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56|回复: 0

中华秋沙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2 21: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秋沙鸭6 @1 C1 }7 |) c
转自:动物世界' W8 J. U( k/ |& g5 r. i8 @
zhqsy906.jpg
7 u' Z% m! |! X" b6 i7 F
" S5 J' Y! ?# G* `; w- f zhqsy916.jpg . K' y; G4 {7 ^& w- H& J, I
zhqsy926.jpg $ x5 R9 q) r; o1 E
  物种名称
. d0 z: M" j6 o# Q6 M+ x2 r. W  中文名:中华秋沙鸭; m& ?$ j  P: b
  又名:鳞肋秋沙鸭: A. W: M! B, u( {- s
  英文名:Chinese merganser& l, P8 o! c% }, S4 J) a8 D
  拉丁名:Mergus squamatus
0 E- m% k3 i  l% M
+ j7 O& [  `* @  分类:
' m$ P3 B$ J& v3 @# F  界:动物界 Animalia/ I$ P. ^4 u5 ~5 l/ O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F& j+ B; C% S, K  a6 Z  |  纲:鸟纲 Aves
6 \( ^3 e( ^' L5 c  目: 雁形目 Anseriformes8 r( u6 }) O& G; x' H3 U5 \7 y7 S
  科: 鸭科 Anatidae
) N) ~; L  {# {) C* s+ Z
$ k8 e6 D) `8 C& f$ G# C5 i  外形特征9 ?4 C3 r9 J9 U7 L
  雄鸟:体大(58厘米)的绿黑色及白色鸭。长而窄近红色的嘴,其尖端具钩。黑色的头部具厚实的羽冠。两胁羽片白色而羽缘及羽轴黑色形成特征性鳞状纹。脚红色。胸白而别于红胸秋沙鸭,体侧具鳞状纹有异于普通秋沙鸭。
5 I" {) t  }  F  d! P5 q( ~  雌鸟:色暗而多灰色,与红胸秋沙鸭的区别在于体侧具同轴而灰色宽黑色窄的带状图案。 " R& E* ?" a1 [& [  L! o: h
  虹膜-褐色;嘴-橘黄*色;脚-橘黄*色。 叫声:似红胸秋沙鸭。 $ h) j! w4 q6 e% O2 }; @

) F5 T6 N/ ^! m& M5 v) g: n5 @  分布范围5 t6 c3 M  F% u3 R2 A- W7 m
  繁殖地:在西伯利亚、朝鲜北部及中国东北小兴安岭,汤旺河,南岔河,长白山,泰来,红花尔基
' h% I/ @& B, V- Y( g4 B  越冬地:中国的江苏沿海,洞庭湖,贵州平塘,都匀,掌布,台*湾屏东。东瀛及朝鲜;偶见于东南亚。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在中国数量稀少且仍在下降。繁殖在中国东北;迁徙经于东北的沿海,偶在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和台*湾越冬。
5 J. i) A& S) U7 v* J
: p1 x8 S# f! |" D" I1 U0 q  生活习性
+ a0 @; t  ?1 ]6 L! h2 t5 N" v+ c  出没于林区内的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成对或以家庭为群。潜水捕食鱼类。性机警,稍有惊动就昂首缩颈不动,随即起飞或急剧游至隐蔽处。据在吉林省长白山的观察,它们于每年4月中旬沿山谷河流到达山区海拔1 000m的针、阔混交林带。常成3—5只小群活动,有时和鸳鸯混在一起。觅食多在缓流深水处,捕到鱼后先衔出水面而行吞食。主食鱼类,此外还食石蚕科的蛾及甲虫等。& F4 O! a( W. G5 C1 I/ h) {7 K4 F: ?
$ x3 H9 w3 ]7 }7 v# g% `* n9 k
  生长繁殖6 c' e1 M, U8 ~" S: @7 }
  2005年4—5月,碧水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观测鸭巢结果表明,雌鸭选择在靠近溪流的树洞营巢,对人为活动不敏感。两个巢距地面高度为10m左右,内径约为0.2m,其他特征值有较大差异。鸭巢距溪流的距离小于10m,距公路也很近。雌鸭每日外出觅食的时间比较稳定,孵化末期有一定波动。影响觅食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天气,晴天觅食时间较长,外出次数也较多。每日清晨和午间觅食活动频繁,并集中在1d的2h之内。孵化期为23d左右。0 m7 H0 W8 a) F! i8 q* [  t+ M
  《野生动物》1995年1期(赵正阶、朴正吉)的记载,中华秋沙鸭的繁殖进行为,发现它们营巢在河流两岸的天然树洞中。繁殖季节成对,偶尔见有一雄二雌结合,求偶期间亦常出现争雌现象,交配在水中进行,窝孵数8-14枚。卵平均大小为63.25×45.91mm,平均重量61.9g。雌鸟孵卵。孵化期35天。每年开始产卵时间的早期同当年气温回升的快慢有关。( ^; `  g! M" l1 i* e0 J. s2 o
$ L8 O: D0 z8 b2 `/ }
  种群现状
( n$ r( {6 N+ y6 D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是我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其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数量也是极其稀少,全球目前仅存不足一千只,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英国人于一八ls年在中国采到一只雄性幼鸭标本,并将其命名为“中华秋沙鸭”。由于这种鸭子以天然树洞为巢,又有人将它称作“会上树的鸭子”。& |0 O/ I% P% O+ T- t4 d/ M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以往在我国广有越冬记录,但分布点零散,且多为小群或零星个体,很少在同一地见到10只以上的个体记录。1989—1990年冬季水鸟调查共记录28只,其中江苏盐城6只、高宝湖17只、洞庭湖4只、丹东1只;1990—1991年共记录20只,其中兰州4只、江苏滩涂12只、洞庭湖4只,可见在越冬地数量十分稀少。3 v* C. ]3 p. }$ u7 h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个别地点虽发现有中华秋沙鸭的越冬群体,但缺少持续性观察结果。安徽、山东辽宁、吉林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中华秋沙鸭越冬地。安徽主要见于肥东,山东主要见于荣城、长岛及沿海一带。吉林和辽宁见于鸭绿江。
$ g* a7 j- M/ C4 d5 Z; T, H  21世纪初在赣东北的弋阳、婺源相继发现中华秋沙鸭的较大越冬群,总数量至少超过100只,且数量和分布地点相对保持稳定。两地记录到的最大数量分别超过该种全球总量的1%。
! O" M, I$ e1 g+ w  2004年3月,吉林省集安市境内的鸭绿江上发现8只中华秋沙鸭。黑龙江省共有170只左右.其种群数量保持较稳定。0 a% V2 t9 S' p
. ?; g9 e4 Z7 J4 ^: l

9 C' N$ ]5 U! l. Z5 ^* k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