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浑沌道长

[易学研究] 易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2 03: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师好!
我这个版主只是个挂名的,版务我一点也不懂。浑沌道长的研究,学术水平很高,只是我不知如何加精法,请会的网友教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09: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浅龙兄的抬举,小道对易学的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向有根本上的区别,很容易理解诸位易学家们的疑虑。

国人对易学的研究止在“十翼”,一般都很难达到,或不敢超越十翼的高度。
我是一个完全接受西方教育的物理理论研究者,因为自我学术上遇到了许多相互迷惑的难题,希望能在易学的理论上寻求统一的道路,因此,十翼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参考文件。
我更加希望的是学者们有物理支持的反对意见,因为我感觉到靠自我的力量,很难完成中西文化理论上的统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2 10: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浑沌道长 于 2011-12-22 10:21 编辑

郭老师,乾坤客,谢谢您们对我的关注。

中华的文化并不起源在文字的成立,在扎绳记事的年代,中国的社会已经非常成熟。
我学习易经的目的,并不在如何能做到对事件的准确预测,而是追踪万物形成的过程在中华古人的思维。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文化,印度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以及希腊的原始哲学,都有对万物形成的解析。中华文化所以不同,是因为中华文化是建立在“无神”的理论基础上的,或者说我们的“神”,并不是万物的创造者。

与其走捷径式地归根于“上帝造物”,中华古人归纳造物的理论为阴阳学说,成为易论的基础基石。
这样对万物来源的理论优点在于没有脱离实际,缺点在于没有清晰的答案。
这就留下了子孙们千年的迷惑,阴、阳、无极、太极、有、无、都成为了各自理解的含义了。
其中最为可能的,是孔子没有物理思维,在撰写周易的时候把自我认为模糊的概念删掉。这也合符孔子的性格,也合符他的理论。基于时代的限*制,毕竟易的造物理论是十分模糊的。

我希望您们(或您们的朋友)能在物理理论的角度给我提供反对意见,或弥补我的不足。
谢谢您们对帖子加精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2 13: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本身就是一门模糊学问。远取诸身,近取诸物,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使我们祖先的光辉成果,是任何人也不可取代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2 22: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浅龙兄的抬举,小道对易学的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向有根本上的区别,很容易理解诸位易学家们的疑虑。

国人对易学的研究止在“十翼”,一般都很难达到,或不敢超越十翼的高度。
我是一个完全接受西方教育的物理理论研究者,因为自我学术上遇到了许多相互迷惑的难题,希望能在易学的理论上寻求统一的道路,因此,十翼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参考文件。
我更加希望的是学者们有物理支持的反对意见,因为我感觉到靠自我的力量,很难完成中西文化理论上的统一。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1-12-22 09:30
好了,知道了!


道长:好好研究你的易学,研究透了就把它丢掉!鼓励你是因为你言中有物,今后要多找找别人与你的共识,共识越多易学越透!不与今人去诤,要诤就与古人去诤!因为今人一定要踩着古人的肩膀上去见古人之未见,这是理所当然的勇气!系辞也好;十翼也罢,都是没用的垃圾!早一天丢掉它,早一天务实!


有心的学人们我们共同努力吧!


{:soso_e18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2 23: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33# 浑沌道长
真是切中要害。爱因斯坦曾说:在人类认知的殿堂里,任何渴望树立个人*权威者,必将淹没在众神的嘲笑声中。而中国人始终是客观而理性的,被圣人所束缚,潜力无从发挥,一旦摆脱必将引领世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2: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65# 浅龙勿用

浅龙兄,共同努力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2: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66# 宁南山

“太极”之说,众说纷纭,大小极之间寻求平衡,便是太极的本意。

小道今天所说“太极”,是物性的太极,以此为由“场”而“物”的一个过渡,由无至有的可能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3 12: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句:阴阳生四象
许多现代的科学家把时间比喻是第四维空间。其实时间与空间是同时创造的,它们本来是不可能分开的一体,空间越大相对时间越慢;空间越小相对时间越快,我们下章再谈时间。因为大小是无穷的,数学上无论多大或多小的数目都可以更大或更小,所以大小才是第四维空间。
         
