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40|回复: 9

[转帖] 杨军: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5 12: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历史虚无主义把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还原”成一个充满血腥杀戮、盲目排外、革命者肆意妄为、社会道路选择错误连连的过程,企图从根本上解构对于中国革命性质及意义、社会发展道路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论证,使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失去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所谓“重评”历史不过是表达否定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的诉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思想界时隐时现。近十几年里它常以“学术研究”面目示人,主要通过“重评”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来“还原历史真*相”。

  历史虚无主义以其特有的方式来“重评”历史。从历史观看,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唯物史观及其对历史研究的指导意义,主张用历史选择论替代唯物史观,用人性论取代阶级论。从价值取向看,历史虚无主义宣称“价值中立”,要以“超然的客观主义态度”研究历史,却把西方社会发展道路预设为“人间正道”,把现代化预定为“西化”,以此为圭臬衡量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是与非。从方法*论看,历史虚无主义不是从既有事实出发,而是根据一些历史现象的表面特征和按图索骥寻得的零星历史材料,主观臆断历史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不是把历史事件、人物、制度、思想等置于历史场景中加以分析,而是脱离特定历史条件,做非此即彼的评判;不是从整体上、从联系中去把握历史事实,不是从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中把握主要的历史线索,而是乐于以点概面、以偏概全。

  于是就有了这些观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而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发生不是历史的必然,是少数人(革命家)“心血来潮”的鼓动;“中国革命是对现代化的破坏”,“西方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有功”,中国人接受MKS主义、走SHZY道路是“误入歧途”,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发展进步没有贡献,等等。这样的“重评”,颠覆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全部结论,否定了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民族独*立解放所作的奉献牺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成绩。

  历史虚无主义意欲何为?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逻辑,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强大、人民解放幸福而进行的浴血奋斗和艰辛探索,是当代中国坚持以MKS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SHZY道路的不可或缺的历史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SHZY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历史虚无主义把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还原”成一个充满血腥杀戮、盲目排外、革命者肆意妄为、社会道路选择错误连连的过程,企图从根本上解构对于中国革命性质及意义、社会发展道路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论证,使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失去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所谓“重评”历史不过是表达否定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的诉求。

  历史虚无主义并不局限于知识阶层小圈子里的自话自说。近些年来,它利用符合大众心理和娱乐习惯的文化消费形式,把核心观点转化为感性的影视形象和抓人眼球的通俗文字,通过互联网、影视作品和通俗读物等向社会大众传播,形成了“戏说”、“恶搞”等新的叙述方式。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蔓延必然产生这样的影响:其一,它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随意剪裁和解释,会引导大众重新建构起符合其核心观点的历史认知,造成人们在历史知识方面的混乱和对待中国近现代史的不严肃态度;其二,它向社会提供一套完全不同于主流意识形态关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话语体系,引导大众怀疑主流意识形态“撒谎”,从而消解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其三,它否定当代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历史根基,否定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的历史贡献,抹黑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将逐步瓦解大众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同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所以,表达政治诉求,误导大众思想,是历史虚无主义拿历史做文章的真实旨趣。对此,包容是无益的,警惕是不够的。真正要做的,是揭开这种思潮的伪装,让人们看清“虚无”的本质,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作者系武汉大学MKS主义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409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6 09: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SHZY为多数人谋福利,也得到多数人的支持,"三*个*代*表"应该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驳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6 09: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虚无主义以其特有的方式来“重评”历史。从历史观看,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唯物史观及其对历史研究的指导意义,主张用历史选择论替代唯物史观,用人性论取代阶级论。
-----------------------------------
用人性论取代阶级论,这说法值得商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8 23: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国人媒体有一些学者,发文讨论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浪花先生转来一篇,可惜,没有转介文章的作者。不知文中所说出自某君之口。建议:转文一定注明原著者。
此讨论现已超越了纯学术的范围,希望网上学者注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9 09: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唯物史观为指导,正确,不容置疑。从中国哲学的文化历史去深刻理解,涵义方是至真明理。
“君相之权藉大,士庶之穷通生死,治乱循环之数亦大”。唯物史观是否涵蕴民生内涵?
“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唯物史观是否涵容心物论的哲学义涵在内?
“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只为仁恕之别”。唯物史观是否涵有理欲观的仁恕之道在内?
“刚柔文质,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实函斯活”,大中涵化的中庸致用。唯物史观是否包涵中庸的体用逻辑在内?
“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顺天理之物则,势成应人心之走向。唯物史观是否涵存理势自然而必然的哲理逻辑在内?
经世治用与会通古今通义,是儒家的智慧文化,哲学的抽象真理。唯物史观是否体证为智慧文化与抽象真理。
唯物史观,既然史观,通过中国哲学的文化历史作深刻理解,理解唯物史观及相关理论。偏离唯物史观,历史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29 12: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ong321 于 2014-8-30 08:30 编辑

