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1|回复: 16

[讨论]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1 20: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截图20230821204005.png
帛书《老子》第六十五章——恒知稽式,是谓玄德

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以不智治国,国之福。
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也,乃至大顺。
------------------------------------------------------------------------------------------------------------------------------------------------------------------------------------------------------------------------------------------------------------------------------------------

定义本身就存在包含,存在包含就存在相对,我们说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比如人类生老病死,简单来说生死,我们定义生命,电器的使用周期我们也定义生命,从事物的单一性来说,各自又有其普遍和特殊性,相对来说,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事物本身包含也是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包含,对于人而言,生死是生命,对于电器而言,能使用和不能使用是其生命周期。对于人而言比较电器而论,论点本身就不一样,一个是人,一个电器,一个是真一个是假,我们知道个人生死问题比如好坏差别,我们清楚电器生死周期比如品质好和品质差,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是什么。问题是相对的,物质和精神,物质如何,精神又如何。真(真假,普遍和特殊),假(真假,普遍和特殊),真假,真真假假,科学不也是比较过来的。相对而说,相对而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地球自转,太阳照耀万物,相对来说,我们说照得到的地方是白天(定义),照不到地方是黑夜(定义),自转一周,白天就变成黑夜,黑夜变成白天,我们定义不过是地球自转时间不同而有所定义有所差别,本质是没有差别的,都是定义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事物都有其相对的两个面,好坏各是其一,真假各是其一.对立的本身就是消除矛盾,消除对立,就是建立新的矛盾

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仁,义,德,礼是一种称呼,定义,定义与定义之间,失义而后礼就是说我们知道什么是礼(道理),转而我们就会知道什么是义,对于人类而已,生命是什么,对于器物而论,生命又是什么。同样的失仁而后义,失德而后仁都是这个意思)

老子告诉我们事物之间相对的道理。就像长短,简单来说就两个字,相对来说有长有短。
(局部和整体,相对的变化。普遍和特殊,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说道: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在这章老子说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

老子说道: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在这章老子说:恒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也,乃至大顺。

人类文明是一个发展与演变的过程,现象说明本质,本质反映出现象,生死息息相关,好比污染,破坏环境会考虑到破坏生态,在过程当中我们对于自然的认识逐步加深,同时也反映出认识过程当中认识所具有的矛盾性,个人的矛盾会发展到国家矛盾加深到世界矛盾,矛盾是问题的根源,相对来说,问题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比如夫妻矛盾,会考虑到社会矛盾,激发到国家矛盾。

相对来说,发展就需要消耗,消耗的目的性,为了更好的获取,生存。浅而易见的道理,民以食为天,生存与发展,我们说阶级矛盾,现在化食品说明工人与农民两者之间的普遍与特殊。现代化城市改善居住条件,现在化科技的提高,人类文明的目的性是什么,不也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居住条件改变了,居住环境不同,居住环境不同从而决定环境不同所带来的变动,地球村是人类命运的共同载体,发展是作为载体之一考虑的目标.也是作为国与国之间往来的目的之一.

发展所需要实施的相对问题,实施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问题所呈现出的性质。比如食品安全,追求的意义,相对问题的处理。在相对问题上,矛盾的普遍性,从意义上来说,所呈现相对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处理。(好比不合格产品,我们说不健康所带来的影响,会考虑到生产环境,由于生产环境所带来的的地理变化,生态环境。当然认识不同,认知不同,民以食为天,作为生存基本考虑,本身就不在考虑当中,也不在认识当中,也可以说不存在合理的范畴,矛盾相对的合理化。矛盾激发,矛盾就一直存在,好比发展,一直说发展,一切现代的就是文明的,就是合理的,适者生存就是进步的,社会现在化进步,社会就会现代文明)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问题是相对的
物质与精神,一个深,一个远


在老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天下大乱,国与国之间互相征战、兼并,大国称霸,小国自保,统治者们为维持自己的统治,纷纷招揽贤才,用以治国安邦。显然这种争斗是毫无意义的,更多为了满足统治者的统治,话说回来,阶级统治就会有阶级斗争.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在国家的管理方法上老子提出这样的一个看法看待: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以不智治国,国之福。

