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73|回复: 0

文化的正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2 06: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荀子学与船山学》主题的学思耕耘中,渐之渐之,在灵魂深处涌现一种无限的情思,强烈的感慨:文化正义。表面看来,文化正义不如社会正义、人道正义那般直接。但是,文化正义拥有根本性和完善性,整体性与趋势性的性质,远远超越社会正义与人道正义的范围,具有知其然更知所以然的文化性质。在知识分子群体中,文化正义与社会责任有着同等重量的学术位置,从功能与价值的两方面,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与人文哲学意义。
一、文化正义盛行期必然体达自然,盛行期在先秦论理学阶段。尽管,诸子各家都以直观形式去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免不了陷入知一而失一的理论偏蔽。然而,直率的见解,思想的交锋,有助于是非甄别,存同思异,异中求同,思想集成。处在主导地位的孔儒学说,一部《论语》,思想逻辑相当肤浅,用四个字概括:克己复礼。克己,学思定知行,培养中庸修养,君子的质文心性,克己的心性素质。復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因其角色履行其礼义规范。亲亲为仁,忠恕仁道,爱人境界,调理人际。仁内礼外的仁礼心性,復礼也。其文化模式,船山概括为“通于人而未合于天”。通于人,孔子言人心不古,倡仁义礼知的人道教化。忠恕仁道,调理人际。未合于天,忠恕仁道非整体观,整体观是船山仁恕。“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一是天理达人欲,发展物质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需求之物欲;二是人欲见天理,宣示合理与公平的社会原则。二者归一,不能知一而失蔽于一。孔子忠恕,连同思想体系的文化模式,“通于人而未合于天”,历史逻辑的局限。也成为引发先秦诸子争鸣的历史逻辑基础,成为体达自然的文化正义盛行期。思想解放而趋势于思想集成。前期起儒墨之争,后期有儒道之论。孔儒体系的演变,也随着诸子学争鸣,从孔子学、孟子学、到荀子学,以及《易传》,成为孔儒的发展系统。特别指出的是,荀子解蔽学,虚壹而静谓大清明,解蔽与集成诸子学。“顺天而制天”的儒家自然观、礼法合治的儒家政制模式等,融入而丰富了孔儒的思想体系。《易传》诠释《易经》,文化传承与文化升华。从《易经》的天地人同阶段,进入到天地人参的本体论研究。孔儒文化成果的学术功绩及文化正义,与诸子学说的争鸣时代同在,为后世所赞誉。
二、进入到汉武独尊儒术的时代,法家理论融入君主专*制,同化而定形儒学的独尊儒术,与传统儒学日趋分离成异化的后儒体系。汉朝已进入论理学阶段,为何出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伴君如伴虎,杜撰天出征兆警示君王的天人感应方式,所谓“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更化”。文化正义安在?“变节”了,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被抑压了。面对文化专*制主义,文化正义与社会责任发生严重质变。天人感应理论可以适应君主专*制一时,却扭曲了学术道路。天人理论流失,文化恶果在魏晋南北朝显然了。儒道佛三教鼎足之势,适者生存于专*制环境的内修心性学成雏形。诸子争鸣时代不复再生,研究客观化理论的文化精神日渐弱化,孔儒传统的理性务实,文化正义日渐淡化。幸好,汉唐时代尚存社会正义之道,有道伐无道,维持着王朝正常陵替,对文化正义和社会责任的质变,有着缓冲作用。
三、宋后,非但没有适应顺乎物则的天下心性之变,反逆道而行。“有道伐无道”的社会正义不存在了,转为汉夷王朝的两度陵替。忠君报国、忠诚异化;尊卑定理,以理杀人。儒道佛互补心性学走到盛行期。到满清文化逆转,登峰造极。法家理论泛滥的文化专*制史,成为文化正义与社会责任的蹂躏史。其间也发生伸张文化正义的坚贞精神,处在弱势位置的张载气本说,直接挑战的是儒道佛内修心性学。“为往圣继绝学”的理论呐喊,明确的理论目标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气学转实学,船山学说,值天崩地裂满清王朝天命降临之际,躲进深山,从事艰难卓绝的儒学经典与哲学文化史的研究,顺乎物则、疑乎人心的心物理论,显然对宋后逆道而行的政治与思想的文化批判。船山学深刻的哲学思想,在《荀子学与船山学》主题内有方方面面的论述。
四、船山学被满清文化逆转,文化正义基本停息。当满清王朝被推*翻,进入共和政制的军阀混战期。五四运动后,文化正义思潮复起。然而,五四运动的拔根论,一方面未触及到对宋明理学及满清逆转文化的批判与清理,致使专*制文化沿流,继续压抑着文化正义;另一方面因拔根论而迷失文化根,西方文化图解中国文化,新儒学思潮,致文化正义迷乱了方向,走向盲目性。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化热,出现推崇船山学的启蒙学派,出现寻找古今、中西文化中介点的理性观点,都一一消失了。
文化正义,有体达自然,茂盛生机的先秦诸子争鸣时代。随着君主专*制的独尊儒术,法家理论融入的文化专*制主义后,文化正义日渐削弱步入萧条;五四运动后因拔根论所导致文化失落,文化正义迷乱方向而步入盲目。其间也发生过文化正义的伸张,无济于事而流失了。
五、文化复兴,必要伸张文化正义;深化改革,必要伸张文化正义。批判和清理君主世袭的制度专*制与文化专*制,清理其对文化正义的理论损伤;批判与清理宋明理学及满清逆转文化对后世的恶劣影响,对文化正义的理论抑压;思究五四运动后文化研究方向迷乱的历史因果与文化因果,都是伸张文化正义所必要做的文化事。切切实实在研究传统哲学史中,会通古今通义,寻找古今转换、中西会通的文化中介点。任重而道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