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28|回复: 72

杂谈我的传统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7 00: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看了一个转帖,我们为什么需要传统?触动了我又一次对传统这个词的思考.
我今年六十八岁了,我们这一代人(至少是我自己)对传统的认识,首先是从军属家门前的大红对子上的的毛主*席的题词:继承革*命传统,发扬更大光荣.而且那个时候,传统的前边总是那个革*命的修饰语.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8 銀子 +18 功勛 +18 收起 理由
青竹大哥 + 18 + 18 + 18 有见地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03: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以后的传统前边少了革*命,后边加上了文化,再后来又加上了道德。传统文化的复兴,首先是旧体诗词的复兴。当时一些退了休,或快要退休了的革*命领导干部与一些高校的教授再加上一些小青年,以写旧体诗为名以文会友。声称是旧瓶装新酒,做了一次所谓回归传统文化的试探。而充当了复兴传统文化的先行官或称为是先锋的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周易热与气功热,武侠热,中医热。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以心理的和生理的治疗(修养)为主的强身健体运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04: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场运动的主将与灵魂是易学术数的复活并占稳了脚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04: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些人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于是传统文化的真正主帅披挂登场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04: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究竟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与传统两者是统一的吗?文化中的传统与非传统,与反传统有什么区别?有没有矛盾?他们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达到真正的统一?
这些问题,在一些倡导复兴传统文化的学者中似乎是一个公理性的不须证明的问题。他们认为,只要高喊这个口号就可以了。凡是高喊这个口号的人,就是一伙的。同行者,同路人;然而,恰恰是这个似乎是公理的问题上,没有公理。高举复兴传统文化大旗的人中,并不都是兄弟,同伙,他们的目的的并不相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04: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同的是,他们都是有识之士!他们都有较高的使命感,他们都信奉前清一位有识之士的一个感人的口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不能不使我对他们产生由衷的钦佩。
(第一节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21: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始)
继承传统文化,是近一个时期被一些文化人喊得最响,用得最滥的一个口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21: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郭志成 于 2012-4-23 21:51 编辑

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两个不同的口号.
我赞成用后者取代前者.
尽管人们对优秀文化标准的认识会有不同,但总比传统这个概念少副面的导向和影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22: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文化不一定是优秀的文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22: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传统文化?在大喊这个口号的一些知识分子是心知肚明的.但他们却有意无意的混淆传统与优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用传统的等于优秀的公式来迷惑大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3 23: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与优秀的不同,可以从下列两组式子对比出来:
A:有传统,有非传统,有反传统;有时反传统是正确的.
B:有优秀,有非优秀,但没有反优秀.什么时候反优秀都是错误的.
传统文化与优秀文化的差异显然了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00: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文化的要津在统,不在传.
当前存在的一切文化,都是传承下来的文化.传是文化的一个历史属性.没有传下来的已经死去了(当然不排除未来有一天它会复活).但能够流传至今的文化不都是传统的文化.
传统文化只是流传下来的文化中的一部分.其中,有的是优秀的文化,有些并不是优秀的文化.反过来说,能够流传至今的优秀文化中有些有幸被选中是传统文化,有些则不会被人选中为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是一种人为选择出来的文化.
其标准在于它能不能统.有没有他们需要的统的功能和功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00: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上查到据说是新华字典中对统字的详细解释,复制如下:
◎ 详细解释


tǒng
【名】
(形声。从糸(mì),充声。本义:丝的头绪)
同本义〖mainthreadsofsilk〗
统,纪也。——《说文》
茧之性为丝,然非得工女煮以热汤而抽其统纪。——《淮南子·泰族训》
又如:统绪(头绪)
世代相继的系统〖interconnectedsystem〗
求其统类。——《荀子·解蔽》
又如:皇统(世代相传的帝系);道统;传统;统承(继承统绪);统系(系统);统贯(系统;条贯);统嗣(帝统的嗣续关系)
纲纪,准则〖principle〗
忠信以为质,端悫以为统。——《荀子·臣道》
又如:体统(体制、格局、规矩等);统纪(纲纪);统类(纲纪和条例)
鞋袜等的筒状部分〖thetube-shapedpartofshoeorstocking〗。如:袖统(衣袖筒子);统袜(长筒袜);长统马靴;短统女袜
〖地质〗∶在“世”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叫“统”〖series〗。统的名称是在纪的名称上增加上、中、下等字样。如:上泥盆统;中泥盆统;上二叠统;下二叠统
首领〖chieftain〗。如:统帅
本〖base〗。如:万物之统(万物之本)



