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故我在

孔子政*治保守主义的内在进步机制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6 21: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主既是理念,也是程序。 不保证结果。 任何政*治体制都不保证好的结果.  这不应该成为不作改变的理由. 中庸是承认对方的存在及利益。允许对方发言,投票选举,允许非最优,或“中庸” 的结果。。
胡姚弟 发表于 2012-9-26 12:43


呵呵,如果不考虑结果,那么还能说是“中庸”吗?
关键在于,如果不考虑结果,那么“民*主”的理由是什么呢?
如果民*主只是一种意识形态,那么是否还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政*治方式吗?
而如果有某种考虑了结果的社会形式,是否就可以成为优先的选择?

我这四个“?”完全没有质问的意思,而只是想探讨一下:为什么是“民*主”而不是其他呢!
这也不表示我反对民*主,我只是说即便民*主是真理,那也不妨具体地考察一下它的根据。
“中庸”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不预设立场;
我们有必要敞开我们的心智,我们已经很久没有“中庸”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6 21: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一直想问个问题,为什么一定不能反对民*主?

民*主是被谁视为真理?

老子能反对仁义,凭什么我就不能反对民*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6 22: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一直想问个问题,为什么一定不能反对民*主?
民*主是被谁视为真理?
老子能反对仁义,凭什么我就不能反对民*主?
子之半 发表于 2012-9-26 21:35


呵呵,还是子之半来得直截了当。

但我以为,即便是要反对,也必须给出理由;
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民*主的真理性没有得到阐明就去反对它;
除非我们能够拿出一种得到了证明的政*治方式。

这里其实还要追问一下:老子真的反对“仁义”吗?

有必要再次声明,我的“?”都不是质疑、更不是反对的意思;
而是要求无论什么判断都要给出理由、说明根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6 22: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批评仁义,不是仁义本身,而是仁义所会带来的反效果。

当然我提民*主的毛病,不会是民*主本身的非理性,而民*主同样是跟仁义一样,有着表里不一的东西。

我不说多的,许多人用民*主,就用得跟独*裁一样,禁止别人反对民*主,这已经不是民*主,而是独*裁了。独*裁是独*裁,人人都知道。而民*主式独*裁,人们却无知觉,这才是更可怕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6 22: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明天再聊。晚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6 22: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仁义跟民*主都一样,有几个特点。

1:本身没错。

2:正义之名。

在这两个条件之下,很容易被人借着大义之名去谋私,做各种伤天害理的事。,普通百姓跟着做而不知道被利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11: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在胡先生的眼里我已经近乎一个清朝遗老了,而且是一个需要“关爱”的遗老!
因此有必要先声明:我决不反对民*主,至少在这个历史阶段上不会反对。

是否反对民*主与对民*主的根据提出质疑、或者说要求阐明民*主的根据,这之间完全没有矛盾;
而后者恰恰是要坚定对于民*主的信念。
如果一种社会价值长期得不到阐明,就有流于教条的危险;
而且在此基础上的改*革也就会失去明确的对象,常常会由于不理解民*主理论的细节而针对整体性的民*主制度。

另外,不反对民*主与探究是否还有更合理的制度安排,这也不矛盾;
否则又如何谈得上改*革呢?
而正如胡先生所说的,即便是民*主本身也有进步的空间与可能。

我们一方面追问民*主的根据,另一方面探讨其他合理制度的可能性;
这些都不应该有什么冲突。
对一个有效制度的最好维护就是阐明它的原理、根据,考察它的不足、缺陷,进而推进它的完善;
不要将批评与维护对立起来。

至于儒学的君臣夫子、仁义等政*治理念则不妨深入探讨;
它们也不见得就是“无条件的”。
理论上大家不妨抱着开*放的胸怀来对待所有问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7 11: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民*主变成绝对价值,只可信、不可问,那就已经变成披着“民*主”外衣的专*制了。当这种人挟民*主以令诸侯的时候,只有敢于质问他的人才是真正的民*主斗士。

