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冲和道人

孔子为什么不谈黄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9 15:3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9 16: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東坡志林》卷五      論古      武王非聖人

         武王克殷,以殷遺民封紂子武庚祿父,使其弟管叔鮮、蔡叔度相祿父治殷。武王崩,祿父與管、蔡作亂。成王命周公誅之,而立微子於宋。蘇子曰:“武王非聖人也。”昔孔子葢罪湯、武,顧自以為殷之子孫而周人也,故不敢,然數致意焉,曰:“大哉,巍巍乎,堯、舜也。”“禹,吾無間然。”其不足於湯、武也亦明矣!曰:“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又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徳,其可謂至徳也巳矣。”伯夷、叔齊之於武王也,葢謂之弑君,至恥之不食其粟,而孔子予之,其罪武王也甚矣!此孔氏之家法也,世之君子茍自孔氏,必守此法。國之存亡,民之死生,將於是乎在,其孰敢不嚴?而孟軻始亂之,曰:“吾聞武王誅獨夫紂,未聞弑君也。”自是學者以湯、武為聖人之正若當然者。皆孔氏之罪人也。使當時有良史如董狐者,南巢之事必以叛書。牧野之事必以弑書。而湯、武仁人也,必將為法受惡。周公作《無逸》曰:“殷王中宗及髙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上不及湯,下不及武王,亦以是哉?文王之時,諸侯不求而自至,是以受命稱王,行天子之事,周之王不王,不計紂之存亡也。使文王在,必不伐紂,紂不見伐而以考終,或死於亂,殷人立君以事周,命為二王後以祀殷,君臣之道,豈不兩全也哉!武王觀兵於孟津而歸,紂若改過,否則殷改立君,武王之待殷亦若是而巳矣。天下無王,有聖人者出而天下歸之,聖人所以不得辭也。而以兵取之,而放之,而殺之,可乎?漢末大亂,豪傑並起。荀文若,聖人之徒也。以為非曹操莫與定海内,故起而佐之。所以與操謀者,皆王者之事也。文若豈教操反者哉?以仁義救天下,天下既平,神器自至,將不得已而受之,不至不取也,此文王之道,文若之心也。及操謀九錫,則文若死之。故吾嘗以文若為聖人之徒者,以其才似張子房,而道似伯夷也。殺其父,封其子,其子非人也則可,使其子而果人也,則必死之。楚人將殺令尹子南,子南之子棄疾為王馭士,王泣而告之。既殺子南,其徒曰:“行乎?”曰:“吾與殺吾父,行將焉入?”“然則臣王乎?”曰:“棄父事讐,吾弗忍也!”遂縊而死。武王親以黄鉞誅紂,使武庚受封而不叛,豈復人也哉?故武庚之必叛,不待智者而後知也。武王之封,蓋亦有不得巳焉耳。殷有天下六百年,賢聖之君六、七作,紂雖無道,其故家遺民未盡滅也。三分天下有其二,殷不伐周,而周伐之,誅其君,夷其社稷,諸侯必有不恱者,故封武庚以慰之,此豈武之意哉?故曰:武王非聖人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0 11: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生前的很多言论,先是由72弟*子整理,后又在汉董仲舒后加工过。孔子生前不可能不谈黄帝,但自汉初黄老学说以文景国治后,东汉的后儒们便把孔子与黄帝撇请了,这样的做法开了儒治的先河。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3-9 14:52


黄帝游牧族,北方受游牧文化侵扰,诸子百家都奉黄帝。
《道德经》传到北方,北方道教曾占主流,黄帝被嵌入。
《史记》称黄帝两次在家门口挨打,蚩尤和谐黄帝无疑。
《史记》又称秦始皇汉高祖都祭祀蚩尤而黄帝尚无庙宇。
汉初北方道教去蚩尤造黄帝,欲旁路吴越对北方的影响。
直到汉武帝才毁灭南人文明独尊北汉文化,蚩尤被旁落。
当时母系社会仍在,宣太后吕太后窦太后都有部落势力。
窦太后尊黄老是为母权利益,汉武帝尊孔是为父权利益。
道家阴之道容阳之器是母权社会文化,而孔子崇尚男权。
道教锁定黄帝为天尊天君,儒与道相对而立才刻意回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0 13: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某前夏文化被公认为二里头一期文化,其与河南龙山文化相衔接。与之相当时期,在山东境内分布的是岳石文化。二里头文化与岳石文化显然非同族文化。若以岳石文化为夏文化,则二里头文化当非夏文化,不知知先生作何解释 ...
杨军康 发表于 2012-5-22 18:19


夏朝是诸夏联盟,从蚩尤炎帝黄帝开始的百越联盟。
轩辕游牧掠夺走婚并向七八个诸夏部落收取保护费。
势头大了就自称黄帝南侵,诸夏推神农为炎帝北伐。
十几个诸夏联盟不敌黄帝被和谐,黄帝控制廿五族。
掠夺战火波及江淮,蚩尤率八十一族北伐和谐炎黄。
由此,蚩尤主兵为盟主,炎黄辅佐行政,号称百越。
大禹虽有谱系被记载,但并未改变蚩尤时代的体制。
大禹百十人走婚为涂山氏和防风氏等等打工修水利。
因嫌民工工资太少而杀了涂山氏防风氏等掠夺一番。
直到人口密集区会稽才被越人制约,至死都未离开。
江东经济发达,大禹与同伙打工的日子或比较滋润。
母系社会夏启并不认识乃父,或因大禹恶名而承袭。
夏启冒称大禹后裔凭武力寄生于某族成为诸夏盟主。
夏朝兄终弟及不胜枚举,是同族兄弟或非同父之子?
夏末与商末故事雷同,恐怕夏朝无疾而终联盟解体?

