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1|回复: 0

晋商王相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 21: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1-11 21:32 编辑
# c# S3 }9 W9 T$ j; g& }. n+ _! V4 }7 Y6 U. F
晋商王相卿
$ f/ j* d7 D& J' c. U* P来源:晋商文化
# k2 ^3 z6 v4 K6 U, b: Z: H& k1 E9 p6 R/ W4 f/ b+ y" U  A$ s
  王相卿,山西太谷县人,由于他身材高大,臂力过人,故人称“王二疤子”,是清朝晋商中著名的旅蒙商号“大盛魁”创始人。
" V' j( @/ x4 g1 \ wxq0a82b.jpg
% X6 K  O: ~4 D, M8 {  王相卿,出身贫苦,早年,由于生活所迫,到右玉县杀虎口为人当佣工。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要御驾西征噶尔丹,山西右玉县的杀虎口,正是大军由内地通向蒙古大草原的必经之路,王相卿认为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他先是在清军当伙夫,服杂役,在服役中,他随军兼做点小生意,后来,他认识了也是为了生存而做随军贸易的张杰和史大学,由于志向相投,他们3人便结拜成异姓兄弟,并脱离兵役,决定合伙做生意,想谋一番大事业。但由于初始生意不佳,做了一年,3人还不得温饱,而且环境很艰苦,张、史2人心灰意冷,就返回家乡另谋生计,但王相卿意志坚决,决定一个人留下来继续经营。
4 s. d9 N& z1 j3 P7 | shk00.jpg 1 c6 s! `( |# B4 R, l# f
kx30e4.jpg
  y0 d$ Z3 A; V  没过几年,康熙皇帝征讨噶尔丹大获成功,杀虎口便成了军事重地,军队粮草都要在那里集结,以保证前方长驻军队的衣食住行,于是王相卿商机大起,生意日渐好做,他为了扩大经营,招了一个学徒,与张杰和史大学成立了“吉盛堂”商号。
; ?. m4 [9 K. q9 m. p6 S" s  王、张、史三人就像三国的“桃园三结义”一样,他们结成兄弟,抱成一团,特别是王相卿,以义待人。他们不怕风险,不畏艰苦,终于踏出了一条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至俄西伯利亚,东达扶桑,南到东南亚的国际商路。后人为了纪念和继承他们的创业精神,在“大盛魁”的祠堂和财神座前,供奉了四样传家宝:一条扁担、两个货箱、一块石头、一碗稀饭。扁担是创始人以肩挑贸易起家;货箱是创始人用过的装财物的大木箱;石头是创业时作为秤砣用来称银子的衡器;稀饭是在当年创业最艰苦的时期,在一年的除夕之夜,王、张、史三人,因极度贫苦,没有钱吃年夜饭,只好煮一锅小米粥充饥,以打发年关。由于三人齐心协力,生意愈做愈大,到康熙末年,他们又把“吉盛堂”改成“大盛魁”,并将总号地址移到了乌里雅苏台,后来又迁到归化(今呼和浩特)城中。经过他们的数十年苦心经营,最终把“大盛魁”办成旅蒙晋商专做蒙俄贸易、伙计达6000余人、商队骆驼近20000头、年贸易总额达上千万两银子的著名大商号,王相卿也成了垄断蒙古市场的商界巨头。
& o/ k3 ^! J* W5 t' D5 ~5 } ww6960.jpg
+ N6 ?2 s7 A- H( S' s# i djpg1.jpg
+ i& b! d' e0 Q  以后又经过十几代人努力,“大盛魁”竟在蒙古大草原上称雄200多年,直到西伯利亚铁路通车后,才走向衰落。
: ?6 b: [- p  T% r xbl690.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