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窗明几净

[讨论] 此章可否如此释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4 14: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从来不看书,何来头晕?
俺都是证得后才去套书,虽然这个办法笨了点,不过却实用!
所以只要俺说的,一般都是能在现实中能行的通的!都是我实证过之后的,不是虚的{:soso_e100:}
百姓日用而不知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4 14: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道太极 于 2011-12-14 15:30 编辑
有些东西能返有些东西是不能的,您要去单位,非要前进三步再退后三步您何时能到单位啊{:soso_e113:}
  您这种认识就是老百姓说的:“给个棒槌您就当针”的认识{:soso_e112:}
窗明几净 发表于 2011-12-14 14:38

俺何时说退后三步了?这是你认为的。俺只知道一切往前,不后退{:soso_e113:}
补充一下,免得说我在耍无赖:
从知到不知,就是在前进,不可能是退步!人不可能自己想着去忘掉一些东西,这个谁也做不到!人从知到再知以至豁然开朗,忘记了过程,记住了最后的感觉,也许这就是老子说的无知!以“无”为知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15: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窗明几净 于 2011-12-14 15:18 编辑
这里的无作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例,《书·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故,无知即是不知之义。说的是常人不知道、不理解其理论的本源。
青竹大哥 发表于 2011-12-14 11:49

“无”字的本义是与“有”相对的,为“没有”的意思。把“无”当“不”解,使它的意思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移。我个人认为,在本义*解释无障碍的情况下,尽量不使任何字词发生释义上的偏移。
  而且,把“无”字解释为“不”,这句话连起来就成了:“只因为他们不知,因此不知我”这俨然一句大废话.再说原文后半句“不我知”用的就是“不”了,前半句不用“不”而用“无”。应当说明著者所表述的“无”和“不”不是同一含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21: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窗明几净 于 2011-12-14 21:10 编辑

34# 飞星の猫
程先生节选引用的大致是通行版本中的一些语句,它与帛书版的还是有所不同。

  如:“知者希,则我贵矣。”与“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的区别。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个排比句,前后两个短语是并列关系,“则”字在这句里作“效法”解。

    “知者希,则我贵矣”,是个陈述句,前后两个短语是因果关系,“则”字在此当作连词读解。“知者希”应当是“我贵”的原因,增加出来的“矣”字是个语气助词,增强、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4 21: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而弗闻,谓之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21: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37# 道太极
古文中的字大多非单一含义。

  “听者弗闻,胃之希。”再明显不过是对希字的做新的定义,就象“吾强为之名曰大”,“大”莫非从那时开始只存一义为“道”了吗?更有“大曰逝”,莫非大又连道都不是又成了“逝”了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21: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这样标点呢?是否也通?知者希、则我贵矣。矣作感叹词用。
飞星の猫 发表于 2011-12-14 21:26

您能说说作感叹词用后,整个句子的意思变了吗?变成什么了吗?整章的意思又是怎么样的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22: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而弗闻,谓之希
道太极 发表于 2011-12-14 21:32

道太极兄说到了“道”这方面的内容,让我想起这件事:

  老子一边说:“吾言甚易知”,一边又说“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这两章里的两句话不也矛盾吗?您 能就这个问题说道说道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4 23: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吾言甚易知,而人莫之后才能知!下士就是不会莫之嘛!如何知?
吾强为之名曰大,大应该是道的行为,非道之名,否则道大又是什么?
希如果是稀少意思,为何不用知者少呢?这样更明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23: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42# 道太极
“人莫之能知”  人——人们, 莫——没有, 之——谁, 能——能够, 知——知晓。

   这句话的意思包含:“没有一个人能知道”的引申意义。

   希——罕也,比少更少。

   老子为什么不说“知者少”?这样的问题太牛叉了,您总问这么牛叉的问题就不和您玩了{: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孙信者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2-14 23: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凑个热闹。此章的关键是
……(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则我贵矣。……
窗明几净 发表于 2011-12-14 09:50