tǒng
【动】
主管;率领〖command〗
若其所以统之,则无以异于桀纣。——《荀子·强国》
反国统万人。——《战国策·齐策四》
统兵数万。——《资治通鉴》
统军略地。——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统会(统率会合);统兵数万;统事(统理事务);统楫(总揽,统领);统监(统率监督;驻于保设国或属地的长官)
总括;合而为一;统一〖gatherintoone;unite〗
大一统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统楫群元。——《汉书·儿宽传》
统大魁以为笙。——《文选·潘岳·笙赋》
又如:一统(统一);统税(货物总纳税一次,其余不再征收者);统考(统一考试的简称);统货(按统一价格购进或出售的商品);统捐(捐税名。货物在一区域内缴税后,可于该地区内通行无阻);统括(归纳。总概括);统一发*票(政府为防止漏税,规定商号一概使用同一种发*票);统括(总括);统论(总论):统观(总的观察)
管理;治理〖administer〗
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列子·天瑞》
又如:统内(管辖范围之内);统和(统理协和);统治(统率治理);统理(统辖治理)
犹“通”
穿通〖pass;link〗。如:统院(相互穿通的前后院)
泄露〖leak〗。如:统出(泄露出去);统漏(泄露)


tǒng
【副】
表示范围,相当于“通通”、“全”、“全部”〖all;together〗。如:这些东西统归你用;统体(全体,全部);统是(都是;全是);统通(通通。表示全部)


tǒng
【量】
用于木材、石碑等〖piece〗。如:立一统碑碣;碑碣数十统
古时用以纪年〖series〗。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为一统

统舱
tǒngcāng
〖steerage(passengeraccommodation)〗指轮船上可容纳许多乘客或装载货物的大舱
统称
tǒngchēng
〖becalledbyajointname〗总括起来叫
武昌、汉口和汉阳常统称为武汉
统称
tǒngchēng
〖ageneraldesignation〗总称;总的称呼
统筹
tǒngchóu
〖planasawhole〗通盘筹划
统筹全局
统筹兼顾
tǒngchóu-jiāngù
〖unifiedplanningwithdueconsiderationforallconcerned;overallplanningandall-roundconsideration〗统一筹划兼顾到各个方面
统*独
tǒngdú
〖unificationandindependence〗统一和独*立
统感
tǒnggǎn
〖togetherness〗外部世界或内心世界的统一观或统一感
统感心理学
统共
tǒnggòng
〖altogether;inall〗加在一起是,总计
该小学统共二十八个教师
统购
tǒnggòu
〖statemonopolyforpurchase;bulkbuying〗统一收购
统购统销
tǒnggòutǒngxiāo
〖statemonopolyforpurchaseandmarketing(ofgrain,cotton,etc)〗国家对某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实行有计划的统一收购和销售
统管
tǒngguǎn
〖administerinaunifiedway〗综合统一起来进行管理
统货
tǒnghuò
〖gradelessanduniformly-pricedgoods〗不分档次等级的货物。统统按一个价格购进或出售。一般用于农产品及副食品的交易中
统计
tǒngjì
〖statistics;count;addup〗大量数据的收集、分析、解释和表述
人口统计
亦指总括地计算
把全国报来的数据统计一下
统计员
tǒngjìyuán
〖statist〗∶收集统计资料的人
〖statistician〗∶从事汇编统计学的人员
统建
tǒngjiàn
〖constructinasystematicway〗统一建造
统考
tǒngkǎo
〖unifiedexamination〗在某些地区或对某些学科统一命题,并在同一时间组织考试
高考的惯例是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考
物理统考全市前三名
统揽
tǒnglǎn
〖centralize〗全部归拢于某一方面
本市工程建设长期来由市建工局、市住宅总公司统揽,施工任务也由主管部门层层下达
统领
tǒnglǐng
〖command〗统率领导
他统领三路人马
统配
tǒngpèi
〖unifieddistribution〗统一分配
统铺
tǒngpù
〖awidebedforanumberofpeople(asinbarracks,hostels,etc.)〗多人共用的床铺;通铺
统属
tǒngshǔ
〖subordination〗统辖和隶属
统属关系
彼此不相统属
统帅
tǒngshuài
〖commanderinchief〗统率全国武装力量的主帅
统帅
tǒngshuài
〖command〗同“统率”
统率
tǒngshuài
〖command〗率领;指挥
统通
tǒngtōng
〖all〗全部
统统
tǒngtǒng
〖wholly;completely;entirely〗全,都
你的意思我统统明白了
统辖
tǒngxiá
〖govern;exerciseone'scompletecontrolover;haveunderone'scommand〗管理;辖制〖所属单位〗
统销
tǒngxiāo
〖statemonopolyformarketing;unifiedmarketing〗国家统一对某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物资进行有计划的销售
统一
tǒngyī
〖unify;unite;integrate〗使成一体
统一文字
统一
tǒngyī
〖unified;unitary;centralized〗一致;没有分岐,没有差别
统一的意见
统一的价格
统一的标准
统一口径
tǒngyīkǒujìng
〖seekunityoftalking〗比喻大家对待问题采取一致的态度
统一战线
tǒngyīzhànxiàn
〖unitedfront〗
为了相同的政*治目的而结成的阶级或政党的联盟
现常比喻在某些问题上抱同样态度
统御,统驭
tǒngyù,tǒngyù
〖control〗统治;驭使
统治
tǒngzhì
〖control;rule;dominate〗一个人或一个政权为维持其生存与发展,运用权力以支配其领土及个人的行为
统治全国
统治者
tǒngzhìzhě
〖ruler〗行使权力、指挥或统治权势者;特指统治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
统制
tǒngzhì
〖control〗辖制,统领管制
经济统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00:5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子之半 于 2012-4-24 08:47 编辑

