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浑沌道长

[易学研究] 易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6 00: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是分不开的一对,它们相互反映着对方的存在,它们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我怀疑它们是一对一的关系。

太极是建造物质的第一块砖;它是最小、最简单、最强壮和最古老的相对平衡体,我喜欢给它一个新的名字叫“和 ...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1-14 20:21


我赋予这个“和”一个境界,叫“生死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14: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许多的实例当中,中国古人的思维是整体的思维,所以许多实例,看上去是很有道理,一旦深入追问,就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

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否认这个古老的“整体思维”。如“五行”,用今天的学问来观测,则是古代残缺的元素表。其作用在于分类物质。但是,我们却紧抱这个残缺元素表的延伸意义,甚至认为可以解析一切,其结论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生克的观念是否还有现代的价值呢?循环的想象是否应物的呢?我认为这才是古老思想的价值,并不是金、木、水、火、土、这几个元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4 21: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从物理的角度去认识“易”的人确实不多,一旦缺失了这个环节,“易”无论如何也是不能与“道”挂钩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6 13: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ha79 于 2012-10-26 21:53 编辑
能从物理的角度去认识“易”的人确实不多,一旦缺失了这个环节,“易”无论如何也是不能与“道”挂钩的。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10-24 21:25
古人论易,由具象而抽象,由形下而形上。
仰观俯察而作八卦,由经而传地解卦释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3 20: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闻稻 于 2012-11-3 21:05 编辑
太极是建造物质的第一块砖;它是最小、最简单、最强壮和最古老的相对平衡体,我喜欢给它一个新的名字叫“和 ...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1-14 20:21


据说:“能从物理的角度去认识易的人确实不多”?
其实“从物理角度去认识”的人这里还真不少……
呵呵,感觉是到砖厂了……
啊呀,不会是教人如何脱坯制砖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8: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能从物理的角度去认识易的人确实不多”?
其实“从物理角度去认识”的人这里还真不少……
呵呵,感觉是到砖厂了……
啊呀,不会是教人如何脱坯制砖吧?
闻稻 发表于 2012-11-3 20:59


所谓“物理的角度”,明显是带着“易”的思维的。
很可能先生的物理认知不深,所以只能从人文的角度理解“易”。

如果先生开“砖厂”,希望您的砖不是“粗制滥造”的中国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17: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论易,由具象而抽象,由形下而形上。
仰观俯察而作八卦,由经而传地解卦释易。
aha79 发表于 2012-10-26 13:32


由现实现象为基础的抽象思维,易论的解读似乎很吻合先生的意思。。。。

“由经而传递解析易”,这里指的只是孔子个人的解读,似乎“解易”不应该是孔子的专利。
在某个角度,“周易”的价值也只在思维的出处,而不是经*文的本身。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 22: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由现实现象为基础的抽象思维,易论的解读似乎很吻合先生的意思。。。。
“由经而传递解析易”,这里指的只是孔子个人的解读,似乎“解易”不应该是孔子的专利。
在某个角度,“周易”的价值也只在思维的出处 ...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12-2 17:46

我的跟贴是对道长《易论》的体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0: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赋予这个“和”一个境界,叫“生死界”。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8-16 00:23


“和”,本意是平衡的意思。
“生死”相对于“永恒”。
的确,物之所以成立,人之所以生死,皆是得到与失去平衡的体现。
所以,把“和”作为这样一个生死存灭的界限,是很有意义的思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7 22: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的结果就是“和”,是相对平衡体,无论是一个核子还是一个国家。
一棵树还是一个团体。。。。。。。。。

