神参,即哲学基本问题的存在决定思维,思维主導存在演变的形上主体,即文政導主体的智内神外,学问道与思辨道;形下器道三道三才的天地人参,各正性命的天道酬勤,“循理而应乎事物”的理气相函,习以成性。即哲学基本问题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于存在的形下器道主体,意识能动主体的心统性情。老子《道德经》与后人传承的《阴符经》,其道法自然体系,有研究各正性命通贯天道酬勤的立心立命,有研究心统性情的质文心性,情有贞淫功罪,不是影响着天道自然物化生成的意识能动?不是明晰着“善恶是非,义判于几”?道家的道法自然体系,有研究主持天道自然物化生成的道器主体层次理论?有研究文化价值观,富有日新的继善成性?缺失主体性和价值观,“蔽于天”的“不知人”。儒家物物道,张扬人能弘道的主体性,有着明确的文化价值观。最基本的逻辑理论,顺天而制天,循物理的两大事则。用现代话语,一是社会分工的人事安排,以人的才质定其位,总不至于乱点鸳鸯成人事错位,要你干啥就干啥吧!《易传》言乾易知与坤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易简立本成然结构合理性的人事理则,不是影响着天道自然的物化生成?循物理的第一大事则?“天尊地卑,义奠于位”,明晰着易简的人事理则。二是有其位必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易传》言心性理则的乾刚健与坤柔顺。有乾位置,必须具备主观能动的乾刚健,刚是令下必行的刚性气质,对应是坤柔的刚柔协调;健是天行健的君子自强不息,适应事变体易神有方的易礼常变,象数互生,“易与天地准”的乾道变化。处在乾位,能不具备自强不息的健精神?没有健精神,能具备乾易知才质常恒的领导者职能?能尽乾刚正主观能动的领导者职责,应对事变体易的神有方?对应是坤顺的柔有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显然主观能动精神,心性理则的乾刚健与坤柔顺,明晰着心性理则的“立纲陈常,义辨于事”,不是影响着天道自然的物化生成?循物理的第二大事则。心性理则与人事理则的逻辑连体,不是成为循物理两大事则的最基本理论,古今皆同吧!道器层次主体性,必然体现在循物理的两大事则方面。道家的道法自然体系,有研究循物理的两大事则?不要说道家,宋明理学的天理浑然,变易告人的人事当然,都没有研究循物理的两大事则。格物穷物理的诚者人道,与致知事则的诚之者人之道混为一谈,“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象数互生的礼易常变,新故相资新其其故的生生不息,焉有“欲其极处无不到”的事物之理,“合乎天而不因乎物”的“守其常以为明”,先天设定的“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循物理两大事则是确立主体性的基础理论,还有深层理论,人事易简理则与主观能动的心性理则,得以元亨利贞的事物畅通,取得主体设定的价值目标,需要宜人文化大环境的理道定所于定位定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理道定所于循物理的两大事则,形上文政導的思维主体性。道法自然体系有研究理道定所的思维主体性?理道定所的思维主体導向范围有两个:一是完善人道的共同富裕,现代话语的社会分配。礼义明分,社会分工的两大事则,社会分配的公平正义,“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的诚信人道通畅,方有“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成就天道自然物物生化的人道理欲观。道法自然体系存人类理欲观的思维主体吗?二是完善天道自然机制的事物元亨利贞运程,象数互生,顺乎物则的循序渐进,实函斯活的质量互变,大中涵化的体用中庸理则。张先生认为:“中庸,只是在平台内、规则中的具体的妥协方法而已”。见证张先生国学知识的浅薄,社会人生经验的知识浅薄。孔子言心性的质文中庸,中是不偏不倚,能近取譬的仁礼忠恕,文质彬彬的君子斯文,庸是定理于民生的正义利物,“君子喻于义”阶层,切勿堕落“小人喻于利”阶层,从与民争利到争名夺利,利益抱团的官场贪腐,成为官场贪腐的小人利,引发流俗的心性质野。与文革心性文史的人性异化,都是违反中庸理则的心性两极向:过于文不及质的心性文史,文胜质则史;过于质不及文的心性质野,质胜文则野。何以是“规则中的具体的妥协方法”?船山的体用中庸,非宋明理学的中为心体庸守常,而是“以实求之:中者体也,庸者用也”。“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的体用相函,方有“容光不穷于所受”的“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体用中庸的时中概念,是顺乎物则的中庸理则,“进退存亡,义殊乎时”,顺应人情物理数者,人天物道体自然之化的循序渐进,如张载所说:“极其大而后中可求,止其中而后大可有”。张先生根本不懂得儒学文理的“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荒谬将儒学中庸理论称为“规则中的具体的妥协方法”,谬谈方法道!