看了新华字典的详细解释,我们就明白了,所谓的传统文化说白了,就是能够起带头作用和统驭作用的那一部分文化!
显然,高喊传统文化的人们他们心目中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北京城里风味小吃和江南绣女的纤纤工艺,也不是远古青铜的铸造技术.这些虽然都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但上不了他们的真正的传统文化的大堂(虽然这些行业中的优秀人材也称这些是传统文化,这是对传统这个词的误用).
这就难怪,一些专家嘴里说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他们学到的儒释道,或者是只谈儒,连释道都不屑一顾了.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4 01: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将我的传统观做一个小结,所谓中华传统文化,实际上是一些人在已有的中华文化中选定出的一部分能够统一人民思想意识的文化.选择者是当今社会的治者.如果治者选定的是中华优秀文化,对推动社会是有进步意义的;如果在继承传统的口号下选定出的是非优秀文化,或者是毒害人民的文化,则不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关键是治者选择什么做他们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一些号称知识分子的人津津乐道的事.
(第二节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08: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大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无一不把儒学当做是中华的传统文化。
用传统的标准来评定,儒学的确是传统文化之一。儒学能成为传统文化的主要原因,是历代的(儒产生之后)中国的治人者们发现,儒者所提倡的正是他们可以用来做为治人工具的东西。
治人者治人,总有两手,一是武力,二是文道。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所谓两手都要硬,就是治人者的经验之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14: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郭老师对传统的解读,小道由衷赞同郭老师的见解。并希望参与学习和讨论。

传统,如果希望传下去,就必须有现代的价值,必须能在现实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如果,有一个传统,必须以枪杆子的威胁才能得到承传,哪这个传统还能叫传统吗?
所以,传统必须为现代服务,以赢得承传的价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7 23:3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道长参加讨论!
我的认识是:传承文化,与传统文化不是同一的概念。从语法上看前者是动宾词组,后一个为名词词组。这是形式上的差别。人类社会可以传承文化,也可以传承传统。传统与文化也是有差别的。请道长批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8 11: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只是在学习,对于中华文化,我的底子是非常薄弱的,还望老师多多指教。

