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5|回复: 5

[综合讨论] 看看《老子》研究最新的进展,映射出的问题(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0 06:5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帛老子四古本与出土道家文献”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2018年11月07日 11: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王政杰 曾江[url=]字号[/url]


[url=]打印[/url] [url=]推荐[/url]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研讨会现场 通讯员/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 王政杰 记者 曾江)简帛《老子》四古本指郭店楚竹书本、马王堆帛书甲乙本和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本,是目前可见最古、最重要的《老子》文本。2018年11月2日至3日,由清华大学哲学系主办的“简帛老子四古本与出土道家文献”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甲所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近2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另有相关专家、博硕士生和《老子》爱好者等20多人与会。

   一、早期《老子》文本的演变及其经典化

  在会议上,清华大学丁四新教授以《“数”的哲学观念与早期〈老子〉文本的经典化——兼论通行本〈老子〉分章的来源》为题发言。他系统阐述了先秦至两汉“数”的哲学观念及其在早期文献中的应用和对古书篇章编撰的影响。另外,在仔细比较《混元圣纪》与《老君实录》之相关文字并作分析的基础上,丁四新教授批评了有关疑难,指出通行本《老子》上篇三十七、下篇四十四的章数裁划仍应当判断出自刘向定著本。刘向即以黄钟一龠之数(八十一分)和中数五六之比来裁划和设定了《老子》的章数,而在《汉书·律历志》中它们是两个最基本的数字。

  暨南大学高华平教授在《由〈韩非子〉引文看战国后期〈老子〉的文本形态》的论文中,在分析郭店楚简本《老子》及征引了《庄子》《韩非子》等先秦古籍的引《老》情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看法。他认为,到《韩非子》成书时为止,《老子》一书实际只有三十八章完全具有了今本《老子》的文本形态,而今本《老子》的最后定型则是在秦统一后由丞相李斯主持完成的。

  华中师范大学刘固盛教授在《〈老子〉版本述要》一文中,对传世本和地下出土本《老子》做了详细介绍与分析,并指出一方面以河上公本、王弼本为代表的通行本《老子》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学者不应随意对通行本进行改动,另一方面,出土《老子》对于老子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者应进一步发掘出土《老子》的独特学术价值。

  二、出土简帛四古本的文字、文本、文义及其思想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曹峰教授作了题为《〈老子〉第三十六章新研》的发言。他对《老子》第36章做了新的解释,并批评了错误的理解。他指出,该章的上段和下段都是古代谚语,老子加以引用,是为了发明“微明”和“柔弱胜刚强”这两大理念。

  厦门大学李若晖教授的论文是《“遍”与“通”:汉代老学与庄学一瞥》。他根据旧题顾欢《道德真经注疏》的引文,认为现行河上公注中的“道通行天地”原应为“道遍行天地”。在对《老子》和《庄子》的思想进行分析后,他认为“通”对于“遍”的替换表现了汉代思想史中庄子“道通为一”思想对老子“道遍万物”思想的取代。

  北京大学王中江教授发表了《早期道家“统治术”的转变:从老子的“道政”到黄老学的“法治”》为题的演讲。他分别从“道”到“道法”,“道生之”到“道生法”,“无为”到“法治”,“反智用道”到“弃智用法”,“无名”到“形名”,“自然”到“人情”,以及“小国寡民”到“至世”等方面详细论证了早期道家政治思维中由老子抽象的以“道”为中心的“统治术”到黄老学具体的、可操作的“法治”治理的转变。该报告非常宏观大气,对于描述早期道家政治哲学的转向颇富启发意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夏世华讲师发表了《论〈老子〉“沕汒”之喻及其哲学意涵》的论文。他通过比对各版本《老子》文字,认为王弼本《老子》第十四章“惚恍”、第二十一章“惚兮恍兮”以及诸传世和出土《老子》中的相应文字,都应释读为“沕”“汒”。就哲学意义而言,“沕”展现了道之本体的深微,“汒”展现道之显用的深广,“沕汒”深刻展现了老子“上善若水”的思维。

  南开大学叶树勋副教授发表了《老子哲学中的“物”——结合〈老子〉简帛本的讨论》的论文。他分析了《老子》中表示一切事物的“物”概念及其诸种特殊表现,指出《老子》中的“物”主要处于道物关系、己物关系两种关系中,这两种关系分别表达了老子的现实关切与处理己物关系的行动依据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研讨会现场 通讯员/供图