在造太极的过程中产生的时空必然是很大的,而且这空间相对在太极运动的能力之外,它是塌缩而成的,我把它叫‘真空’。它等于太极内在的动能除以阴和阳的平均应力乘以太极的数量。在这时空内的某一个平衡点,一个太极在其它太极的吸引下以一个整体的形态开始运动了,那么光线能达到的时空和在这时空内的动力也就诞生了。因为太极能在这空间里游动,理所当然叫它为‘太空’了,它等于光的动能除以所有物质的相应吸引力。在太空里,太极间相互的吸引力经过时空换算成光的动力,同时也内塌到一定的密度,密度高了就意味着动能大了,静能强了,相对反应的速度也快了,(这里面有时间)宇宙进入了造核的时代。太极磁场的向性形成的磁电场,在原子里面以负荷的形式表现出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6 16: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基本的原子是在太空里诞生的,每一个现象,都是所有力量数理上的平衡点。一个游动的太极有四种力量,它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是静止的力量,相对来说静力的价值停留在同样的空间,在不同的空间里有不同的价值,要是它动了,它就不是同等的价值。它磁场的向性和它游*行的动力是两种运动中的力量,它整体的价值跟着它移动,要是它接近别的东西它可以传递,改变向性。成群的太极在相对接近的情况下根据某种空间的环境自然进化入力量数理上的平衡点,它们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一个原子就诞生了。
在太空里太极有固定的重量,它附带着一个量的游*行动力,它旋动的为磁场进化成为负荷。一个原子有固定的重量,从自我身上的太极里承袭了它的磁场,在动和静两股力量的相对平衡中自我旋转。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8 01: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浑沌道长似乎想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谈易的起源问题,更确切一点说,似想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谈易的起源问题。其实,很多易学爱好者都想搞清易的起源问题。
易的起源问题,必然要涉及如下的问题:
1、        什么是易?这个定义如果不界定的话,那只能各说各话。
2、        什么是易学?大家都认为易学包罗万象,可是再包罗万象,总有共性,否则,凭什么说一门学问是易学呢?
3、        中国的易的根本特质是什么?
4、        从形式上讲,论易必须应用一系列易学范畴,范畴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的产物,一定的范畴标志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定的认识阶段。哲学中的范畴是各门科学共同使用的最普遍、最基本的概念,用范畴把握世界是哲学方法的最基本的特征。那么易的范畴是哲学范畴么?
这几个根本问题处理好了,搞清了,对易的理解相对来说就容易了。
《周礼》中的《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三易说,较早的涉及到了易学的“易”的概念,这三易都有卦,都有辞,辞不离卦,那么,我们就不能不想,卦才是“易”的核心,“易”可能指有关卦的学说。卦的特征是什么呢?是阴阳符号。阴阳符号是干什么用的呢?是道阴阳的。所以,易以道阴阳,阴阳当是易的本质。一句话,不能以阴阳来说理的学问,不是易学。
阴阳论无疑与矛盾论相当,属哲学范畴。学过哲学的,估计都知道,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换言之,哲学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中的具体科学的研究基础上而形成的,它可能有自然科学原型来源,但是,它不是具体科学,它只能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既然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当然能够以具体科学为例来加以解说。中国的“阴阳”概念可能产生于日影,有关日影的自然科学研究或者说物理学研究,做为阴阳学说的基础,在解说阴阳哲理上,自然要贴切一些,典型一些,但是发展着的易之阴阳范畴绝不是只用于物理学,也不是只能用物理学来例解。
中国的易的特点,其实是其范畴的符号化、系统化、模型化、有机化。所谓有机化,就是易学哲学模型与具体应用的对应化。所谓模型化,其实就是带有感性理解的有机的的理论化。这种对应有的符合实际,有的并不一定符合实际。不符合实际往往不是哲学模型有问题,而是在对应中的人为理解发生了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发生了一些问题就认为易学基本模型有问题,也不能因为有些对应很逻辑,就特别的神化易学模型,认为易学模型和理论就不能创新。
我赞同用唯物的观点来研究易学基本理论的形成问题,但易学基本理论的形成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只用任何一门自然学科的发展来对应系统化的易学基本理论的形成,事实上恐怕并不唯物,如此解说,可能难免牵强而生硬。用现代物理学的概念来解说易学的形成,不一定是正确的路子,但作为易学例解,也是应该可以的。
我赞同浑沌道长来研究当代易化哲学,融中西为一体,使中国哲学更具中国化,更合世界化。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 收起 理由
浑沌道长 + 3 分析全面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8 07: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系辞也好;十翼也罢,都是没用的垃圾!早一天丢掉它,早一天务实!

