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9|回复: 0

[原创] 伍子胥与楚国法典《离(鸡)次之典》( 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1 16: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lg6688 于 2018-11-21 16:21 编辑


         伍子胥攻入潜江之“郢都”

      引出的《离(鸡)次之典》插曲


    在伍子胥率领吴兵攻入当时的湖北潜江张金黄罗岗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引出了一部楚国的重要的法典《鸡次之典》,又叫《离次之典》。据《战国策·楚策》记载,吴国三战攻入楚郢都,有一个叫蒙谷的人,在楚王和大臣都在奋力奔突逃命的时候,细心的蒙谷突然想起楚国的国之重器——《离(鸡)次之典》还留在楚宫中,于是,他不顾个人的生命危险,离开逃命的队伍,返回了楚宫,他什么都不要,一心只记着这样东西:一部楚国的法典,叫《离(鸡)次之典》。当他拿到这部法典后,迅速地背着,逃进了云梦泽中。蒙谷的行为,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有识之士关键时候所发挥的作用,确实非常人能够比拟。

     伍子胥带吴国军队入侵楚国和由此引出的蒙谷壮举,还让我们知道了楚国有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典,而这部法典是在伍子胥攻入楚都后,在楚国面临生死的紧急关头,蒙谷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只为抢救这部《离(鸡)次之典》而突显出来的。蒙谷在抢救这部法典时,在返回的途中,还碰到了吴国的将军给斗带领的军队,正在向楚都进发,蒙谷拼命摆脱了给斗(舍斗),自己只身闯入楚宫,抢救出了这部法典。可见当时的形势危急,千钧一发,蒙谷与这部法典的生死存亡,只在瞬息之间。从这一记载还可发现,吴军也并非见人就杀,他们的军事目的性非常强,就是攻入楚都,寻找楚王,其他的不在其视线之内,故而蒙谷遇到吴军,也可以脱身。当然,此记载只用数字,便轻描淡写地将蒙谷所遇到的危险一带而过,但真正的身临其境,其危险性也可令人寒毛倒竖,冷汗横流。
    于是,在当时潜江地域的蒙谷之壮举,便形成了一个典故,叫《蒙谷负书,不徇楚难》,讲述他拿到这部法典后,乘船浮游于江上隐身藏于云梦泽中。在古籍的记载中,提到了“江”,这条“江”在何处?在楚国,凡是河流都一概称之为江,如汉水称汉江,但这个“江”绝对不是指汉江,当时的潜江境内,河流纵横,我认为是指当时潜江张金黄罗岗近的一条河流。从这一记载来看,当时潜江张金的楚都黄罗岗四周一定还很荒凉,芦苇丛生,杂草茫茫,水陆相兼,蒙谷利用自己熟悉的地利,跑到了利于隐藏沼泽地带,否则,蒙谷很快会被吴军活捉。加之吴军就是从汉江方向攻入当时的潜江张金黄罗岗的,蒙谷向汉江方向逃跑,岂不是自寻死路。云梦泽也是一个大概念的范围,身负如此用生命抢救出来的重要的法典,跑到自己不熟悉、没把握的地方去,这也不合逻辑。再者,当时蒙谷所抢救的这部法典,可不是一本纸书,根据时代推测,应该是一部竹简,从一个“负”字,就可知这部法典的重量不轻,故蒙谷的逃跑、隐藏,都应该是发生在当时的潜江张金一带,不会超出当今的潜江范围。

    吴国的军队,在当时的潜江张金,占领楚国都城达10个月之久,楚国的爱国大臣、伍子胥的好友申包胥到秦国去求救,他在秦朝的宫廷外不吃不喝地哭诉七天七夜,史载为典故《申包胥哭秦廷》,申包胥的此举令秦国的君臣大受感动,终于派兵前来救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楚昭王赶走了吴国的军队。昭王返回到当时潜江张金的黄罗岗之郢都,楚国复国,这时百废待兴,特别是政治与治安治理,无法可依,出现了“五官失法,百姓昏乱”的朝政、社会混乱现象。这时,蒙谷将这部《离次大典》献给了楚昭王。由此,“蒙谷献典,五官得法,百姓大化。校蒙谷之功,与存国相若。”意思是蒙谷献上的这部《离次之典》,相当于保存、挽救了楚国一样,于是要“封之执圭”给蒙谷。所谓“执圭”即用手持“圭,据《吕氏春秋·异宝》载:“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禄万担,爵执圭。”可见,“执圭”的奖赏之大,而楚昭王说蒙谷的功劳,就像当时抓到了伍子胥一样大,要封爵赏地。.

    在古代,只有大夫级别以上的高官,才能有“圭”可“执”,这里是说蒙谷功劳太大,要封他以楚国的爵位。谁知蒙谷听到后,愤怒异常,史载说:“蒙谷怒曰:谷非人臣也,社稷之臣也。苟社稷血食,余岂患无君乎!”意思是说,我不是某个人的大臣,而是楚国的大臣。为社稷的大臣不是在意国君的安危、封赏,而是在意国家的存亡,文化典籍的兴废的。于是,为了避免楚王的封赏,蒙谷他离开楚都,隐居到深山之中去了。
    《战国策·楚策》原文载:
    “吴与楚战于柏举,三战入郢。君王身出,大夫悉属,百姓离散。蒙谷给斗于宫唐之上,舍斗奔郢曰:若有孤,楚国社稷其庶几乎!’遂入大宫,负离次之典以浮于江,逃于云梦之中。昭王反郢,五官失法,百姓昏乱;蒙谷献典,五官得法,而百姓大治。此蒙谷之功,多与存国相若,封之执纒,田六百畛。蒙谷怒曰:谷非人臣,社稷之臣。苟社稷血食,余岂悉无君乎?’遂自弃于磨山之中,至今无胃。故不为爵劝,不为禄勉,以忧社稷者,蒙谷是也。 王乃大息曰:此古之人也。今之人,焉能有之耳?” 莫敖子华对曰: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就而不避。章闻之,其君好发者,其臣抉拾。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

   译文:
   吴、楚两国在柏举今麻城)交战,吴国连攻三关,攻入楚都,楚君逃亡,大夫跟随,百姓流离失所,楚臣蒙谷在宫唐与吴军遭遇,这时楚王生死未卜,蒙谷撇开吴军跑到楚都,说:如果有孤子可以继位,楚国大概可难免遭灭亡。于是,他来到楚宫,背上楚国法律离次大典,乘船浮游于江上,逃到云、梦地区。以后楚昭王返回楚都,百官无法可依,百姓混乱;蒙谷献出了离次大典,百官便有法可依,百姓得以治理。相形之下,蒙谷立了大功,等于使楚国得以保全。于是,楚王封他为执纒,给他封田600畛。蒙谷生气地说:我并不是一般贪图爵禄的大臣,我是忧虑国家安危的大臣;国家平安无事,我难道会去忧虑个人有无官做吗!于是他隐居磨山之中,至今仍无爵禄。所以,我说的那个既不追求爵位,也不追求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蒙谷啊! 楚王叹息道:这些都是古人,现在还有这样的人吗?莫敖子华回答说: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女子,楚国的人便少吃饭,使自己的腰都细起来,以致要扶着东西才能起立,虽然想吃东西,但总是忍着饿不吃,这样饿下去,就有死的危险,可是人们无所畏惧。我听说:国君喜好射箭,大臣也会去学习射箭。大王您只是不喜好贤臣而已,如果真是喜好贤臣,上述这五种贤臣,都是可以被大王罗致来的。


                 
(未完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