古代社会现实动乱不安、矛盾突出,这是出于差别的存在,相对来说,君与臣.两极分化,彼此相互对立,成固态化(即事物本身包含,缺少事物之间的包含),君主专制主义下的社会构成是依靠执政者个人的贤明治理国家的治国方式和理论主张,上级与下级的处理关系普遍是阶级而论,相对固化,问题是逐步往上递交,我们知道环节越多,偏向事实的可能就越大。固化下的对错,好坏,主要把握在阶级之间而不是事物之间。阶级矛盾,阶级下社会矛盾主要是以人为主而不是以事为主,主体是人。依人而定,就有其弊端,容易形成阶级斗争,依个人喜好偏离于事实和原则(资本主义,资本形式。比如专业领域,矛盾点出现在,当权者不一定就是领域者,但是可以为说是领域者,当权者拥有绝对话语权),事实向阶级靠拢,偏离事实,从而形式化,客套化。这种情况当代社会中也普遍存在,君主专制的阶级斗争,到资本主义的资本形式,到现代法治社会的情理法,类似画圈圈.不同的圈不同的资源。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人治下的阶级矛盾,老子说: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老子说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恒也,恒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也,乃至大顺。

恒也,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局部和整体,相对的变化。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比喻,大小,再次说明相对之间,大国和小鲜,定义与定义之间)。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相对而言,相对而论,国家基于个人,相对于整体,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分彼此,即不分个人,国家是整体的个人,那么所做之事就是无为之事,不言之教(有为,就需要相对,好比说教,需要相对的两个人,个人的话就是难以说教,完善个人就是完善整体,老子不主张人治,第三章说的不上贤就是这个意思,也可以理解为事实平常,国家基于个人,就像吃饭那样,自然而然),在道(真理)的原则下,发生发现,自然而然的发生,自然而然的发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不治为治,以不智治国,国之福,道莅天下

古时得道者,也可称之为明君。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表示出老子对于问题的相对看法以及相对之间的关系,人之所教,我亦教之,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民就是两极关系相互平等,好比我们现在说的法治,相对而言,法治的前提就是人权的平等,相对平等.

相对来说,相对固化,那么东西容易于形式,止于形式。比如近代社会出现的矛盾问题,好比民主,一方面是历史遗留,比如中华文明考虑以及传统方面的阶级思想,一方面是现时背景,比如改革开放,从而造就民主和资本矛盾。主要矛盾,相对来说就是精神与物质两个方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28 14: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了凡居 于 2023-8-28 14:46 编辑

《道德经》开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地球自转,太阳照耀万物,相对来说,我们说照得到的地方是白天(定义),照不到地方是黑夜(定义),自转一周,白天就变成黑夜,黑夜变成白天,我们定义不过是地球自转时间不同而有所定义有所差别,本质是没有差别的,都是定义(好比时钟,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通过圆心的直线。以6点和9点为方位,以圆中心点为直线对切所得的两个半圆面积是一样的,我们知道时钟上各个点以圆中心点为直线对切的半圆面积都是一样的,那么以半圆为日照范围,分阴阳,随着地球自转,阴阳相互转换,这种转换是不分彼此的,所以是无黑白的,地球是无光的,矛盾有别,矛盾无差)。定义与定义之间,拿个球,然后手电筒照过过去,我们说照得到的地方是白天,照不到地方是黑夜。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定义本身就存在包含,存在包含就存在相对,我们说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普遍性比如人类生老病死,简单来说生死,我们定义生命,电器的使用周期我们也定义生命,从事物的单一性来说,各自又有其普遍和特殊性,相对来说,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事物本身包含也是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包含,对于人而言,生死是生命,对于电器而言,能使用和不能使用是其生命周期。对于人而言比较电器而论,论点本身就不一样,一个是人,一个电器,一个是真一个是假,我们知道个人生死问题比如好坏差别,我们清楚电器生死周期比如品质好和品质差,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是什么。问题是相对的,物质和精神,物质如何,精神又如何。真(真假,普遍和特殊),假(真假,普遍和特殊),真假,真真假假,科学不也是比较过来的。相对而说,相对而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矛盾有别,矛盾无差,相对来说就是“现象本质”,区别开来,就是现象与本质或者说本质与现象(天地之始和万物之母)。名可名,非常名:定义与定义,由无到有,于有到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说无名和有名,可见名可名(如好不好,我们说好,不好。好不好,非常好。),道可道就是辩证关系)。老子告知我们宇宙万物之间相互的联系,如自然灾害,风雷雨电的生成,我们会加以防治,防治当中我们会考虑生成,比如气候,我们会考虑环境(环境污染,比如乌烟瘴气,气体蒸发),环境会考虑到地理,地理会追究到地质,地球然后到宇宙等等。于此科技发展,进步,等等考虑,现代文明的背后。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事物的存在有其两面性,定义的产生就有相对的好坏,是也不是,好坏是相对整体而言,也是相对整体而论。
(人类从自然事理当中发现,比如观察鸟类飞行,首先是外在形式的错误,然后再相互比较,发现发生,开始然后到现在的动力学,然后接着继续,比如实用性,就会有参照,相对来说,再加以利用比划,舒适性会考虑到合适性,比如实用性等等相互借鉴,革新就是在原有的基础,进步由此而来,常有常无,专研再专研,进步于进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8-28 21: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了凡居 于 2023-8-29 20:03 编辑