这话说的太张飞了!{: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10: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71# 乾坤客

要用一句话概括“易”的整体,似乎用今天的语言都会有所偏差的。
老子曾经用一个字来概括“易”,这就是“道”。但是“道”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概念。
从我认识“易”以来,“易”给我的印象是“相对平衡”,主体是以“和”为贵。“和”是“平衡”的意思,至于“和”什么?则各个领域都涉及的。

原始的易论,“和”的主要是阴阳。
阴阳的概念因此应该早于“易论”的成立。至于什么是阴阳?那就各个领域因事因情而代入了。
所以规范讨论在物理的范畴,就是要找出阴阳在物理上的概念,以上的帖子把阴阳定义为“力场”,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还请多多指正。

一切的文化,都是起源于对自然物质的认知的,这是论据,推*翻了这一点,则以下所谈一律作废。
我们的存在,表现出自然生态的相对平衡,过分地改造自然,必然带来更大地灾难。古人从无数次的尝试中领会了其中的道理,学会了“平衡”的概念,易的理论就产生了。应用这个概念于人生,则凡事不能“过态”(极端的行为)。每一个“爻辞”,古老的时候一定夹带着相对的故事,爻辞概括了该故事所总结的经验。经过多代的传递,相对故事有一定的丢失或改动,后人只能模糊理解爻辞的含义,这是由故事讲解过度到文字记录中所丢失的,本来没有什么损失,毕竟文化是进步了。错误是后人抱着爻辞不放,牵强附会地去理解,结果爻辞理解不到,却丢掉了“易论”的概念,成为占卜所用的凶吉征兆。

“易论”开始的时候,所有占卜不过是循理的推算,但是如果有些必要的推理数据不明,则祈祷上苍,请求为占卜者决策。祭祀是有目的的,但是祭祀毕竟费时费事,所以后来就发展到烧灵物以求填补数据的不足。再后来就连自己的数据都不加入了,只靠“天意”,成为了我们所认知的“占卜”了。占卜的发展,是有“道”的。

早于老子的古老的年代,有一支道家的“外丹”派,是“易论”完全的物理学派。最初只是起源于对物质的研究,有一定概念上的发展,所谓“炼金术”,不单只指金子而言的,其中包括了对元素的提炼,中介物的采用。青铜器、干将、莫邪、越王剑、等等,都是那年代的成果。从提炼元素的过程当中,可以理解得是对时间与空间的认知,限于时代,流产成为了“长生术”,练神仙,内丹派就产生了。

所有古老的概念,都可以追溯到人类对物质的认知,对自然的理解。哲学也是因此而萌芽的。
因此,脱离了物理学,一切学问只可能是臆想;现今世界上一切学问,都是环绕着“物理”二字所产生的。至于对自然的认知算不算对“物理”的认知,就因人而异了。

我的定义是,只要您问“世界为什么存在?”物理学就产生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11: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加一句把。。。。。。。。

当对一门学问有较为深度的认知,能总结出内在的道理,这就是“哲学”。
一切的学问在“哲学”的层次是相通乃至相同的,这就是“道统为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11: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话说的太张飞了!{:soso_e113:}
道太极 发表于 2011-12-28 07:58


太急兄的评论也太无根了,您要是说人家“张飞”,也得说出个“张飞”的理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8 11: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浑沌先生真是的,张飞还需要什么理由吗?当他鞭打那个什么官的时候需要理由吗?那是伸手就打的!想要理由都是玄德的事!{:soso_e1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8 13: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浑沌先生真是的,个人理由能成为理由吗?张飞之所以鞭打在于他对我大哥不好,不公正。惹的俺张飞心中不痛快,所以俺就打了。如果这都能算是理由,那谁不是都有理由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9 03: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的学问在“哲学”的层次是相通乃至相同的,
此话不错,但这种相通或相同,或一统,能解决中国易学的具体疑难吗?能解说中国的易论论的是什么吗?中国的易学能代替物理学吗?西方有物理学,而没有易论,为什么?西方的物理学能等同中国的易论学吗?两者有无差别?为什么会有差别?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1: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的学问在“哲学”的层次是相通乃至相同的,
此话不错,但这种相通或相同,或一统,能解决中国易学的具体疑难吗?能解说中国的易论论的是什么吗?中国的易学能代替物理学吗?西方有物理学,而没有易论,为什么? ...
郭志成 发表于 2011-12-29 03:00


郭老师,您问得好,这些问题没有清晰以前,是看不懂这个“相对平衡论”的。

前面的问题是“易论”在论什么?
后面的问题是“易论”和物理学的关系。
请让我先回答后面的问题吧。

“易论”与“物理学”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两者最终的答案,都是“世界是怎么来的”。

