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31|回复: 1

江苏兴化状元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0 22: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苏兴化状元坊1 \9 T3 m' g( S) C9 P0 {0 U* D
来源:泰州晚报
' D5 D: X/ L/ K% U$ F zyf32065.jpg / l! r3 c4 ~. D- Z" M
  2009年1月5日,江苏兴化修复了明嘉靖状元坊。  k! Z0 k; s' H  V! e2 q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县级)市昭阳路126号,立于明嘉靖廿六年的兴化状元坊修复。6 D3 K) m% P( g
   兴化“上池斋”老字号药店往东是一条明清古衢道,古名通泰。因地处东城门以外,清代起即叫东城外大街。稍东处,一条向北伸展的小巷叫做状元巷,巷头跨街有一座石牌坊,双柱单门。这座建于明朝嘉靖廿六年(公元1547年)、距今460多年的牌坊便是著名的状元坊。牌坊的主人是明嘉靖年间状元李春芳(1511—1585)。那条古老的状元巷是李春芳早年生活的地方。
5 `1 @( J0 S& j6 O% a  李春芳和他的父亲李镗的故居就在巷北头的河边上。相传李镗以磨豆腐维持生计,含辛茹苦地供儿子读书。李镗的为人,地方志记为“淳质谦谨”,兴化四牌楼上《极品封君》的匾额就是为他而立。李春芳自幼刻苦好学。因家中不怎么清静,李镗为儿子另觅读书之所———一座年代久远的“胜湖里土神祠”。祠不大,三开间,三进两天井,后进很清静,平时很少有人出入。少年李春芳独处一间书室中,“三更灯火五更鸡”。地方志称此地为“明少师李春芳读书处”。( \9 J- Q7 y1 p0 Q
  21岁的李春芳中举后,为考取状元又奋斗了15年。其间,结识了“射阳吴子”吴承恩,为日后《西游记》的作者之争埋下伏笔。嘉靖廿五年(公元1546年)李春芳再赴春闱,行前一夜,又独宿少年时读书的土神祠中,辗转反侧,似乎梦见脱笼之兔滚地为鹿,被他击中其首,醒后顿觉信心百倍。随后回祖籍句容祭祖,夜宿萧寺,留诗僧房壁间:“年年山寺听鸣钟,匹马西风忆远公,它日定须留玉带,题诗未可着纱笼”。题罢,跃马登程。
; g: Y3 \+ N, A' Y- {# \0 q  次年,李春芳果然跃登榜首,中了状元。到了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李春芳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之后,兴化城八字桥西便建起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元老府”。省亲归来的李春芳,踯躅于当年那座土神祠的茅屋前,感慨万千,青少年时期的那份情结又涌上心头,当即捐银,重修土神祠,并为之撰成《重修胜湖里土神祠记》,刻石立于壁间。3 w- `* l# \% h) l1 g2 d3 [  J
  这些情节,他写成诗文,皆被收进10卷《贻安堂集》,后入《明史.艺文志》3 p1 a- g7 W! c& C
zyf32165.jpg
, b8 H4 g  x, v% D& g; d# u8 L5 t% n+ {) r" I

相关帖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20 22: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4-6-20 22:46 编辑
8 R' x" j6 P8 E+ V7 t3 M- J5 a! s% P) o4 ~8 H0 Z0 Q" g3 ]0 s$ L
兴化四牌楼
6 X6 x% a% \- H8 l, Z( }' T4 s' ^ zyf32265.jpg
' P3 {& G; I  r$ N zyf32365.jpg
: V$ W' Z, r5 V7 P; |9 ~1 { zyf32465.jpg - V3 j) F$ i- j" o" U, w$ p
  牌坊、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在兴化,明清两朝建于府第、寺观、祠堂、陵墓以至桥头、路口的各种牌坊不下百座,一般都是四柱三门式或双柱单门式,唯独建于明代的四牌楼为四柱四门的亭阁式。它两层重檐,八角飞翘,顶上“五岳朝天”,显得十分庄重而典雅。