传统,如果是以前的人的办事方法,那么基于人类正在不断地发展,肯定是要改变的。
至于哪里改,怎么改,保留什么,就要结合现代的需要了。

还在大学的时候,我的一个导师就曾经这么和我开玩笑说:“你们东方是拜祖先的文化,我们西方是拜子孙的文化,所以你们总想着以前怎么好,我们却想着将来怎么好。”
当时只是一个玩笑,玩味几十年后却嚼出味道来。

改变,对任何一种文化都是需要的,也是不受欢迎的,但总有这么几个勇士,为改变不合理的传统背上臭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05: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道长的导师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中国人应该做为借鉴好好玩昧。但玩笑话,不以科学论之。东方西方,大概如此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05: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道长似乎未解我意。
我有幸在上个世纪末,应吉林省图书馆之邀,以“二十一世纪中华传统文化的展望”为题,给几十位热心读者讲了一次座。使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传文化与统文化的问题。我发现,两者是有差异的。传统做为一个合体词,最早出于何处?我未考证。把这两个词合在一起说的人,实在聪明。我现在又把它们拆开了,道长以为妥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9 09: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21# 郭志成

呵呵。。。。我的中文一个词,那就是“水皮”。

不过我还能全盘接受您的解读。。。。。能“传”而不能“统”者不叫传统!

不过做事的办法也只是表面的动作,指使动作的的观念才是深层次的始发动力。
改变动作不改变观念可说是“换汤不换药”,那个“统”,就是观念的所在地。
不知理解有否偏差,请老师多多指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00: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上百度百科上查到几条传统的例句:
《后汉书·东夷传·倭》:“自 武帝 灭 朝鲜 ,使驿通於 汉 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
南朝 梁 沉约 《立太子恩诏》:“守器传统,於斯为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儒主传统翼教,而硕士名贤之训附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00: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百科的解释:
传统是人们用来界定人类发展经验历程的一个定性词语,它的相对面是现代,即传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传统在人们的使用当中,用得特别广泛,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每一领域,传统可以冠戴于人类过去经验所表达的每一角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00: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是以前时代留下的一种文化,
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
详细解释 
 1. 谓帝业、学说等世代相传。
例句:《后汉书·东夷传·倭》:“自 武帝 灭 朝鲜 ,使驿通於 汉 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
南朝 梁 沉约 《立太子恩诏》:“守器传统,於斯为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儒主传统翼教,而硕士名贤之训附之。”  

2. 世代相传的具有特点的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社会因素。
例句: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从 庄子 到 柳宗元 ,我以为是 中国 散文的非常重要的传统。”

3. 指世代相传的,旧有的。
例句: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这些作品的主题全是反抗传统的道德,提倡女性的独*立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0 15: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肯定是个综合的东西。

元朝文化灭亡了,清朝文化没有了。、

这些少数民族政权,都被汉族同化掉了,文化,还是文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0 15: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因为他们不行,是蒙古人和满族的文化斗不过汉族的文化,所以衰亡了。

共*产党的文化也斗不过孔孟文化。{:soso_e13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22: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主张,讨论什么,首先要弄清楚所讨论的问题的最基本的,最基础的概念。如讨论文化,先要弄清什么是文化?讨论传统文化问题,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文化。讨论国学,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国学。当然不是要求所有参与讨论的人对概念的理解都相同。允许有不同的理解。但所有的讨论者都应该在明确的概念基础上进行推论,判断,演绎,论辨。否则别人就不知道论者在说什么。
我论传统,与词典上的传统义不同。我论文化,亦是。因此,我理解的传统文化就与当代一些儒学大家们的文章中的理解也不同。
欢迎网友批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5: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在网上找到了一篇文章,可能对论传统有启发,特转贴在这里。
揭秘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大一统 官僚与文治
河北新闻网http://www.hebnews.cn2012-05-19 08: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高翔,原题: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核心提示: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一是“大一统”的传统;二是官僚政*治的传统;三是文治的传统。