自视才高却是固执顽冥的领军人物,愚犹怜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8 08: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荀子解蔽于庄子的“蔽于天而不知人”,我同样应用于解蔽老子学。以前青竹大哥也提出这个问题,我再次予以回答:因为荀子与庄子是同时代人,应对影响时代的尘世事。荀子解蔽,更多是应对影响时代的尘世事。老子入世的道法自然,质变为庄子出世的道法自然。言“庄子蔽于而不知人”,没有说老子,不等于不是吧!法家法术势理论流行,礼崩乐坏的人心奸诈愈演愈烈。改变了对前人文化的传承路,历史逻辑使然。处在战国后期的荀子,开新孔孟之道,孔孟克己复礼为仁的仁学体系,反本成末质变为以礼义的行为规范质正仁心,辨析假仁假义的伪君子;质实仁义,倡导行为因果的实践实证,开创实事实理实践的实证时代。荀学与《易传》是孔儒理性次序的完成阶段。言必孔孟的儒学经典,不完善!孔子的仁礼忠恕通行,需要更高层次的文理逻辑,人道理欲观仁恕天下的理道定所,方能脱离道德定律藩篱的治世通行,乱世遗落,孔子历史逻辑的局限性。坦然此说,决不同于张先生所说:“老子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孔子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老子道法自然三无为,竟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痴心空论的张先生,以此抵毁孔子为“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孔老同时代人,扬老贬孔,足见其国学的知识浅陋。处在战国后期的庄子,传承老子的道法自然观也出现质变,在没有变更道法自然的天道框架,由入世的老子道法自然,质变为出世的庄子道法自然。“蔽于天而不知人”,不在乎出世与入世,在乎道法自然的人与物的逻辑定位。同样而言,老子学是论道不论理,《阴符经》是论道兼论理,“蔽于天而不知人”,也不在乎论道论理问题,关乎是否在道法自然框架下,人与物的逻辑定位。佛门空境实相,论说人为因果,灌输善恶因果轮回报应的心灵鸡汤,其实质的心性效果,与道家无为人生的心性类同,所以有内则道佛与乱世道佛的定论,“蔽于天而不知人”,同样在乎道法自然的天道框架,何分道家自然无为与佛门人为因果?道家是质朴心性人的执古道纪,佛门是空境实相的禅静修行,以天道观逻辑定位于人与物,不是同属道法自然?宋明理学以人事当然的道德固化,执持天理浑然,“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先天设定的事物定理,配以儒门的道德内修,不是同属天道的道法自然。所以,“蔽于天而不知人”的儒道合流,不在乎儒门道德内修,在乎是否在道法自然的天道框架下,依然是人与物的逻辑定位。从道法自然天道框架下的人与物逻辑定位,出现老庄的入世与出世,老子学与《阴符经》的论道论理问题,道佛的自然无为与佛门的人为因果,儒道合流的天道自然与道德固化,道法自然的历史逻辑演变的纯粹天道自然观,与独善其身至真的社会人生观文理合一,便是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的儒道佛文化互补。
我说的道法自然的历史逻辑演变史,张先生未见过吧!彰显“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儒学文理:质文中庸和体用中庸,张先生也未听过吧!未见过和未听过,未必是谬论。见过和听过,未必是真理。百年的现代文化研究乱相路走到今天,明辨的真理标准,是否符合历史逻辑的原真理路,是否符合古今义理会通,现代逻辑的实践证验。能在乎见过与未见过?听过与未听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8 11: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竹先生说过了,没起作用,我收回、删除此贴的发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9 08: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青竹大哥提出问题时,我是以事论事,从道法自然的逻辑事,论说老庄的“蔽于天而不知人”。认识尚肤浅,不足以理服人,没有作用在所难免。现在我是从道法自然的历史逻辑史,明确人与物在天道自然体系的逻辑定位,陈述为何是“蔽于天而不知人”?定论是纯粹的天道自然观,与独善其身至真的社会人生观文理一体,天道与人道的天人合道负向,最后落幕是治世道德通行,乱世道佛通行的儒道佛互补。天道与人道的天人合道正向:传统儒学的天道元亨利贞与人道仁义礼智的天人合道,即天人诚道与诚信道一致性原则的文明同道。
张先生提出“收回此贴发言”,我不知其用意,引起沉思的是,与张先生的争论延续至今,明知张先生的知识学问,与立志做领军人物,名实不配称,我为什么不能说服张先生?因知识根柢问题?论理不足以服人?还是另有其它原因?