呵呵,在胡先生的眼里我已经近乎一个清朝遗老了,而且是一个需要“关爱”的遗老!
因此有必要先声明:我决不反对民*主,至少在这个历史阶段上不会反对。

是否反对民*主与对民*主的根据提出质疑、或者说要求阐明民 ...
故我在 发表于 2012-9-27 11:5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6 16: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偶尔来看看大家的讨论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 16: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年9月,二十余天的学术讨论期,具备如此水平和规范的论理基础,更显珍贵的是求真务实的向上心态,是学术论坛健康运作的基本条件。不到二年时间的今天,求真务实的向上心态大不如前,消极、灰暗的心性氛围,影响着学术论坛状态。鄙深表理解,还是认为:多研究问题,客观化理论的述明,是批判现实的最好方式之一。
今天是儿童节,我们一代人,曾被喻为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的一代人。历史在开玩笑,却成为被社会“遗落”的一代人。历练了共和国之历难,该是深度悟道之人,该为子孙后代做点什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 08: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网谈心头 于 2014-6-2 09:01 编辑

       中国文化没有超越《易经》“对立面的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思想,孔孟老庄各在某一方面作了发挥。“中庸”是另一表述概念,其实贯穿的是《易经》宗旨,不能两分为或激进或保守,因为或激进或保守也即“过或不及”都非,与《易经》主张相背离,也与中庸相背离。用现代的观念看,在一个复杂多元系统内,各个单元都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相互间有结构比例,在各自的结构比例内系统就正常。任何某一单元出现量的过或不及,系统就会出现故障,严重致使系统崩溃系统内的各单元也将随之毁灭。各个单元为自身存在而维持系统正常故,自我调控,自己一方面将自己这个大系统的各个单元调控在自身大系统内结构比例的阈值范围之中,另一方面作为单元自己也主动调控,就是“中庸”的现代诠释。儒教将此用于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相似现代的心理调节,何来激进或保守之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 16: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喜欢这种学术讨论之氛围,若参予,凑热闹;发一贴,遂其愿。
思想逻辑的演变史。往往出现异化史,方有逻辑的还原与升华的履新,形成哲学的圆圈。主流思想的逻辑原本,出自人类社会的需要,符合自然法。人参得失的因果两路向,从知性进入辩证的理论回復。以尊卑的范畴为例,《易传》所论的尊卑,位置之尊卑。对天地形态之观感,引伸到人事心性本体论的思考。尊卑范畴不是孤立独存,与易简、健顺、刚柔等范畴发生普遍联系,以之形成范畴普遍联系着的本体论原理。
一、乾易知与坤简能,“易简立本”,“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以乾坤气化的知〔智〕能、德才的心性材质,各正性命、名实相副去论定位置尊卑。
二、乾健坤顺,“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从乾的刚健而敬业,坤的柔顺而敬业,两种不同的精神层面去论理位置之尊卑。
三、乾刚坤柔,两种不同气质的交接与相合,“刚柔相接而险阻生”,“刚柔相推而吉凶生。”易简、健顺、刚柔成位置尊卑的系统理论,见诸于尊卑逻辑的定性分析。主体运行过程之险阻、吉凶的客观实在性,也是位置尊卑主体运作的因果性。
四、“刚柔杂居”,人事错位,就是尊卑的位置错位,影响着人事结构的合理性原则。
五、“尊德”、“卑德”,“德者、得也”,心物双得。“可久则贤人之德”,与“可大则贤人之业”的逻辑相连;“日新盛德”,与“富有大业”的逻辑相连,不可分割,是“尊德”、“卑德”最好的逻辑注脚。
研究尊卑,不理解易简、健顺、刚柔范畴的逻辑本义,枉论尊卑的逻辑义理,枉论《易传》思想。
位置意义的身份尊卑,何以演变为权力象征的身份尊卑,与专*制政治的社会存在相关,不能混淆一谈。位置意义的身份尊卑,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本体的级能原理之结构;二是权威专崇心性,《易传》已有明确的逻辑论理。权力象征的身份尊卑,也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本体的等级性结构;二是权力专崇心性。两种不同的尊卑逻辑必须辨析清楚。
进入君主专*制时代,先儒体系在新的历史时代遇到新问题,开始了儒学逻辑演变的历练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6-5 16: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质文先生的心情,这无论如何都是一种遗憾。
但好在物极必反、事在人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1 09: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年不见新文,重读依然新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