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5-15 18:24 编辑 7 l3 V) Z4 a! D' W2 z$ m
, E B9 I( C5 l% ?! h
黄河“花园口决堤”事件) D* ?5 ?) x8 z% m2 U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总裁”(1887-1975)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史称花园口决堤。
9 |2 d- W7 o5 D% Z
/ `5 N L2 {, Z6 r# G
1938年6月,国民政府下令炸开郑州以北的花园口黄河大堤,以阻止日军西进,为保卫武汉争取了时间,但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致使89万人溺死,500多万人流离失所。" \. e3 R1 h6 q! F0 d, O
/ o$ m& E: b \7 [4 t' u# w: k
' g# h# O g9 R6 g
S" a+ p( u G6 u 图为炸堤景象。
" a: x% l) V% K* p& G. X( J7 z
2 G2 y: M+ x5 \$ N$ ^; \& s( H
3 l, X ]' D2 O 此一造成近百万人死亡的“人祸”,淹没一千二百九十五平方公里土地及两千多个村庄,为此逃难者约千万……英国的拉纳·米特在2013出版的《中国,被遗忘的盟友——二次大战中的中国》一书处处流露出对“总裁”的同情,但谈及“花园口决堤”,他对蒋此一导致大量伤亡的决定,不假辞色,说此举是他对中国人犯下最粗暴的罪行,“任何有人性的领袖都不会这样做!”(a leader more humane than Chiang might never have considered!)可见决堤造成的后果多么严重。) }5 ~* d# }2 x# A" W0 D& X
负责此任务的熊先煜(1913-1999,未找到照片)将军为“鼓励士气”,利诱徒手(没有炸药)“决堤”的军士及民工(临时拉伕),若他们能于6月8日(1938年)达标,每人可获两千圆(法币),如9日上午才“完工”,亦可获一千圆赏金——真是金钱万能,花园口于8日凌晨决堤。熊先煜在日记写道:“我很痛心,洪水倾泻而出,犹如万马奔腾……”目睹此种“人祸”,熊先煜的日记有这段记事:“我们以此来阻止敌军,所以我们能忍受如此巨大的牺牲,因为此举是为了伟大的胜利……”当洪水淹至时,熊先煜等乘木船逃难灾区,但“正面遭遇洪峰的成千上万农民们便没这么幸运了!”
' H7 v) `* e n0 E- U( Y& B8 Z 可惜,决堤“泄洪”不仅无法阻遏日军前进,日军还于此期间狂炸广州。决堤造成重大伤亡并使数万顷良田成为泽国,我国损失惨重而又无法阻止日军南进,为免受世人责难,国民党宣传机器因此将之归咎为日本滥炸所致,此说当时的普罗百姓深信不疑……
o$ G6 D f" l2 H. l, \; P, k
9 N( b7 v# [0 B8 ? 花园口决堤,洪水倾泻而出
; y. _$ p. ~/ e2 T6 i5 r$ h
- Y( Z/ Q( l7 R- s) ~2 e1 N4 d& [$ P* I5 H: n
淹没两千多个村庄; U! [2 p6 M8 X7 t2 y+ |* {
& A/ N# [/ Q2 e p ]" Q2 y9 f( X1 G" g' [ G V
国民政府救济黄灾灾民- Q) B1 r- F3 `' ~
; g. I* C4 e# L) r1 o
% ~8 p+ h# J( S7 l4 v
花园口决堤后涉水推进的日军第14师团94式骑兵装甲车7 Q# L6 J+ I; j8 J) ^' H2 F
L" `2 |! v" [9 }% v0 Y0 H
0 b" ^1 a0 D2 _& R3 B& u, W0 D
花园口决堤时在水中前进的日军
: K$ ]9 s: |) ?6 _0 J
# S8 E! `& ^1 T3 e0 L
+ G/ [1 h, ~2 J+ ], Z% F2 Q5 ]
花园口决堤后日军14师团作战步兵在水中跑步运输炮弹
: `. |# W0 j& B/ Y. u1 b" ?+ B+ g. T
; Z% _8 K- c# M/ Z, { _) b
2 ]; C# P) n6 U. U I, I0 X. e 今日黄泛区2 ^$ n! x2 X&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