   三、对出土简帛四古本《老子》研究的述评

  曲阜师范大学哲学系孙功进副教授发表了《帛书〈老子〉研究综述》一文。该文总结了帛书《老子》的相关研究成果,将其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包括对帛书《老子》的文字考订与文本考释,第二方面则主要涵盖因帛本产生的对《老子》文本的校订、对《老子》成书时间与帛书《老子》思想的新认识等。他呼吁今后的研究应在强化这两方面联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帛本《老子》的思想研究。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袁永飞助理研究员发表了《北大汉简〈老子〉近十年研究述评》一文。该文将北大汉简《老子》的相关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涉及原始材料的规整、释读与文本载体的真伪辨别,第二阶段包括文本内容的得失讨论,第三阶段则进入对文本思想的探讨与研究,并指出这三阶段为交叉运作。

  四、其他出土道家文献

  武汉大学刘国胜教授发表了《“岁”与〈太一生水〉》的论文。他指出《太一生水》文献应是战国中晚期道家学派对宇宙生成学说的阐发。刘教授进一步将《太一生水》与曾侯乙墓漆箱《琴瑟常和》、楚帛书、孔家坡汉简《岁》等楚地文献相联系,分析了这些文献中有关宇宙生成与结构理论中“岁”概念的运用,认为这一概念使得天地人的关系有了更为清晰和形象的时空坐标。

  上海师范大学袁青讲师发表了《论清华简〈子产〉的黄老学倾向》的论文。他回顾并比较了先秦儒、道、法诸家对子产的评价与清华简《子产》文本对子产为政的评价的契合度,并结合清华简《子产》本身凸显的治身思想、“命”“刑”并重思想、因循思想以及恐惧意识,指出清华简《子产》更近于黄老学思想。

  此次会议加深了人们对出土《老子》四古本和其他道家文献的理解,探讨了一些疑难问题。此外,借本次会议之便,同时召开了《上博楚竹书哲学文献读本》审稿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参加“简帛老子四古本与出土道家文献”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合影 通讯员/供图


[url=]作者简介[/url]

姓名:王政杰 曾江 工作单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0 06: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上述会议,可以看出所谓的学界《老子》研究还处在很幼稚、很荒唐的状态:

  1:丁四新教授:《老子》是一篇论文还是一篇语录是决定《老子》是否分章以及怎样分章的前提。
  如果,《老子》如《论语》一样只是杂谈语录,根本没必要分章。如果,《老子》是一篇论文,那分章应该按议论文的论点、论据为依据,篇章布局应该按部、卷、篇、章等进行,八十一章的依据何在呢?

  2:刘固盛教授:肯定通行本通行本的地位是一个进步,能进步到可以看出郭店竹简本和通行本不是一个思路就更好了。不赞成在通行本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编辑是一个遗憾,打不破老子故乱其辞的传承手法,整理不出原有老子腹稿,怎么能看出原意呢?

  3:王中江教授:看着不错,评价“非常宏观大气”只是坐井观天而已。没有整体把握的话,没有文本原文的正确整理,只是泛泛而谈而已。

  4:袁青讲师的文章,应该是问题最少的,我想仔细看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0 06: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参考:《道德经》整理之 第 四 章 自然之道

  一:自然之道的代表——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一〉 居 善 地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侯以自称。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榖。此非以贱为本邪?

  〈二〉心 善 渊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矣。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矣。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利,是谓配天,古之极。

  〈三〉与 善 仁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恒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四〉言 善 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五〉正 善 治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治大国,若烹小鲜。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人之迷也,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徒。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六〉事 善 能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七〉动 善 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善有果而矣,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其在道也,日馀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也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譬之道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宜为下。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总 结 水 之 善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夫唯弗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0 07: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参考拙作:


《道旨正源》
第一卷: 古《易》归真  
第二卷:道学归元------《阴符经》是《道德经》的总纲
  第一篇:大智《阴符经》
  第二篇:至善《道德经》
  
第三卷:《庄子》实质
  前言
  第一篇:混乱的郭象版《庄子》
  第二篇:郭象版《庄子》整理
  第三篇:《列子》实质
  第四篇:郭象《庄子》与刘向《列子》的融合
  第五篇:魏牟原始《庄子》
  第六篇:儒道为主的学术大融合
       第七篇:《文子》的实质
  
第四卷:杂篇
  第一篇:批驳《太一生水》
  第二篇:学习《道言浅近说》
  第三篇:《简白》胜《厚黑》
  第四篇:与傅佩荣先生商榷《向老子问道》
  第五篇:由《辩论学》看《庄子》的诡辩术
  第六篇:郭店竹简本不符合《老子》整体思路
第七篇:培育软实力中的硬道理——中华传统哲学创新 
第八篇:建言:【中国国学中心】应展现怎样的话语特色
第九篇:《文化改革纲要》之哲学改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1 15: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經与道德經是東方文化的色,正确、千真万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1 16: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将庄子打回原形的初衷,基本实现了。
  从很多庄子论坛的关闭,鼓吹庄子的所谓大家匿迹,可以看出来。
  将庄子打回原形,是老子道家真意彰显的前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