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青竹大哥

[原创]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校勘·中解 ——为《老子》初文与思想蒙尘二千多年而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2 11: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以自为是的人,你最好别问他要证据,因为问了也是白搭——我就是标准,我就是真理——跟我不一致的都是不对的、错的,还问什么问?
多简单的理路啊!{:soso_e100:}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2-6-12 10:01
1、青竹大哥反对自以为是,我是同意的。
2、青竹大哥反儒。是不是儒错,再过5千年也无法证明,我也不想做这个尝试
3、但是,我认可一个善意的观念,一个道德的观念,一个尊重圣人和祖先的观念。我知道,这也无法与青竹大哥取得一致,所以我放弃与青竹大哥争论或者证明什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

  [1]昔之得一者

  昔,从前,过去;之,助词,相当于“的”。

  一,元初道体,即元道。元道包含了原道(最本原之道)的各种属性,如象、物、情、信等。元道虽然包含了道的各种属性,但却是浑然一体,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历程后,元道分化而衍生出天地万物。因万物都是元道所衍生,故每一种物类乃至物体(道体)都从元道那里获得元道的一部分属性(道性)。

  得一,元道所衍生之物从元道那里获取属性(道性)。故,得一也可谓得道。

  者,代指元道所衍生之物,笔者称之为道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2]天

  这里指广袤无际的虚空,不是儒家、墨家等人格化的有意志的至高存在。与之相对的是虚空中的实体——地(各种天体)。

  [3]神

  《老子》中的神,指的是道体中主导道体运动、变化、生长的因子,不是人格化的超存在,也不是指后世道家所谓的超凡的神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4]谿

  山中不与外界相通的沟渠.《爾雅,釋山》:“山瀆無所通,谿。”邢昺疏:“豄即溝瀆也,山有豄而無通流者名谿。《墨子·親士》:“谿陝者速涸,逝淺者速竭。”清孫詒讓閒詁:“《說文·谷部》云:‘谿,山瀆無所通者。’《自部》云:‘陝,隘也。”

  [5]侯王

  《老子》中的侯、王,是借用当时的官名,实际表示的是老子学派所构建的全新政*治体制中的头领。因此,文中的侯王不是指当时威镇一方拥有至高权力、地位,占有绝大部分资资源的诸侯和王公贵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6]正

  善,完善,美好。《儀禮·士冠禮》:“三加日,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鄭玄注:“正,猶善也。”胡培翬正義:“上注云:‘令、吉皆善也。’此‘正’亦是‘善’,故云‘猶善’。《士喪禮》:‘抉用正。王棘注云:‘正,善也。’是正有善義。”

  为正,意为追求完善。

  [7]其致之

  其,指代上面陈述的事例。

  致,招引;引来。《易·需》:“九三,需于泥,致寇至。”王弼注:“招寇而致敵也。”《汉书·公孙弘传》:“致利除害,兼愛無私,謂之仁。”颜师古注:“致,謂引而至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其致之也”的整体意思是,上面的叙述引出的推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8]谓

  对……来说。《书·盘庚下》:“爾謂朕:‘曷震動萬民以遷?’”《诗·召南·行露》:“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9已

  停止。《诗·郑风·风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郑玄笺:“已,止也。”《荀子·宥坐》:“已此三者,然後刑可即也。”杨倞注:“已,止。”

  这里引申为保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10]裂

  扯开,撕破。《左傳·昭公元年》:“召使者,裂裳帛而與之。”

  这里用以表示打雷等剧烈的天象。

  [11]发

  这里犹言地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12]毋已匱以高将恐蹶

  匱,一音kuì,义为穷尽,空乏。《诗·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毛传:“匱,竭。”郑玄笺:“孝子之行,非有竭極之時。”《汉书·食货志下》:“今王廢輕而作重,民失其資,能無匱乎?民若匱,王用將有所乏。”宋司马光《八月十七日夜省直纪事呈同舍》诗:“囊錢與盎米,薪木同時匱。”或音ɡuì,为櫃的古字,义为大型藏物器。《书·金縢》:“公歸,乃納册于金縢之匱中,王翼日乃瘳。”孙星衍疏:“匱者,王逸注《楚辭》云:‘匣也。’”汉东方朔《七谏·哀命》:“玉與石其同匱兮,貫魚眼與珠璣。”明王鏊《震泽长语·杂论》:“碎金銀四箱,碎银十匱。”后引申为供军事用的蓄水池、水库。《宋史·张浚传》:“凡要害之地,皆築城堡;其可因水爲險者,皆積水爲匱。”

