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网谈心头 于 2014-4-15 20:55 编辑
说道辩论遵循规则,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缓解一下气氛:
马鸣出生在中印度,原学婆罗门教,非常聪明,善於辩论,罕逢敌手。他对当地的佛教僧侣挑战说∶“你们之中如有人能与我辩论,便可以打犍椎,说法传道,受人供养。否则,如无人能与我辩论,你们就不要打犍椎了。”打犍椎是表明寺院在正常活动,有传法讲经的自由。相反,如果寺院久不闻犍椎之声,那就等於不能正常活动,有似於无了。马鸣的挑战当地佛教僧侣无人能敌,只好不再击犍椎集众,也不再讲经说法了。
有一天,佛门高僧胁尊者来到了中印度。问寺院比丘∶“你们的寺院为何不依法度击打犍椎啊?”比丘回答∶“有位婆罗门教土要与我们辩论,我们不敢应战,所以只好按照他的要求,不击犍椎了。”胁尊者说∶“你们现在击犍椎,婆罗门教士若来,由我来对付。”这样,沈寂已久的寺院终於又回响起犍椎的声音来了。
马鸣听到犍椎之声,急忙前来质问,比丘们回答∶“北方来了位长老,是他敲的犍椎。”马鸣於是便让比丘们请出胁尊者,问∶“你想与我辩论,是吗?”胁尊者回答∶“是。”於是,两人商定,辩论大会於七天後举行。
到了第七天早晨,辩论会场人山人海,国王大臣、沙门婆罗门都来了,都想亲眼目睹这场辩论的盛况。胁尊者先到,马鸣後到,走到胁尊者跟前说∶“我们应事先立个约定,论败者当如何谢罪。依我的意见,败者自断舌头。”胁尊者说∶“断舌就不必了。依我看,败者应当认胜者为师。”马鸣说∶“这样也行。”约定便定了下来。
胁尊者说∶“我年纪比你大,又远道而来,而且今天来得也比你早,按理应由我先讲。”马鸣同意,说∶“你尽管讲吧。只是凡你所说的话,我都会破斥无馀,这恐怕於你不恭了。”胁尊者不予理睬,讲道∶“祝愿天下太平,国王长寿,国土丰乐,没有灾患。”马鸣一听便傻了。这算是什麽论题,叫人如何反驳?当下默然无语,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按照常规,辩论时只要有一方无话可说,那便输了。所以,马鸣被胁尊者一言所屈,只好履行约定,剃发出家,成了胁尊者的徒弟。出家后的马鸣,深研佛法,博通三藏,到处弘法化众,他说法时,“诸有听者无不开悟”,连马也垂泪听法,无念食想,于是天下都知其名,因为马也能解其音。故被称为“马鸣菩萨”。他著的《大乘起信论》影响深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