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0|回复: 0

哲学圆圈否定阶段的曲折和反复:进步与退化并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30 10: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研究儒学理论理性否定之否定规律过程,如何定性曲折和反复的否定阶段?踌躇不决之余,作实事求是的哲理沉思,否定阶是否进步与退化并在。
一、孔子的中庸心性范畴,“升级”为中庸体用,是宋明理学率先应用,中为心体庸定常;船山则是中为体庸定用。体是合心性人事为理一的本体;用是“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的百姓日用。理一分殊的概念也是率先由宋明理学提出,理一是天地本性,连接是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尊卑定理;分殊是各正性命的气质之性,有清浊之辨,善恶之分,归属人道当然的天地本性。船山理解的理一,承张载一故神天之所参的哲蕴,神参理一的天地神参,成就二故化,一物两体的理气与性命,精准理气性命对立统一规律的“理气一也,性命一也”,实践理性的天地人参,神参两体理一的一分为三。分殊是各正性命的心性分殊,正视道心大环境的人心分殊,理气驳杂不一,正视存在音容天有人物之元的精微之几,不同阶层民生利益的合理安排;有鬼神之绍的危微之几,质实鬼神而顺应民情,知几神理精义的究其所以然之理,绝对是张扬个性合符理道实学心性的理一分殊,非是抑压个性归属天地本性的理一分殊。道体也是宋明理学率先提出,朱熹说:“尊德性,所以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也。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二者修德凝道之大端也”。存心成尊德性的道体之大,“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涵泳乎廿所已知,敦笃乎其所已能,此皆存心之属也”;致知于道问学的道体之细,“不以一毫私意自蔽”,为天下人“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摒物欲的存天理去人欲,所以“析理则不使有毫厘之羝,处事则不使有过不及之谬,理义则日知其所未知,节文则日谨其所未谨,此皆致知之属也”。这就是朱子严谨理学体系的精约。船山的道体论,“刚柔(人事)文质(心性),道原并建,大中(本体)则寓其间”。所以有“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的道体自然之化论。
二、《中庸》习以性成的天命之谓性,被宋明理学更改为人事当然的天命之谓理。船山有人心与道心统性的性命学理论:“人心统性,天命之性其原,气质之性其都;道心统性,天命之性其显,气质之性其藏”。孟子提出“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的性善论,接续有荀子性恶伪善论,礼义调理物欲,“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的物欲观。宋明理学剔荀学,接孔孟,逻辑结论是摒物欲的存理去欲。船山则是“天理达人欲,人欲见天理”的人道理欲观。孟子张扬个性的尽心尽性知天事天,朱熹精约化的具体意蕴:尊德性“不以一毫私欲自累”,道问学“不以一毫私意自蔽”。船山提出实学心性是不能自亏天性,自逸命才,自薄性情。
三、荀学与《易传》,成为孔儒的圆满逻辑,“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的物欲观,以礼义质正质实仁心的实践理性,虚一而静谓大清明的解蔽说,精于物者与精于道者的物物道,顺天而制天的儒学自然观,礼法合治的政制理论等,走到今天,依然有着孔儒文化的理论光辉,升华出张载气学,船山实学更圆满逻辑。
四、没有宋明理学阶段,也许就没有船山学,出入宋明理学,出入儒道佛文化互补,承张载气学开出船山实学。从理论理性的逻辑次序,宋明理学属于进步了。宋明理学剔荀学,异变《易传》,承孔孟却乱了孔孟原真,孔儒的哲学观被降格为世俗理性,道德心性内修的社会人生观,宋明理学退化了。马哲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哲学圆圈曲折和反复的否定阶段,是否有着理论理性逻辑次序的进步,造就更高复归的否定之否定阶段?又是脱离肯定阶段,走上一条脱节文明的不归路?真的要思究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理深蕴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