《道德经》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说万物相互联系,如水一样。通俗地讲: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因水能够与万物融合甚至常常妥协,所以不会强硬地跟万物相争,还能处在大家都不注意,不明显,甚至人人都不愿意去的低下地方,所以才能“海纳百川”,像水一样的谦虚,所以行动就会像水,能随形变化以柔克刚地顺应时势)

做人如水,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通常来说就是别人怎么教的,我也一样教的(固化,消极,阶级分化),即自己为榜样,别人加以参照,或者说自觉参照即君主统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或者说民主(打理)。意义上来说就是我怎么做(教),别人也是这样的(教),即别人就是自己,个人就是国家,于整理而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无差别,相对平等,或者说民主(自化)

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消除矛盾,就是没有差别。君民一体化,就没有相对,所以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老子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7 17: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以道莅天下

老子说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可以说是总规律,牵一发而动全身,规律之下,我们说自然包含局部和整体相对两个方面,局部当中又有其相对的局部和整体,比如宇宙的形成,各个星体之间的牵连相互关系等,相对来说就是现象和本质。白天和昼夜,我们说是地球和太阳之间相互存在的关系,从中我们知道的事和不知道的事,事物是相对的矛盾存在(本质和本质之下,或者说本质区别.事物的常态和变态),常态就是区别(或者说事物本身面貌,相对好坏),变态就是相对之间,相互之间的联系(常态下的变化,单一性或者多面性,相互之间的转换会不会变成新的物质或者物质是由于相互之间的转换而来等等)。相对来说,好坏是我们发现的过程,那么好坏的目的是什么?不好来说就是破坏,比如地沟油,我们说食品变质,然后我们会考虑到环境,而后环境的构成,构成之后等等。由此物质追求,文明发展的背后。我们常说行善积德,是对于个人而言也是对于宇宙而论。我们为什么道德?这也是学习老子《道德经》的主要目的吧.)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整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作用于社会
相对来说,就是认识和认知,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和意识下的事物(物质文明)
比如:
在结构上老子说: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圣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注其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在方法上老子说: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等等总体来说就是为人处世,天地君同

比如:
为人处世(水的作用: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动善时)
天地君同(水的特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8 02: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所说的“水”可不是自然界中的水,而是人体中的液态真气。人体中存在的真气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老子说:“重为轻根”,固态液态的真气为重,气态的真气为轻。老子还说:“归根曰静”,气态的真气回归到了液态和固态的真气,人体就静下来了。“是谓复命”,回复到生命本来应有的状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0 01: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宇居士 发表于 2023-9-8 02:24
老子所说的“水”可不是自然界中的水,而是人体中的液态真气。人体中存在的真气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老子 ...

