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3|回复: 0

[游艺民俗] 洞庭渔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7 11: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洞庭渔歌
来源:岳阳非遗

  渔歌(洞庭渔歌)是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的传统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洞庭渔歌源自战国时期,最迟在北宋年间,就已广泛流传于古岳阳地区,《岳阳楼记》中便有“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描述。渔歌(洞庭渔歌)被渔民称为丫口腔的渔歌(即张口就唱),形成了洞庭湖区独特的渔歌风味。渔歌词往往是渔民见景生情,即兴抒怀,随口编唱。
  2014年11月,洞庭渔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157。
0dt.jpg
  洞庭渔歌是历代洞庭湖流域渔民所唱歌谣的总称,因其随时随地张口就唱的特点,俗称为“丫口调”。洞庭渔歌属民间清唱歌曲,由渔民见景生情、即兴抒怀,以巴陵土语“真声”随口编唱。它长期流传于湖南省岳阳市及洞庭湖沿岸地区、湖北中南部以及江西省西部,流传区域人口约9000万人,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区域影响力。
  洞庭渔歌的发展与湖区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他们将在日常劳作中吆喝的“船工号子”“排筏号子”与湖区广泛流传的采莲船、灯调等民间歌谣相融合,至宋代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渔歌对唱和拉网小调,逐步走向成熟、繁盛。北宋大文豪范仲淹就在其名作《岳阳楼记》中写道:“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渔歌互答”顾名思义,不能自问自答,只能“此唱彼答”,是典型的对唱形式,唱腔往往高亢激越,颇具穿透力,能在宽阔的湖面上久久回荡;同时又要反应灵敏,现场即兴创作唱词作答,唱词贴近生活、风趣幽默。
  洞庭渔歌是湖区人民智慧的结晶,浩如烟海的渔歌翔实记录了渔民群体的发祥、迁徙、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原始朴素的自然观、道德观、爱情观等,堪称“洞庭渔民的百科全书”。
  他们用歌声指挥劳动、传授经验、追求幸福、倾诉苦难。号子的铿锵节奏中蕴含着劳动人民的磅礴力量和饱满热情。在没有卫星导航的年代,湖区人民通过一首首渔歌,循着前人的脚步走向四面八方,将宝贵的生活经验口耳相传。湖区青年男女活泼多情,他们惯于用“渔歌”互诉衷肠,饱含深情的歌声中充满了洞庭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声声渔歌唱出旧时渔民所遭受的残酷压迫与剥削,对研究洞庭湖区各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民间俗谚有云:“世上活路三行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洞庭湖区人民靠水吃水,大多生活在船上,终日劳作,十分艰辛。但是他们勤劳勇敢、天性乐观,骨子里有着“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湖湘文化精神,生活的酸甜苦辣都被唱成悠扬渔歌,绘就了洞庭湖上一幅隽永的动人场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