“易”是有规律而无目的的,我们能观测到的任何现象,都是在“和”的阶段。所以我们才说“和”是“结果”。
“和”是相对的平衡,在“易”的推动下,“结果”会成为下一个“和”的因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8 09: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浑沌道长的易论是本坛本版中的重头文章。一年多来,引起众多易友的关注。道长可能是生活在中国之外,对自然科学尤其是对物理有深入的研究,对西方哲学与中国道学研究的功力也颇深。因此道长的论易文章多从此三方面论之。而这三个方面恰恰是我的弱项。因此对此三方面的表述,我是无法与道长讨论的。只能就我稍稍知道的一点易学的常识方面及先生文字表述方面的与道长切磋了。
我个人认为,先生的此文,有一些错误,当然这只是我认为的错误,先生可能不认为是错误。我说的错误就可能是我的错误了。但我愿意说出来,共同研究。
一,开篇第一句,“易”只是一个初始的造物理论,,只是用得不妥。与古人的全面论说比较是退步了。系辞中有易的功能方面的论述。我知道的有两处,一是四功能说,“……卜筮者用其占”(我记不全,手头又无书。好在易友都知这四句话。)其中之一就是用易的理论指导造器,器也可演为物。另一处是子曰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的三功能说。开物即道长所说的造物。将古人说法与道长说比较,显然道长认为易只是一个初始的造物理论的只是说是有些片面了。道长可能忽略了系辞上的这两句话,才会有后文所说的多年之惑,由那位道长点破迷津,而又不愿深说,方能有道长研究的此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8 09: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从少我就听过了传说中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那些既抽象又现实的故事,其中伏羲画八卦的时候留下了一句话;无极生太极,太极含阴阳,阴阳生四像,四像生八卦,八卦包含天地万物。好像是说有关造物的事情,我并不理解。无极生太极……生八卦,道长是从小听说的,情有可原,但写到文中,就需要考证了。显然这些话我们谁也证明不了是伏羲时说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8 09: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静能是物体的体质在空间位置所附带的静(不动)的能量,它有无限的向性和无穷的透物性,它与天具来不可以传递交换,我们定义为力场,用强弱来比喻。静能有中心而无边界,在没有动能前是绝对地平衡的,它并不存在。静能与静能之间产生了不平衡的动态(哪怕是上帝的手指碰了它一下)动能就因静能的中心相对地移动而产生了,所以说静能是动能的母亲。动能是物体在空间运动所携带的能量,它有固定的方向,它没有透物的能力而且必需以物质携带,它是后天的产品可以传递交换,
它并不存在的它指的是什么?是静能,还是绝对地平衡?如是静能,与您的静能的定义相矛盾。定义中的静能显然是已然存在的物的能。另外静能的中心相对的移动不是物的移动吗?上帝手指有那么准确只碰静能而不碰到那个带有静能的物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8 10: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静能与静能之间产生了不平衡的动态说的是什么意思?是一个物中有多个静能吗?还是两个物的两个静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2-18 10: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写到这儿吧,我睡觉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20: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浑沌道长的易论是本坛本版中的重头文章。一年多来,引起众多易友的关注。道长可能是生活在中国之外,对自然科学尤其是对物理有深入的研究,对西方哲学与中国道学研究的功力也颇深。因此道长的论易文章多从此三方面论 ...
郭志成 发表于 2013-2-18 09:37


很是谢谢郭老的意见,我也很想讨论一下“易”的时间性。。。。。。。。。
因为我们在讨论一个假说,或许现实的推论,所以只问它的逻辑性与合理性,不问它的真理性。

“道”的运行有因果性,如先有物质,后有生物,然后有社会。
“易”是“道”运行的过程,如是先易、然后再易、更再易。。。。。。

我们讨论的是第一个“易”,太极产生的过程,连物质都未有,就说不上什么人文了。

人文的产生,不知已是第几“易”了,因为人文也是“易”的自然因数,所以有拓扑的遗传,如“人似群分,物似类聚。”
老子的一系列“法”,就存在“承传”的意识,道、天、地、人,也存在先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21: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静能是物体的体质在空间位置所附带的静(不动)的能量,它有无限的向性和无穷的透物性,它与天具来不可以传递交换,我们定义为力场,用强弱来比喻。静能有中心而无边界,在没有动能前是绝对地平衡的,它并不存在 ...
郭志成 发表于 2013-2-18 09:59