张先生提出道法自然的规律道,谁在实践规律道,有主体性吧!提出道法自然的方法道,谁是认知方法道的形上導主体?谁是方法道实践的形下器道主体?谁是知行于方法道的道器层次主体性?谁按照道法自然道的规律道与规律道去管理社会?还是管理与被管理之间关系的道器层次主体性!肯定主体性,就有主体设定的价值目标,还有功能实践的效果证验吧!这就是“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义理深蕴。建议张先生思索荀子一句话的义理深蕴: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9 12: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8-11-19 08:12
当年青竹大哥提出问题时,我是以事论事,从道法自然的逻辑事,论说老庄的“蔽于天而不知人”。认识尚肤浅, ...

请先认识《老子》,再认清老庄的区别,之后再议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05: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易传》的三道三才,仁义人道融入阴阳天道,易简立本,乾易知与坤简能,人事结构合理性的社会分工原则,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循物理的第一大事则;仁义人道融入刚柔地道的地曰示,显然是实践因果事实的易简之善配至德,见证主观能动的心性理则,乾刚健与坤柔顺的心性结构合理性的上下协同,循物理的第二大事则。循物理的二大事则,天地人参的人文自然观,循理而应乎事物的顺乎物则,传统儒学的心性唯物。却又是疑乎人心,顺乎物则有正负向。人事易简正向,存在人事错位负向;心性理则正向,存在心性错乱负向。究因果所以然的正负向,方有神理導理气,神参于各正性命的天道酬勤,顶层设计的天地神参。究因果所以然的正负向,传统哲学顺乎物则的心性辩证。循物理两大事则的形上導,理道定所定位定性。正如孔子仁礼忠恕得以通行的理道定所,人道理欲观的仁恕天下。循物理两大事则的理道定所,制度的环境造人,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道心与人心。道心微与人心危所存在的客观事实与心性隐患,疑乎人心决定顺乎物则的正负向,形上導的理道定所。两大事则的基本理论之上,深层文理的理道定所。
《人民的正义》的电视剧,之所以有轰动效应,能够正视,深刻揭露社会客观的丑恶事实,其中就有顺乎物则的负向:人事错位与心性错乱,来自理道定所负向。明清之际的黄宗羲与唐甄,揭露君主世袭专制无法治理的弊症与顽疾。官场贪腐而堕落,远离君子义的小人利,君子阶层的人事错位与心性错乱。理道定所于生民立心立命负向,即顺乎物则负向,心性危微的人事错位和心性错乱。势尊必蔽的制度弊根,是电视剧所痛疾的第一把手问题,造成道器层次逆道物则的制度弊根。天下贪腐之私,第一把手的势尊必蔽,形上導私与蔽的理道定所,与形下器道循物理两大事则负向,上下背离的因果所以然。“以前人民不相信政府做错事,现在人民不相信政治做好事”。政府官员深刻剖析社会客观的心性事实,正是《人民的正义》电视剧产生的轰动效应。相比之下,《易传》的三道三才,探究出循物理两大事则的文理,明晰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深层义理,船山哲学观的理道定所定位文理,却失去启示天下的文理作用。可喜的是文艺作品能够鲜血淋漓而正视社会事实,关注负向下滑的心性事实。可悲的是学术界,尚在推崇儒道佛文化互补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2 07: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推崇老子的道法自然观,奇谈怪论层出不穷,就是不敢承认和面对人间的基本事实: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不是主体人作用于物化自然的事物过程?循物理事则的事物客观规律。主体人作用,无论是顺天而制天的民生富裕与生活美好,还是妄为自然的民生灾难与生活贫困;无论是有为自然的动态社会,还是无为自然的静态社会,都是主体人作为于天道自然的顺逆动静,引发的因果证验: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的同步性。文明同步,“理有屈伸顺乎天”。