请教居士,”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该如何理解? 谢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0 17: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了凡居 于 2023-9-10 17:23 编辑
了凡居 发表于 2023-9-7 17:4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以道莅天下

现象与本质,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本质与现象,如果说宇宙的形成是现象,那么本质是什么?这个不好说,取决于人类文明目前的程度,我们是从现象当中发现,然后总结出来的本质规律,相对来说就是平衡(主要以平衡为考虑(有迹可寻,围绕着规律摸索),地外文明是什么?谁说得清楚,相对来说就是相互之间,比如我们说地球,太阳,月亮,然后地球和月亮,然后此三者之间的联系,相对来说就是两者,三者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标准和标准之后)

现象与本质

老子说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相对比较,相对而来,白天和昼夜,我们说是地球和太阳之间相互存在的关系,可见平衡不是我们常说的调理(单方面制约),事物与事物之间,是相对大整体而论,难易转化为长短,前者之于后者,故有无相生。(相对来说:区别(矛盾的普遍性),相对平等(新旧,前后,矛盾的特殊性))

道常为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在社会应用上就是确立标准,标准同时,当标准为之标准,就没有标准,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自然而然。
(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PS:鄙人不才,老子《道德经》多是自己摸索出来的体会,有些概念还是很模糊,就按自己的粗糙言语表达出来,欢迎探讨指正。)
(PS:所学甚少,人也快到不惑,学习《道德经》也是偶然,不事了了,向天举意,从师所学,不知道有没有明师看中,学点本事造福于社会。可留言或私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0 17: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宇居士 发表于 2023-9-8 02:24
老子所说的“水”可不是自然界中的水,而是人体中的液态真气。人体中存在的真气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老子 ...

/厉害。中医博大精深,老师收学生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5 23: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

这里的善与不善并不是指善良与否。圣人与百姓因所处位置不同,拥有社会分工上优势,比普通人更擅长治学。对于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也不善于治学的人也要友善对待。其实,圣人是人民的孩子。晚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8 00: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中国是百家姓谱系,所以,老聃这里讲的是百姓信仰自由,信与不信都不妨碍人们之间诚信交往。------不论谁信奉宗庙或者龙神。

洽洽然,如象诗人那样,为天下万物感发情怀,为其立心。老聃讲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共洽,所以,这“德”比“得”内涵要深些。晚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8 18: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虚晃一枪 发表于 2023-9-18 00:35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中国是百家姓谱系,所以,老聃这里讲的是百姓信仰自由,信与不 ...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说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现象和本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我们说名,即定义,我们定义德(德的现象,什么是德),相对来说不德。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矛盾的普遍性,区别矛盾)。如是,我们定义美,我们也定义善,美和善又有什么不同呢?同样是定义,所以没有不同,老子说“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矛盾的特殊性,即名的定义不同而已),定义与定义,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四十七章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也。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也。”
(即万物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比如地沟油,我们说食品变质,然后我们会考虑到环境,比如自然环境来说就是生产条件,而后环境的构成,构成之后等等,比如排污影响到生态平衡,相对来说,灾害自然就是灾害人类)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也。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也。”即是即不是,同德.老子说善也是说信(有无相对)

老子这章说:“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即圣人无心,以道为心。(公道,自在人心)


“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焉,圣人皆孩之”即圣人无德,道自有德。
老子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见小曰明,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公道自在人心,百姓皆注其耳目,道之善出于道之本性,道之本性始终如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18 23: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了凡居 发表于 2023-9-18 18:12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说道:“天下皆知美 ...

现象和本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我们说名,即定义,我们定义德(德的现象,什么是德),相对来说不德。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矛盾的普遍性,区别矛盾)。如是,我们定义美,我们也定义善,美和善又有什么不同呢?同样是定义,所以没有不同,老子说“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矛盾的特殊性,即名的定义不同而已),定义与定义,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先生当然可以用今天的眼光去定义善恶,现代社会公序良俗也即是标准。而老聃讲,“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哪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也即是本帖主题“人之所教,我亦教之”章节所旨。晚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9 01: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虚晃一枪 发表于 2023-9-18 23:15
现象和本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我们说名,即定义,我们定义德(德的现象,什么是德),相对来 ...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现代社会公序良俗也即是标准,所以今天的眼光也是过去的,只不过变化不同(定义不同,道义一样)。

这句话和本帖主题“人之所教,我亦教之”章节所旨不知道先生所言何意?愿听其详。

我是这样觉得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之所教,我亦教之,我们说民主其实就是明主,或者说明主就是民主(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德就是道明或者说明道,万物之自然)
(如先生所说”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善于管理为其长。我觉得其长不是甘为人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9-20 01: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了凡居 发表于 2023-9-19 01:09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现代社会公序良俗也即是标准,所以今天的眼光也 ...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老吾老,德善也。