这个问题我专门写了一篇“论太极”。。。。。。

阴阳只是力场的话,如果一个“阳”的两则平衡等距加入两个“阴”,在力学的角度,那两个“阴”,是不存在的。
反之亦然,因此在无限大的格网里等距间隔摆放阴阳,数学上一切都是“零”,所以都是不存在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30 15: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易”只是一个初始的造物理论,这个理论可以由古人解读、演绎,也可以由现代人解读、演绎。 {:soso_e179:}{:soso_e183:}{:soso_e181:}{:soso_e182:}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4-30 16: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1-11-14 18:28
这么大的漏洞,三天了,竟然没人指正?

大失所望,大失所望。。。。。。。

{:soso_e120:}{:soso_e120:}{:soso_e104:}{:soso_e11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4 16: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的易占可以很容易测出鬼神,而今人的高科技却无能为力。易为科学?超科学?{:soso_e108:}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8 07: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110楼回贴挺有意识,经与传不同的历史时代。《易传》天地人参,研究的是心性人事的本体论,人事定位与心性定位的易简理得,“明有性情,幽有鬼神”,自然要接触鬼神心性了。今人的高科技,研究物,不接触人,焉会论鬼神?荀子说:“精而物者而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物道不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类,逻辑不能混乱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20: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5-5-8 07:09
110楼回贴挺有意识,经与传不同的历史时代。《易传》天地人参,研究的是心性人事的本体论,人事定位与心性定 ...

无论“易”,抑或“道”,都是从自然科学的基础上构建社会道德的。

不明白这一点,社会道德的标准只能从臆想中的“天尊地卑”里索取,这是无根的理论。
心性固然决定人事,但是是不受道德所规范的。
人事定位决定心性,是孔子最大的败笔。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9 21: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2-10-24 21:25
能从物理的角度去认识“易”的人确实不多,一旦缺失了这个环节,“易”无论如何也是不能与“道”挂钩的。

不但要从物理的角度去认识“易”,而且更加应该从占筮的角度去认识“易”。知道为什么《蒙》卦的卦辞能够“蒙晕”几千来的绝大部分高人吗?就是他们鄙视占筮带来的恶果!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soso_e181:}  一是渎;二是告,是告还是“吉”?因为帛书易中为{:soso_e100:}{:soso_e120:}{:soso_e108:}{:soso_e120:}{:soso_e120:}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22: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浑沌道长 于 2015-5-9 22:42 编辑

“蒙”是知识体系里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童蒙”,知识不会增长,智能不能提高。
没有一个理论是不带瑕疵的,所以“估算”就是完善这个理论的指路棒,在尝试预测与错误估算中不断成长。

但是“蒙”也是要条件的,没有理论依据的叫“瞎蒙”,如“天尊地卑”。
物理现象“物以类聚”可以“蒙”出“人以群分”,社会科学紧跟着自然科学。
“童蒙”不是“瞎蒙”,因为“童蒙”结合自然现象,存在否定自我的性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0 10: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谦恭与意气的“小道”形象,难以与被我两次搁置讨论成因的蛮横、执固的“老道”形象比对,何似一人?与学识无关。批天尊地卑走过场了,变成不可理喻!想当然而不思所以然,不分青红皂白,逻辑的是非标准,凡属儒理都纳入天尊地卑范围内,否定一切成狂狷心性。上次谈心性,不欢而散。此主动谈心性,有变化,却不合道理,建议还得读《易传》。乾易知与坤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成位乎其中矣。人事定位有名实;人事定命有性命;心性定位是乾刚健与坤柔顺。心性定位不在于受道德规范的问题,而是有道德规范与失道德规范所成形什么样的心性形态,是乾刚健与坤柔顺的和合协同?《易传》三道三才,仁义才融入阴阳才、刚柔才中,职业操守不是有仁义才吗?“仁心之用因于礼之体”。
社会道德源根于民所共由之本性,合群明分成自然准则,魏晋时代的儒道合流,道德论逻辑入自然体系。生存与人欲,涉连物质自然,“无欲理亦废”。但是,人毕竟不是物,物与欲不能划上等号成物本。感性的物欲提升到理性层次的理欲,“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理则是“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的“终奏以物”。
孔子乃二千五百年历史的文化人物,脱离神道设教阶段,进入论理学阶段,历史逻辑使然,直觉而知性,逻辑简单。义理沿流,后人的逻辑还原与升华,读《论语》与读《易传》,无感觉?一人之作?非也!后人承续孔子思想成儒家经典而已。责难孔子与提拔孔子,于文化研究无益有损。何必喋喋不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6: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15-5-10 10:22
此贴谦恭与意气的“小道”形象,难以与被我两次搁置讨论成因的蛮横、执固的“老道”形象比对,何似一人?与 ...