我的理解是——

……其实(那个君、那个宗)就是无知(即老子之道)啊,所以(人)不(如)我(所)知。(自以为是的)智者(不)稀(罕无知),而我(把它视为)贵(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5 00: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几静
既然易知,又没有一个人知,这不矛盾?既然一个人都不会知何必写道德经?
吾言甚易知,人们经过揣摩和反问我的语言就会得知。是不是很符合悟道的方式?
知者能够听后矫正自己的见闻,是不是是自己的可贵?
谁知我贵?唯自己也!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8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8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00: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窗明几净 于 2011-12-15 00:28 编辑

44# 孙信者
今天已很晚了,明天欢迎继续参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5 00: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几静
既然易知,又没有一个人知,这不矛盾?既然一个人都不会知何必写道德经?
吾言甚易知,人们经过揣摩和反问我的语言就会得知。是不是很符合悟道的方式?
知者能够听后矫正自己的见闻,是不是是自己的可贵?
...
道太极 发表于 2011-12-15 00:21


  您以为《道德经》主要是写给您看的,这是一种自作多情。

     晚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5 00: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写给能够揣摩并能反问的人看的!否则是看不懂的!哈哈!
反者,道之动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5 01: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说个人理解:)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莫之能行也。
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吾言易知、易行,而人们都不能知、亦不能行。为什么?因吾言有理(道)、如事有因,唯其所不知,是以不同于我(此)知。知道者,惘若不知,则是(自)我难得之贵品。所以说圣人看若平常、实则知人所不知。

思想上汇合“大音希声、大辩若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的“道”的理解。“知”如“智”,其实质内容即为“言有君、事有宗”的“道”的智慧。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2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2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11: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不够热烈。

  下午对该章提前进行小结。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2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2 好思路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17:5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把“无知”二字理解为:智力不够,理解不了{或说有眼不识金镶玉},那么,最后的圣人被褐而怀玉就指的是怀才不遇。

  如果把“无知”理解为“无”“知”。文中说的就是“人们没有知晓的机会”,那么,最后的圣人被褐而怀玉就是著者追求的结果,这也是文中“言有君,事有宗”所要表述的内容。因为“圣人”一直是著者倡导的效法的榜样,我们可以去评比一下,著者更看好怀才不遇的圣人,还是更看好大智若愚的圣人呢?

  关于这一点,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有过关于此方面的记载: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时,老子曾对孔子说:“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6 18: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非“没有”,“空”也。圣人“无知”,“空明而知”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孙信者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2-16 19: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唯其所不知,是以不同于我(此)知。……
居士 发表于 2011-12-15 01:13

我比较浅薄,居士能否翻得更现代一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7 18: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较浅薄,居士能否翻得更现代一点?
孙信者 发表于 2011-12-16 19:29

是我说的不够明白:)回胜佛:
对于言有君之“君”、(行)事有宗之“宗”,是人们不知道的,所以不同于我的“知道”。

是我个人对本章在“无为”框架下的看法,顶多是一家之说,还请胜佛多指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7 19: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比较同意窗明兄对“无知”“披褐怀玉”之间关系的说法,暂时我的理解还不能把“无知”分开来解。

按理,圣人无为,是不需要怀才不遇的,但想回去,圣人也是人,或许会希望统治者切实把自己(学说)作为榜样,基于此,难免会有些许“怀才不遇”的感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20: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55# 居士
或许圣人并不是要真“无为”,并不是要“不干事”,而是要“为无为”,“事无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孙信者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2-17 22: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言有君之“君”、(行)事有宗之“宗”,是人们不知道的,所以不同于我的“知道”。……
居士 发表于 2011-12-17 18:59

那个“君、宗”是什么?无为,没错;无知,更确切,因为原句就是这样说的,只是所有的人视而不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17 22: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君、宗”是什么?无为,没错;无知,更确切,因为原句就是这样说的,只是所有的人视而不见
孙信者 发表于 2011-12-17 22:12

{:soso_e179:}{:soso_e179:}


“君、宗”亦指其“道”,是常人对“道”的“无知”{:soso_e179:}
{:soso_e18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