商代八迁显然也是寄生某族成为就近地区的联盟主。
殷墟城堡的建立,游牧群体才有了独*立的定居部落。
城堡即征府所在地,城市向农村征收的历史开始了。
商代一王走婚和谐诸夏,商代的地盘仅局限在中原。
周代诸侯连锁走婚和谐诸夏,周代地盘局限在北方。

所以,夏朝可能没有城堡,盟主变了办公地点也变。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 收起 理由
骨子里的红色 + 1 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0 17: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33#:“黄帝游牧族,北方受游牧文化侵扰,诸子百家都奉黄帝。”,这话的时间跨度太长,至迟至尧舜时已在中原立国(或是统一的大部落制),其“恒德”、“明德”等概念与黄帝治国理念一脉相承。那时的先民民风纯朴,“德”的概念比春秋时的“德”纯精微得多,相对而言王权及官吏体系也单一占优势,故“德”治卓著。而孔子时代及汉武帝时代的连年征战,黄老的仁政很难奏效,集权体制下的儒学自然容不下“无为之治”的黄老理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1 18: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游牧族,北方受游牧文化侵扰,诸子百家都奉黄帝。
《道德经》传到北方,北方道教曾占主流,黄帝被嵌入。
《史记》称黄帝两次在家门口挨打,蚩尤和谐黄帝无疑。
《史记》又称秦始皇汉高祖都祭祀蚩尤而黄帝 ...
camel39 发表于 2013-3-10 11:33


道教产生于东汉年间,你说清楚是道家还是道教?道家老子不封神。

其次,另外,孔子不谈黄帝,孔子同样不多谈武王,谈得多是文王,周公。“开国皇帝”被冷落,那又是何故?这两者是不是有关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1 19: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ZPC先生转来苏东坡的论古。过去没有看过。
我对苏非常景仰。
但对此篇却不敢恭维。苏氏所说,诗人的浪漫而已。
最近写了一个顺口溜:论杜甫对诸葛亮的感怀的:
从来骚客难治国,
几人能如M?
孔明三分误天下,
读书万卷腹中空。

还是读他们的诗好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2 16: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33#:“黄帝游牧族,北方受游牧文化侵扰,诸子百家都奉黄帝。”,这话的时间跨度太长,至迟至尧舜时已在中原立国(或是统一的大部落制),其“恒德”、“明德”等概念与黄帝治国理念一脉相承。那时的先民民风纯朴,“ ...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3-10 17:24


黄帝是标签,代表北方游牧群落,舜代表南方滩涂稻作水利。
如今有多家考证都认为舜就是帝俊,是始祖级的,比黄帝早。

太岁在申,上海西康路余姚路附近就有大块姚姓家族和祠堂。
有南姚余姚等等,直到七十年代才被改造,祠堂当四旧被毁。

尧代表西方中原,大禹代表东方吴越?荆楚和齐鲁没有代表。
历史将东南西北四方捏成一团排列先后,抹煞江东文明根源。

荆楚没人造史。齐鲁在北胡中原吴越夹缝里,文化相对发达。
以孔子的眼光,尧无为,不相侵扰是好人,是合适的统治者。

大禹和舜在孔子的眼里是劳力者而非劳心者,赞赏但不推崇。
黄帝是战乱分子,齐鲁人民深受其害,所以孔子对其很不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2 17: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36# 子之半





写错,是道家。
道家和道教一脉相承,春秋时道家还是当权派。
儒家升格,道家遁入山门成仙,也有不少西遁。
老子注《道德经》教育倮虫之长——圣人君王;
而孔子说小道,教育圣人的奴才——官僚商僚。
无论君王还是奴才都是城堡里的人,而不是农村里的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3 14: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是标签,代表北方游牧群落,舜代表南方滩涂稻作水利。
如今有多家考证都认为舜就是帝俊,是始祖级的,比黄帝早。
camel39 发表于 2013-3-12 16:56

帝俊是舜,比黄帝早?哪个考古依据?帝俊在世时有哪些发明与功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4 23: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帝俊是舜,比黄帝早?哪个考古依据?帝俊在世时有哪些发明与功绩?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3-13 14:54


《大荒东经》:帝俊生帝鸿。
七十年代有本讨论传说与神话的书较有份量,书名字数更多。
书中有大量对帝俊的考证。在下正在迁徙,书已打包没法找。
黄帝的传说更多是后人添枝加叶,帝鸿氏为蚩尤可能性更大。
原本古人的地域性很强,为资治纲纪才扯出辈分和相互灭绝。
汉武帝焚书坑道嫁祸于始皇,其实不仅是焚书,是抹煞吴越!
舜和大禹活动的地区都涉及吴越,风氏、防风氏也都在吴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20 14: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41#:
远古的历史,各地野的此起彼伏,部落的此兴彼衰,幽渊而难明也,即便考古也难追其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7 18: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孔子为什么不提黄帝,因为三皇五帝都是游猎民族,不是中原人,而越人是典型的农耕民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8 14: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时期有关于黄帝的传说没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29 07: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传说,是不是黄帝时期没有文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