  本文摘自《光明日报》2012年04月05日11版,作者:高翔,原题: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极其深厚的政*治传统。这些传统,无论是其精华,还是其糟粕,都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必须充分重视、认真研究的重大历史课题。中国近代政*治,历时甚短,新传统尚未定型。而古代政*治传统,则相对凝重,影响深远,其中,最值得研究的,主要有三。
  一是“大一统”的传统。“大一统”观念源自先秦,本意是天下诸侯皆统属于天子,“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春秋公羊传注疏》卷1)此后,“大一统”成为中国源远流长的政*治追求和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核心价值。在政*治实践中,特别是明清两朝,它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统一。
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式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重要特点是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下属机构,国家号令统一于中央,重要事务决定于中央。秦汉以降,尽管知识界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孰优孰劣的讨论时有发生,但并未产生重要的实际政*治影响,“不过迂儒之常谈”。“封建”不可行,逐渐成为精英阶层的重要共识,清朝乾隆皇帝更明确表示:封建、井田“必不可行”(《清高宗实录》卷1220)。
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皇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明代,“国家罢除丞相,设府、部、院、寺分理庶务,事权归于朝廷”,皇帝实现了对国家重要政*治权力的垄断(傅恒等编:《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100)。到清代,皇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康熙帝语,《清圣祖实录》卷144)。乾隆皇帝称:“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生死人者。盖与其权移于下而作威作福,肆行无忌,何若操之自上,而当宽而宽,当严而严。此朕所恪守前规,不敢稍懈者。”(王先谦:《乾隆朝东华录》卷28)秦汉至明清的中国政体,实质上是以专*制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16世纪以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大一统”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在这个时期,实现国家统一、抵御外来侵略成为明清两朝中央政府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在清代以前,统一问题,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和中原地区中央政府的关系问题长期没有解决。像北方游牧民族,自冒顿一统漠北,即在蒙古高原建立相对统一的政权组织,与中原地区相抗衡。在历史上,它往往凭借其强大的军事优势,攻掠骚扰,给中原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威胁。甚至汉朝文景之世,中原统治者也不得不致书匈奴单于,承认“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令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汉书•匈奴传》)。武帝时虽北击匈奴,然数十年后,又不时为患。降及魏晋南北朝,北方更陷于分*裂混战状态。唐宋时期,中原和边疆民族的统一问题仍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元朝有过短暂的大统一,但不久即被推*翻,继之而起的明朝,又不得不修长城以御蒙古。只是到了清朝,统治者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方将历代未能很好解决的蒙古、新疆、西*藏等问题,均予以比较圆*满的解决。是时,中央设有专门机构管理民族事务,边疆驻军设防,维护领土主权完整。时人论及国家统一之历史时指出:“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清世宗实录》卷83)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政体,是国家统一最重要的推动者、组织者,而国家统一的完成,又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权威。从历史的角度看,在殖民势力汹涌东来的国际环境下,完成国家统一,奠定近代中国疆域版图,对维护中国的独*立与主权至关重要,这是清朝对中华民族的一大贡献,同时,也将“大一统”政*治传统推向极致,并使其具有了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
二是官僚政*治的传统。官僚政*治讲的是职务分等、权力分层,主张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式,实现政*治统治,并利用行政监督,保障政府各部门的有序运行。官僚政*治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大贡献。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一方面服务于专*制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政体,另一方面,又对皇权发挥着某种制约、监督和补充作用。像明朝中后期,皇帝往往不理朝政,世宗、神宗、熹宗均高拱深居,将朝政大事委诸臣下,而成熟的官僚体制则使明朝统治在相当时期得以维持。至于清代,官僚制度更空前严密,服务于政权建设的著作大量出现。特别是清廷通过对《大清会典》的多次修撰,对政权的机构、职掌、建置、制度等主要方面,根据形势需要作了完备而且系统的规定。成书于乾隆后期的《历代职官表》,是清廷关于国家机关建设的重要文献,“将本朝文武内外官职、阶级与历代沿袭异同之处详稽正史,博参群籍,分晰序说,简明精审,毋冗毋遗。”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在清代也逐渐完备起来。随之而来,清朝官僚机构运转的规范化程度大为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臻于“纪纲整肃”、“化成天下,礼乐制度精意具存”的境界(《清高宗实录》卷1500)。
