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中华之本体

尤崇遐:周易与西方哲学三范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4 10: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还是那个老问题,经*文中没有阴阳的文字,为何人们总说易为阴阳之学。  
宣传的需要。宣传的本质是推介自己,影响别人。擅长哲学的说哲学,擅长数学的说数学,擅长画画的说美学,擅长黄历的说历法,擅长占卜的说 ...
郭志成 发表于 2012-11-3 07:59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功用目的不同,就有不同的说法、做法,这便是一个“哲学”的问题。在哲学界有一个古代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的说法,看来这个“哲学”问题是自古以来就有的问题,只是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而表现不同而已。应当进一步说,凡有人类的地方,就应当有哲学。现在的问题是对于不同的学说范式应当怎样互释、互通,至于其结果,最终是否“统合”,那是一个发展问题,我也持之以“融合”的取向。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的文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性质的文化、什么内容的文化,至眼下都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探讨。古有“易为五经之首”的说法,而两千余年来搞成了一个“不解‘易’”便成了文化问题不清不楚的症结所在了,历来的象数与义理之争只是一个表象而已,实质是未搞懂“先秦易理”,在这个大的背景下,现在又扯出一个中西哲学比较之中的有无之争,涉及到了中华文化的“话语权”的“先天性”问题,这确实有点令人着急,也难怪大家如此重视。因此,在本人看来,只有“读懂周易”,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而从中华文化发展的“大运势”来看,现在应该是“读懂周易”的时代了,所以我们大家千万不要错过机会,做点顺势而为的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4 10: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文中没有阴阳的文字,为何人们总说易为阴阳之学。"
帛書經文中確實沒有“陰陽”二字的相對講解,但是有陽光普照下的陰面與陽面的關係;帛書經文中確實沒有古人認知“五行”關係的學說,但是有自古至 ...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2-11-3 12:03

书中没有那文字,并不等于没有那意涵,这便是一个哲学问题。人们运用阴阳类象的概念,倚其数理运行变化的规律,去叙述客观世界,这种认知形式、思维方式,本身就是西方“哲学”概念里面的“哲学思维方式”问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4 16: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中没有那文字,并不等于没有那意涵,这便是一个哲学问题。人们运用阴阳类象的概念,倚其数理运行变化的规律,去叙述客观世界,这种认知形式、思维方式,本身就是西方“哲学”概念里面的“哲学思维方式”问题。
aha79 发表于 2012-11-4 10:34
呵呵


您是一个只懂得顺时针思维的读书人,不太了解逆时针的真实性。当您有一天真能领悟这一点的话,也就懂得今人与古人们的区别在哪里了。


所谓哲学问题是全人类思维进化的大问题,在乎于用精准的现代世界语言去表达与总结人类去向的问题,而不是含糊其辞地表达什么意涵内容与现象等等。哲学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学问,是古人类先有了生存空间,再到常态文化较长时间的厚厚积累,才有可能产生类似诗歌那样的感慨,而后再经过有心人的认真加工、流利地人工编造痕迹下,才形成了类似哲人的语句,诵读时间久了,后人们在脱离当时现场那样的情节,似懂非懂地去鼓吹与赞扬下,不得不为现时代下的立场所利用和服务。这时的立场就绝不是古人的立场了。


先生您好自为之吧。


呵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4 17: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功用目的不同,就有不同的说法、做法,这便是一个“哲学”的问题。 ...
aha79 发表于 2012-11-4 10:14
挺能侃的呵呵。


只知道什么也不知道”


在您面前可有一句哲学名句,是否能从“角度不同”来分析这其中的哲学说法吗?


提示一下:这句话中可有两个“我”噢~,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样的立场呢?


呵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11: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您是一个只懂得顺时针思维的读书人,不太了解逆时针的真实性。当您有一天真能领悟这一点的话,也就懂得今人与古人们的区别在哪里了。
...先生您好自为之吧。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2-11-4 16:48

好象跟人有“仇”似的?“顺时针思维”、“逆时针的真实性”?在下愚笨,难以“好之为之”。本不想回这个贴,只是想以这版贴子的内容与郭志成先生的《易》之“科学性”问题的贴子呼应一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