如果觉得其长不是甘为人梯,那请先生说说看,谁就该是人梯呢?先生是既明且智的斯文人,不太适合盖楼。晚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20 18: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了凡居 于 2023-9-20 20:28 编辑

“善于管理为其长,我觉得其长不是甘为人梯”,是我表述的比较模糊,我的意思不止于是“甘为人梯”,不止就是有所表示,比如表示当下(比如管理模式.人治),所以说我觉得其长不是甘为人梯,是在“人治”条件下.

和法治条件下的“甘为人梯”是有区别的,我这么说,先生能明白吗?

老子说:治人事天(所做的事就是顺应于天,顺应自然)

治人,事天,以明察物,以其明应之,治人事天,自有其人(明主,公选)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听其美污之声,目乃观其善恶,所以圣人观其所以,不欲身民如是,务秉之以道,常以心似乎小儿之无知,特守无为之道,故天下安)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以明察物,以其明应之,才会有血溶于水的民族感情,生出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一个行业来说,我们说问题的出现,就有其原因,毛病)

盖楼是没意义的,就像我们这样讨论,不论对错,别人都在吃瓜,说不准就有一个吃出牛顿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13 14: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了凡居 于 2023-10-15 20:58 编辑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有为法皆以无为而有差别(灭法)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佛教修行的最终目标,就是涅槃

涅槃也可以称为解脱。涅槃一词的本义是熄灭,在佛教中,它的主要含义是指在摆脱了轮回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我们所教所言需要相对(矛盾),老子意思是不分彼此,即不分个人.消除矛盾,上到明君,下到百姓,讲究君民一心,百姓所事即明君从事,为己为已,公道自在人心,即无大无不大,无通无不通,普渡众生,号作无人师.

老子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见小曰明,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佛教中认为世间众生的一切言语行为和意念都会招来业报,业报分为善恶二报,行善会获得善报,做恶会得到恶报。而这些业报会让众生不停的轮回于六道中,每次轮回又会产生新的业报,也会带一新的痛苦。
而轮回中的众生,从生至死都会有产生根本欲望与痛苦,而这些欲望和痛苦来自于无明,即无知。佛教认为只有众生不在无知,才能断除欲望与痛苦,从而跳出六道轮回,以达到涅槃境界。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所学所用,标准以为标准就没有标准。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也。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也。
(公道自在人心,百姓皆注其耳目,道之善出于道之本性,道之本性始终如一。无修无证,不需要再修行,不需要再修证,自由自在解脱生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9 14: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了凡居 于 2023-10-31 23:10 编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说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唯物与唯心,现象和本质,大道一体,阴阳互化,白天和昼夜,我们说是地球和太阳之间相互存在的关系,从中我们知道的事和不知道的事,事物是相对的矛盾存在(本质和本质之下,或者说本质区别.事物的常态和变态),常态就是区别(或者说事物本身面貌,相对好坏),变态就是相对之间,相互之间的联系(常态下的变化,单一性或者多面性,相互之间的转换会不会变成新的物质或者物质是由于相互之间的转换而来等等)。相对来说,好坏是我们发现的过程,那么好坏的目的是什么?不好来说就是破坏,比如地沟油,我们说食品变质,然后我们会考虑到环境,而后环境的构成,构成之后等等。由此物质追求,文明发展的背后。我们常说行善积德,是对于个人而言也是对于宇宙而论。我们为什么道德?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道可以说是总规律,牵一发而动全身,规律之下,我们说自然包含局部和整体相对两个方面,局部当中又有其相对的局部和整体,比如宇宙的形成,各个星体之间的牵连相互关系等,个人到社会,社会到国家,国家与国家,作为地球村,大道阴阳,人类命运,福祸相依。)

