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3|回复: 0

[各地风情] 扒烧整猪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30 15: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扒烧整猪头
来源:扬州美食

  扒烧整猪头是江苏扬州一带的传统名菜,属于淮扬菜系,是将新鲜的猪头去除骨头、毛,从中间切开后洗净,放入锅中加入酱油、盐、冰糖等调品料煮烂即可食用。本菜肉质烂熟,肥而不腻,香气扑鼻,甜中带咸。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美食。
  扬州菜素以做工精致见长,所需食材并非山珍海味,却善于化平庸为神奇,其中以猪头为食材烹制的菜肴便是其中的代表。
  扒烧整猪头可是扬州菜中工艺极为复杂的功夫菜。从洗尽材料到将肉质焖煮酥烂、汤汁浓稠足足要5个小时以上!可是吃起来味道浓厚,甜中带咸,奇香扑鼻,有“食之越年,尚齿颊留香”之美誉。但扬州只有少部分上档次的酒家才有。
  有道是:要吃肉,肥中瘦。这猪头上的肉,可称之为猪一身之精髓,猪头肉是大气浑成,肥瘦一体,肥中有瘦,瘦中有肥,最肥的地方,长出一块精肉疙瘩,最精的所在,忽然又有一线肥膘。最妙的地方,便是猪鼻,似肥不肥,似精不精,味道有精有肥,又好过纯粹的肥肉或者瘦肉。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猪头肉是属于理性与感性之间的美食,超越理性,又有把握得住的激情。
  以猪头入菜在扬州历史悠久,最为著名的是扬州“三头”之一的扒猪头。扒猪头是清代扬州名菜,法海寺的扒猪头尤其有名,相传清乾隆年间,扬州瘦西湖法海寺有一个莲姓老和尚擅长烹调,尤以所烧猪头扬名。老和尚把猪头烧得皮酥肉嫩,香甜挂唇,不但留住了香客,而且成了民间佳话。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尝了大赞:“初打春雷第一声,雨后春笋玉淋林。买来配烧花猪头。不问厨娘问老僧。”当时流传着一首民谣:“绿杨城,法海僧、不吃荤,烧猪头,是专门,价钱银,值二尊,瘦西湖上有名声,秘诀从来不告人。” 美食家袁枚亦为之迷倒,专门在他的《随园食单》中记载了“烧猪头二法”,其中一法就是“扒烧整猪头”。
  明清两朝,以猪头为食材的菜肴日渐普及。 扒猪头的美味在扬州更是家喻户晓。扬州民间有一笑话:两个人某日傍晚同买了一个扒猪头,不巧无火点灯,甲让乙去借火来点灯。乙担心甲偷吃,甲便与其约定,在乙借火期间,甲须不停地拍手,以示没有偷吃。等乙借了炎回来点亮灯一看,烧猪头已吃去了大半。正纳闷时,忽见甲一边脸红肿起来,方才明白,甲是用一只手打嘴巴,用另一只手抓猪头肉吃的。
  扒猪头好吃,但做起来并不容易,要烧得好,全在一个细字。首先,猪毛要镊干净,否则烧好后会有猪毛味。其次是焯水,去掉猪头的腥臊味。再次是调味,需重重加黄酒,重重加葱姜。重重加香料。最后是火候,这是最关键的。扒猪头好吃关键在一个“烂”字,扬州民间有句俗话:“火到猪头烂,功到自然成。”其关键在于火功。烂到何种程度?晚清的一位美食家曾做过研究:“焖熟,以整者上,攫以箸,肉已融化,随箸而上。”烂透方得味浓。
  扒猪头好吃难做,寻常人家做不出来,一两个人又吃不完,所以这样的一道名菜,在饭店的点菜单上一般是看不到的,要吃得预订。不过扬州的老百姓并没有因此少了口福,对于寻常百姓来说,藏身于街头巷尾的烧腊摊的猪头肉,也许比名声在外的扒猪头平民百姓来得更亲近些。
  民间说的猪头肉,其实是一种卤菜,小时候我们常常叫它是“熏烧肉”,还有的人叫得更是简单,直接就叫“熏烧”。现在觉得,“熏烧”俩字为什么能代表猪头肉,可能是当时的卤菜店被称作为是“熏烧摊”,而熏烧摊上主要菜品就是猪头肉。因此,猪头肉就是熏烧肉,进而也可叫做“熏烧”了。
  小时候吃猪头肉,主要是经济不宽裕,猪头肉以低廉的价格和身份,做了普通百姓的牙祭和下酒菜。后来经济条件好了,有一阵子是看不上它的,总感觉这玩意上不了台盘,比不上蹄膀、里脊之类来得正宗,好在价格亲民,于是便常常见到拉板车的和蹬三轮车的就着猪头肉,弄点“扬州白”自得其乐,这猪头肉好像也就和平民阶层来的得更近些了。
  不过最近些年,情况有了变化,也许是大鱼大肉吃得太多的缘故,一些原本不上大雅之堂的边边角角,开始崭露头角,猪头肉再次成为老饕们的心爱之物。
  如今的猪头肉早已今非昔比了,好多宴席的冷盘猪头肉都位列其中,而且总还是有些来历的,比如饭店老板会告诉你,今天的猪头肉是特地镇江或者仪征的新城进的,以显示其口味的正宗。不过我觉得扬州城里还是有一些猪头肉是值得一提的,比如原来的凤凰桥老街上就有一家老字号的猪头肉店,门面不大,但味道绝对不错,据说是家传的手艺,老卤秘制,肥而不腻,确实吸引了很多的回头客。后来凤凰桥街拆迁了,猪头肉店另觅新址开店,生意依然还是很不错。
pszzt1.jpg
pszzt2.jpg
pszzt3.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