乾易知与坤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成位乎其中矣。人事定位有名实;人事定命有性命;心性定位是乾刚健与坤柔顺。

这不是由“天尊地卑”里引申出来的“定位”吗?
“天尊地卑”本来就是一个感性的想象,以此“定位”又希望人们追从,不亦痴乎?

领导者与被领导的人群,本来就没有什么尊卑可分,分出来,是因为共性的推荐与群体的服从。
没有共性的拥戴,又希望群体的服从,除了骗,就只有武力的强行。
“天尊地卑”在人文社会里。“尊”是有“权”的份子,权力越大越“尊贵”。
而这个“权”,不是亲亲的代传,就是武力的篡夺,其中先是不“易”,更无“简”可言。
人事定位尊卑以分,名实以权;人事定命就只一个字“认”了。
由此强行引申至“心性”,刚柔无方,保皇反皇各有其道。

道德的表象是礼仪,以礼仪规范道德就是乱之始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1 05: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善人与恶人分,不因有恶人便埋汰善人吧!
所谓尊卑本体,有仁礼的级能性质,也有王权专*制的等级性质,总不能因等级性质存在而埋汰级能性质吧?
有社会分工,必有社会阶层,有权力与权威出现;有家庭,必有门第,有滋生特权及腐朽的危微之几,都是无可漠然的客观事实,如WG取消特权?绝对平等?返回没有权威权力的原人质朴时代?因果多路向,毕竟还是道的问题。明确言,二千多年独尊儒术,实质是“上尊而不侵”的法家理论融入君主专*制制度,异化儒学所成形的专*制文化历史,以你的尊卑理论去批判,我无异议,更重要还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切忌想当然,失去的是客观化理论的研究。若以此波及孔儒及《易传》,仁礼的级能本体论一并否定,走过场了。我与你的根本分歧,无法弥合的分歧。你执固要走过场,那就没有讨论必要。
以礼仪形式论礼义道德,失本逐末不入流。以行为规范论礼,无根可依,失礼义的实质义理。有关礼的实质义理,请参阅鄙贴《再议荀子的政制理论》与《至易至简——人事往来的自然之化》,有谈及,理论雏形在《易传》,天地人参的本体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10: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人否认社会的分工,没有人漠视权力等级的存在,没有人否决礼仪的必要。
分合、级别、先后、刚柔、都是“易论”的自然演绎。

儒家以等级现象作为固态道德规范,不考究社会现象的合理性和变迁性,强行固化的礼仪以求安稳。
“天尊地卑”可谓“一根筋”,不究“天尊”的合法性,不问“地卑”的自愿性,正是独*裁者们梦寐以求的护身符。
历代皇帝“独尊儒术”,不正是为了这个原因吗?

“儒”本来是“道”的表象,“批儒”是批孔儒无道,只求表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10: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己之不欲,勿加于人”很对;“己之所欲,强加于人”就不对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5-12 15: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在决定思维。非君主专*制独尊时代的孔儒,与专*制独尊的汉宋儒学划上等号。看来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