“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明庶物的伸物欲,非行仁义的天道自然;“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形上導明明德導向形下器道的诚信明德,察人伦的屈物欲,仁义行的道德理性。道德是人类的理性工具,终极目标是诚道实德的天人诚道,不是循物理事则的诚之者人之道,顺应自然的诚者天道?道德理性与天道自然之间有着天然的逻辑纽带,可以断开?天道自然与人道道德泾渭分明,各有归属?额头上写着道法自然字眼,方是自然观?可以代言哲学?不存在与道德理性两体理一的人文自然观?非要天人相隔才有自然观与自然哲学?或者说道法自然+道德理性=儒道合流的文化完美,老子代言中国哲学,孔子代言中国人文,传统文化的完美?法家法治+儒家德治=德法合治完美的固化思维?诸子百家学说的集汇完美?不存在“闇乎大理”、“蔽于一曲”的诸子学派?从诸子争鸣中出现主流学派就是不合理?马哲乃西哲的主流学派也不合理?儒家藏富于民的王制理想,礼法合治不合理?凡是人文自然观都不合理?须知,天道自然的顺逆动静,根由出自是否遵循物理事则的事物规律,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道德文化,道器层次理道定所的文化环境。自然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难道是主体人妄为的无缘无故,究因果所以然之理,不是出自理道定所负向的道德沦落?将天道自然与道德理性分隔成儒道两派,不是推崇老子道法自然的奇谈怪论?试问:孔子的性与天道,各正性命酬勤天道的事物元亨利贞,是天道自然吗?孟子反身以诚于恒产者阶层,不是“小人喻于利”阶层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荀子的精于物者而物物,不是顺天而制天的有为自然?《易传》道器层次的主体性,形上導神化概念的“易与天地准”,形下器道仁义人道融入的三道三才,开物成务的物物价值观是:天人继善的富有之谓大业,不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事变体易神有方的人文自然观?张载神化一物两体的天之能参,“性性为能存神”,定在民胞物与的“物物为能过化”;船山“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回应孔子性与天道逻辑的体用中庸,“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容光不穷于所受”的“富有而不吝于施”,不是天人继善的生生不息,无极而太极的人文自然观?不是发展到哲学理一观主導的人文自然观?历史逻辑演变的原真理路,也是不合理?人文自然观都是不合理?道德理性的人文化成,不能生成出天文时变的天道自然观?文明止步于二千数百年前的老子道法自然三无为才是合理?溯源到六千年“文明史”的洪荒时代方是合理?所以,非要额头写上道法自然字眼才是合理?不是唯老子“马首是瞻”的形上教条迂腐人?文化研究乱相出现的奇谈怪论。须知道,将天道自然与人道道德截然分隔为儒道两派的固化思维模式,包括王制德法分隔为儒法两派的固化思维模式,是认识传统文化的最大误道。从先秦时代的儒道殊途,到儒道佛互补的纯粹天道自然观,与孔儒人文自然观对立的水火不相容;结伴同行于儒道佛社会人生观文理的纯粹天道自然观,与传统儒学哲学理一观導向的人文自然观对立的水火不相容。倡扬儒道佛为传统主流文化的学术“时尚”,造就出知识肤浅,近乎迂腐的文史心性人。
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决定意识,可以产生纯粹天道自然观;意识能动于存在,绝对不会出现纯粹的天道自然观,必定是人文自然观。存在决定思维,可以产生与社会人生观文理结伴同行的纯粹天道自然观;思维主導存在的文明演进,绝对不可能出现与社会人生观文理结伴同行的纯粹天道自然观,必定是哲学理一观導向的人文自然观。哲学基本问题的义理深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13: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说人文自然观形下器道的天地人参,循物理事则的主体性,必要明晰事物元亨利贞运程原理的循序渐进:象数天理的存在音容天。音,心性意识与民情愿望。容,人事机制运行的事物内容,形式与内容的矛盾范畴,人情物理的人事定数。象者像也,“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物物化生成就人情物理的以象定数,数循道于象的“事物,人也”,自然与人为的事物矛盾体。