  以,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书·金縢》:“秋,大熟,未獲,天大雷電以風。”《礼记·乐记》:“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高,骄傲;高傲。《吕氏春秋·诚廉》:“不以人之庳自高也。”《後汉书·班固传上》:“性寬和容衆,不以才能高人。”

  蹶,颠仆;跌倒。《孟子·公孙丑上》:“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朱熹集注:“如人顛躓趨走,則氣專在是而反動其心焉。”汉桓宽《盐铁论·非鞅》:“善鑿者建周而不疲,善基者致高而不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13]必,保证;确保。《荀子·议兵》:“殺戮無時,臣下懔然莫必其命。”梁启雄释:“古云必,猶今人言保。”《汉书·匈奴传下》:“又況單于,能必其衆不犯約哉!”颜师古注:“必,極也,極保之也。”

  [14]孤、寡、不榖

  孤,孤陋。

  寡,见闻少,即寡闻。《论语·泰伯》:“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榖,善;良。《诗·小雅·黄鸟》:“黄鳥黄鳥,無集于穀,無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毛传:“穀,善也。”郑玄笺:“云不肯以善道與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15]致数与

  致,求取;获得。《论语·子张》:“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韩非子·五蠹》:“人主兼學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幾矣。”

  数,音shuò,通“速”。快。《礼记·曾子问》:“不知其已之遲數,則豈如行哉!”郑玄注:“數讀爲速。”《韩非子·难二》:“簡子投枹曰:‘烏乎!吾之士數弊也。’”陈奇猷集释:“《吕氏春秋·貴直篇》‘數弊’作‘遬弊’……此文‘數’當即‘遫’之同音通假字。《説文》遬乃速之籀文,則遬、速同字。”

  与(與),见“订文说明”之5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16]禄禄

  形容玉石有光泽。《后汉书·冯衍传》:“不禄禄如玉,落落如石”李注:“玉貌禄禄,为人所贵;石貌落落,为人所贱。”

  [17]硌硌

  义同落落,形容普通石头没有光泽的样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杂感】

  甲本此章自帛乙本开始就被改动了,帛书本之后改动则更大。

  如前所述,帛乙本将“侯王得一而以为正”修改为“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这一改动很容易让不解《老子》主旨的读者将《老子》言下的侯王与现实中的侯王等同起来,以为侯王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而生的。例如,陈鼓应先生的《老子今注今译就将这一句翻译为:“侯王得到‘一’而使得天下安定。”这不仅令帛甲本“侯王得道而追求完善”之意荡然无存,而且把《老子》与众不同的政*治理念又拉回到了传统和现实之中。

  受帛乙本的影响,传世各本均仿此(王弼注本“正”作贞),产生的不良影响实在深远。

  另,帛乙本将帛甲本的“其致之也,胃天毋已清将恐裂,胃地毋已宁将恐发,胃神毋已霝将恐歇,胃浴毋已盈将将恐渴,胃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修改为“其至也,胃:天毋已清将恐莲,地毋已宁将恐发,神毋已灵将恐歇,谷毋已盈将渴,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欮。”也使文意大为改变。甲本的“其致之也”的意思是由“昔之得一者……”这一段论述推而言之,而乙本的“其至也,胃:”的意思则是,上面所论述的极端情况是……。

  此外,传世本的作者不知是不明白帛书本的“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的意思还是有意为之,竟然将此句改为“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河上公注本及王弼注本),这一来就把帛甲本关于侯王应该谦下的理念,一下子又拉回到了世俗的侯王应该高高在上、尊贵无比的“常道”当之中。

  经由帛乙本开始的修改,后世的《老子》版本已经完全变味,成了不伦不类的政*治理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2 11: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行文时表述的简洁,青竹引入了“道体”、“元道”和“原道”等概念,兹说明如下:

  1、道体,用以表示获得道的某种属性(得一)之物。之所以不用现代意义的“物体”来称呼,是因为“物体”一般是指有具体形态之物,而道体则不受这个局限。比如,天、元道等是无法用现代意义的“物体”来称呼的,因为它们的名(形态)是“非恒”的,即没有一定的形态。