福祸相依,恒也,老子说有无相生。相对来讲,本质与现象,如果说宇宙的形成是现象,那么本质是什么?这个不好说,取决于人类文明目前的程度,我们是从现象当中发现,然后总结出来的本质规律,相对来说就是平衡(主要以平衡为考虑,长久为标准,我们说未知的是建立于已有的基础之上,已有的相对未知的,已有的存在显然是未知的达到(存在和未知,显然彼此有联系,现象和本质达到共衡,从未知而人知)。从未知而人知,探索的过程,是建立于保持的基础之上(平衡),好比消耗(以太阳为主客关系,太阳的寿命决定客观下事物的形成,反之,客观决定主观事物,发展发现是建立于未知的基础之上,基础就是已有(自然,整体)为考虑,思虑到太阳,太阳系,银河系)--有待探索,欢迎讨论

宇宙中各种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生态系统。比如,太阳的能量支持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而地球上的生物也扮演着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等关键角色,这些反过来又影响到其他星球。因此,可以说整个宇宙都处于一个复杂的生态平衡之中。
如北极冰川融化由于人口膨胀,工业污染,有毒有害排放增加,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植被减少,致使全球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引起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造成两极冰川融化减少。自然界能量迁移的增加等。
带来的影响比如海洋面积增加,陆地面积减少,全球变暖,太阳反射作用变强等等


我们说火山的形成是由于:地质板块运动,地壳运动错位和积累的气体,形成和爆发都是有原因的,比如人为干扰来说,如核试验、水库蓄水、开采矿物等,会改变地下的压力和温度条件,导致岩浆活动增强或重新激活,引发火山喷发。火山爆发相对来说就是破坏,破坏地球生态系统,从而引起的天灾人祸。简而言之为不德,是不德的行为,在人类社会活动当中比如乱开采等行为,我们说是不道德的行为。

如何道德,老子说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引用《素问·宝命全形论》一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我们说资源再生,再生的目的,考虑的基础是什么,文明,现代文明的目的和意义,发展以及发展的背后,好比“一带一路”考虑和实施的标准和目的是什么,如何更好的实施?物质的追求,追求的意义是站在什么样的角度考虑。站在国家的角度,我们说是为了人民更好的生活,站在世界的角度我们说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别人(民主,明主的意义)

相对来说,社会矛盾,社会内卷,内耗的原因就是社会不明而造就的,从而阻碍和制约社会正常发展。比如阶级矛盾,人治环境下,阶级之间造就的阶级主义,尊卑等级,形式主义为主的社会意识形态(人治,以智治国,会有投机取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发生,会越来弊端越多,是实质上的损害国家的安定),从而以社会其它的社会形式存在,总体来说就是精神和物质两个包含。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意义上说民主(明主)下的社会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国,文明社会。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社会意识和存在两方面,物尽其明,公道自在人心)


战争,矛盾激发,比如现代世界矛盾,矛盾的发生,发生的基础,如何考虑?老子说:“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大道阴阳,阴阳互化,人类命运,福与祸​相因而生)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

治人事天
知人善用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中庸》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庄子·胠箧》说:“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老子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老子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庄子-天下》其文如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步骤)被视为实现儒家“内圣外王”的途径。其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被视为内圣之业,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被视为外王之业。
其思想内涵与孔子在《大学》所提到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统治天下的准则相一致,即把个人修身的好坏看成政治好坏的关键。
内圣,通过自身的道学修炼达到某种高尚境界;外王,把人的主体修养体现到其所在社会领域。内圣和外王互为表里、互相统一。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以正治国。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老子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𦈎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天人合一”为中国哲学思想,儒、道、释等诸家各有阐述。天指天空,也指天道,还指自然大道,道家道教所说的天,多指自然、天道。天人合一,多指人与道合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也指天人相合相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作为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基础与思维视角,从历史的纵深处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与传统生态智慧,对于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内在联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认识传统,以新观旧,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抛弃旧有,如封建迷信,尊卑等级,玄虚诡辩,不可知论,虚无主义等是当代人的任务,时代转折正好适应时代特征,欢迎同好一起探讨,让中华文明在传承创新中走向世界。编者不才,所学尚浅。不对之处欢迎论坛老师指明指正。)

参考:
1:《不谋而合》-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https://www.gxfxwh.com/thread-92852-1-1.html
(出处: 国学复兴网)
2:这是《道德经》学道之极,比较复杂 ,要深刻理解“玄德”作者:张无屮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4363986/answer/3232292523
3: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哲学意蕴-作者:许晓娜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0&wfr=spider&for=pc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