数,天命之性显然的人事定数,“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易简立本,人事理则的易简理得,连接心性理则的健顺五常,人道五常的仁义礼智信,融入刚柔地道地曰示,易简之善配至德,即人道的诚信明德,成然天道的诚道实德。功能证验:健顺五常的“天以命人”,乾刚健与坤柔顺的主观能动;原理质正:易简理得,人事就是天命的各正性命,“受为性之至理”。“阴阳与道为体,道建阴阳以居”。主观能动的心性理则,乾刚健与坤柔顺大中涵化的上下互动,显然循物理人事理则的“道建阴阳以居”,心性理则的“阴阳与道为体”。格物循物理,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出自人性自然的物欲需求,出自心性活力的主观能动,物欲需求和主观能动,主体人循物理事则的两大要素。循物理的象,物欲需求的民情归属。察人伦的仁义行,于人欲见天理的屈物欲,价值目标依然是实践实证,明庶物的非行仁义,于天理达人欲的伸物欲。正因为主体人具有主观能动的物欲需求,循物理的象,顺应人情物理的必然性,限定着人事之数。象生数的人事定数,一定理道循物理事则,出自事物本然与理道生成的天人矛盾。来自对象数天理的思维认识和意识实践,有相资以相成,相抑以相生,顺道的矛盾同一性。也有极重而必改,因矛盾差异引发相反逆道的差殊和分离。易简理得的人事理则,有刚柔杂居的人事错位:乾刚健与坤柔顺的心性理则,也因理道定所负向的文化环境,抑压主观能动活力,定位而定性的心性错乱。数定象和数生象,体现为事物运行顺逆动静的自然过程。象数互生的事物矛盾过程,自然性与必然性的对立统一。象生数的成象定数,体现事物的必然性走势;数成象和数生象,有矛盾同一性,相抑以相生,相资以相成,自然而必然的循序渐进;也有矛盾差异性,极重而必改,走向必然,适全自然的曲折反复,出现哲学圆圈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阶段。象数互生,礼易常变的“事常变,易无体,神无方”。且看船山如何论理象数的天理逻辑。
阴阳与道为体,道建阴阳以居。相融相结而象生,相参相耦而数立。融结者称其质而无为,参耦者有其为而不乱。象有融结,故以大天下之生;数有参耦,故以成天下之务。象者生而日生,阴阳生人之撰也;数者即生而有,阴阳治人之化也”。
   象者气之始,居乎未有务之先;数者时之会,居乎方有务之际。其未有务则居也,其方有务则动也。居因其常,象,至常者也;动因乎变,数至变者也。
象日生而为载道之器,数成务而因行道之时。器有小大,时有往来,载者有量,行者有程。
是故畴成象以起数者也,易因数以得象者也。畴,人事也,而本乎天之自然;易,天道也,而行乎人之不容已。
因已然以观自然,则存乎象;期必然以符自然,则存乎数。人之仰观俯察而欲数之,欲知之,则有事矣。有事则有时,有时则有渐。故曰:象自上昭,数由下积。
   君子常其所常变其所变,则位安矣。常以〔治〕变,变以贞常,则功起矣。象至常而无穷,数极变而有定。无穷故变可治,有定故常可贞。
   易全用而无择,礼慎用而有则。礼合天经地纬以备人事之吉凶。而于易则不敢泰然尽用之,于是而九卦之德著焉。易兼常变,礼惟贞常。易道大而无惭,礼数约而守正。故易极变而礼惟居常。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13: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1)象数天理连接《易传》易道逻辑的事变体易神有方。引发事变是象,“象者气之始,居乎未有务之先”。“其未有务则居也”,“居因其常,象,至常者也”。象的内涵,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变易之元,元亨利贞的事物始初阶段。象生数而定数,“数者时之会,居乎方有务之际”。“其方有务则动也”,“动因乎变,数至变者也”。事物亨通有完美收成阶段的利与贞。循物理事则的事物客观规律,一定理道的认知和实践,“事物,人也”。主体作为于自然物化有顺逆动静的事物走向。遵循事物规律的必然性,象生数而定数的“未有务之先”,事物的天道本然;数成象与数生象的“居乎方有务之际”,理道生成的自然性和偶然性,主体作为于自然物化有顺逆动静变化的事物走向。“未有务之先”与“居乎方有务之际”的象数天理,天道自然,焉是丧失主体性,有无相生道无不为的纯粹天道自然,而是张扬人的主体性,不知有无知幽明道的人文自然。体易,象生数的人事定数,仁义人道融入的仁礼本体,“礼慎用而有则”,循物理的人事理则和心性理则。心性人事的仁礼本体,“礼合天经地纬以备人事之吉凶”。应对民生利益的精微之几,“道心惟微,人心惟危”的危微之几,“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引发人事刚柔相接的险阻生和吉凶生。神有方于“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天人诚道,和诚信道文明同道的一致性原则,文理繁,情用省的大道至简,“易道大而无惭,礼数约而守正”。