  官僚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拥有一支专职的文官队伍。秦汉以后,随着时代的变革,特别是科举制度的健全,官僚队伍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开*放的体系,也就是说其成员与其他主要社会阶层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是可以流动的。像本来社会地位较低的商人,其子弟在宋元以后也有不少人挤入士人队伍,进而为官。所谓:“古者四民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也。”(沈垚:《落帆楼文集》卷24)社会流动的常态化,官僚队伍向其他社会阶层的开*放,不但有助于增加官僚政*治的活力,而且对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是文治的传统。文治,即以文教治天下,这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政*治追求。《礼记•祭法》云:“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菑,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普通百姓道德修养程度、文化建设的发展程度,是中国儒家衡量一个时代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准。《礼记•礼运》中所描述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等景象,即充分反映出中国传统政*治的最高境界是道德的高度发达、人民的充分自律。这也成为后世统治者、儒士精英的重要政*治理想和追求。而通观两汉以后的文治建设,其核心内容是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借助国家的力量,强制推行。这一过程在汉武帝时就开始了,所谓“当武帝之世,表章儒术而罢黜百家,宜乎大治”(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91)。文化专*制主义构成中国古代文治的精神实质,在具体操作中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这一传统发展到极致,就是通过对社会实施系统的、严格的、全面的精神控制,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历代对所谓“异端”思想的严酷镇*压,不时发生的文*字*狱、禁毁图书,即属此类;二是对百姓实施以儒家纲常伦理为主体的教化,兴办学校,优礼士人,宣讲儒学,表彰节义,即属此类;三是编纂典籍,既为了彰显文治武功,也为了总结历史经验,装点盛世。像清乾隆朝就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启动一系列文化工程,尤其是《四库全书》的编纂,被清人誉为“会诸家之大成,光稽古之圣治”,乃“文治之极隆而儒士之殊荣”(徐世昌:《大清畿辅先哲传》卷23,《纪昀传》)。
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也有其严重的弊端。以“大一统”传统来说,君主专*制是其最重要的本质特征,它一方面在形成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是政*治腐*败、动荡的重要根源,并在实践中越来越严重地束缚着人性的自由和社会的进步。正如伏尔泰所说:“国家的繁荣昌盛仅仅系于一个人的性格,这就是君主国的命运。”(《路易十四时代》)以官僚政*治来说,它一方面对实现社会的规范管理、有序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它本身具有的繁琐化、程序化、官僚主义弊端,往往也十分突出。官僚政*治和君主专*制的结合,既可能弥补专*制君主个人的一些局限,也可能成为君主滥施淫威的帮凶。到王朝统治中后期,冗官、冗员、朋党、萎靡、懈惰现象以及政*治腐*败往往积重难返,愈演愈烈,进而成为改朝换代的重要根源。以文治来说,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要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必须要有一套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基本价值体系,有一个具有权威性的主流意识形态,同时,要实现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也需要政府的强势介入,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但也要看到,文化专*制主义从来都是文治的本质特征,在具体实践中,它往往表现为对人性的摧残,对个性自由的限*制,对真理探索的阻遏,明清时期一再发生的文*字*狱,即真实地反映了专*制文治的“吃人”本质。
  当历史进入19世纪中叶以后,尤其是20世纪世界文明的大道愈来愈清晰地呈现在中国人面前以后,中国古代政*治传统愈来愈表现出它的落后性、腐朽性甚至反动性。然而,人类对传统的改造,从来都是一个充满艰辛而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对积淀异常深厚、内容异常庞杂、影响异常深远的中国古代政*治传统,更是如此。如何科学地认识古代传统的延续与断裂?如何批判地继承传统的合理性、摈弃其陈腐与落后?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在古代传统、古代文明的废墟上建立起民*主、公正、理性的现代政*治文明?所有这些,一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必须面对的重大历史课题。(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研究员)

高文所说三个传统,我只赞成第一条,大一统是中国特色;其他二条世界各国相同。国王皇帝之下,都有官吏,都用文治,非中国所特有。高文的传统观还是与一般人论传统是不同的。可资借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2 11: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细心审核,就连大统一也是与它国一致,并无多大区别。
统一与否,其实是地理的天然,观欧洲各国,存在天然的国家分界线。古代因交通能力有限,故国土的大小均以天然屏障为界。

“祖先崇拜”可能是中国的基础传统,由此可以分支为各个层面的系统思想,政*治系统、人文系统、经济系统、等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