回4楼郭志成(“不知文中所说出自某君之口”):

该文可能最早于去年一月出现于网上:
http://www.csstoday.net/xuekepindao/shehuisichao/79102.html
2013年01月25日 12: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409期 作者:杨军


http://www.marx.whu.edu.cn/szll/index.html
杨军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的教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0 02: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归化郡公!
过去只听说过虚无主义这个词,没有太留意,也没有去研究学习研究。看了浪花转来的这篇文章,补了一下课。吓了一跳。论战双方,都是在论政治,哪里是说历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8-30 23: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ong321 于 2014-8-30 23:40 编辑

这篇文章本来无甚价值,但也不妨评论几句。首先,作者因工作关系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如果是不得已,情有可原。由于这种倾向,不但在观点,而且在语言上都体现出来,如使用褒贬词以指称本该中性的对象。使用非中性语言的人既可能是愤青,也可能是御用文人,或左倾,或右倾,或为专*制政府歌功颂德,或逢共必反,都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

其次,作者似乎误解了“虚无主义”这个概念。虚无主义“认为世界、生命(特别是人類)的存在是没有客觀意义、目的以及可以理解的真相”(https://zh.wikipedia.org/zh/%E8%99%9A%E6%97%A0%E4%B8%BB%E4%B9%89),但该文第一句话对此作了不同的解释,并循着这个不同的理解进行批评,其出发点或文章的矛头错了。如果文章有存在的必要,那么文章题目和文中所有提到“虚无主义”的地方都需要换成另一个词,不过我暂时想不出更好的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7: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更无什价值,不过这却是所谓的主流看法,违背不得的。

刘润为:革命与破坏的考辨

核心要点:

■ 中国有着辉煌的过去,然而在近代却遭到空前惨烈的破坏。谁是近代中国的破坏者?是革命者还是革命的对象?历史的回答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的最大破坏者,这是中外一切严肃学者和有识之士基于事实得出的共识。  

■ 革命是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国际资本主义反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不用暴力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中国的生产方式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永远像海市蜃楼一样可望而不可即。  

■ 纵观近代中国的革命者,几乎没有一个是为了破坏而革命,几乎都对建设怀有强烈的热情和殷切的期待。正是摧枯拉朽的革命,洗雪了百年耻辱,争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辟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广阔前景。

谁是近代中国的破坏者?

中国有着辉煌的过去,然而在近代却遭到了空前惨烈的破坏。这到底是谁之罪?是革命者还是革命的对象?这个问题只能由历史的事实来回答。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从那时起到1945年,英、法、德、日、美、俄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大小侵略战争绵延不断。除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以外,所有这些战争无一不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失败的结果,就是任人宰割和蹂躏。

仅仅百年,中国就与外国签订了1100多个条约和章程,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列强强迫中国接受的。正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侵华军全权专使额尔金谈到《天津条约》时所说的那样,这些条款是“用**抵在咽喉上逼勒而成的”。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强占我大片领土,获得各种名目的巨额赔款和数不清的特权。如此贪婪的榨取和残忍的肢解,即使是再富足的国家也不堪其祸,何况羸弱凋敝的中国。