  2、元道,用以表示道(原道)依“道生一,一生二,……”程式所生的哪个“一”。元道是原道生成宇宙中的第一个道体,这个道体在宇宙生成的过程中只是一个过渡性的道体,在“一生二”之后,它便不存在了。

  3、原道,用以表示“道生一”中的“道”。因为《老子》中言及的道并不都是指的这个道,所以,青竹用原道这一称呼来区别其他的道概念。

  以后如使用新的称谓,青竹将事先加以说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16: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德篇之三(相当于传世本第四十一章)

  【甲本释文】

  【上士闻道,堇(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乙本释文】

  上【士闻】道,堇(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浴(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禺(隅),大器免(晚)成,大音希声,天〈大〉象无刑(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16: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订文】

  上士闻道[1],堇能行之[2]。中士闻道,若存若亡[3]。下士闻道,大笑之[4]。沸笑[5],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6]有之曰:

  明道如拂[7],进道如退。

  夷[8]道如纇[9],上德如谷[10]。

  大白如𪑾[11],广德如不足。

  建德如偷[12],质[13]真如渝[14]。

  大方无隅[15],大器免成[16],大音希声[17]。

  大象无形[18],道褒无名[19]。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2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16: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订文说明】

  本章甲本帛书破损十分严重,只有“道”、“善”二字可以辨识,非常遗憾。无奈之下只能以乙本为蓝本,兼以传世本作参考进行校订。好在乙本文字与《老子》主旨并无相悖之处,故可作为底本。

  2、帛书《老子》整理小组认定“堇”是“勤”的通假、“免”是“晚”的通假,不妥。理由见相关注释,这里仍以原字为正。

  3、弗笑,严遵本、河上本、王弼本等传世本均训“弗”为“不”,并以“不”替换“弗”作“不笑”,谬。

  弗字虽然有副词“不”之义,但这里的弗读为“不”显然不通。下士大笑,是因为他们比中士更不理解老子学派之道,以为老子学派之道大违常理,荒诞不经,所以大笑(悉数嘲笑)。将“弗笑,不足以为道”读成“不笑,不足以为道”,则意为不悉加嘲笑便不足以为道,换言之,闻道后只有悉数嘲笑才足以为道,这显然与逻辑、文意都严重不符。

  事实上,这里的弗用的是其初义之一——沸,即泉水连绵不断涌出状。沸笑,意为不停地嘲笑,不停地嘲笑《老子》所揭示的道,当然不足以为道。

  4、乙本“明道如费”的费字当为拂字,意为遮蔽。如上所述,帛书本用字有改换偏旁的情况,这又是一例。

  5、“夷道如类(類)”中的類字,为纇字的通假。纇,义为偏斜,不平坦,夷义为平坦,正好形成对文,今订为纇。

  6、受传世本影响,整理小组以为“天象无刑”中的“天”是“大”字之误,谬。“天象无刑”与“道褒无名”是对语,即“天”与“道”对,“象”与“褒”对,“刑”与“名”对,将“天”改成“大”,所表达的意思便与帛文不相符了。

  再者,楚简本这一句作“天象亡坓”,所以,认为“天”是“大”字之误是不妥的,因为不可能从简本到帛乙本抄手们都抄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16: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译文】

  上等悟性的首领听了道,全部都能照着施行。中等悟性的首领听了道,将信将疑。下等悟性的首领听了道,悉数予以嘲笑。一味地嘲笑,不足以学道、明道、修道和行道。

  所以,古话说:

  明白道的人好象是被蒙蔽一般,循道前行犹如后退一般。

  平坦的大道仿佛坎坷不平一般,上品德性恰似山溪水不停流动一般。

  极度洁白的东西一如黑垢一般,广博的德性貌似不足一般。

  建立德行象是盗窃一般,回归真性犹如背叛一般。

  极大的方形让人看不到它的角,极大的器皿看起来不成器皿,极度尖锐或低沉的乐音无法听到其声响。

  天象无形,道褒无相。

  只有道,既能完美地开创又能完美地成就。


PS:“道褒”之“褒”暂时不知何义,故此不作解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7: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1]上士
01.gif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7: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2]堇
02.gif

