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1|回复: 0

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第一人崔致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6 15: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第一人崔致远
) ^' v/ s6 S' m: E来源:游记攻略* ^0 G* v1 c: h9 e3 A

; d/ D$ Y& |- ]$ {7 N  崔致远(857-?)是中韩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人,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景仰和研究的历史名人。扬州作为崔致远的第二故乡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一直致力于留存崔氏遗迹、研究崔氏文化、促进中韩友好,前几年,在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开辟了“崔致远史料陈列馆”,集中展示了“崔致远与扬州”的各种史料、图片和有关文物,每年韩国崔氏宗亲会都会组织赴扬州举行大型祭祀活动。为了进一步纪念这位中韩交流的使者,扬州正在兴建崔致远纪念馆,这是中国外交部批准建立的第一所外国人纪念馆,它将比现有的史料陈列馆更全面地反映崔致远在中国、在扬州生活、工作、创作的场景,展示研究崔致远的资料和最新成果,成为中韩之间、扬州与韩国之间友好往来的重要见证。
6 b6 v: Y  [" V4 u, j! J czy03989.jpg
9 x8 j) l7 }- [& v) d czy23989.jpg
* u2 o: [" x2 o5 h3 B/ v. u" x czy24989.jpg 4 P! ]2 Q2 r% J7 j2 q* }' f/ s
  唐代中国是一个大开放的时代,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建立了通商往来关系,其中与新罗的贸易、文化往来最为密切。这个时期,大量的新罗人在中国留学、经商和生活,其中最有影响、最为著名的就是崔致远先生。崔致远先生是韩国统一新罗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为中韩友好作出卓越贡献的历史性人物。公元869年,12岁的少年崔致远从家乡庆州远赴唐代中国求学。他的父亲对他抱有很大希望,对他说,“10年不第,勿谓吾儿”,意思是“10年不中进士,就不是我的儿子”。崔致远在中国刻苦学习,“人百之吾千之”,别人付出百倍努力,他付出千倍勤奋,终于在17岁时考中了“进士”,这是一个古代中国很多苦读之士可望而不可及的高端学位。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韩国青少年的聪明和勤奋。公元880年,23岁的崔致远来到扬州为官,担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相当于今天中国地方政府的秘书长职务。当时的淮南节度使管辖范围非常广,地域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首府设在扬州。扬州从政五年的历史在崔致远的一生中非常重要,他的才华得到了充分发挥。5 e2 d+ k  R7 r
  在扬州,崔致远显现了超群的政治才能。他执笔撰写了天下传诵的《檄黄巢书》。黄巢(820-884)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首领,曾率军队攻下长安、洛阳等城市,引起朝野震动。《檄黄巢书》发挥了重要的稳定政局、安定人心的作用。他参与修缮了扬州城墙,至今从扬州唐城遗址仍可感受到当年城墙的坚固雄伟。崔致远还多次参与淮南军事活动,后来被授予都统巡官,负责军纪整顿,表现出杰出的治军能力。' b$ a7 ^0 U6 S( N3 ?& l