与西方物理学不同,“易论”产生的时代人类对基础物质的认知是笼统的,解答以上问题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冥想多个可能性,再在自然现象中认证可能的可能,排除一切不可能的出现,最后落实到唯一的可能。多个民族的文化最后落实到感性的答案,就是神造世界;而中华的祖先们却坚持理性的思维,落实到阴阳力场结合而产生物质的定论。

西方的物理学发展也是经过长期的压抑的,从阿里士多德的“四行论”到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西方的物理学便因为“神说”的宗教而受到排挤,“冬眠”了一千多年。文艺复兴后思想家们摆脱了“神造世界”的束缚,从实践中逐步复苏了物理学的生机。

正因为西方的物理学的复苏是在实践中实现的,所以西方的物理学避忌,并且杜绝一切的臆想性,一切的进步都是在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的。从伽利略到爱因斯坦,接近四百年的时间里,没有一个物理模型不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爱因斯坦改变了这个作风,他是采用冥想、排除、然后结合实际建立起来的“相对论”,正不是我们祖先采用的办法吗?

“易论”的物理学,是“天马行空”的物理想象;西方的物理学,是“踏地游泳”的物理实践。“天马行空”缺乏实证;“踏地游泳”缺乏引导。两者发展到今天,许多相通的地方相继出现,西方的物理学家已经注意到这个现象了,如波尔的“太极”徽章,卡普拉的物理之道,爱因斯坦的物能公式、都充分显示出易学与物理学相通。相同之处。在文化的发展当中,我们研究易学的人能做一些什么呢?
以上算是回答第二个提问吧?如果还有不善,请多多指出。

“易论”的开端是物理的认知或冥想,但是基于时代,物理方面的发展除却了道家的“外丹”,也就“冬眠”下来了。道家的“外丹”因为缺乏公开的论证,各家自我保留学识,缺乏沟通,最后发展到“内丹”和“丹符”两派各自修为,歧途并列,成果可想而知。

从物质演绎的程序,归纳为“道”,演绎成为“人生规范”,曰名“道德”,这就是我们显而易见的“易论”。至于占卜,以上的帖子有所论述,在此不再重复。

阴阳、易论、道德、由力场到物质,由物质到生命,一脉相传。至于孔子的易,我实在不愿意讨论,恐怕违背人心,或说时机没有成熟。
这是对第一个提问的意见,请多多指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07: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浑沌道长 于 2012-1-3 07:27 编辑

第三句:四像生八卦,八卦包含天地万物。
在太空内,一个原子因为别的原子的吸引力而开始游动。一旦它动了,核子的时空和在同时空内的动力也就产生了。所有的天体都是在核子时空内诞生的,它也是物质世界也是生命存的空间。应该叫它为‘物空’,在这里有八股不同的力量在平衡;
阴的体现是吸引力。阳的体现是排斥力,它管理了时空的比例。它们是所有能的父母亲。
旋动的太极像波浪的姿态以光的速度游*行在太空间里,它的体现是量子能,它是太空里的动能,是动能家族的成员,它们大部分都锁在原子的平衡里。
如果一个太极带着它的能闯进了一个原子,它以热能的姿态体现出来,它是量子能在原子里的现象。它也是动能家族的成员,它在空间游动。
当原子收缩演变成为天体的时候,它相对时空收缩产生了巨大的动能,它在天体的运动上体现出来。它是运动中的力量我们叫动能,它是‘物空’里的运动力量,它们是动能家族最小的成员。
当太极旋转的向性因为某种空间的环境而同步起来的时候,它扭曲了两维空间的结构,在原子间送出磁场压力的波浪,电子受到波浪的推动游*行起来就是电了。太极旋转的向性产生了磁电能以负荷的姿态体现出来,游动起来是电的姿态,它是阴阳直接的后代。它是静能家族的成员,它在太空里停留,但在物空里如果环境合适它能在原子里游动。
多个太极游*行在原子里,就会形成原子平衡上的压力,多个原子在大气里游*行,就会形成大气上平衡的压力,在同一维时空里动能力量的分布不平衡就产生了动能压力。在海床上,在地壳下和在磁场里的压力,是静能的压力。动能压力是在交换的,静能压力停留在相对的空间。
化学能演变在原子内力量的相对平衡中,它给与生物能发展的空间。自然而然地,化学能和生命能是其它能交换中不经意的产品。现在,所有的物质和环境都存在了,在一个原子里,为了不断地纠正它自我的平衡,八种不同的能在不断地交换。化学能就产生了。生物能跟随着化学能演变而成,却有它自我的愿望,它们的能来自任何一个原子的自我平衡,或许说是相对的承受力吧。
太极在‘物空’里有固定的重量、旋动一定的旋律,附带着一个量的动能,它旋动的向性可以以电的姿态游*行,它可以相对停留在原子里并用热能的姿态表现出来。
所有八种不同的能都在八卦里有自我的代表;每一卦代表着一种不同的能。每一卦有三横,每一横代表了一个时空锁,或开或关呈现出双复数象是;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
所有的时空是相互重叠的,‘真空’是最大的,‘太空’重叠在真空的中间,‘物空’占领中间很小的一部分,更重叠着真空和太空。这里,在宇宙的中间我可以说“阴阳掉下来变成了太极,太极继续掉下来变成了原子,原子接着继续掉下来变成了物质的世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摘道经第四十章(道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8 10: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四维时空里推动物质进化的动力来自物质相对时空的收缩,每一维时空都创造自己的动能,而且每一维都有自己的产品。因为每一种产品成型的时候必然经过一场力能的相交,它相交后产生的动能相对就是该产品的平衡力(Binging energy),相信,所有的相关产品都只能附带着相对自我时空有限的动能,如果它附带多于极限的动能,它就会因为失去它的平衡力而逐渐解体。