  1、干旱、热。这一意义后来被暵和熯(音均为hàn)二字所承载。


  2、竭尽全力(抵抗、抗争),这一意义后来勤字所承载,这也是传世本作“勤能行之”的缘由。


  3、由“竭尽全力”义引申出“尽”、“全部”。本章的“堇与行之”与帛甲本《老子·道篇》的“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的“堇”字,用的正是这个义涵。


  《管子·五行》:“修概水土,以待乎天堇。”郭沫若等集校引穫章炳麟云:“‘天堇’即‘天幾’,義謂‘天期’。猶云天時。言修平水穫土,以待天時。天時者,旱潦之時也。”则是不解堇的初义所作的误训,其实,这里的堇字即是暵或熯的古字。至于尹知章注:“堇,穫誠也。言天子能以中正自修以概自平,上待天誠也。”更是不着边际的臆说。


  虽然“勤”也载有“堇”的“尽”、“全部”义涵,但因为一般人很容易将“勤”理解为勤奋,所以仍用原文“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7: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3]若存若亡

  即感觉老子学派所说的道好象存在又好象不存在的意思,也即对老子学派的道将信将疑的意思。

  [4]大笑之

  笑,嘲笑;大,形容嘲笑的范围,因为中士已经对老子学派所作的道“或存或亡”,所以这里所述下士“大笑”的范围应该是指老子学派所有的道的思想、观点和主张;之,指代老子学派所传的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7: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5]沸笑
03.gif

时则是表连续不断之意。也即,商文弗既有“矫正”的寓意,也有“泉涌貌”的寓意。故,弗是沸的古字而沸是弗表示“泉涌貌”及其引申义时的今字。后人不知这一点,误以为弗是沸的通假字,如《韩非子·五蠹》:“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陈奇猷集释:“作沸靡是,《迂评本》、《凌本》亦作沸靡。或弗沸古通……弗靡之财,犹言奢侈之货。”。


  商文弗的副词义“不”,就是从“使之不曲”和“连续不断”中分离出来的。


  沸,泉涌貌。也泛指水波翻涌貌。《诗·大雅·瞻卬》:“觱沸檻泉,維其深矣。”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冤霜夏零,憤泉秋沸。”唐王昌龄《小敷谷龙潭祠作》诗:“跳波沸峥嶸,深處不可挹。”


  泉涌的特征是连续不断,因此,《老子》这里将沸引伸为“不停地”的意思,“沸笑”,就是一味地嘲笑,无意领会“道”的相关理论的意思。因此《老子》说,这样的人是“不足以为道”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7: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6]建言,后文“有之曰”说明这是过去的人说的话,故可以理解为古语或古谚。

  [7]明道如拂

  明,明白;清楚。《论语·颜渊》:“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

  拂,遮蔽。《楚辞·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王逸注:“或謂拂,蔽也。以若木鄣蔽日,使不得過也。”《楚辞·大招》:“長袂拂面,善留客只。”郭在贻解诂:“拂字當訓爲蔽,拂、蔽古通用……以長袂遮掩其面,此乃舞女嬌媚之態。”

  故,“明道如拂”的意思就是,真正明白了道的人,就象是被人蒙蔽一样,不折不扣地用道之理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沸笑(弗笑),楚简本作“弗大笑”,二者意略同,只是前者简练,后者具体。

  [8]夷

  夷,平坦。《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椎鍛者所以平不夷也。”唐韩愈《将归赠孟东野房蜀客》诗:“潁水清且寂,箕山坦而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7: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9]纇

  纇,本指丝的结节。《说文·糸部》:“纇,絲節也。”因为丝有结节故而不平滑,故引伸为不平。《左傳·昭十六年》:“‘刑之頗纇’,服注:‘不平也。’”

  [10]上德如谷

  这里的“上德”因为与“广德”并列,因此不是指政*治体制,而是指上等的德性或德行。

  谷,原指山间的水流。《公羊传·僖公三年》:“無障谷。”何休注:“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韩非子·五蠹》:“山居而谷汲者,膢臘而相遺以水。”《文选·左思〈蜀都赋〉》:“山阜相屬,含谿懷谷。”李善注:“水……注壑曰谷。”这里可以理解为泛指水流。水流的特点是不停地流动,从不驻留。

  上德如谷的意思是,上等的德行就象是水流一样,时刻更新,永不保守,这与“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的“道纪”是一致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7: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11]大白如