更为骇人听闻的是惨绝人寰的杀戮、抢劫和毁灭。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劫后焚毁,八国联军对古都北京的疯狂洗劫,如此等等,不胜枚举。据不完全统计,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战结束,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人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这无疑是对的。不过,我们似乎还应进一步追问: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中国封建统治的反动性和腐朽性。首先,他们拒绝革新和进步,就像将头扎入沙堆的鸵鸟一样,无视外面世界发生的巨变,死死抱住陈旧的封建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文化观念不放。社会活力的缺乏,生产方式的落后,直接导致综合国力的虚弱。仅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就几乎耗尽了国库储备,以后的财政状况更加糟糕。其次是极端的专*制。清朝的统治者专*制,窃取辛亥革命成果的袁世凯则由假民*主真专*制而赤裸裸专*制,打着三民*主义旗号的蒋介石同样是专*制统治的行家里手。其三是袁世凯之后的军阀混战。“洒向人间都是怨”。直奉大战、蒋桂大战、蒋冯阎大战等等,都是封建军阀们演出的一场场祸乱国家、荼毒生灵的丑剧。其四是官僚机构的结构性腐*败,对百姓盘剥的日益加重。早在鸦片战争之前,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龚自珍就非常愤怒地指出:那些封建官僚都是“老成之典型”,“因阅历而审顾,因审顾而退葸,因退葸而尸玩”。这就是说,不作为、各顾各,是他们的共同特点。非但如此,他们还疯狂聚敛财富,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从朝廷到地方几乎层层吃赃,于是“贪官污吏,布满天下”,搞得民怨沸腾、社会动荡。至于后来的各色封建统治者,同样在盘剥、腐*败的道路上下滑不止。1949年,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财政部调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美来历不明的财产达20亿美元以上。看了这份报告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议会上气得大骂:贼!他们是一群贼!一群可恶的贼!面对国民党无可挽回的腐*败,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萧公权尖锐指出:“三民*主义已沦为权贵豪门的镇宅灵符,总理遗嘱已是当代最大的讽刺文学。”

毫无疑问,如此僵化、腐*败的封建政权,已经失去了基本的社会支撑,更谈不到什么国防动员力。在西方列强面前,他们除了战败、妥协、依附,与列强一道镇*压人民反抗以求维持虚弱的统治之外,恐怕是别无出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慈禧太后的这句话,大抵道出了近代中国所有封建统治者主动的或者是无奈的选择。

然而,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胡适却说:破坏中国的是“贫穷、疾病、贪污、愚昧、扰乱”这“五大仇敌”,而这“五大仇敌”则不应当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包括在内。当时,著名学者梁漱溟曾公开致书胡适,针锋相对地指出:贫穷出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扰乱出于帝国主义操纵的军阀。故帝国主义实为症结所在。今日三尺童子,皆知此理。先生闭眼不看,自说自话,岂能令人心服!穆藕初是一位与共*产党立场不同的民族实业家,但是他在历经无数挫折之后也明确指出:要发展民族实业、实现国家富强,“对内急应铲除建设之各种障碍,对外则应解除帝国主义对中国之束缚”。英国国家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士安格斯·麦迪森在《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一书中也特意指出:15世纪之前,中国经济一直是全世界的领先国家。但是,由于“内部动荡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影响”,“中国在世界GDP中的份额从1/3降到了1/20。它的实际人均收入从世界平均水平的90%降到了它的1/4”。仅从以上援引的几例就可以清楚地看出: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的最大破坏者,绝非共*产党人“革命史观”的偏见,而是中外一切严肃学者和有识之士基于事实得出的共识。

革命是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

面对近代中国的破坏,有人说,不用去管它,心甘情愿地做个殖民地,中国也就实现了现代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罔顾世界发展大势的虚浮之论。