每一维时空给予从上一维时空承传下来的能多一度的表现。太极在真空里只有它的重量,那是静能,它没有时间和空间让它把它的静能换算成为动能。太空给它时间和空间让它把一部分它的静能换算成为动能,因此,在太空里它有重量,并附带着一个量的动能。在太空里,太极的旋转只产生磁场或负荷,物空的产品(原子)创造了让它们在纠正自我平衡中传递太极旋转向性的空间而变成电能。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摘道经第一章(名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20: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是分不开的一对,它们相互反映着对方的存在,它们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我怀疑它们是一对一的关系。

太极是建造物质的第一块砖;它是最小、最简单、最强壮和最古老的相对平衡体,我喜欢给它一个新的名字叫“和”。因为它体现出最为和谐的境界,也因为在数理上,它是最稳定的平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9 05: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认识问题不会太复杂,中华先民在生存的过桯中感觉到冷热是生存的一个重要条件,观察到在人的存在时空內所有事物都在转换太阳能量形成时空温度,这就易的本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09: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认识问题不会太复杂,中华先民在生存的过桯中感觉到冷热是生存的一个重要条件,观察到在人的存在时空內所有事物都在转换太阳能量形成时空温度,这就易的本意.
好想国学 发表于 2012-7-19 05:57


把易学的概念深推到造物的实际交易,确实是复杂了点,需要一些比较专业的知识,所以到此,我便没有继续往下发表了。

不过先生认为易学只是太阳能量的温度转换,似乎也肤浅了点,无论如何,温度的转换是导不出占卜的基础论说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1 14: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易=岁月
就是说古先民们初识大自然的记述,当然在历法之前的认知。谁的认知?当然是史前人类的认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14: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85# 浅龙勿用

易=历法,如连山、归藏、乃至周易。

不过易的概念不等于岁月的消逝,是产生于臆想中造物的过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1 14: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2-7-21 14:59 编辑

86# 浑沌道长
呵呵,道长很可能没读懂易,而不是周易;周易=历法?、巫术、哲学?、科学?这些才是臆想的产物。

而:易=岁月。人类的岁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19: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浑沌道长 于 2012-7-21 19:22 编辑

87# 浅龙勿用

哪就得从“道生万物”的角度去理解了。。。。。。。

如果局限于“人类的岁月”去理解“易”,则“易”如何也不能包含天地万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2 18: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浅龙勿用 于 2012-7-22 18:32 编辑
87# 浅龙勿用

哪就得从“道生万物”的角度去理解了。。。。。。。

如果局限于“人类的岁月”去理解“易”,则“易”如何也不能包含天地万物。。。。。。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7-21 19:19
还是有易在先,老子等“道生万物”的认知是在后,所以所谓“天地万物”哲学范畴的语义理解只能是个体群的认知。汉以后的文章只能说是继承了演讲型的理论思维,不见得是正确的答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02: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我不能保证道家造物论的正确性,但是沿着老子的思维深化,乃是自然之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