: X5 e7 \  f/ ?' `: l9 G  兴化四牌楼在明代称做“四攒坊”,清代以后叫四牌楼。关于它的建成时间,兴化所有的方志中都没有确切的记载。现存最早的兴化地方志为胡志,成于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通篇无四攒坊或四牌楼的记载。最早以文字记载的是成于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的欧志,记为:“太平桥有四攒坊,曰国朝省阁,曰淮海人文,曰极品封君,曰状元宰相。”此后,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的张志,咸丰元年1851的梁志及1943年的李志都分别作有记述。由此可以推断,兴化四牌楼建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后、万历十九年以前,即1559年至1591年约30年间。如果我们再从最初出现的“状元宰相”和“极品封君”两块匾额来分析,四牌楼的建成时间又当在李春芳升任首辅、李镗被荫封少师之后,那么,最早也只能是明代隆庆二年1568。如其再早,李春芳虽已入阁,但不能称“宰相”,只能与高谷同入“国朝省阁”,李镗也封不了少师,称不上“极品”。因此,可以认为,兴化四牌楼的建成时间应当在1568年至1591年约20年间,距今约有430年。0 p/ _- S& E" z, ?8 v; Q* _
  430年间,四牌楼曾两次被毁。第一次被毁事载于梁志,云:嘉庆元年为公元1796年,毁前只有过一次修理记录,即康熙二十三年1684,知县张可立重修,至被毁已相隔112年。一百多年来,尤其是乾隆一朝,大兴文字狱,兴化连出两起大案,谁还胆敢倡修这前明的遗物于是年久失修,就这么自然圮废了,所幸仅隔二年也就重复旧观。第二次被毁是距离第一次被毁170年的1966年,“十年浩劫”中所谓破“四旧”,立“四新”,四牌楼在劫难逃。那时它身负两重罪名;一是“封、资、修”的黑货,属于应被扫荡之列的“四旧”;二是它曾是“屠|杀革命先烈的刑场,悬挂过革命烈士的头颅(经查,这一条罪名无凭无据,实属冤案)”。于是两罪并罚,主体建筑被拆除,大部分匾额被肢解,那砸不烂的几根石柱至今仍深埋在小南门补锅塘的旧河沿下。自24年后,直至1990年,兴化领导顺应民|意,全市人民积极捐资,四牌楼才得以重见天日。8 s6 q0 Z( g$ i" P/ y1 F
  关于四牌楼的位置,欧志记为“太平桥”即县桥,1958年废圮,张志记为“县前”,梁志记为“县桥北”,其实都指同一位置,即旧县衙以南与旧城内东西大桥交叉点的正中央,四柱四门,四向皆通。它与北去的旧县衙、曼园柳园、海子池、拱极台,南去的县桥、益恭坊、中正门小南门成一轴直线。东去可达八字桥,西去直通西城楼,成为旧城中心的标志性建筑。1990年恢复重建时,考虑到旧城改造等诸因素,略作挪动,建原址之东北,与博物馆浑然成一体。
0 s, N: b' ?. f. D2 w  四牌楼的匾额,1943年的李志记有47块,1966年拆毁前正应其数。根据记载,累计应为49块。除我们今天所见的47块外,尚有明代初建时悬挂的“国朝省阁”和“淮海人文”。这两两块匾额在康熙二十三年重修时仍然存在,根据推测,嘉庆三年1853重建时被撤。“国朝”一词,意同“当朝”,“国朝省阁”本为明代“国朝”阁相高谷等人专立。进入清代,“国朝”一词已不合时宜,于是换成了“省阁名公”。“淮海人文”泛指兴化有史以来的历代名望英杰,它与四牌楼其它匾额都明确为谁人专立而不谐,因而将其撤去应该说是很有见地的。
/ U6 B& t9 e+ V# n" K1 v  47块匾额旌章兴化籍历史人物75人81人次,上自南宋开科第一,下迄民初仁寿之征,跨越五个朝代。但立匾的时间却不以历史先后为顺序。根据记载,明代初建时只有4块,后加“东海贤人”和“中原才子”不过6块,基本上都是为当时明代的人物所立。康熙二十三年以后才逐步增加,出现了宋元时期人物的匾额。嘉庆三年才形成“上下四旁皆立匾,可以觇文物之华焉”。47块匾额,绝大多数为地方官府或士绅名流发起公立。其中御赐之“性静情逸”以及民初大总统徐世昌特颁之“仁寿之征”也只是地方上复制或仿制。因而,家大势大者尽点上风,一些在历史上很有地位的如成元竹、胡献、陆西星、宗元鼎、禹之鼎等却无人问津,更不要说张士诚、施耐庵之辈了。至于武士、闺阁、艺匠、方外本受歧视,当然一概摒之。因此,四牌楼的匾额可以反映兴化部分历史,但不能以偏概全。& @) j, i1 s  h3 r* @
  旧匾的题字书家,除“诗画名家”为郑板桥所题、“性静情逸”摹咸丰御书外,其余皆不详。旧时习俗,书家为专人立匾题书时,从不署书家名号,这既是表示书家的谦逊,更是为了避免喧宾夺主,相沿成俗。今日重建之四牌楼,47块匾额,除1块旧匾、6块仿旧外,其余40块分别由我国当代40位大书法家题书,使兴化四牌楼不仅成为历史文物,而且成了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