  白,洁白。。《易·说卦》:“巽爲木……爲白、爲長、爲高。”孔颖达疏:“爲白,取其風吹去塵,故潔白也。”《楚辞·九章·橘颂》:“青黄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内白,類可任兮。”王逸注:“内懷潔白,以言賢者。”

  大,形容超乎人的想象和感知能力的程度。下文“大方”、“大器”、“大音”等中的“大”与此同义。事实上,《老子》一书中的“大”字多取此义。如,“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帛甲本《老子·道篇》)因为道太过广大,无法用作者当时的词汇来形容,所以作者只能形容(名)道的形象为“大”。

  ,黑垢。《玉篇·黑部》:“,垢黑也。”《集韻·燭韻》:“,垢黑也。”《集韻·燭,黑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7: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12]建德如偷

  建,建立、创立。《书·洪範》:“皇建其有極。”蔡沈集传:“建,立也。”《国语·周语中》:“夫王公諸侯之有飫也,將以講事成章,建大德,昭大物也。”

  建德,立德。后文“修之身,其德乃真”说的即是立德。至于“修之家,甚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溥”说的则是积德。

  偷,盗窃。《淮南子·道应训》:“楚將子發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爲偷者往見。”

  因为立德是属于“修之身”的层面,完全属于个人的事,所以,老子学派认为立德应当象偷盗一般默默进行而不是也不应当大张旗鼓地宣传,试图让天下人皆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7:35:21 | 显示全部楼层
  [13]质

  质,放置。《战国策·赵策三》:“夫吴干將之劍……薄之柱上而擊之,則折爲三;質之石上而擊之,則碎爲百。”《汉书·梅福传》:“質之先聖而不繆,施之當世合時務。”

  质真,意为回归本真、本性。

  [14]渝

  初义为变更;改变。《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舍命不渝。”毛传:“渝,變也。”马瑞辰通释:“謂雖至死而捨命亦不變耳。”变更、改变即是与原状不同,故可引伸为违背。《三国演义》第五回:“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7: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15]大方无隅

  方,方形。与“圆”相对。《周礼·考工记·舆人》:“圜者中規,方者中矩。”《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國子執壺漿”汉何休注:“壺,禮器。腹方口圓曰壺。”

  大方,极大的方形。

  隅,角,角落。《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论语·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邢昺疏:“凡物有四隅者,舉一則三隅從。”

  “大方无隅”的意思不是说极大(大到超出人们的视野)的方形没有角,而是人们无法凭自己的视力看到极大的方形的角,感觉上好象没有角一样。

  另,古文中大方也指大地。《管子·内业》:“人能正静……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尹知章注:“大方,地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7: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16]大器免成 04.gif
的帽子,意为不合适,作副词用则为“不……”。《论语·泰伯第八》“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大器免成”是“大器免成器”即大器看起来不再成为器皿的样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7: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17]大音希声

  大音,超出听力极限的声响,即今天所说的超声波和次声波。

  [18]天象无形

  天象,古人为了便于记忆和附会,把悬置天空中的若干星辰用“线”连结起来所得到的形象,也称为星象。《易·系辞上》:“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例如,古代天文学者把周天星体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大区(象),每个大区又分为七个小区(宿),然后把每个大区所辖的七宿用线连结起来,并把这些连线想象成一个动物(象),于是便有了大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这四象。

  因为天象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并不是真实的形状在人们脑中形成的像,所以说“大象无形”。

  附:东方青龙星象
05.gif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9 17:42:16 | 显示全部楼层
  [19]道褒无名

  褒(襃),暂时不知何义。
06.gif

名词用时则为形态,这是名这个字的初义。《诗·猗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中的“名”字用的正是名的初义。

  《老子》中不少“名”字都用的是“形态”这个初意。除本例之外,还有“道,可(何)道也?非恒道也。名,可(何)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胃(谓)。”(帛甲本《老子·道篇》)中的六个“名”字用的都是名的初义,“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中的名也是如此。

  [20]善始且善成

  善,完美、完美。

  始,开始;开端。与“终”相对。《易·乾》:“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诗·豳风·七月》:“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引为开创。

  成,完成;实现;成功。《诗·大雅·灵台》:“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北齐顔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帝每面稱之曰:‘此黠兒也,當有所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