(2)象数天理连接孔子性与天道逻辑。“畴,人事也,而本乎天之自然;易,天道也,而行乎人之不容已”。各正性命的社会分工,易简理得的人事理则,乾刚健与坤柔顺,主观能动的心性理则,不是出自循物理的诚者天道?“畴成象以起数者也”;方有致知事则的诚之者人之道,易简理得各正性命的体用中庸,“易因数以得象者也”。不是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本乎天之自然”?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天道酬勤的各正性命,出自人性自然物欲需求的“养人之欲”,也是人之所以成为主体心性活然的“给人以求”,不是“易,天道也,而行乎人之不容已”?“理有屈伸以顺乎天”,理有屈伸体现人性自然和心性活然,物欲需求与主观能动同道。“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礼义明分于社会分工的循物理两大事则,“循理而应乎事物”的各正性命,活力心性人天道酬勤的伸物欲,顺应象数天理,发展物质经济的情功路;“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礼义明分于社会分配,公平合理的道义原则,道德理性人的屈物欲,明于庶物察人伦,以性正情的情贞路。功贞情,各正性命的心统性情;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性与天道的心统性情和实践理性,连接象数的天理逻辑。 
(3)象数天理连接体用中庸逻辑,大中涵化的循序渐进。“象自上昭”,“因已然以观自然”,器之道的存在音容天,“象日生而为载道之器”,“器有小大,时有往来”的“容有迹而音无方”,“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的心性唯物。“人之仰观俯察而欲数之,欲知之,则有事矣”。因物象立事定数,有具体人事本体循道事物的形式和内容,体用中庸的概念,“以实求之:中者体也,庸者用也”,“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数由下积”,“数成务而因行道之时”,“音以节容,容不能节音”的心性辩证。“载者有量,行者有程”“有事则有时,有时则有渐”,象数互生定在事物的循序渐进,主体预设长远的价值目标,终乎大始的始以建中,大中涵化的“期必然以符自然”。
(4)象数天理连接着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逻辑。“阴阳与道为体,道建阴阳以居。相融相结而象生,相参相耦而数立。融结者称其质而无为,参耦者有其为而不乱。象有融结,故以大天下之生;数有参耦,故以成天下之务。象者生而日生,阴阳生人之撰也;数者即生而有,阴阳治人之化也”。“象者生而日生”和“数者即生而有”,“易全用而无择”的生生不息,“ 君子常其所常变其所变,则位安矣。常以〔治〕变,变以贞常,则功起矣”。位安的人事理则易简理得,“天尊地卑,义奠于位”;功起的心性理则健顺五常,引发的易象礼数的生生常变。“象有融结,故以大天下之生”。“象至常而无穷”,物质世界的生化不息,“无有一极”的无极;“数有参耦,故以成天下之务”。“数极变而有定”。一定理道的人事定数,能动部分的性情相需,时空部分的始终相成,应用部分的体用相函,始终处在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为本体理则,现实条件下的“立纲陈常,义辨于事”,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无有不极的太极。成就是“容光不穷于所受”,天人继善的“富有而不吝于施”;成之者性的“日新而不用其故”。“象至常而无穷”和“数极变而有定”,无穷之无极,有定之太极,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逻辑连接象数天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