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81|回复: 2

[资料整理] 物华天宝,“玉”蕴灵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5 14: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物华天宝,“玉”蕴灵秀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很大部分保持着历史的原貌,被用作陈列、展览。在流通领域,玉文化的栩栩广彩很大原因是玉的贵重和通灵。
    玉有灵性之观念在我国起源很早,距今约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和良诸文化中就有许多用于祭记的礼玉如:琼、壁、钺。想见那时此类美玉已是国是的重要媒介,是地位和智慧的结合体。
    最早记载玉有灵性是《山海经》一书,“密山之上,丹水出焉,其中多玉膏,其源沸汤,黄帝是食。玉膏之所出,玉色乃清,五味乃馨,坚栗精密,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这是说,玉是人文始祖黄帝的食品——玉膏生成的,它有五色,质地紧密坚硬,润泽有光,天地鬼神都以它为食品,如果君子食了,可以防止不祥。这话证述了玉是何等的珍贵,远古祖先食玉吞精,能与天地鬼神修炼而趋吉避凶。
    有一则民间传说,一个蒙古族小伙子心地善良,在一次放牧中救了一头鹿。小鹿为了答谢救命之恩,从口中吐出一块宝玉送与他,他回家后不慎将其丢到了羊圈,第二天发现羊的数量倍增;他将玉石放入粮罐,粮的数量也倍增。此事被贪心的王爷知道后,便千方百计的将玉石居为己有,可是玉石到他手中后却变成了普通的石头。几经周折,物归原主,玉石又恢复了灵性。看来少数民族也是坚信玉石有灵。
    还有一个故事:古时有一位下士英勇善战而秉性纯朴,有一次他见到一个乞讨的老者,面容很悍,衣衫褴褛,便起了恻隐之心,送了些银两让老者回家安度晚年,老者在拜谢后送了他一块玉佩说:"好心人,它会给你带来好运的。"不久,该将士便遇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恶战,他与众将勇猛地冲在前边,身边的众将纷纷被箭射落下马,唯独他单枪匹马冲入敌阵,一阵狂杀,大获全胜。待他回头看众将士时,但见他们死的死,伤的伤,再低头看自己的身上时,只见正心窝处有几个箭孔,赶忙脱下战袍一看,胸前佩玉已经受伤;出现了裂纹,而自己的身体却完好无损,原来敌人射来的几支致命的箭均被佩玉挡住,他才得以保命。从此以后,他倍加珍惜此佩,戴着它南征北战,屡战屡胜,最后官至大将军。若干年后,他发现佩玉上受伤的裂纹已全部愈合,恢复了原状,他因此倍感佩玉之神灵,终生佩戴此宝玉,死后则于玉同殉葬。这便是玉养人,人养玉的由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4: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文字中也能体现出玉有灵性之观念,如“灵”字意为神灵或是沟通人与神的女巫,最初写法是上为“雨”字头,下是“巫”,同时下边又可写为“龟”“龙”,还可以写成“王”,王即玉。在这里巫、龟,龙、鬼、王是通用的,也就是说人神沟通时,玉和女巫,灵龟,鬼怪等具有等量的神通。
    玉为何物?玉是古人利用选择石料制造工具的长达数万年的过程中,经仔细筛选确认发现的一种矿石,其色泽莹润,声响清脆悦耳,质地坚硬,光彩照人,不易腐蚀……人们在使用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玉有灵性。
    《礼记.聘义》记载孔子论“贵玉贱珉”时指出,玉有十一德,文曰:“孔子曰:非为珉之多.故贱也:玉之寡,故贵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永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绌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上文意思是说,不是因为珉多了便贱,也不是因为玉少了而贵。玉所以贵是因为同君子的德非常接近;玉温润而有助于君子仁的发挥;细密的纹理,好似君子的坚强;玉的棱角尖锐锋利,但却不伤人身,意喻君子是非分明但又不会滥伤无辜;身上佩带的玉器自然下垂,表示君子谦恭处世;清脆悠扬的玉声与礼乐和谐鸣秦,始终恪守礼法;玉的瑕疵像君子的缺点;但却不会影响他的忠诚与敦厚;玉的质地晶莹透亮,激励着君子诚心磊落;玉的气度犹如横贯蓝天的长虹,象征着君子宏的伟气魄;充满精灵之气的玉闪现于山川之间,意味着君子顶天立地、气吞山河之豪情。在诸多的玉器之中,圭和璋因其形状、用途特殊,最能表达君子之德。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释“玉”字而曰:“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许慎以玉比德;是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玉有十一德之说,是根据玉的自然属性并结合儒家的伦理道德观产生的,玉不仅具有灵性,同时又被赋予了一种行为准则, "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礼记•玉藻》)。
    那时的玉文化已渗透到人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上自天子下至士庶都以佩玉为尚,人们把玉当作修身标准和道德行为,赋予玉为人的道德准绳。