( {' \7 _! {8 r/ F5 n( m' k  在扬州,崔致远留下了著名的《桂苑笔耕》文集20卷。文集收录了崔致远在扬州工作生活期间的大量公文、信札和诗作,不但留存了许多晚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珍贵史料,同时也是研究崔致远本人和唐代扬州历史的重要依据。《桂苑笔耕》文集是韩国第一部汉文诗文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韩国后代学者称为“东方艺苑之本始”。) {5 S/ B% J1 U6 V# _$ U( a
  在扬州,崔致远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诗篇。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散发出浓郁的唐风诗韵。他赞美扬州的四时景致,如《秋夜雨中》、《山阳与乡友话别》等,都以感情真切、深沉著称。884年,他以唐使身份归国。新罗宪康王封他为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894年,他进谏真圣王时务策10余条,官至阿餐。后来屡遭权贵诬陷,先后被外放为新罗大山、富城郡守。崔致远最终因对现实感到失望,举家迁往伽□山隐居。以下是他在中国所写怀念故国新罗的诗文:
. d  [5 e( |) w" e" h7 V; B6 y
8 m" W* D& _4 P% Z  A, }6 Q( [  `  《秋夜雨中》3 @% s8 C9 Z# }2 t$ S; o
  秋风唯苦吟,世路少知音。
5 [2 Y! i" A0 F- S7 d$ B! s. V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 \, y: y+ m  B5 I  _& I1 l
$ A: g( }. H/ t6 p$ L  《邮亭夜雨》
. s$ Q3 h! g+ b; a  旅馆穷秋雨,寒窗静夜灯。
3 }, L' ]  Z9 ]; c% V/ @+ d  自怜愁里坐,真个定中僧。
( b3 o; Q3 E" _, K2 G7 F4 e$ ?% l/ I3 }5 m( t: l/ M' l" h
  《题伽耶山读书堂》' b  ^6 l8 `7 ^/ g( u0 J1 }3 [4 H
  狂奔叠石吼重峦,人语难分咫尺间。: J. T/ s6 }; T) t- x
  常恐是非声到耳,故教流水尽笼山。
% ~2 X( Z) n, e  N" k- O# z/ \1 I% X4 M0 W
  《登润州慈和寺上房》
+ \& I1 b. D( H* g$ Y  登临暂隔路歧尘,吟想兴亡恨益新。5 F: {) H1 u4 |" O1 o5 h7 C
  画角声中朝暮浪,青山影里古今人。7 O  q: ]& j% D* S. f
  霜催玉树花无主,风暖金陵草自春。# Z2 ^7 p* S' V! g; c8 Y' z
  赖有谢家余境在,长教诗客爽精神。4 T7 n: g* f3 p
5 s/ `0 w/ e) d' L* ~
    《山阳与乡友话别》) V$ A+ ^9 g: C1 k) Q$ K) N
  相逢暂乐楚山春,又欲分离泪满巾,; Z. W. e3 I  w7 p" a
  莫怪临风偏怅望,异乡难遇故乡人。
; U* ^. @& h) ~1 m/ _  C
9 p. b+ W6 j# B% L4 D- l; {" j  崔致远诗歌中的一些有社会意义的作品,大多是在他回国之后创作的。新罗末季,社会混乱,到处爆发农民起义。他的诗歌虽然没有直接反映这些尖锐的社会问题,但是已经和前期不同,有些作品已能反映出乱世的黑暗和污浊的社会面貌。《寓兴》一诗,写冒险家、名利之徒“轻生入海底”的丑态。五言律诗《古意》,以拟人化的手法,写狐狸变作美*女、化为书生以欺骗世人,讽喻某些人的伪善面目。《蜀葵花》对地位卑贱者表示同情,影射新罗严格的等级制度。《江南女》可能创作于在中国生活期间,描写富家女儿娇纵放荡的生活,同情“终日弄机杼”的贫家少女。《三国史记?乐志》载有他的《乡乐杂咏五首》,具体、生动地描写了“金丸”、“月颠”、“大面”、“狻猊”、“束毒”等五技演出的盛况,成为研究朝鲜古代歌舞的珍贵资料。& L' t  B$ d* D. ~! Q9 |* r
  崔致远除了诗文外,受到唐代传奇小说的影响,也擅长小说体,他的传奇小说《红女仙袋》在韩国广为流传。这篇著名的小说还有一段浪漫的传说:
) f: b8 R, Z- V8 I" j; \' n  唐乾符年间,即公元874年,崔致远18岁中唐朝宾贡科进士后,不久即来到溧水(今南京郊县高淳固城)任县尉,次年,崔致远来到招驿站踏青赏花,发现不远处有座古坟,问随从,随从回答说此坟名为“双女坟”,墓中葬着一对因不满父母包办婚姻而自尽的姐妹。崔致远闻言感慨良久,逐题诗一首在墓碑上。诗中云:“谁家二女此遗坟,寂寂泉扃几怨春,形影空留溪畔月,姓名难问冢头尘……”题毕仍觉伤悲不绝,回驿馆后又作《红女仙袋》小说,演绎二女夜半来驿馆访崔,各各题诗言情,人鬼相恋的动人故事。
- f3 c; ]. `  L' [  崔致远的著作有《私试今体赋》 1卷、《五言七言今体诗》1卷、《杂诗赋》1卷、《中山复篑集》5卷(任溧水县尉时作品),都已不存,只有《桂苑笔耕集》20卷和收在《东文选》等书中的少量诗歌传世。《桂苑笔耕集》是朝鲜三国时期流传下来的唯一的一部个人著作集,其中的全部诗文都是他在中国生活时期所作。
2 h3 R# T2 c3 n1 A6 @: d& U2 t& o  崔致远被朝鲜历代公认为朝鲜汉文文学的奠基人,对中朝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中国《唐书?艺文志》立有列传;《全唐诗》以及中国清末刊行的《唐宋百名家集》和《唐人五十家小集》中都收有他的作品。0 d; C& F' ?9 W( U1 @. S2 u- Z
, x: @- D, L3 S3 R/ r: u
  附:
2 o- b! T+ ^3 V1 [" |6 v6 m1 A  1、(清光绪《高淳县志》,该志卷15“古迹”篇说到:“双女墓,县东三十里,花山李氏宅旁。鸡林人崔致远,唐乾符中补溧水尉,曾为诗吊之。夜梦二女称谢曰:儿本宣城郡开化县马阳乡张氏二女,少亲笔砚,长负才情,父母于盐商小竖,以此愤恚而死,天宝六年同葬于此。宴语至晓而别。一云招贤驿驿丞女,遇难不屈,尽节而死。”)
' W$ |" C7 j* p  2、《仙女红袋》是崔致远依据本人的一段经历所写,故事梗概如下:唐乾符年间,溧水县尉崔致远巡察花山,下榻在招贤驿,听得双女故事,凭吊孤坟,在墓门写下七律一首,对两女深为怜悯。当晚在驿馆,忽见有使女飘然而至,送来红袋两只,内装和诗二首,诗中悲切凄楚,诉说命运不公。崔致远唏嘘不已,随即回诗一首托使女带至。及夜,梦见俩“仙女”驾临,紫裙自报家门,红袖告诉不幸。三人对烛共吐衷肠,吟诗唱和。不觉鸡鸣,姐妹急急辞别。崔致远一觉醒来,十分惊奇,便作碑文《双女坟记》103字和七言古风《双女坟》431字,又写下《仙女红袋》一文,详述招贤驿梦遇仙女、人鬼相恋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文笔优美生动。此文后被收在韩国古典名著《新罗殊异记》,该书视为“聊斋先河”,广为流传。
. X- W/ ~( e% Z! }
, L4 B" s4 i" ?4 |1 M/ E, s' R
czy13989.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