世界大势是什么?就是国际资本主义在相继征服美洲、非洲之后,又通过鸦片战争实现对于中国这个亚洲最大国家的征服。至此,资本主义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世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国际资本主义居于中心位置,而亚非拉美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则处于边缘地带。中心与边缘的关系,是主宰与从属的关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资本的逻辑是弱肉强食,是其不知餍足的扩张。这种逻辑决定国际资本主义绝对不可能放弃在中国既得的经济利益,更不容许再出现一个富强的大国来与他们争夺资源和市场。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国际资本主义反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

当然,我们不能说国际资本从来没有在中国搞过建设。比如列强在上海、天津等地建造的“飞地”和在东北铺筑的铁路,都曾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为了中国的发展繁荣,而是为了更加方便地对中国进行金融控制、资源掠夺和军事侵略。1926年,英国麦加利银行的豪华大楼在天津落成之际,就被英国驻华公使夫人称为停泊于中国的“一艘巨大的金融战舰”;日本侵华期间,南满铁路株式会社一直是日本的所谓“野战铁道部队”。对于问题的这一实质,西方列强有时是并不回避的。20世纪初,美国总统顾问亨利·亚当姆斯曾公开扬言:“决不能容许中国和亚洲实现工业化和政治上的独*立”,如果容许中国“以无尽藏的黄河流域的生产资料为供应的民族工业体系成功地组织起来,对西方文明来说,将是不可思议的罪行”。殖民地就是殖民地,只有被剥削、被奴役的份儿,又哪里谈得上现代化呢?

当然,这类伤害民族感情的论调,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中国的土地上都没有多大的市场。依靠自己的力量救亡图存、发奋图强,才是中华民族的执著探索。在这一进程中,有过不少采用平和手段的尝试。洋务救国、改良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等,都曾发出过闪亮的光彩,然而又先后归于寂灭。这是因为,诸如此类的举措都奈何不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这两大破坏者。而奈何不得这两大破坏者,中国的生产方式就不可能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永远像海市蜃楼一样可望而不可即。于是,革命——用暴力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进一步说,即使是近代中国的革命者,革命对于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来说,都是万般无奈的最后选择。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然而他的第一选择却是“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倡行新政”,即在体制内解决问题。1894年6月,他专程赴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强国方略,被置之不理。迫不得已,孙中山才在同年11月组织兴中会,明确提出“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即使在投身革命以后,孙中山也是将矛头主要指向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对于帝国主义的破坏性则缺乏足够的认识。在经历了帝国主义的一次次冷遇、欺骗和打击之后,孙中山才终于认识到:阻碍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不仅有封建主义,还有帝国主义,而后者是比前者更为强大的反*革*命势力,因而明确提出了“反帝国主义的革命纲领”。

当陈独秀还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时,起初同样对帝国主义心存幻想。巴黎和会召开之前,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十四条宣言”,公开声明:“对殖民地之处置,须推心置腹,以绝对的公道为判断”。据此,陈独秀曾撰文称颂威尔逊为“世界上第一好人”。然而,中国的合理要求却遭到列强拒绝。非但如此,列强还竟然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夺取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无耻的强权,再次使中国人从“公理战胜”的迷梦中惊醒。正是因为这样的沉痛教训,才使得陈独秀选择了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青年M也曾是一个平和派。1919年7月,他在《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中提出,要向强权发起“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无血革命”。直到1920年,他的认识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同年12月1日,他在给蔡和森等人的信中曾这样倾诉心曲:“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M书信选集》第6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其工作重点也是放在工农运动上,对掌握革命武装则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此,革命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短短3天的时间内,仅上海一地,就有300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反*革*命暴力,教育并迫使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拿起了枪杆子。

当然,革命是B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这种强烈的社会震荡,必然要带来这样那样的破坏。但是就其本质来说,则是对于破坏者的破坏,为建设扫除障碍的破坏,孕育着新生和希望的破坏。正如鲁迅所说:“革命有血,有污秽,但有婴孩。”如果我们只是指责革命的破坏而讳言反动暴力的破坏,而且拒不承认首先是因为有了反动暴力对于国家、民族的破坏才有革命对于反动暴力的破坏,这样的观点显然是违背史实、有失公正的。