    玉的这一属性从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考古中也可得到佐证。上世纪九十年代,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的发现与发掘,在中外学术界、考古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尤其是上村岭出上的几千件(套)玉器以其精美绝伦的工艺和巧夺天工的制作,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此玉器分为礼玉,葬玉、饰玉三大类。礼玉类有玉璧,玉琮,玉璜,玉圭,玉璋,玉琥,玉戚,玉戈;葬玉类有缀玉面罩,玉晗,玉握,玉踏;装玉有玉决,玉环,玉串饰以及玉鹿,玉鸟,玉鱼,玉牛……众多的仿生玉雕。那时的人生前佩玉、玩玉,死后还需陪葬玉,可见人爱玉的程度有多深。
    另外,在我国古老文化中,凡是有“玉”的成语都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的,如形容操行清白奥、品格高洁的"冰清玉洁";比喻文章的形式与内容都完美的"金相玉质";将月亮的明净形容为"玉兔银蟾";将美酒甘露比作“琼浆玉液”;将宁愿为正义牺牲而不苟性命的勇士比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4: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玉之灵性,源于岁月悠久而出土之精雕细刻。因为玉的硬度很高,一般的钢、铁都无法刻动,尤其是古代我们的先民,在工具那么原始的情况下,要想制作一件玉器,付出艰辛与血汗是可想而知的。《诗。卫风。淇奥》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琢,磨都是玉器加工所用的工艺程序。切即解科,解玉要用无齿锯加解玉砂将玉科分解开;然后用圆锯蘸砂浆修治,即磋;再用钻、锥等工具琢纹饰、钻孔即琢;最后用精细的木片,竹片,兽皮等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使玉器发出凝脂状的光泽,这就是磨。由此可见制作一件玉器需要经过无数边的切、磋、琢、磨,少则数日,多则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完成。玉器凝结着玉工的心血和创作的灵感,佩戴者又能岁月如旧,经久交感。玉,体现了勤劳、智慧、执着、进取的精神,美玉因此灵性焕发。
古往今来,玉都是避邪之物,玉一旦戴在身上,便不可轻易地摘下来,因为玉是有灵性的,如果有一日你佩戴的玉掉了,那么说明那块玉已经帮你挡了一劫,千万不要重新戴上,而是应该用红布小心包好,收藏起来,另买一块玉去开光后再戴。
  玉对身体有好处,一块跟在你身边多年的玉,会根据你身体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你的身体好,那么玉的成色也会越来越好,如果你的体质不好,那么玉的成色也会混浊,因为玉石可以吸收你身体内不好的元素。
  但要切记,已经戴在身上的玉不要长时间摘下,否则会有祸事发生,这也是它邪性的地方。
玉的“灵性” 包括“避祸”、“防身”、“驱邪”、“变化”等等。最重要的是玉的“变化”,也就是所谓“玉有灵性,可以戴活”的说法,从物理学和化学上来分析又是基本可以诠释的:玉石本身是一种地质构造的产物,传统文化所谓“天地灵气凝结之物”,分子中带有一些对人体有细微作用的微量元素,比如放射性。古代医学著作中就明确记载了佩戴玉石对于人体的益处,一直有玉可养生驻颜的说法。
    出土或传世古玉在佩戴时的物理变化,也即“灵性”显现,出土玉在土壤中被周围环境影响造成了沁色,出土后见光见风、再接触了佩戴人的体温和分泌油汗,有明显变化是必然的,别说玉这样细密美丽的矿石,任何一块石头在人手里拿捏久了也会有显著变化的。传世古玉的肉眼所见变化就会少许多,原因是始终被人们把玩,没有入土后的侵蚀,只是光泽和滑润程度会增加,即“包浆”。
古人藏玉、爱玉还讲究养玉,所谓“养”的要点是:
1、避免与硬物碰撞。玉石的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裂,有时虽然用肉眼有出裂,其实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这就是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了。
    2、尽可能避免灰尘。日常玉器若有灰尘的话,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面,应以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作用化学除油污剂液。
    3、尽量避免与香水、化学剂液、肥皂和人体汗液接触。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会受到侵蚀,使外层受损,影响本有的鲜艳度。尤其是“玻璃地”翡翠、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很多人以为翡翠愈多接触人体,用汗液等温润会愈好,其实这是一大误解。翡翠本身已晶莹通透,无须再借助任何方法,也不可能有什么办法会使它更透亮。羊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则容易变成淡黄*色,不再纯白如脂。
    4、玉器要避免阳光的曝晒,玉遇热膨胀,会影响玉质。尤其是芙蓉玉、水晶、玛瑙等受到高热会发生爆裂,因此更忌接近热源。
    5、佩挂件要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用染色布、纤维质硬的布料。这样有助保养和维持原质。
    6、玉质要靠一定的湿度来维持。尤其是水胆玛瑙、水晶之类的玉器。
    7、古玉怕冰。经常接触冰,土门受损,玉理黯然不能显出色沁。
    8、玉忌腥,和有腥味的物体接触,咸味、腥味都容易伤害玉质。
    9、有些人玩玉,喜欢用面油、发油等摩擦,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古玉油润。其实,这些油脂阻碍古玉透精光,变成一种“封闭”,而不能使之温润。因此把玩日久的玉,隔段时间就用热水洗,退油保养,使玉能真正温润。
    10、玉忌污秽。满手污秽会使古玉的土门闭塞而失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