革命者是热诚的建设者

早在20世纪初,针对改良派攻击革命“破坏一切”的谰言,孙中山指出:“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而行,犹人之两足、鸟之双翼也。”纵观近代中国的革命者,几乎没有一个是为了破坏而革命,几乎都对建设怀有强烈的热情和殷切的期待。

孙中山于1912年4月1日解职之后明确宣布:革命已告结束,从今以后将专注于建设和民生问题。即使是在革命失败、建设告吹以后,孙中山依然不曾忘怀于建设。1917年—1920年,他完成了著名的《建国方略》。这本书由《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部分组成,描绘了一幅工业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蓝图。在中国北部、中部、南部沿海各建一个大港,在长江上游建设三峡大坝,让火车开进西*藏等等设想,就是在《实业计划》中提出的。

至于中国共*产党人,则从来都不曾简单地将历史划为“破坏”与“建设”两个阶段,从来都是在破坏旧世界的同时努力地建设新世界。土地革命时期,M亲自搞过调查的江西兴国县的长冈乡,就是“苏维埃工作的模范”。这里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都搞得热火朝天。1934年11月,国民党军在攻占中央苏区宁都县后,也搞了社会调查。调查发现,在成为苏区以前,全县仅有15所小学和一些私塾;成立苏区以后,“遍设列宁小学及俱乐部,尤以消灭文盲运动更为积极,每家悬挂一识字牌”。这一巨大变化,使国民党的调查者颇为感慨,认为苏区文化教育的“办理精神足资仿效”。

1940年1月,也就是在抗日战争还处于战略相持阶段的时候,M就以高远的科学预见描画了战乱中国的光辉未来。《新民*主主义论》这一光辉文献,既是对革命根据地建设实践的总结、前景的展望,又是我们党在此后建设解放区以至创建新中国的根本指南。

政治上,当年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就是实践人民民*主的成功创造。恰如在延安深入调查的美国记者冈瑟·斯坦所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一个对人民不构成沉重负担的,同时又勇于承担重大责任的行政机构,即一个从人民中产生,通过民*主方式选举出来并向他们负责的政府”。经济上,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开始,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到解放战争时期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终于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文化上,MKS主义中国化的日益深入,诞生了指引中国走向光明的M思想;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直到西柏坡精神,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地升华到新的高峰;革命文艺工作者、进步文艺工作者和广大革命群众创作的大量优秀文艺作品,构成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璀璨星空。

解放战争时期,面对每一座将要解放的城市,中国共*产党人都精心谋划怎样才能为日后的建设保存更多的物质、文化基础。为此,我们以最大努力促成北平的和平解放;为此,我们在解放上海时严令不得使用重型武器。而在解放每一座城市之后,我们更是以惊人的效率稳定社会秩序,保障居民生活,恢复、发展生产及各项社会事业。


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从而清除中国建设的最大障碍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更是以踔厉风发的姿态投入建设新中国的壮阔进程。如今,一个独*立自主、繁荣昌盛的中国已经傲然矗立在世界的东方;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有人说,“沿着1789—1871—1917的道路”,中国人民获得的“只能是大灾难和大倒退”。这种论点在举国上下同心追梦的火热现实面前显得何等苍白,这种心理又与中国人民的豪迈情怀相去何远!

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迅猛发展与旧中国百年艰难坎坷的比较中,我们才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领会近代革命对于国家、民族究竟意味着什么。正是摧枯拉朽的革命,洗雪了百年耻辱,争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辟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广阔前景。历史雄辩地证明:革命是建设的序曲,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是照亮国家、民族前途的火炬,是人民告别苦难、驶向幸福彼岸的航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5 17: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人文学者每天都在干这些事情,文化的能达到高度和水平可想而知了。不过这却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